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劫不復

萬劫不復

萬劫不復,拼為wàn jié bù fù,指永遠不能恢復(人身)。佛家有語,一失人身,萬劫不復。解釋:佛教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過程為一劫,萬劫就是萬世的意思;佛教稱世界有六道輪迴,人道屬於其中之一,現世一旦失去人身,再得的機會非常渺茫(佛家常比喻得人身得機會好比豌豆掛壁、曇花乍現等)。

基本信息

成語介紹

【解釋】 萬劫:萬世。佛教稱世界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過程為一劫。指永遠不能恢復。

【英文解釋】beyond redemption; never to be recovered or restored ,damned to perdition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莫將等閒空過時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是小事。”

魯迅《學界的三魂》:“倘使連這一點反抗心都沒有,豈不就成為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示例】 魯迅《南腔北調集·漫與》:“如果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那可簡直是~的奴才了。”

【近義詞】 日暮途窮、山窮水盡、萬念俱灰。

【反義詞】 百廢俱興、生生不息。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佛語釋義

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譯,它在印度,並不是佛教創造的名詞,乃是古印度用來計算時間單位的通稱,可以算作長時間,也可以算作短時間,長可長到無盡長,短也可以短到一剎那。(注七)

不過,通常所稱的劫,是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長時代而言。

佛經中所說的劫,分為三等:

小劫

依我們地球的人壽計算,從人類八萬四千歲的長壽,每一百年減短一歲,減至人類的壽命僅有十歲時,稱為減劫;再從十歲,每一百年增加一歲,又增加到人壽八萬四千歲,稱為增劫。如此一減一增的時間過程,總稱為一小劫。

中劫

經過二十個小劫,稱為一個中劫。因為,據佛典中說,我們所處的地球,共分‘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每一階段的時間過程,均為二十個小劫,在這四大階段中,唯有‘住’的階段,可以供人類生存。初‘成’的階段是由氣體而液體。再由液體而凝固,所以不堪人類的生活。到了‘壞’的階段,正在劇烈的破壞之中,也不適合人類的生存;據說是經過四十九次大火災,七次大水災,一次大風災之後,地球便歸消失。壞劫終了,‘空’劫開始,在空無一物中再經過二十小劫,另一新的地球便又逐漸形成,進入另一期的‘成’的階段。佛教把這成、住、壞、空的四大階段,稱為四個中劫,分別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

大劫

經過成、住、壞、空的四個中劫,便是一個大劫;換句話說,地球世界的一生一滅,便是一個大劫。然而,壞劫中的每一次大火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燒到色界的初禪天;每一次大水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淹到色界的二禪天;最後一次大風災,可從無間地獄一直吹到色界的三禪天。也就是說,每一次大劫的範圍,除了色界的第四禪天及無色界的四空天,三界之內的動植飛潛,一切萬物都是在劫難逃。不過,不用悲哀,當壞劫來臨,此界的眾生,或者已轉生他界,或者已直升第四禪天,不會有一個眾生沒有安身之處。

1679.8萬年,為一小劫。

人壽由最初的八萬四千歲起,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止,再由十歲起每過一百年增一歲,增至原來的八萬四千歲,這樣一減一增,為一小劫。以數學方式來計算,一小劫等於(84000-10)x 100 x 2 即1679.8萬年。

經典中常有此語,如法華經∶『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

《長阿含經》中釋迦牟尼佛說:『拘樓孫佛時。人壽四萬歲。拘那含佛時。人壽三萬歲。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我今出世。人壽百歲。……八萬歲時人。女年五百歲始出行嫁。時。人當有九種病。一者寒。二者熱。三者飢。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時。此大地坦然平整。無有溝坑.丘墟.荊棘。亦無蚊.虻.蛇.蚖.毒蟲。瓦石.沙礫變成琉璃。人民熾盛。五穀平賤。豐樂無極。是時。當起八萬大城。村城鄰比。雞鳴相聞。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

現在我們正處於減劫,雖然科技很發達,但是人們的平均壽命是遞減的。佛陀出世的時候人類的平均壽命是100歲,現在人類的平均壽命是70歲左右。

一中劫

合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一中劫共有3.3596億年。

佛教所說的大劫,就是80個小劫,

出處作品

萬劫不復萬劫不復

中國佛教禪宗史書。30卷。宋景德元年(1004)東吳道原撰。燈能照暗,禪宗祖祖相授,以法傳人,猶如傳燈,故名。先是有唐金陵沙門慧炬(或作智炬)、天竺三藏勝持,於貞元十七年(801)編次禪宗諸祖傳記偈讖及《宗師傳》。光化二年(899),又有華岳玄偉禪師,編次貞元以來禪宗宗師機緣,為《玄門聖胄集》。道原續後梁開平以來宗師機緣,統集《寶林》、《聖胄》等傳,撰成此書。書成以後,詣闕進呈,宋真宗詔翰林學士楊億等刊削裁定,歷時一年,方遂終篇。本書所記禪宗世系源流,上起七佛,下止法眼注齊,五十二世,1701人。其中951人有機緣語句,其他有名無文。全書無總目,但各卷目錄對“見錄”與“不錄”都一一註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