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樓遊覽區

華樓遊覽區

華樓遊覽區位於青島市嶗山風景區的西北部,以巨峰向西北延伸的支脈——石門山脈為主體,東臨五龍澗,北臨嶗山水庫,西屆夏莊鎮,南望茶花頂。景區面積為22.6平方公里。從元代以來,華樓山就成為來嶗山的達官文士必到之處,現在華樓景區仍然是嶗山的題詞刻石保存數量最多的地方。明代山東巡撫趙賢所題“海上名山第一”就鐫於此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華樓遊覽區華樓遊覽區

華樓遊覽區位於青島市嶗山風景區的西北部,以巨峰向西北延伸的支脈——石門山脈為主體,東臨五龍澗,北臨嶗山水庫,西屆夏莊鎮,南望茶花頂。以奇峰名石、自然山林景觀和道教名勝著稱,有法海寺、下書院、皇姑洞、石門澗、千尺嶂、石龍崖、筍峰、石門峰、石門嶺、石門庵、天落水、華樓宮、聚仙台、福泰庵、萬壽宮、迎仙峴、松風口、下華樓、嶗山水庫、迎仙觀、大腿崮、鋸齒牙共22處景點,景區面積為22.6平方公里。華樓宮坐落於海拔350米的華樓山上。華樓山以因山巔的“華樓石”而得名。華樓石又名“聚仙台”、“梳洗樓”、“華表峰”。與華樓宮對峙的一座山峰稱“南天門”,峰頂巨石上刻有明代山東提學鄒善草書的“最樂處”三字。嶗山水庫在華樓山北側,風光綺麗宜人。從元代以來,華樓山就成為來嶗山的達官文士必到之處,現在華樓景區仍然是嶗山的題詞刻石保存數量最多的地方。明代山東巡撫趙賢所題“海上名山第一”就鐫於此景區。

景觀景點

迎仙峴華樓山北響石村登山,沿途山路有十八盤,俗稱“小十八盤”。過此後,見山右側有一石壁,頂部前伸如廈,舊名“按官亭”,明代隆慶二年(1568年)山東提學鄒善游華樓山時,嫌其名太俗,更為“迎仙峴”,並即・時賦詩:“相逢儼列仙,人吏謝凡緣,傳呼仙子避,絕倒石崖巔。”登上山口,清風穿林,松濤陣陣,即松風田。拾級再上,景色愈奇,石磴盡處,即清風嶺。山勢至此豁然開朗,向西經過“名山第一”碑,穿過幽深的竹徑,就是華樓宮。“名山第一”碑原鐫刻之字為“海上名山第一”,由明代巡撫趙賢題寫,後此碑被毀,清代即墨知縣尤淑孝另建石碑,題刻為“名山第一”。

