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仁

董伯仁

董伯仁,北周末隋初畫家。汝南(今屬河南)人。生於西魏,歷經北周、陳,隋初尚在。多才藝,鄉里稱為『智海』。官至光祿大夫殿內將軍,與北齊與展子虔同召入隋,並稱“董、展”。則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台閣。汝州白雀寺、江陵終聖寺、洛陽光嚴寺、上都崇聖寺、海覺寺皆有其畫跡。《後畫錄》、《續畫品》、《畫拾遺》、《歷代名畫記》、《貞觀公私畫史》、《畫後品》、《宣和畫譜》、《圖繪寶鑑》。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董伯仁《三顧茅廬圖》 董伯仁《三顧茅廬圖》

董伯仁,北周末隋初畫家。汝南(今屬河南)人。生於西魏,歷經北周、陳,隋初尚在。多才藝,鄉里稱為『智海』。官至光祿大夫殿內將軍,與北齊與展子虔同召入隋,並稱“董、展”,一自河北,一自江南,初則見輕,後乃頗采其意。董與展皆天生縱任,無所祖述,動筆形似,畫外有情。但地處平原,闕江山之助,跡參戎馬,少簪裾之儀。此是所未習,非其所不至。若較優劣,則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台閣。伯仁樓台、人物,曠絕今古。雜畫巧贍,變化萬殊。有周明帝畋游圖、雜畫台閣樣、弘農田家圖、隋文帝上廊名馬圖。所作道釋最妙,為道經變相、彌勒變相。汝州白雀寺、江陵終聖寺、洛陽光嚴寺、上都崇聖寺、海覺寺皆有其畫跡。《後畫錄》、《續畫品》、《畫拾遺》、《歷代名畫記》、《貞觀公私畫史》、《畫後品》、《宣和畫譜》、《圖繪寶鑑》。

工畫佛像、人物、樓台、車馬,尤工樓台人物。雖無祖述,不愧前賢,動筆肖似,筆外有情。與北齊展子虔同時入隋室,並稱『董展」,備受唐代張彥遠等人的看重。先後在汝州白雀寺、固州海覺寺、江陵終聖寺、洛陽光發寺等處作壁畫。

界畫:中國繪畫很特色的一個門類。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起源很早,晉代已有。董伯仁的界畫“樓生人物,曠絕古今”。

唐代張彥遠評董、展之畫云:「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台閣。」竇蒙也誽:『伯仁樓台人物,曠絕古今,雜畫巧瞻,變化萬殊。」畫跡有隋朝官本《周明帝畋游圖》、《彌勒變相圖》、《隋文帝上馬廄圖》、《農家田舍圖》等五卷,著錄於《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僅載《道經變相圖》一件,以董展作伯仁之名,《圖繪寶鑑》沿襲之,實誤。《貞觀公私畫史》、《宣和畫譜》等著錄其作品6件,今畫跡已無存於世。

竇蒙稱讚說“伯仁樓台人物,曠絕古今,雜畫巧瞻,變化萬殊“(《畫拾遺》)所作道、釋像有道經變相、彌勒變相。曾先後在汝州白雀寺、固州海覺寺、上都崇聖寺、江陵終聖寺、洛陽光嚴寺等處作壁畫。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八記載李嗣真對董伯仁繪畫得失有段評價,對董、展二人優長也一段比較:“董與展,皆天生縱任,無所祖述,動筆形似,畫外有情。足使先輩名流,動容變色。但地處平原,闕江山之助,跡參戎馬,少簪裾之儀。此是所未習,非其所不至。若較優劣,則欣戚言笑,皆窮生動之意;馳騁弋獵,各有奔飛之狀。必也三休輪奐,董氏造其微,六轡沃若,展生居其駿。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台閣”。這段話包含三層意思:1、兩人繪畫富有創造性,皆能形神兼備,富有表情和動態感;2、由於生活環境所拘,山水畫缺少氣勢和內在的人文底蘊。這是因為他們“所未習”缺少生活經驗,而不是缺少才能,“非其所不至”;展、董二人相較:董氏善畫車而展氏善畫馬。

