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董來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縣董乾鎮,地處董乾鎮北邊,距董乾鎮政府所在地36公里,到鄉(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麻栗坡縣122公里。東鄰馬龍村委會,南鄰馬街鄉,西鄰馬波村委會,北鄰馬波村委會。轄老寨等1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99戶,有鄉村人口3015人,其中農業人口3013人,勞動力16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04 人。全村國土面積41.75平方公里,海拔1175米,年平均氣溫16.2℃,年降水量1259.8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3105畝,人均耕地1.03畝,林地25128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電視和電話,村內沒有路燈。全村有473戶通自來水,有229戶飲用井水。有69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6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80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機車2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5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95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1戶,裝有太陽能8戶,建有小水窖14口。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5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1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50萬元,占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320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878 頭,肉牛521頭,肉羊84頭);林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以及外出務工等為主。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外、省內。2010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9%。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水稻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水稻種植業、大豆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02戶,共鄉村人口3048,其中男性 1569人,女性1479人。其中農業人口3046人,勞動力1667人。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是漢族、壯族、苗族的混居地),其中漢族1019人,苗族1109人,壯族903人,彝族17人。。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48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42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5所,擁有教師17人,在校學生16人,距離新寨中學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22人,其中小學生352人,中學生170人。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財務。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7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76.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665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黑板報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2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1人,少數民族黨員43人,其中男黨員57人、女黨員14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老寨等15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20人。
人文地理
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是漢族、苗族、壯族的混居地。其中漢族1019人,苗族1109人,壯族903人,彝族17人。新農村建設
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 萬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水稻、大豆種植業和養殖業特色產業,種植面積3105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750頭、牛400 頭、羊5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950人。到明年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2000元增加到20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