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華[陝西醫學名家]

董正華[陝西醫學名家]
董正華[陝西醫學名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董正華,男,1955年8月生,陝西省西鄉縣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內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指導老師。歷任陝西中醫學院傷寒教研室主任、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副主任、附屬醫院腎病科副主任、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主任。現任陝西中醫學院中醫系黨總支副書記,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仲景分會委員。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1979年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醫療專業,留校在傷寒金匱教研室工作。1980年參加本院青年教師師資班學習。1981年考取陝西中醫學院傷寒專業碩士學謊芯可??1985年1月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留校在傷寒教研室從事《傷寒論》、《金匱要略》、《方劑學》、《中醫學》等課程的教學、科研及中醫內科的臨床工作。1987年~1998年任傷寒教研室主任,1999年~2001年2月任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副主任、附屬醫院腎病科副主任,2001年~2004年6月任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主任。2006年6月~至今,任陝西中醫學院中醫系黨總支副書記。2003年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仲景分會委員。自1998年確定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以來,招收七屆碩士研究生14名,已經畢業五屆8名,皆獲得醫學碩士學位;現有在讀研究生6名。

在長期從事中醫經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吃透原文精神,揭示中醫臨床辨證思維的方法。強調古為今用,緊密聯繫臨床實際及現代研究成果,將古典醫籍講活、講透。同時十分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改進,虛心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注意教學相長,授人以漁,傳授學習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鑽研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顯著。曾多次被評為學院“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優秀共產黨員”,獲得02年學院教案展評貳等獎,03年度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老師”,04年“觀摩教學比賽”一等獎,04~05學年學生管理工作先進個人,05年度優秀教師。

在多年的專業教學、臨床及管理工作中,治學嚴謹,勤于思考,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深入地探討中醫學術理論,積極探求中醫學的教學規律。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8篇;編寫出版《傷寒論研究文摘獻要》、《雜病指南》、《 傷寒論方證辨析與新用》、《 金匱方歌括釋解》、《金匱要略通解》、《白話通解黃帝內經》、《白話全譯本草綱目》、《中西醫結合內科常見病診療常規》、《傷寒論講義》、《 醫宗必讀校注》、《傷寒論思維與辨析》等學術專著及教材共十四部。

參與“慢性布魯氏桿菌病中醫辨證分型”、“排毒雙調綜合療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通絡益腎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等科研課題。

“方證辨析法在《傷寒論》教學中的套用” 獲1999年陝西中醫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陝西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慢性布魯氏桿菌病中醫辨證分型”、“《雜病指南》”、“《傷寒論研究文獻摘要 》”先後獲得陝西省中醫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獎。05年度《傷寒論講義》獲得陝西中醫學院優秀教材一等獎。

附:

發表論文

1.鉀離子測痛儀在慢性布魯氏桿菌病中的套用觀察

中國地方病雜誌 1983,4: 235

2.癌症防治的新進展(譯文)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85,3:49

3.促使癌細胞成熟轉變的藥物(譯文)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86,1:54

4.利用與經絡有關的癌檢查法(CCM)對癌的早期診斷(譯文)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86,2:51

5.中醫辨證治療慢性布魯氏桿菌病239例療效觀察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87,4:1(執筆)

