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水鎮

落水鎮

落水鎮是位於雲南省曲靖宣威市西北部的一個美麗的鄉鎮。洛水鎮東與宛水及虹橋街道接壤,南與板橋鎮石缸村委會隔河相望,西與熱水鄉樂迤及西澤鄉睦樂村毗鄰,北沿碑墓山與西寧列租村委會為界,東西最大橫距14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2公里,總面積231.2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落水村距城區17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落水鎮位於市境西北部,距市區20公里。轄區國土面積230.6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774公頃。轄有10個行政村,107個村民小組,82個自然村,居住著漢、回、彝、哈尼、拉祜、低等七種民族,有人口10976戶、4009人,其中農業人口38591人,占總人口的96.5%,是典型的農業鎮。境內礦產資源缺乏,僅有少量的鐵、硫、鈷、無煙煤等,石灰石黃砂岩解石等建築原料儲量豐富;森林覆蓋率達57.4%,植物品種主要有華山松、赤松、滇楊、水旱東瓜等;野生動物獸類有獐子、刺猥、野貓、穿山甲、野兔等數十種,禽類有箐雞、野雞、斑鳩、老鷹等近百種。境內人文景觀主要有:吳王洞、朝陽洞、候氏宗祠、桂花洞、浩封碑、邊縱雲支隊紀念塔等十數處。

地理位置

落水鎮落水鎮
落水鎮位於宣威市中部偏西南,東與宛水虹橋街道接壤,南與板橋鎮石缸村委會隔河相望,西與熱水鄉樂迤及西澤鄉睦樂村毗鄰,北沿碑墓山與西寧列租村委會為界,東西最大橫距 14 公里,南北最大縱距 22 公里,總面積 231.2 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落水村距城區 17 公里。

地形地貌

地形

落水鎮地形略似琵琶,南北山高,中部較低平,落水壩區居中偏北部,東部灰洞村處於宣威壩子西南面。最高點為西南赤峰頂,海拔2481.8米,最低點灰洞大塘子,海拔1970米,西部、南部多山間平地。

地貌

落水鎮山脈屬烏蒙山系,主幹向北繞西北部及北部邊沿為赤峰頂梁子、老官營梁子、逼磨山、溜溝梁子、接洗羊塘梁子,長20餘公里,海拔2300米以上。南部一支從黎山向東北延伸,在南部入境,向東北接蘭草大花山、馬圖山、空心山、侯家墳山至筆架山,綿延起伏20餘公里。北部分支從洗羊塘梁子向南,經溜溝梁子、箐溝坡、大口子至小口子,長約12公里。

氣候特徵

落水鎮氣候屬溫帶氣候,除北部滴水村和南部馬圖村部分海拔較高氣候稍涼外,其餘年平均氣溫13.3℃,最冷一月為5℃,最熱七月為14.9℃,平均初霜期11月4日,終霜期3月20日,無霜期216天,年平均降雨量953.1毫米,平均降雨148天,降雪11天。年平均日照206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年平均相對溫度率為70%;大風日39天,春季西南大風32日,占全年大風日的87%,自然災害多出現霜凍、低溫、冰雹、風災等。

水文特徵

河流

洛水鎮洛水鎮

落水鎮河流屬北盤江水系,南部歸沙河為盤龍江上游一段,水源豐富;其餘皆為時令河,水源較為貧乏,河流分別為:落水河,發源於北部老官營梁子南麓,向南流經滴水、黃路、落水等村委會,折東經大塘子注入錢屯水庫,長約25公里;海子河,發源於北部洗羊塘梁子南麓,向南經海子、灰洞至大塘子,匯入落水河,長約12公里;三道河,發源於鎮西南斷箐,向東經三道、欒房、注入板橋西河,長約10公里;多樂河,發源於赤峰頂梁了東麓,經營上、多樂至桂花洞溶洞。境內西南部馬圖村二道口子有時令湖一個,水面0.3平方公里。

水庫

落水鎮境內有水庫三個:滴水水庫、尤家箐水庫、三岔水庫。其中,滴水水庫位於滴水鄉駐地南側,1957年建,庫容90萬立方米。尤家箐水庫,位於瑞洞鄉駐地北面尤家箐村旁,庫容90萬立方米。三岔水庫位於黃路鄉駐地西北三岔溝村旁,庫容34萬立方米。

