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蕈

葛蕈

蛇菇科,為蛇菇科植物紅冬蛇菰的全草,一年或多年生寄生內質草本,高10~15厘米。一般寄生於林中木本植物的根上,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中南地區。有清熱,解毒,醒酒之功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蛇菇一年或多年生寄生內質草本,高10~15厘米。

莖為塊狀球形,粗厚肥大,不規則分裂,淡黃褐色,具淡白色星狀小突起;花莖粗壯而直立,紅色,由塊莖頂端抽出,高8~12厘米,徑1~1.5厘米。

葉螺旋互生,著生於花莖上,退化,呈鱗片狀,卵形、闊卵形或狹卵形,橙黃色。

花單性,雌雄異株,為頂生內穗狀花序;花小形,無數,深紅色,密集於序軸表面;雄花的花被4~6瓣,深裂,雄蕊4~6。

花絲連合為單體;雌花無花被,雌蕊1,子房橢圓形,有柄,1室,1胚珠。

堅果。

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寄生於林中木本植物的根上。

分布範圍

分布我國中南、西南部。

主要價值

【葛蕈的功效介紹】:

葛蕈 (《綱目拾遺》)

1.《綱目》:葛花菜,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採取,雲乃葛之精華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上,其色赤脆,蓋蕈類也。
2.《綱目拾遺》:葛花菜,名山皆有,亦產高州。《粵志》,高州多種葛,雷州人市之為XIGU。

【異名】葛乳、葛花菜(《綱目》),葛菌、紅血蓮(《四川中藥志》),螺絲起(《湖南藥物志》)。

【漢語拼音】ge xun

【來源】為蛇菇種植物蛇菇的全草。

【採集】八月采。

【化學成分】根莖和花的脂質部分中分離出蒲公英甾醇、β-香樹脂醇和棕櫚酸。

【性味】苦甘,涼。

①《綱目》:苦甘,無毒。

②《綱目拾遺》:性涼。

③《四川中藥志》:味澀苦,性寒,無毒。

【功用主治-葛蕈的功效】清熱,解毒,醒酒。

治風熱癍疹,肺熱咳嗽吐血,血崩,痔瘡。

①《綱目》:醒酒,治酒積。

②《綱目拾遺》:解肌熱,散風火及陽明風熱癍疹。

③《四川中藥志》:清肺熱,解熱毒。

治咳嗽吐血,血崩及痔瘡腫痛。

④《湖南藥物志》:指生蛇頭疔,小兒陰莖腫,搗爛敷患處。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6錢;或燉肉。

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肺熱咳嗽吐血:葛菌、肺筋草、鹿銜草、岩白菜、白茅根、狗地芽根。

燉肉服。

(《四川中藥志》) ②治腸風下血:葛菌、老君須、棕樹根。

煎水去藥渣,取藥液燉黃蟮服。

(《四川中藥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