主要生平:
董大義,字持仁,號宜之,生於道光十八年戊戌四月二十五日巳時。原名董大毅由都司藍翎部冊更名大義,誥授建威將軍。清鹹豐年間在三河參加太平軍,功封將軍,率部駐防江蘇常熟。1863年(同治二年)淮軍攻常熟時,編為“義字”2營,隨李鴻章鎮壓太平軍、捻軍、駐山西河防、統領津勝右軍十營駐祁口等,官至記名提督,賞花翎、節勇巴圖魯、霍奇巴圖魯名號。董大義打仗以勇猛著稱,立下赫赫戰功。做官後修建了董家圩和董氏祠堂。
董大義,字持仁,號宜之,生於道光十八年戊戌四月二十五日巳時。原名董大毅由都司藍翎部冊更名大義,誥授建威將軍。同治二年十一月初五,奉旨克復無錫、金匱等縣,首先登城生擒偽朝王黃子隆父子,賞戴花翎儘先補用副將,欽賜節勇巴圖魯;三年四月內,奉旨克復宜荊、嘉常等城,著交軍機處記名以簡放總兵;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奉旨克復湖州、長興、廣德各府州縣等城,賞給一品封典並加提督銜,誥授振威將軍;六年正月內,奉旨克復陽州等城,統張(張樹珊)陣亡,奏參以參將降補仍留營帶隊;四月二十三日,奉旨克復湖北追剿捻頭繞擊,由黃安、雲應等處迭獲大勝,著以副將儘先補用;是月二十八日,奉旨克復山東壽張一帶跟蹤追剿,直抵揚州生擒捻首賴逆案內出力,著開復原官,仍以總兵交軍機處記名簡放以提督用;十年十二月內,奉旨西征營務處,會辦山西河防,著以提督交軍機處記名簡放,並賞巴圖魯名號記大功一次,例授光祿大夫。
李鴻章:董君宜之棣台大人序
在昔,赤符炳漢蕭張(漢蕭何和張良)應讖河書,蒼錄興周申甫(周代名臣周伯與申山甫)降生崧岳,大抵偉人崛起稟秀山川,元老壯猷發祥閭里。吾皖跨躡吳楚,袤延江淮、黃海、飛雲齊名,於泰華青山築宅流詠,於宣城而合肥溯廬子之封,扼濡須之險城稱金斗峰,接銀餅渟峙所鍾紱冕尤盛,或以縉紳而膺碩輔,或以寒微而建殊勛,率皆以戰勝攻取謀略兼優者,乃克顯於當世,如我董君宜之棣台,名大義者非其人。歟憶自入幕以來,英姿邁眾,識見冠群。予每許為中興之助,是以俾之重寄,隨剿夷匪伯啟文延燒蘇州大橋閣乘勝而西蘇常亦復,賊以無錫為藪,君率精練之師躡剿其後,首先登城擒獲偽巢王黃子隆,於是大軍之氣振,於是粵逆之勢分瓦解水消,使東南數乾里得以重見天日者,皆君是役為之導也。江南既定而捻逆之狼吞豕突又聚於湖北之紫均埠糜爛數年,君以所部各營相機而動乘間而攻,捻眾畏其鋒而流竄逃亡楚北肅清。矣有馬花濃者乃捻之渠魁也,以破敗之餘負居於嚴安府北山地方適,君任營務處於陝西,熟悉地勢,圍攻數日,克之逆,竟授首。矣迄於今,外夷恣肆擾亂邊疆,予奏遣,君統領津勝右軍十營駐持祁口要區,輿夷首大烏相對日久,屢接約戰之書而終不敢來戰者,君之威名有以震懾乎夷人也。君本予之舊部,實予之宿將也,相遇既久相知最深,其才猷一一堪思,其功業在在可指,值此纘修告竣而顧可默不一言以沒其長哉是為序。
太子大傳文華殿大學士一等伯爵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直隸出使外洋頭等全權大臣李鴻章拜撰。
劉坤一:宜之軍門棣台大人序