6. 重溫《大醫精誠》,繼承發揚孫思邈的高尚醫德

孫思邈醫德思想研討會論文集 1989,33

7. 麻杏甘石湯應屬清熱劑 陝西中醫函授 1989,5: 15

8. 《傷寒論》34條爭論之我見 陝西中醫函授 1989, 6: 3

9. 《千金方》在中醫眼科的成就 孫思邈研究 1990,創刊號: 39

10. 《傷寒論》厥陰篇 質疑兩則 陝西中醫函授 1991, 3: 9

11.孫思邈對中醫眼科學的貢獻 中國中醫眼科學雜誌 1991,1: 41

12. 論《傷寒例》的學術價值 陝西中醫 1992, 1:42

13.《傷寒論》疑難症候辨析方法淺析 陝西中醫函授 1992, 1: 19

14. 《傷寒論》397法探討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92, 2: 1

15.《諸病源候論》對中醫眼科學的貢獻 中國中醫眼科雜誌 1992, 3:175

16. 對《傷寒論》教學改革有關問題的探討

西北地區首屆張仲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2,

17. 《傷寒論》四逆散方證質疑陝西中醫 1993,1: 44

18. 《傷寒論》之連軺非連翹辨 醫古文知識 1993, 1 :40

19. 《傷寒論》脈陰陽含義淺析 醫古文知識 1993, 3 : 22

20.《傷寒論》治病求本觀初探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1994, 2: 1

21.對柴胡桂枝幹薑湯證病機的認識 陝西中醫函授1993, 6: 40

22. 《傷寒論》去滓再煎法淺談 陝西中醫函授 1995, 2: 12

23. 《傷寒論》辨證分析方法淺談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96, 1: 4

24.從經方談方劑的相反相成配伍法 陝西中醫函授 1996,3:10

25.《傷寒論》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96, 增刊:46

26.《傷寒論》寒熱對偶方證辨析 陝西中醫函授 1996, 6: 5

27.時相辨證法在《傷寒論》中的套用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97,2: 5

28.龐安時《傷寒總病論》對溫病學的貢獻 陝西中醫函授1997;1:8

29.《傷寒論》學習方法淺談 陝西中醫函授 1997,3:43

30.反饋辨證法在《傷寒論》中的套用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98, 1: 6

31.傷寒學科發展的困境與出路中醫藥教育研究 1998,2:11 32.從經方 談湯劑的煎法 陝西中醫函授 1998, 3: 68

33.方證辨析法在《傷寒論》教學中的套用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999, 31

34.桃核承氣湯與桃仁承氣湯辯陝西中醫函授 1999, 2: 6 35. 關於我院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現狀及學科建設的構想

全國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研討會論文 2000, 1

36. 張錫純對《傷寒論》的研究特點 陝西中醫學學院學報 2000, 6: 7

37. 《傷寒論》教學中應加強能力的培養 全國張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0, 11

38.《傷寒論》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的思考 中醫藥教育研究 2001, 1: 5

39.《傷寒論》教學貫徹創新意識的探索中醫藥教育研究 2001,2: 30

40. 掌握《傷寒論》方劑的技巧陝西中醫函授 2001, 3: 5

41.試論《傷寒明理論》的學術成就 陝西中醫學學院學報 2002, 3: 1

42.從血不利則為水談CRF的證與治 陝西中醫學學院學報 2003, 3: 1

43.對《傷寒論》陰陽易之探討《 張仲景學術研究》 學苑出版社 2003, 26~30

44.中藥的腎毒性及對策 現代中醫藥 2004,4:61;5:

45.《傷寒論》特殊辨證方法探析 第十二屆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21;2004年

46.動態辯證法在《傷寒論》中的套用 陝西中醫學學院學報 2005, 2: 58

47.排毒雙調綜合療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33例 陝西中醫 2005, 4: 313

48.排毒雙調綜合療法對慢性腎功能衰竭大鼠腎組織SOD、MDA影響的實驗研究 山西中醫學學院學報 2005, 1: 24

49. 糖尿病腎病病因病機的探討 陝西中醫 2005, 6:552

50.《傷寒論》特殊辨證思維方法探析 陝西中醫 2005, 6:592

51.排毒雙調綜合療法對大鼠CRF細胞凋亡影響的實驗研究陝西中醫 2005, 7: 726

52.排毒雙調綜合療法對大鼠CRF細胞免疫影響的實驗研究時珍國醫國藥 2005, 9: 825

53、樹立科學發展觀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貫徹以人為本理念 陝西中醫學學院學報 2005, 5:21

54.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是《傷寒論》的基本診斷模式 陝西中醫學學院學報 2005, 6: 7

55.對加強我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論探索》陝西科技出版社2005,12月60-65

56.灌胃灌腸針刺法對5/6腎切除慢性腎衰竭大鼠模型血漿內皮素含量的影響 陝西中醫 2005,11: 1252

57.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三忌”、“四診”與“五勤” 陝西中醫學學院學報 2006, 3: 11

58.通絡益腎湯對鏈脲佐菌素DN大鼠血漿ET影響的實驗研究 陝西中醫 2006, 6: 757

59.通絡益腎湯對鏈脲佐菌素DN大鼠療效的實驗研究 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2006,4: 40

60.通絡益腎湯對鏈脲佐菌素誘導DN大鼠血漿一氧化氮影響的實驗研究 時珍國醫國藥 2006, 17(8):1399

出版專著

1. 《傷寒論研究文摘獻要》 陝西科技出版社 1988年4月 編 者

2. 《孕產婦實用保健400問》 三秦出版社 1993年11月

編 者

3. 《 傷寒論方證新解 》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4年1月 編 委

4. 《雜病指南》 陝西科技出版社 1997年6月 副 主 編

5. 《 傷寒論方證辨析與新用》 陝西科技出版社 1997年8月 副 主 編

6. 《 傳統醫學養生保健學 》 科學出版社1998年9月 編者

7. 《 白話全譯本草綱目》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1998年10月 副 主 編