土壤特徵

落水鎮土壤有三個種類,八個土屬,十六個土種,其中紅壤面積占91.1%,沖積土占8.3%,沙土占0.60%。紅壤較宜種植苞谷、烤菸、洋芋等。

建制沿革

鎮以駐地而得名,駐地西側一公里處有一溶洞,早年間海壩內積水從洞落入,故名落水洞,已全部淤塞,壩子及村名均為落水洞,簡稱落水。

(1)落水鎮民國時期為八區(熱三區),東南部屬七區(板橋區),民國 9 年(公元 1940 年)廢區擴鄉,分屬述迤鄉、虹橋鎮、板橋鎮。

(2)1949 年屬新四區

(3)1950 年屬城西區(三區)

(4)1952 年底撤城西區劃屬七區(板橋區)

(5)1953 年屬先鋒公社

(6)1961 年為落水公社 ,東部屬虹橋公社,南部屬馬圖公社

(7)1963 年復屬板橋區

(8)1970 年屬板橋公社,

(9)1973 年又從板橋分出為落水公社,

(10)1984 年改稱落水區,

(11)1986 年撤區設鄉,故名落水區,今為落水鎮。

基礎設施建設

落水鎮落水鎮

2002至2006年,落水鎮政府多方籌資4900多萬元用於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全鎮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集鎮供水工程主管道安裝完工,集鎮周邊民眾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全鎮水利化程度達84%。
(2)農電網改造覆蓋率達100%,全鎮農民每年可減少電費開支170萬元,工農業生產用電得到保障。學校校舍排危面積達17065平方米,新建鎮二中、大塘、朝陽國小教學樓,教育教學環境進一步改善。
(3)衛生院門診大樓投入使用,醫療條件進一步最佳化。
(4)村鎮建設的投入加大,城鎮建設步伐推進,進一步完善了村鎮建設管理和服務配套,對集鎮土地進行了第三期使用權拍賣,促進了城鎮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
(5)全面推廣節能沼氣池建設,建設完成沼氣池691口,使691戶農戶認識和使用了清潔能源。路政管理嚴格,“建、管、養、護、運”並重,協調市交通局、地方公路管理段加大對市鄉公路的管護力度、確保道路暢通、出行便捷。

經濟發展建設

落水鎮落水鎮水庫
經濟總收入穩步增長。落水鎮人民政府始終牢牢把握經濟建設中心,克難求進,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2006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63億元,比2002年增49.97%,年均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2170元,比2002年增611元,年均增長7.8%。

農業

糧食總產量逐年提高。以高產示範工程為載體,積極推廣適用技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品種優良化、種植規範化、管理科學化”的要求,加大優質、專用糧食種植力度,實施薯類經濟戰略,推廣各種科技措施,實現馬鈴薯三季串換種植。2003年在落水村首次試種1000畝秋洋芋,在灰硐等三個村委會實施了小春洋芋種植3000畝,2004年試行雙壟高墒栽培5640畝,2006年,秋薯種植比2002年增10300畝,雙壟高墒種植比2004年增14360畝。加大科技推廣和支農力度,糧食生產水平得到不斷提高,2006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90000畝,產量2003萬公斤,比2002年增169.32萬公斤,增長9.2%,人均有糧515公斤。

種植業

烤菸發展實現新跨越。以實施5萬畝國家級基本煙(農)田建設工程項目為契機,抓住農工鄉試點和三年國際優質煙生產的發展機遇,在加大科技投入上下功夫,認真貫徹QTP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菸葉質量。生產環節突出思想早發動,規劃早落實,技術早培訓,物資早供應,確保烤菸適時移栽,適時蓋膜,適時烘烤。收購環節堅持菸農、煙站、政府利益有機結合,突出抓好分級扎把、成熟采烤、大田管理、秩序維護、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烤菸支柱產業的發展一年上一個新的台階。全面推進烘烤技改工程,改建立式烤熱風烤房、標準化烤房4133座,新建密集型烤房71座,建設QTШ型自動化烤房60座。2006年在國家出台“雙控”(控制面積、控制數量)政策的情況下,共落實烤菸種植面積18900畝,收購菸葉533.56萬斤,總產值2986.34萬元,比2002年增425.34萬元,增長17%。

畜牧業

畜牧養殖業發展躍上新台階。以生豬生產為主導,規模養殖為重點,園區養殖為典範,大力發展節糧、無公害生態養殖模式,大力推廣畜禽生餵、飼料改良和疫病防治技術。累計小額信貸資金400餘萬元,扶持50頭以上規模養殖戶241戶,在滴水村建成“百戶仔豬繁育工程”,在全市首次成立農村經濟組織—“滴水養豬協會”,示範帶動全鎮“雙百”工程全面實施。2006年全鎮生豬出欄71895頭,存欄4.7萬頭;肉牛出欄961頭,存欄4002頭;羊出欄1211隻,存欄6800隻;牧業總產值達5074萬元,比2005年增長15.8%。

