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葉春生,男,1939年10月生,葉春生,1939年10月出生於雲南河口,祖籍廣西靈山。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刊主編,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會(ISFNR)會員。主要致力於民間文學、俗文學、民俗學、嶺南民俗文化及神秘文化研究,近年來,著力對區域民俗與地方社會、區域民俗與傳統文化等關係的研究,民俗文化資源與經濟發展的互動研究,南方新都市文化、都市新民俗的研究,科學精神與神秘文化關係等的研究。
學術成就
獎項
在文學創作、學術及文化研究領域裡,葉春生教授辛勤耕耘,筆耕不輟,著述丰韻,僅學術專著就達25種之多,曾獲全國民間文學理論著作評比最高獎——山花獎二等獎,廣東魯迅文藝獎二等獎和廣東省首屆民間文藝著作評比一等獎等。
專著
代表性專著有,《簡明民間文藝學》、《嶺南俗文學簡史》、《嶺南民間文化》、《嶺南民俗與旅遊》、《廣府民俗》、《廣東民俗大典》、《俗眼向洋》等。代表性論文有,《論〈粵謳〉》、《廣東水神溯源》、《天籟同聲唱客音》、《神秘的高山族矮靈祭》、《現代口承文藝的逾時空傳播》、《廣府民俗源流及其特徵》、《嶺南民俗的嬗變與認同》、《從盤古神話的演變看嶺南民俗的融合》、《新辦民間節日的民俗底蘊》、《神秘遊戲探秘》等等。
學術交流
葉春生教授積極參與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作為國際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會(ISFNR)會員,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他曾多次出席在美國、德國、韓國等國家召開的民間民俗文化及其傳播國際研討會,到台灣、香港等地講學多次,並於2003年10月至2004年2月應邀到日本名古屋大學講學,均獲得好評。
學術成果
近年來,葉春生教授把學術研究與建設廣東文化大省的大政方針緊密結合起來,在實際的科研中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發展新思路,廣泛地開展了多項與各地政府和文化機構的橫向文化課題研究,在具體的科研實踐中,取得了許多豐碩的成果,為廣東文化大省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代表性成果如:《嶺南聖母的文化與信仰——冼夫人與高州》、《黃閣麒麟文化》、《悅城龍母文化》等。
以葉春生教授的學術研究為代表,葉門弟子為研究團隊,所帶博士生、碩士生為教研梯型,廣州為中心,兩廣為重要基地,民間文學、民俗學以及民俗文化研究的嶺南學派已具雛形,備受國內外學者和研究專家關注。
主要經歷
1959年,葉春生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在學期間,閱覽了聞名已久的中山大學《民俗》周刊,並在第—批民俗學會會員名單中找到他的表哥招北恩的名字,於是立志要報考民間文學的研究生。1964年,他終於如願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鍾敬文先生的研究生,成了鍾先生“文革”前的關門弟子。
1968年,他研究生畢業後先被分配到了山西臨汾,幾經周折,又回到廣東信宜,之後開始了整整十年的行政工作。從政之餘,他仍抽空做些民間文學蒐集整理的工作。1978年,他從信宜縣領導崗位上調到中山大學,做了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並率先在中山大學恢復了民間文學課,趕寫了《民間文學論綱》,也即後來曾被多所大學用為民間文學教材的《簡明民間文藝學教程》的雛形。
此後二十餘年的學術生涯中,他在民間文學和民俗學領域勤奮耕耘,著述不斷,僅學術專著就達25種之多。早期學術方向主要在民間文學領域,20世紀90年代後著重於整理和研究廣東的區域民俗文化,進行了大量的前期資料蒐集、整理、考源、辨正的工作。近幾年則在此基礎上,開始轉向於對區域文化與地方社會、傳統文化關係的研究,民俗文化資源與經濟發展的互動研究,南方新都市文化的研究和神秘文化的研究。近幾年的專著如《嶺南俗文學簡史》、《廣府民俗》、《嶺南民間文化》、《廣東民俗大典》、《俗眼向洋》,論文如《現代口承文藝的逾時空傳播》、《嶺南民俗的嬗變與認同》、《廣府民俗源流及其特徵》、《從盤古神話的演變看嶺南民族的融合》、《珠三角的自梳女》、《新辦節日的民俗底蘊》、《民俗傳統的認同與復歸》、《民俗文化與科學人文》等,部分地反映了他的這一學術興趣。
中山大學是中國現代民俗學的發祥地,但這一傳統隨著《民俗》季刊的停刊而中斷了。為了接續先賢的事業,葉春生教授從1984年開始,就在中山大學在校學生中籌組民俗學社,還把自己在中文系主持刊授中心得來的獎金拿出來,設立了“振興中大民俗獎”,並將學生的民間文學作業刊印成書,並請鍾先生題寫了書名,是為《民俗》新刊,他用自己微薄的稿酬艱難地維持了五期。進入2l世紀之後,他終於有機會使用自己的科研經費大展鴻圖了,從2000年以來的短短的三年中,他主編出版了三期大型的《民俗學刊》、五種新“中山大學民俗叢書”,還有許多書稿正待付梓,並正著手重印原“中山大學民俗叢書”36種。
教學成績
葉春生教授有多年的行政和組織工作經驗,在人才培養和組織工作上,他在最近不到十年的時間中,共招收了20名碩士研究生、13名博士研究生,許多學生已經畢業走上了民俗學的教學和科研崗位。2000年,他主持成立了“中山大學民俗研究中心”,該中心於2001年與中國民俗學會聯合主辦了“現代社會與民俗文化傳統國際研討會”,使中山大學再度成為中國民俗學研究的重鎮,鍾敬文先生在給大會的錄音講話中仍“翹首南望”,看到了“這種事業發展的很好的新的開始”。這也正是葉春生教授的夙願。
學術活動
2009年5月6日晚,中山大學的葉春生教授做客“城市國學講壇”,以《傳統與現代建築民俗的時空演繹》為題,深入闡釋了中國傳統建築民俗文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現狀。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居住環境總是力求與整個自然環境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建築民俗文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當代大學生往往對此並不了解,甚至於存在種種誤解。葉春生教授的講座首先以《周易》介紹了中華先民的宇宙觀和自然觀,進而以廣東數個城市的建築格局為例,從國家、城市、家庭等幾個角度介紹了中國傳統建築民俗,並著重演繹了嶺南民眾的建築心理和風俗。葉教授很擅於“講古”,一位同學表示,原來我們日常居住的城市和家居有這么多多姿多彩的內涵,只要留心,處處都是文化的印記。
材料工程教授葉春生
姓 名:葉春生性 別:男
專業名稱:材料加工工程
專業職稱:副教授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代表性論文: FDM工藝成形過程中影響成形件精度的因素分析
所教課程:理學-材料科學類
所在院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