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華清宮三首
• 其一
草遮回磴²絕鳴鑾 ,雲樹深深碧殿 寒 。
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欄乾 。
• 其二
障掩金雞蓄禍機 ,翠華西拂 蜀雲飛。
珠簾一閉 朝元閣 ,不見人歸見燕歸。
• 其三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濕雲如夢雨如塵。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華清官:在陝西省臨潼縣城南驪山西北麓。
回磴(dèng):指華清宮中盤旋曲折的石台階。回:迴旋。
鑾(luán):古時皇帝車駕所用的鈴,也代稱皇帝車駕。
碧殿:豪華的宮殿。碧:碧玉。
寒:淒清荒涼。
倚玉欄乾:指楊貴妃。李白《清平調詞》·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乾。”當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命李白寫新樂章歌詠·。李白即以名花喻楊貴妃的美麗,作《清平調詞》三章。
障掩金雞蓄禍機:謂唐玄宗對安祿山的寵幸釀成了禍亂。《唐書·安祿山傳》:“帝登勤政樓,幄坐之左,張金雞大障,前置特榻,詔祿山坐,襄其帷以示尊寵。”金雞障:以金雞羽毛所制之飾物做的屏風。
翠華西拂:指唐玄宗幸蜀。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幟,這裡指皇帝車駕。
珠簾一閉:指華清官被廢置。
朝元閣:華清宮中殿閣。天寶七載,傳說玄元皇帝(老子)見於朝元閣,因改名降聖閣。
1.華清官:在陝西省臨潼縣城南驪山西北麓。
2.回磴(dèng):指華清宮中盤旋曲折的石台階。回:迴旋。
3.鑾(luán):古時皇帝車駕所用的鈴,也代稱皇帝車駕。
4.碧殿:豪華的宮殿。碧:碧玉。
5.寒:淒清荒涼。
6.倚玉欄乾:指楊貴妃。李白《清平調詞》·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乾。”當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前賞牡丹,命李白寫新樂章歌詠·。李白即以名花喻楊貴妃的美麗,作《清平調詞》三章。
7.障掩金雞蓄禍機:謂唐玄宗對安祿山的寵幸釀成了禍亂。《唐書·安祿山傳》:“帝登勤政樓,幄坐之左,張金雞大障,前置特榻,詔祿山坐,襄其帷以示尊寵。”金雞障:以金雞羽毛所制之飾物做的屏風。
8.翠華西拂:指唐玄宗幸蜀。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幟,這裡指皇帝車駕。
9.珠簾一閉:指華清官被廢置。
10.朝元閣:華清宮中殿閣。天寶七載,傳說玄元皇帝(老子)見於朝元閣,因改名降聖閣。
白話譯文
• 其一
荒草遮沒盤道聽不到玉輦鳴鸞,高樹重重掩映著宮殿一片淒寒。
明月無言獨自升起又獨自落去,再也沒有人對月盟誓共倚欄桿。
• 其二
唐玄宗親近與寵信小人,埋下了禍舊殃民的禍根,弄得自己倉惶出逃到蜀地避難。
自從閉了朝元閣的門,珠簾不再卷。唐玄宗和貴妃沒回來,而只見巢此中的雙燕回來了。
• 其三
就是在傍晚時候,在滿耳秋聲的渭水岸邊,我見到了華清宮宮門緊閉、寂寥無人的景象。
紅葉紛紛下落,給人以心情寒冷寂寞之感。華清宮中的昔日繁華,不過加煙雲經眼,春夢無痕罷了。
創作背景
詩人在安史之亂一百多年後,來到廢棄的華清宮,觸目荒涼,感慨自生,作《華清官三首》,以寄寓今昔盛衰之感及對歷史的反思。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第一首詩首句“草遮回磴絕鳴鑾",從華清宮的磴道寫起。入眼便是“草遮”二字。這二字極富特徵,它說明華清宮的磴道上不僅僅是生有雜草,而且是雜草叢生,多而且大,已經把磴道給“遮”住了。“絕鳴鑾”,是說皇帝根本就不到這裡來了。這一句系自為因果句,又是因果倒裝句。“絕鳴鑾”是因,“草遮回磴”是果。詩人特意將因果倒裝,目的是讓讀者由“果”想“因”,作深長之思。次句“雲樹深深碧殿寒”,緊承首句,由磴草寫到雲樹。一個“寒”字,語意多關。首先是點明時令,當在秋天,此有末句“人倚玉欄乾”可證。其次,說明皇帝久久不來,若大的宮殿久無人住,自然充滿清寒的氣氛。再次,昔日這裡有皇帝常住,自是一片繁鬧景象,而今人去殿空,自然感到心寒。以上二句寫驪山磴道、華清宮殿,均為白晝之景。第三句“明月自來還自去",將筆一轉,寫驪山夜景,並逗出結句“更無人倚玉欄乾"。驪山夜空的明月,以前是“自來還自去”,現在仍然是“自來還自去”,這看來並沒有什麼變化,但以前“明月自來還自去”時,還有“人倚玉欄乾",而今卻是“更無人倚玉攔乾”。今非昔比,物在人亡,感傷。
