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順連

  葉順連(1909~1933年),原名吟才,字立儉,羅源縣松山鄉北山村人。民國19年(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烈士簡介

葉順連(1909-1933),原名葉吟才,字立儉,福建省羅源縣松山鄉北山村人。1930年參加革命鬥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加入閩東工農游擊第13支隊,在戰鬥中勇猛頑強表現突出,不久任游擊隊連長。1933年2月積極參加支隊平息李德標叛變事件,隨後任第二大隊大隊長、代理支隊長。同年秋,率隊回羅源北山、巽嶼一帶活動,建立中共北山鄉支部,把革命根據地擴大到羅源灣北岸。1933年9月25日,率隊在北山高墘村休整時被敵海軍陸戰隊包圍,葉順連讓政委帶隊突圍,自己留在陣地上阻擊敵軍掩護部隊安全轉移。在阻擊戰中身中數彈,壯烈犧牲。

生平經歷

葉順連於民國19年(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21年加入閩東工農游擊第13支隊,入隊後由於在攻打連江官坂糧倉、契稅所和羅源跡頭民團以及幾次反圍剿中表現突出,而被提任游擊隊連長。同年秋,葉率隊回北山村,經說服教育,收繳了該村用於宗族械鬥的步槍,後又籌款到福州購回一批槍枝,加強支隊裝備。民國22年2月,葉積極參加支隊平息李德標叛變事件,隨即被提任為第13支隊2大隊大隊長、代理支隊長。同年秋,率隊回羅源北山、巽嶼一帶活動,發展5名中共黨員,並建立中共北山鄉支部。同時,率隊攻打廩頭、廩尾大刀會等,把革命地區擴大到羅源灣北岸。民國22年9月25日,葉率隊鎮壓連江縣拱頭村作惡多端的地主陳庭梓後,轉移到北山高墘村,時駐馬鼻的國民黨海軍陸戰隊一個連尾隨而至,包圍游擊隊駐所陳氏宗祠,葉讓政委鄭厚清帶隊撤退,自己與通訊員陳春波在祠堂後山阻擊,吸引敵軍注意力,以掩護游擊隊安全轉移。最後,葉身中數彈與陳春波一道犧牲,時年24歲。是年冬,閩東工農游擊隊第13總隊政委楊而菖在其墓前立碑紀念,碑文為:“南洋葉公立儉,無產階級先鋒,工農武裝戰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