竊維世有大變則大才生,世有小變則小才生,世有非常之變則有非常之才,應運而特生於時運會待之,以為啟國家待之,以為治萬國生民待之,以為安而非常之功出焉之人也,其維我宜之軍門棣台乎。當粵匪竄擾之初,蟻聚金陵,蜂狂到處,軍門素懷大志,早執銳以披堅,胸具武韜,乃爭先恐後,累邀上賞,迭著微勞,自是而勇冠全軍,責專眾閫,待士卒則推赤心以置腹,整師旅則指白水以尋盟轉戰無休,進攻不已,既息江南賊焰旋清皖北捻氛,績著中興,榮加極品,非軍門之謨,猷克壯材藝素優而能有此非常之遇哉。迄今,桂蔭盈階,蘭芬滿室,軍門猶不以老辭而統北洋之任,所謂鉅力擎天,朝廷為柱石,豐功蓋世,海宇艷其聲華。予久仰芳徽無由徑達,茲值續修之便因特為之序雲。
光緒二十年歲次丙申仲夏月。穀旦。
頭品頂戴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兩江總督劉坤一頓首拜撰。
沈秉成:宜之軍門仁兄大人序
竊嘗觀於在昔,一代政治之張弛恆視乎,宰輔而勤施遠略者厥惟疆吏,然當朝野無事宰輔疆吏從容經晝而有餘,若中原多故狡寇訌於內強鄰伺於外,則非英武之將帥不足旋轉乾坤,奠又區宇如漢之馬伏波班定遠,率皆以勛名祿位顯於當世也。論者謂得天獨厚巳為古今不易覯之人矣,而軍門視前徽有過之無不及焉,軍門幼而岐疑,長更徇齊,生自德門偉為令器,一自粵匪竄擾蟻聚金陵,軍門奮志戎行,仗劍投效,連捷蘇無常鎮各城,追剿數百里,轉戰十餘年,以是累保迭薦寵命頻頻榮膺,極品厥後,粵匪潛蹤捻氛又起軍門以戰勝攻克之聲明得邀,傅相依賴之重,寄所以齊豫諸城恢復,雖非一人之功而軍門輿有功焉。迄今溯其韜鈴,數其勳業,不禁為之景仰,不禁為之心歡。予也悅服有年每,欲抒寫而無自。茲值纘修華乘而顧可嘿不一言乎是為序。
光緒十八年歲次壬辰仲夏月。穀旦。
誥授榮祿大夫兵部侍郎安徽巡撫署理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秉成頓首拜撰。
誥授建威將軍宜翁親家大人序
嘗謂孝為行之首,人莫大於孝,夫孝者尊祖敬宗,收族之謂也。余親家董宜翁(董大義)夙有大志,由白屋而拜丹墀,其豐功偉烈余何敢妄褒洎(ji)乎,處世為人其彰彰在人耳目聞者,余又何必贅敘而,余獨慕於董翁者(董大義)孝而已,何以見之,翁族宗譜久未纘修兼遭兵焚,人皆視為淡然,而翁獨寤寐反側不忍置之,於懷深恐代遷年湮莫由追遡,故雖出師異域,而羽檄飛馳,無不以此諄諄告諸執事者,奈群情各異竟不底於有成不得巳脫戎務而急宗功,遂於光緒丙申(1896)春解甲歸來不惜重貴,首先命梓刻日鳩工,使族人鹹知長幼分,共識尊卑有序,而一脈之纏綿永焉,罔替彼在天之靈,亦將欣然樂矣,可不謂孝乎,可不謂忠且孝乎,故曰我獨慕於董翁者(董大義)孝而已因為序。旨在。
光緒二十二年歲次丙申中呂月,穀旦。姻愚弟邑庠生胡覲熙頓首拜撰。
宜之姻兄大人序
嘗思凡吾輩之效力疆場者,固莫不以功成名立,遂可告無罪於祖宗矣,殊不知水則有源,木則有本,苟僅能盡忠於國而不能盡孝於家猶未足多也。若我姻兄董宜翁自發逆竄皖以來,受知傅相歷著賢勞,所由恩寵頻頒頭銜既臻乎,極品聲威,上達勇號,復邁乎,諸曹此豈不可為,今之馬伏班災遠歟,而乃當邊氛稍靖,又復請假回歸,念爪瓞之綿延深恐支繁而序亂,思葛藟之庇覆更期收族而敬宗,爰不惜貲財重修祠宇不辭勞瘁,親督譜工務,使先世之芳型傳流不朽,後來之令嗣似續有憑猗歟休哉,觀宜翁之忠孝兩全若以視夫世之國而忘家者不更有進乎,故一時之頌揚。宜翁者雖皆為之數其勳業,詡其經綸而余獨以為國史已書之可不必於茲再贅雲。光緒二十二年歲次丙申中呂月上浣,穀旦。
記名簡放提督賞換紫色巴圖魯姻愚弟龔元友頓首拜撰。
宜之軍門姻兄大人序