第二首“障掩金雞蓄禍機,翌華西拂蜀雲飛”二句,開門見山,直詠唐玄宗寵幸安祿山、遂造成安史之亂,倉皇幸蜀的本事,可謂直言不諱。“翠華”句寫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倉皇西幸蜀地。 這兩句為因果句,有了“障掩金雞蓄禍機”的前因,必然有“翠華西拂蜀雲飛”的後果。言外之意,是說這是唐玄宗自己種的苦樹,最終必然自食其苦果。詩人將這兩句並列相對,從而極為鮮明地突出了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繫。並列之中,對比之下,其寓意不言自明。“珠簾一閉朝元閣,不見人歸見燕歸”二句,寫自從天寶十三載(754)二月唐玄宗最後一次朝獻“朝元閣”以後,便再也看不見唐玄宗回來朝獻了,見到的只是年年燕子歸來在朝元閣中築輿呢嘀。與上兩句結構相同,這兩句也是因果句。但這兩句是在以上因果句的基礎上層遞深入,內容更為深刻。這說明在安祿山問題上,唐玄宗開始便看錯了人。後來他人屢屢諫言,如果唐玄宗能夠虛心納諫,仍然為時不晚。但遺憾的是,直到安祿山反相已經畢露、他人均已看出時,唐玄宗濃然固執己見,執迷不誤,終於釀成了一次歷史性的大災難。結束一句“不見人歸見燕歸”,以“人”“燕”對比,寫閣空人亡之悲,至為感傷,至為沉痛。
第三首詩首句“門橫金鎖悄無人”,寫驪山華清宮大門緊鎖,悄然無人。這裡的“無人”,從第一首“更無人倚玉欄乾”句可知,也是特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而且,在開元末及天寶年間,華清宮是專供唐玄宗、楊貫妃遊樂的地方。他們不來居住,自然他人不敢來此居住。一個“橫”字,一個“悄”字,寫盡了華清宮現狀的冷寂淒涼。同上首詩一樣,就這一句來說,“無人”為因, “門橫金鎖”是果,就全詩來說,“無人"是因,其他所寫均為果。再宕開一層來說,則唐玄宗荒淫誤國是因,全詩所寫均為果。次句“落日秋聲渭水濱”,緊承上句,將意境從華清宮拉開,引向“落日秋聲”的“渭水濱”。“落日”點明具體時間, “秋聲”點明時令,“渭水濱”點明地點。這兩句從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化出,但出語更加精煉。詩人以“秋聲”概括了“秋風”之聲、“落葉”之聲、“秋雨”之聲以及其他各種聲音,以“渭水濱”概括了“渭水”“長安”,再加上“落日”二字,便使“秋聲渭水濱”籠罩在一片“落日”的蒼茫暮色之中,這正象徵著唐王朝的沒落景象。昔日從華清宮中傳來的是“緩歌曼舞"的“仙樂”之聲,而今卻只有令人傷感的“秋聲”。第三句“紅葉下山寒寂寂”,寫秋風將紅葉吹落驪山的淒涼之景。這一句承上接轉。“紅葉下山”四字,既承首句,說明“紅葉”是驪山上、華清宮中樹上之葉,是秋風將其紅葉吹落下山,吹到“渭水濱”來的。“寒”字與上句“秋”字照應,既點明了時令的氣候特點,又是驪山上淒涼之景。“寂寂”既與首句“悄無人”照應,又說明山上的“紅葉”全被秋風吹“下山”來,使“落葉滿長安”,即落葉滿渭水濱。這裡“紅葉下山寒寂寂”,不僅僅是寫景而巳,而且暗寓著深刻的今昔之感。末句“濕雲如夢雨如塵”,總上作結,寫驪山華清宮昔日的繁華景象已經像一場幻夢一樣逝去了。
這三首詩都是路過華清宮時所作,時間是秋季一天的傍晚,地點是渭水之濱。主人公是詩人自己,內容是因所見而有所聯想,有所感慨。這也就是三首詩的主題思想。這三首詩同一筆法。前兩句談情況,後兩句談感慨。其感慨又有一共同點,就是都用形象表意,卻含蘊得很。越體會其意義越覺深厚。感慨全用形象句表之,愈尋思、意義愈為深厚。
名家點評
• 其一
明胡應麟《詩藪》:“明月自來還自去,更無人倚玉欄乾”“解釋東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乾”,崔櫓、李白同詠玉環事,崔則意極精工,李則語由信筆,然不堪並論者,直是氣象不同。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何新之為新清體。離宮唯有月自來去,則荒寂可悲。通篇警策,兩“自”字精切;末句感慨,令人愀然。
明末清初唐汝詢《刪訂唐詩解》引吳昌祺:詩自佳。謝謂勝杜《玉華官》,則不然也。
明陸次雲《五朝詩善鳴集》:音節大雅。
清黃生《唐詩摘鈔》:後二語真如十四顆明珠,惜起句欠瀏亮。
清黃叔燦《唐詩箋注》:就“明月”言之,猶太白“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意。
清陸鎣《問花樓詩話》:《華清宮》詩,共推義山、牧之二作。崔櫓詩見於《唐音》、《品匯》、《漁隱叢話》、舊《長安志》共四首,皆工麗可誦。余尤愛其“草遮回磴絕鳴鑾……”殊淒婉欲絕也。
• 其三
清范大士 《歷代詩發》:敘離宮荒廢之狀。如按圖指點。
• 總評
明楊慎《升庵詩話》:每各精煉奇麗,遠出李義山、杜牧之上。
作者簡介
崔櫓,生卒年不詳,大中(847—858)中進士,做過一任棣州司馬。崔櫓工詩善文,詩學杜牧,長於摹景詠物,多抒失意之情。《唐摭言》說他有《無機集》三百篇,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