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葉籟士(1911~1994)文字改革專家和活動家、世界語者。原名包叔元,筆名葉籟士、羅甸華、索原等。江蘇省吳縣人。曾就學於上海立達學園和日本高等師範。職務履歷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歷任中國左翼世界語者聯盟(簡稱“語聯”)的負責人,上海世界語者協會機關刊物《世界》的編輯,華東新聞出版處副處長,華東新華書店編輯部主任,華東人民出版社社長,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輯,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秘書長、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顧問,漢語拼音方案 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副理事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等。生平事跡
1911年生於江蘇蘇州;1929年在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留學時,參加了“左聯”東京支部;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下屬中國世界語者聯盟(“語聯”),成為該聯盟的負責人之一,主編《世界》月刊;
1937年初,為新知書店編輯《語文》月刊;
1938年9月,由馮乃超、胡繩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和幾位世界語學者一起創辦了世界語國際報導刊物《中國報導》半月刊;
1941年皖南事變後,撤離重慶,前往香港,到港後和香港新文字學會取得聯繫。香港被日寇占領後,進入廣東東江游擊區,不久轉移到廣西桂林;
1945年後,先後在新四軍政治部宣傳部任編輯部副主任、華東局宣傳部編審科科長等職;
1949年後,先後參與接管了國民黨在上海的正中書局;
1951年1月,全國出版印刷發行機構實行專業分工,新華書店一分為三,編、印、發分家。華東總分店的編輯部和出版部獨立出來成立華東人民出版社(即現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前身),他任首任社長;
1952年12月,奉調到北京,任人民出版社第一副社長兼第一副總編輯;
1954年1月,奉調到中共中央宣傳部,兼任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所長;
1955年,被任命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秘書長,以後又任文改會副主任、黨組書記等職,直到1987年離休。
積極投身革命宣傳工作
從1946年進入山東新華書店到1954年離開人民出版社,葉籟士在出版界雖然只工作了短短8年,但作為一位有開創性的領導人,他在編輯出版工作崗位上作出的建樹,將銘刻在新中國的出版史上。
1946年初,葉籟士到山東新華書店工作。當時解放區的出版工作十分薄弱,設備簡陋,條件很差。他和其他同志一起開始了艱苦的創業工作。作為編輯部的負責人,葉籟士首先根據不同的讀者對象,規劃了高級、中級、初級3類選題,擬訂出書總體構想,除了政治理論書以外,還有文藝書、科學知識書、農業生產技術書、教科書等。為廣大幹部重印了解放社版的《列寧文集》,以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和毛澤東著作的單行本,中央政策檔案等。同時組織出版了《大眾文庫》《新華小文庫》《戰時小叢書》《文藝創作叢書》等一批適合各類讀者需要的書。此外,他們還為工農兵讀者編了兩種期刊——《民眾文化》和《翻身道理》。
在此期間,為了拓寬讀者視野,溝通解放區和國民黨統治區作者和作品的關係,葉籟士還創編了《新華文摘》,這是全國各解放區出版的最早的一種文摘刊物。他利用山東煙臺和上海之間航運的有利條件,搞來並精選了國統區發表的進步文章和介紹國外情況的文章及報導,在《新華文摘》上刊登,還請阿老等美術家創作了彩色漫畫、戰爭形勢圖等在封頁上用石印印出來,增加了刊物的生動性,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歡迎。
葉籟士還參照日本活頁文選的形式,出版了《新華活頁文選》,較快地將中央檔案、重要社論等及時出版,價格又低廉,出滿一年,還編印全年《文選》目錄和序號,免費送給讀者,為讀者服務。
葉籟士編書編刊的基本方針是:在政治思想上,要健康有益並有一定深度;在文字上和寫法上,要通俗化和民眾化,一定要讓讀者愛看,看得懂,看了有用。這也是他領導編輯出版工作時的一貫思想,不僅要求大家努力貫徹,他自己也始終身體力行。
山東新華書店(後改為華東新華書店)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打開了局面,不斷派人到上海秘密採購白報紙、銅模和印刷器材,擴大印刷生產能力。以1948年為例,在戰爭環境下,半年就出版了圖書117種、620多萬字、110萬冊。可見當時出書已成一定規模。
制定整套出版管理制度
葉籟士是一位忠厚長者,思想縝密,作風民主,從不疾言厲色,但對工作要求十分嚴格,絕不放過任何差錯。他經常告誡大家的一句話是:“粗枝大葉是編輯工作的大敵”。
