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雯空間

一人偶然的機會,看到一個“博友”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觸。 想讓一個人一輩子忠於一個企業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 不少人都說,一個人要忠於自己的事業和職業,而非忠於自己的企業,這是有道理的。

一人偶然的機會,看到一個“博友”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觸。以前就有一種衝動,想寫點關於“職場”“騎驢找馬”方面的東西,正好今天看到這文章,於是有感而發,抒發一下。
文章是關於職業經理人集體跳槽方面的,現摘抄如下:
“集體跳槽已經不是新聞了,前年是方正集團的助理總裁周險峰攜30位方正科技PC部門的技術骨幹加盟海信,近期又傳出TCL手機事業部高層集體跳槽到長虹,而且其前任總裁萬明堅也如大家預料的一樣,加盟了長虹旗下的國虹通訊。這樣的集體跳槽事件已經不是一兩起了,當年陸強華離開創維,帶著一群人去獨自創業;“小霸王”段永平出走創造“步步高”,諸如此類的集體跳槽事件屢屢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據某機構2003年對5000位至少跳過一次槽的外企員工的統計,有二成屬於集體跳槽。
集體跳槽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最致命傷害,不僅嚴重打擊了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日常管理,更嚴重地破壞了公司的形象和商譽,造成的損害短時間很難彌補。TCL通訊去年全年虧損高達2.24億元,僅去年第四季度就巨虧3.784億港元,而在2003年第四季度,TCL通訊的淨利潤為2.323億港元。對於目前的市場而言,TCL手機的銷量已經呈現了大幅下滑,同時新品推出的速度依然很慢。受這些因素影響,TCL的手機銷售額出現了下滑。TCL通訊2004年在中國市場以TCL品牌僅售出了670萬部手機,比2003年下滑。不知道李東生作何感想,曾經號稱“手機狂人”的萬明堅及其手機團隊,轉眼成為TCL通訊的“眼中釘”。
不管是創維還是TCL的手機業務,包括方正PC事業部,在經歷了這樣的人事振盪後,幾年內都不可能緩過勁來。另外一方面,這些集體跳槽的員工,也不見得在另一塊土地上就能呼風喚雨,相反的,我們倒是感覺,他們也沒有創造出特別驕人的成績。方正的周險峰在海信並沒有如他自己所想的那樣開創出海信電腦王國,但他也是進退兩難,如果再跳槽,連自己的名聲都會失去,可謂得不償失。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但是缺乏忠誠度、帶有惡意報復的集體跳槽者們,除了得到短暫的薪酬福利提高外,倒也鮮見非常成功者。可以說,集體跳槽不僅打擊了原來的僱主,更嚴重損害了自己的信譽和道德,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想讓一個人一輩子忠於一個企業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不少人都說,一個人要忠於自己的事業和職業,而非忠於自己的企業,這是有道理的。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忠誠是一種美德,但是在當前的文化里,往往是企業希望員工對企業忠誠,而忽略了企業對員工的忠誠,這樣的忠誠不對等和不公平導致了企業提倡忠誠時的蒼白無力。
一個員工在企業里的需求不外是三個方面:物質、精神和工作。薪酬福利是基礎,然後還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公司有好的文化氛圍,讓人呆著舒服,最後還要有一個好的發展前景。不同的人可能需求不太一樣,側重點也會不同,但基本都是這三個方面交織在一起。對於企業而言,尤其是總經理和人事工作者,一定要留意員工的需求變化,不少企業對外部人才求賢若渴,不惜重金,但忽略了內部人才的培養、選拔和激勵,結果導致員工的不公平感,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當外部有更好的條件時,必然選擇跳槽。尤其對於那些快速增長的企業和行業,集體跳槽的比率就會比較大,因為大家比較看著企業和個人的成長,成長就意味著未來有更高的收益。
企業要避免集體跳槽之類的事情發生,必須要建立尊重人、發展人的人本文化,要關注員工的多樣化需求。公司還要建立充滿人情味的“感激”文化。員工為公司奉獻,公司支付給員工薪水,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集體跳槽就非常合理了,因為我們是契約關係,我有好的發展,為什麼不走?很多公司埋怨,為什麼給了那么高的薪水,可還留不住人,關鍵的就是忽略了情感在一個人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司要努力塑造一種“親情”文化和“感激”文化,公司感激員工的付出,員工也要感謝公司給予的機會,雙方要經常坦誠地溝通,有了錯誤要禮貌地指出,有了成績一定要及時地表揚和獎勵。作為領導,不要吝惜你的微笑,不要吝惜你的讚美,這樣的感激文化一定能減少關鍵員工的流失。”
文章說的是集體跳槽的事情,問題有點大了,好像不在我們的研究範圍。但從這些案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就是企業在選人、用人、留人方面確實存在很多可以進一步探討的地方!
曾有位職場方面的權威人士寫過一本書,談到求職人士如何“騎驢找馬”!反應了“職場”的一些現狀.人才的供大於求,造成了如今很多企業用人的高消費及在選人用人等方面的一些錯誤方法。這樣的一種用人觀,也就造成了人才市場的不對等關係。人才與企業的不平衡!一個人好不容易進入了想進的企業,一方面外部競爭,同時,企業內部也會有很大的壓力,這樣使得人才會產生很多的負面想法。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好的人才又怎么會不為自己多做一個準備呢?“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職業經理人也是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所以,企業自然也就不是“驢”,就是“馬”了!聰明的老闆可能會儘量地不讓人才把自己當作“驢”!因為被人騎的成本確實不低,或者說所花的錢會更多!!
企業如果能在選人,用人,留人等方面,能夠更人性化,運用更合理的方法,更多地從人才的角度思考的話,這個問題又能不能解決得更完美一點呢?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不會經常被人當作“驢”來騎!
所以,企業,你是想做“驢”,還是想做“馬”,全在一念之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