8. 《 金匱方歌括釋解》三秦出版社 1998年 主 編

9. 《白話通解黃帝內經》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0 年10月 副 主 編

10 .《金匱要略通解》三秦出版社 2001年9月 主 編

11.《中西醫結合內科常見病診療常規》 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2001年1 0月 主 編

12. 《傷寒論講義》 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年6月 副 主 編

13.《 醫宗必讀校注》 三秦出版社 2005年1月

14.《傷寒論思維與辨析》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6年3月 編 委

科研獲獎

1.《 傷寒論研究文獻摘要》獲1989年陝西省中醫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獎 ;

2. 慢性布病中醫辨證分型 獲1989年陝西省中醫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獎;

3.《雜病指南》獲1999年陝西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4.方證辨析法在《傷寒論》教學中的套用獲1999年陝西中醫學院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獲1999年陝西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5、《傷寒論講義》獲得陝西中醫學院05年度優秀教材一等獎

科研課題

1.參與“慢性布魯氏桿菌病中醫辨證分型”中國北方病辦公室課題 1979年~1986年

2.排毒雙調綜合療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實驗與臨床研究

陝西省科技廳課題2000SM37 2001~2004年 第2位

3.通絡益腎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陝西省中管局課題 2004~2006年 第1位

盤點中國名醫03

身體健康是每個人的願望,介紹這些名醫給你指點健康的生活,盤點我們的名醫們。
范喜軍
范西秦
陳著聲
陳洪來
陳浩林
鄧國琦
陳仲海
陳功風
范殿英
陳恩賜
陳道翼
黨毅女
范萍
樊雨良
樊小平
陳春元
樊志順
黨學德
樊啟勝
樊品高
單永興
單文言
樊富印
單守廩
單聯明
單鎮
單昭
戴元濤
戴協旺
段友華
戴曉章
段雪玲
戴曉煌
段生會
戴天鑄
杜志昌
戴慶麟
戴啟明
戴寧安
杜四海
戴乃凡
杜榮星
戴妙法
杜可丹
戴靖清
陳長民
戴典章
杜洪喬
戴德源
戴昌明
戴保玲
杜德國
戴寶貞
杜春芬
戴愛娣
杜豫
戴迪
杜成
陳炳旗
都元祥
陳寶卿
董自斌
陳祖烈
董正華
董永章
董永年
董瀛海
董硯虎
董曉明
陳聯林
陳子忠
董文濤
陳子春
陳仲銘
陳忠宙
董上達
陳志敏
陳增人
陳元勇
董綿秦
陳映標
董來財
董金福
董繼昇
陳銀石
陳奕田
董國生
董桂玲
董大郡
董大埠
東興明
丁文正
陳宗淮
丁若望
陳學秀
丁勤章
陳秀芝
陳心秋
陳肖岐
丁惠敏
陳賢濤
陳泰才
陳世銘
丁洪臣
陳紹業
陳紹昌
陳若錒
丁法德
陳如鈞
陳仁貴
刁金山
狄允凡
陳宗萼
鄧裕華
鄧永榆
鄧秀榮
鄧雄良
鄧杏林
鄧肖琳
陳沛堅
陳慕廉
陳夢麟
陳連德
陳自義
陳俊軍
陳灼銘
陳錦峰
陳仁彬
陳錦明
陳雅民
鄧澤民
范尚林
范立偉
范立榮
范吉軍
范積義
范國文
范德洪
范德福
范存偉
樊仲華
樊希剛
樊明法
樊光志
樊秉南
樊忠
鄂強
段智良
段之瀛
段之盛
段亞亭
段學蘊
段發源
杜澤喜
杜雲喜
杜新民
杜世佑
杜清太
杜軍強
杜競輝
杜繼勛
杜和群
杜官能
杜德梅
杜純忠
杜秉離
杜清
竇欽鴻
都建勛
董仲璧
董文漪
董文獻
董松泉
董樹梅
董士鋒
董善民
董若玲
董廟奇
董立俊
董胡興
董果雄
丁紹柏
丁儒林
丁寧生
丁家欽
丁吉鵬
丁會文
丁黃芳
丁洪基
丁國清
丁光榮
丁冠群
丁朝煥
丁寅
鄧曉英
鄧小虹
鄧衛蘭
鄧維禮
鄧世良
鄧榮元
鄧來送
鄧昆和
鄧吉光
鄧湖山
鄧浩然
鄧廣金
鄧菇蓮
鄧發明
陳桂蘭
黨義文
戴甫華
代志平
笪振江
達美君
陳利銘
陳家錦
鄧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