葉籟士和其他領導同志一起,制定並建立了一整套嚴格的編輯出版工作管理制度,並在實踐中逐步完善,切實保證
了書稿的質量。在整個出版工作上,葉籟士特别致力於通俗化和民眾化工作,注意出版實效和宣傳普及。
1950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後,黨中央要求各地大力宣傳。、葉老立即組織編寫《〈婚姻法〉圖解通俗本》。初稿寫出後,送請有關單位徵求意見。他多次親自多次修改,同時邀請美術界張樂平、趙宏本、特偉等畫家配圖。全書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出版後受到民眾熱烈歡迎,全國共發行了1800萬冊,對《婚姻法》的宣傳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這在當時可說是一項盛況空前的創舉。
1951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例》發布後,全國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活動。編輯部立即動員起來,組織編寫了3本書,一本是圖解本,一本是講話,一本是說唱。葉籟士親自抓圖解本,在《解放日報》發表的《條例》插圖的基礎上,以圖為主,用簡明文字註解、釋義,並請原作者和畫家補畫修改,最後請華東局宣傳部有關領導一起審稿,逐字逐幅仔細推敲,在較短時間定稿。發稿後又動員印刷廠和書店大力配合,10天內出書,一個月內發行了600萬冊,總共發行了900萬冊,取得很大成就。這兩本書開創了通俗宣傳黨的政策的範例,後來中央宣傳部召開通俗讀物出版工作會議,還專門請葉籟士介紹上述書稿編寫和出版經驗,向全國推廣。
在華東人民出版社期間,葉籟士特地邀請著名文字學家、通俗文字專家倪海曙到社裡擔任副總編輯,並成立了以倪海曙兼主任的“文化學習編輯室”,葉、倪兩人都親自指導新同志如何做好通俗讀物編輯工作。
1952年12月,葉籟士奉調到北京,擔任人民出版社第一副社長兼第一副總編輯。當時擔任社長兼總編輯的胡繩同志因忙於中宣部的工作,除大政方針外,實際上不管社內具體事務,故由葉籟士主持人民出版社的全面工作。
人民出版社是國家政治書籍出版社和社會科學著作出版機構。工作重、任務緊、要求高,葉籟士為此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特別重視圖書質量和編校工作,指導建立了從選題規劃、組稿、審稿、發稿、裝幀版式設計,到排版、校對、印製、發行等一整套規章制度。特別是三審制和三校制,發稿齊、清、定等制度,都是在葉籟士時代打下基礎的。
倡導將書籍豎排本改為橫排本
葉籟士在人民出版社雖然只有短短兩年,但在領導全社同志完成重要的出版任務,樹立優良社風等方面,起了很好作用。葉老細心、敬業、善於鑽研,不斷地向老同志請教、學習,對出版工作付出了很大心血。特別是下放五七幹校時,葉老與林漢達、周有光、倪海曙、陳光堯等文化名人經常探討書刊、稿件及出版工作,並常常同周有光交流語言文字改革意見。
作為一位語言文字學專家,葉籟士在人民出版社期間還有一個重大業績,就是積極倡導將書籍豎排本改為橫排本。早在1937年他主編的《語文》月刊上,就採用橫排的形式了。但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提出這一倡議時,卻遭到有關部門和著作界不少同志的反對。他們認為漢字從來都是豎排,橫排不符合古代延續下來的文字閱讀傳統,不能隨意改變。當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史達林全集》以及其他出版物,幾乎都是豎排本,其他出版社也很少用橫排形式的。
但葉籟士力排眾議,在社內社外不斷宣傳解釋,從文字排列的必要性,閱讀方便,甚至眼睛看橫排比豎排舒服等角度,反覆說明正文用橫排的種種好處。最後終於在胡愈之、葉聖陶等出版總署領導和專家們的贊同和支持下,報請中央批准後,先在人民出版社試行,並很快在全國推廣普及。這一造福中國人民的文字出版重大改革的實現,葉籟士功不可沒。殷女士還找出當時一些照片和有關文字記錄,反覆講述葉老對出版工作的認真態度及文字改革的嚴謹精神。
1954年1月,葉籟士調到中央宣傳部,從此離開了出版界。隨後他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秘書長,以後就一直在文改工作的領導崗位上辛勤耕耘,直到1987年離休,時年76歲。
1994年2月,83歲的葉籟士因病去世。葉老病重期間還不停探討中國語言文字改革,時常把一些書刊、雜誌放在枕邊、床頭,反覆閱讀並提出問題。家人和學生將這些問題一一書寫在稿紙上,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他還將自己對每個問題的意見闡述給大家聽。聽完殷女士的講述,我的眼圈也紅了。我為我國有這樣優秀的人才而驕傲和自豪。葉籟士先生在1969年到1972年下放在我市國務院直屬口五七幹校,期間常常與倪海曙、周有光、林漢達、陳光堯等交流漢語言方面的問題,一邊勞動一邊探討,回去後還寫出了《中國簡化漢字一夕談》《葉籟士文集》。他對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改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資料來源:
丁淑萍 葉籟士:與我國出版和文字改革事業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