董伯仁 董伯仁

據《貞觀公私畫史》和《歷代名畫記》,董伯仁的作品有隋朝官本《周明帝畋游圖》、《三顧茅廬圖》、《彌勒變相圖》、《道經變相圖》、《隋文帝上馬廄圖》、《農家田舍圖》等五卷。今存《三顧茅廬圖》一幅。

三顧茅廬圖橫29.5厘米,縱43.8厘米。該幅繪漢末劉備三顧草廬、邀諸葛孔明出山之故實。畫中長松修竹掩翳茅屋,孔明羽扇綸巾、依榻凝思,僮僕正應門而出。籬外劉備、關羽、張飛三騎及從者行近,山嶺後並見旌旗戈戟微露,人馬仍眾。畫筆輕健秀潤,惟上半山嶺系後人補筆。幅上無款。上有詩塘,長17.8厘米,寬29.5厘米。為元代大詩人薩都剌“至正甲午年(元順帝至正十四年,1354))秋八月”題跋。題跋中有“其後有數小楷字。書汝南弟子董展敬圖。”遂定為董展所作。詩塘上另有清代乾隆題額和詩。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人物軼事

隋朝畫家展子虔和董伯仁是一對好朋友。說起他們的友誼,還有一段曲折過程!

展子虔畫技很高。他畫人物,用筆細膩,設色富麗;畫鞍馬,立如舉步,伏似飛騰;特別是畫北方的壯麗山水,能在不大的畫幅里描繪廣闊的風景,給人以咫尺千里之感。正因為如此,展子虔聽到的都是恭維話,從未聽到半句逆耳的批評。時間長了,展子虔自己也認為自己是世上畫得最好的畫家了。所以,從不把別的畫家放在眼裡。

展於虔《遊春圖》 展於虔《遊春圖》

董伯仁,就是被展子虔瞧不起的一個畫家。其實,董伯仁的畫也很有特點。他除了能畫和展子虔差不多的人物、鞍馬外,所畫的南方風景別具一格。尤其是畫上的亭台樓閣,精細有致;山水樹石,秀麗柔美。他聽說展子虔目空一切,瞧不起人,很不以為然地說:

“展子虔不過畫些北方的禿山惡水,有什麼新奇?我還從未見他畫過一幅江南的美景呢!”

董伯仁的話,傳到展子虔的耳朵里。展子虔初一聽,十分生氣,但是繼而一想,覺得也有一些道理。他取出董伯仁的作品細細觀看,並與自己的畫放在一起對比,漸漸發現自己的畫的確有點雄健有餘而瀟灑不足。於是,他主動地去見董伯仁,表示要向董伯仁學習。董伯仁深受感動,也表示要虛心向展子虔學習。從此,兩個人經常來往,互相取長補短,繪畫技巧都有了新的提高。兩個人的友誼也越來越密切了。

文學記載

董伯仁

[隋]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宣和畫譜誤以董伯仁、展子虔二人合為一人,遂名董展,字伯仁。圖繪寶鑑又照抄,遂一誤再誤)。伯仁多才藝,鄉里號為知海。官至光祿大夫殿中將軍。初伯仁與展子虔同召入隋,一自河北,一自江南,初則見輕,後乃頗采其意。董與展皆天生縱任,無所祖述,動筆形似,畫外有情。但地處平源,闕江山之助,跡參戎馬,少簪裾之儀。此是所未習,非其所不至。若較優劣,則董有展之車馬,展無董之台閣。伯仁樓台、人物,曠絕今古。雜畫巧贍,變化萬殊。有周明帝畋游圖、雜畫台閣樣、弘農田家圖、隋文帝上廊名馬圖。所作道釋最妙,為道經變相、彌勒變相。汝州白雀寺、江陵終聖寺、洛陽光嚴寺、上都崇聖寺、海覺寺皆有其畫跡。(《後畫錄》、《續畫品》、《畫拾遺》、《歷代名畫記》、《貞觀公私畫史》、《畫後品》、《宣和畫譜》、《圖繪寶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