林業

林業發展夯實生態基礎。以林地管護為重點,大興植樹造林之風,不斷加大荒山造林工作力度。組織鎮村組幹部、技術人員深入山頭地塊,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認真搞好作業設計和技術指導,高標準、嚴要求,全面落實種植、補植、管護三個環節的工作。2006年,鎮組織實施了2500畝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其中2000畝的天保工程封山育林,500畝的人工模擬飛播,同時認真完成了天保工程重點公益林1.02萬畝的規劃工作,編制了《落水鎮核桃產業建設規劃設計》,落實了40000餘畝核桃產業建設地塊,封山育林34.6萬畝,四旁植樹150萬株,植造經濟林5000畝。同時,訂立鎮、村、組和農戶四結合的管護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切實加強了對現有林地的管護工作。

特色產業

落水鎮落水鎮豬圈
一、烤菸支柱地位進一步鞏固。全鎮2006年共種植烤菸18900畝。通過合理規劃布局,抓死生產節令,加強揭膜培土等科技措施的深入推廣,成功承辦省、曲靖及宣威市各級烤菸生產、收購現場會,以點帶面,注重示範帶動、典型引路,全鎮的烤菸生產水平整體得到提升,順利完成上級下達的烤菸收購指令性計畫,實現烤菸總產值2986.34萬元。
二、畜牧業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2006年全鎮生豬出欄71895頭,存欄4.7萬頭;肉牛出欄961頭,存欄4002頭;羊出欄1211隻,存欄6800隻;牧業總產值達5074萬元,比2005年增長15.8%。新建成養豬、養牛小區各1個,並順利通過驗收,宣威火腿精品原料基地建設進展順利,進一步強化動物防疫工作。加大飼草飼料科技推廣工作,狠抓畜牧科技培訓,進一步健全基層防疫體系建設,完善動物疫情監控制度,建立激勵機制,增強防疫員隊伍的工作責任感,促進全鎮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三、糧食種植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在確保糧食產量不減少的前提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優質、專用糧食種植力度,實施薯類經濟戰略,推廣各種科技措施,實現馬鈴薯三季串換種植。面對歷史上罕見的低溫霜凍和後期乾旱災害,鎮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鎮幹部民眾,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加大科技推廣和支農力度,嚴把生產環節,糧食生產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全鎮糧食產量可完成2003萬公斤,比上年增42萬公斤。
四、產業結構調整有新亮點。黃路村引進省外企業試種500畝大棚西紅柿獲得成功,訂單農業探索出新路子,引導灰硐村部分村民試種高原雪蓮果成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呈現出多樣性,為其他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起到典型示範帶動作用。

科教文衛建設

落水鎮落水鎮
科教文衛落水鎮轄有初級中學二所,國小23所。幾年來,落水鎮人民政府積極改善辦學條件。針對我鎮教育基礎設施的現狀,多方籌集資金。全鎮2006年完成教育危改、新建校舍投資400餘萬元,共排除危房4317平方米,教育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普實”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提高。全鎮青少年、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同時,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育人質量。通過全鎮教職工的辛勤勞動和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兩基”工作、“無文盲鄉鎮”的創建順利通過曲靖市級檢查評估驗收。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5%,國中毛入學率99%,輟學率控制在1%左右。

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切實解決農民民眾就醫難、看病貴的問題。2006年全鎮農民參合率達90%以上。通過強化醫療人員素質,提高服務質量,農民看病就醫的條件明顯改善,全年共有10萬餘人次得到門診減免35萬餘元,300餘人住院減免28萬餘元,大病補償落實到位,有效改善了民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狀況,民眾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認真抓好醫德醫風教育和衛生院、各村衛生室的規範化管理,不斷提高全鎮衛生工作水平。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面落實防疫和婦幼保健措施,切實開展健康教育和疫病防治,持續推進初級衛生保健項目工作,全鎮整體健康水平得以不斷鞏固和提高。

文物勝跡

水鎮內文物勝跡較多,除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項目的侯氏宗祠、多樂小閣、邊縱六支隊整編地址外,還有桂花洞、朝陽洞等。桂花洞,位於鎮政府西部3公里處,傳說早年洞內長有桂花樹,洞內花香四溢,享有“桂洞凝香”之稱,故名桂花洞。洞口直徑40米,洞內暗流清澈。距洞口10米左右的岩壁,青山巍峨。雍正年間,依崖靠壁建有朝陽閣,閣內五層,錯落有致。閣前蓋有朝陽寺,寺內佛像姿態各異,維妙維肖,屬原宣威八景之一,“文革”期間,廟宇、樓閣被毀。1990年後,民眾集資再度修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