余謂譜之有序,亦第因其人之在一鄉一邑間有懿行焉,視故不沒其長乃詳述之,以為後人則效耳,至於統軍師以削平大難,除妖孽以恢復中原疆場之元老,即社稷之忠臣,其事詳於史冊,其功著於旆常而其征伐所經靡不日碑頌德肺石銘恩,亦何賴區區譜序以道揚其盛哉,如我親台宜之軍門素具太公之略,屢登韓信之檀,始則發逆恣縱慷慨從戎,北討而征,河山再造,繼以捻匪不靖有志廓清復舉義旗,寰區肅穆,卓卓然有古名將風焉,乃閱數十年而倭氛竟熾天,步多艱,王事孔急爰奉九重之詔,顧當百萬之師,氣舊風雲海宇資其拱衛策驚雷雨,君國賴以安全,所由頭街用錫勇號特加此時,名重螭廷榮於華袞,他日勛書麟閣炳若日星,其生平偉績有不待詳於譜序而自足流傳者,然有益於國,國史志之有功於家,家乘亦不能遽沒之也。親台今當邊氛靖息,衣錦還鄉,修造宗祠,經理譜事,其不辭勞瘁,不吝貲財,若是者俱自奉先思孝之念來也。古人云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是忠孝貴乎雙全家國不容偏發如親台者。其殆內外交修毫髮無憾國史既書其忠者,家乘當後傅其孝也。余忝至戚景仰良殷爰濡禿穎用志完人於不朽雲。
優增貢生侯選訓導姻愚弟劉運炎頓首拜撰。光緒二十二年歲次丙申仲夏月,穀旦。
仲蓀姊丈大人贊
維吾姊丈迥異尋常,事親誠孝,訓子有方,語言斟酌,舉止端莊,友於無愧,學問優長,奇謀素蘊,恩獎已彰,青雲得步,後裕前光。
光緒二十二年歲次丙申中呂月上浣。五品銜湖北陞用知縣即補縣丞。愚內弟龔順輔頓首拜
董氏祠堂:肥西縣文物保護單位——董氏宗祠,董氏宗祠地處肥西縣豐樂鎮河灣村董灣自然郢,瀕臨豐樂河畔,位於三河古鎮上游,距三河鎮僅有3公里。董氏宗祠始建於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8年),初建時有15間正房,12間廂房,後由清光緒年間董氏後人,淮軍將領董大義、董履高叔侄在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建設的基礎上擴建15間正房。祠堂結構造型與李鴻章故居相似,祠堂結構造型與李鴻章故居相似,占地面積5400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共三進,依次為門廳、正大廳和後堂,進與進之間有迴廊包廂。1986年11月被肥西縣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6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將董氏宗祠列入重點文物保護。
董氏傳人董履高、董大義、董大鑒、董履貞等都是淮軍高級將領,李鴻章為表彰董大義、董大鑒、董履高、董履貞等作戰勇敢、功勳卓著,親自題名贈匾“棟國幹家、懋超世德”與董氏宗祠;董大義曾任淮軍黑旗巴圖(相當於現在軍區司令員職務),慈禧太后為表彰紀念董大義,親自賜匾“福祿壽”與董氏宗祠。董氏一門英才倍出,祖譜記載有淮軍將領記名提督董大義,實授總兵董履高,記名總兵兩江補用副將董大鑒,兩江補用副將董大銓,副將董履貞,江蘇撫標親兵水師營兩江補用游府董大勛, 儘先補用游擊董履泰,花翎游擊董履貴,兩江儘先補用千總董道賢,即補守備董履郊,把總董履源等等。董氏輩份為二十字:維汝存正大履道必思先學士明其本永為萬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