華樓遊覽區華樓遊覽區
聚仙台 聚仙台,又名“華表峰”,俗稱“梳洗樓”,位於松風甲以南、華樓宮以東。高峰疊架凌雲,四壁削然陡立,高達30餘米,迭石崛起於嶺頂,頂部平坦如台,遠遠望去宛如疊石高樓直插雲天,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民間傳說神仙曾在此梳洗,故俗稱“梳洗樓”。梳洗樓由西北望去,疊石輪圓並不美觀,其奇在陽,由峰後東去,折而南下至澗底,回首北望,峭壁參天,頂石探出如冕,蔚為奇觀。由於聚仙台形狀奇特難以攀登,自古以來被譽為“嶗山第一奇峰”。清代膠州著名文人張謙宜《華樓仙跡記》中有一段傳說:明代崇禎年間華樓宮有一老道攀登上聚仙台,得青玉碗和白玉呂洞賓像,後被縣令索去。另有傳說,清鹹豐年間有姓胡的道士曾上去過,見上面古柏極多,柏下有洞,洞旁有泉,洞裡有金色神像。近年來,有人沿石隙打樁,掛上鐵鏈,攀登到峰頂,發現有人工開鑿的石洞、線刻的神像、松樹和清泉等。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華樓》七律詩:“第一名山海上留,華峰誰到最上頭。瓊漿已涸玉盆水,仙髻罷妝梳洗樓。煙崮遙連翠屏合,天門中豁白雲留,道人何事攀援上,玉盞徒增墨吏羞。”
華樓宮 華樓宮位於華樓山南,在聚仙台以西。宮為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創建,明代天順年間重修,有老君、玉皇關帝三殿,房舍簡樸,庭院雅潔,廟內外有胸徑數圍的松、銀杏等古樹20餘株。宮前臨夕陽澗,雜樹崴蕤,翠竹婆娑,這裡有工種特殊的竹子,名叫“金懷玉”,竹竿色黃,枝杈之溝色青翠。殿後為碧落岩,岩半一泉流水,名為“金液泉”。華樓宮的周圍環境非常優美,特別到秋高氣爽之時,遠山近巒清新空溟,使人樂而忘返。清代乾隆年間即墨文人藍中珪《華樓宮》詩讚:“野竹奇花滿澗中,高山聳處擁仙宮。峰巒環列雲屏翠,島嶼遙分海月紅:金液飛泉塵慮洗,丹梯懸磴世緣空。三生有訣誰堪語,坐對青松萬壑風。”
金液泉 華樓宮玉皇殿後有一峭岩,名碧落岩,上有邱處機刻詩並鐫有“金液泉”三字。岩下有一泉,下砌方池,泉水落池中,不涸不溢,味極甘美,因名“金液泉”。元代禮部尚書王思誠有《金液泉》七言絕句:“金液泉生碧落岩,津津下注石方龕。瓦瓶日汲仙家用,釀酒煮茶味轉甘。”
翠屏岩 翠屏岩在華樓宮後右上方,峭崖壁立,高寬各約20米,石色爸翠斑斕,如張起一幅錦屏。岩上有明代文人、山東參政陳沂書寫真、草字型的“翠屏岩”各三字,東有明代蔡叔逵鐫草書“東海勝游”四字。岩下有一形如卵殼的圓洞,名“玉皇洞〃,高深各2米,洞壁光滑,洞內原供奉石雕玉皇像一尊,為元朝達魯花赤監造。洞內石壁左上方鐫有《蘭田題記》,其文為:“萊州府同知南津陳棟登州道指揮平山手住同游北泉藍田題”,為明代刻石。金代舉人、即墨人朱仲明有《玉皇洞》七言絕句:“石竅崆峒透上方,雲封紫翠郁拿蒼。誰開混沌呷霞洞,呼吸陰陽納晚涼。”洞前有一塊草地,相傳是玉皇殿舊址。從翠屏岩北上,岩石上有4小洞,洞中都曾有塑像,名“七真洞”、“三陽洞”。再西上有虎嘯峰、憑虛石、玉女盆等名勝。與玉女盆並列有天液泉,該泉又名天眼泉,泉水經年不涸。明代嘉靖年間進士、山東提學鄒善游此處時留有《翠屏岩》詩:“白雲罩翠屏,窶望靜如削。坐久談忘歸,崖頭松子落。”
王喬崮 王喬崮位於華樓峰和高架崮之東。王喬即手子喬,《列仙傳》載:“王子喬者,周靈玉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相傳古代仙人王喬曾在此崮頂吹簞以游,故名。元代禮部尚書王思誠有《王喬崮》七言絕句:“仙子吹笙何處游,碧天明月幾千秋。誰知萬疊嶗峰頂,猶有遺扯在上頭。”嶗山有兩個王喬崮,另一個王喬崮在嶗山水庫北岸,位於惜福鎮東南4.7公里處,該崮屬三標山支脈,明代永樂年間因有王、喬二姓避戰亂於該處,故名。
凌煙崮 凌煙崮位於華樓峰之西,在華樓宮西北上方,與華表峰東西遙遙相對。大石壘迭在峰頂,像人工築成的平台,四周陡峭,危不易登,人從峰東窄徑西去,數十步便到路盡頭。石壁上有人鑿腳窩五六處,須手攀腳蹬始能登上,下臨深淵,偶一失慎,便會粉身碎骨,十分危險。崮頂為一平台,台上有大石,上鑿一洞,洞旁有磚砌墳墓工座,此墳名“老師父墳”。崮南側有石洞,曾埋葬著元代道士劉志堅的骨骸,洞上鐫“靈煙堅固,永丘之墳”,側畔直刻四行字:“雲岩子,劉志堅,永丘門,三陽洞。”崮前石壁上刻有長詩工首,附近石刻多為元代遺蹟。凌煙崮又稱“靈煙崮”,元代朱鐸有《靈煙崮》七絕一首:“峻噌怪石鎖山煙,飛渡此間不老仙。傳得祖師衣缽在,不知寒盡不知年。”
華陽山 華陽山位於華樓山南,由石門山脈北分支脈東下,南為五龍山,北為華樓山,中為華陽山。在華陽山南麓曾有華陽書院,為明代即墨進士、刑部右侍郎藍章所建,書院前有紫光閣,上有文昌閣,背崖面溪,景致幽雅,南溪邊石上,刻有“談經地”、“枕石漱流”、“曲水流觴”等字。書院之西有仙人橋,天然碑,西行l公里處為華陽洞,洞口懸空南向,前有大石作障,口狹隘,爬行方能進入,內漸寬闊,洞頂有孔,日光由此射人。清代文人藍海莊有《冬日讀書華陽書院次二兄見懷》詩:“當戶嵐光日又斜,惜陰應不念離家。登樓喜有書堪讀,閉戶曾無酒可賒。蝌蚪含煙留古篆,薜蘿積雪印苔花。何當聚首空山內,黃卷青燈映紫霞。”
嶗山水庫 嶗山水庫又名月子口水庫,月子口在夏莊東1公里處,是白沙河流出嶗山的最後工個山谷。四圍環山,中成盆地,具有天然水庫的良好條件。水庫在小風口山和張普山之間築壩,腰截白沙河,大壩長672米,高26米,庫內最大水深為24.5米,水庫東西長約5公里,平均寬度約1公里,匯水面積為5平方公里,流域面積99.6平方公里,庫容量5601萬平方米。水庫工程於1958年9月動工修建,1959年7月完成。嶗山水庫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優勢,少有人工雕琢的痕跡,兩岸青山逶迤夾立,一澗碧水安謐寧靜,水鳥嬉水,雲光變幻,成為嶗山的一處新景點。華樓山在其南岸,黃石宮、慧炬院遺址位於庫北,溯流而上便是北九水的旖旎風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