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7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將上海交通大學機車車輛系(包括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鐵道車輛3個專業)以及同濟大學鐵道工程專業調入上海鐵道學院,並將上海鐵道學院更名為華東交通大學。同年9月22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將學校遷往江西,校址選在南昌雙港。
1973年,上海鐵道學院與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有關合併專業的招生任務以“華東交通大學”校名下達,錄取的新生到原上海鐵道學院報到,這是以“華東交通大學”名義進行的第一次招生,
1975年,華東交通大學申請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列入正式招生計畫,這是學校在南昌籌建當中的第一次招生。
1978年,中央同意原上海鐵道學院不再搬遷,華東交通大學繼續在南昌建校,由原鐵道部和江西省雙重領導,以原鐵道部為主。華東交通大學自在江西建校以來,從未變更過校名。當時國內400多所高校經“撤、並、改”僅剩下300餘所,唯獨華東交通大學是少數幾所增設的高校之一,其目的是要建成一所產、學、研一體的“社會主義新型大學”的樣板。學校第一期工程被列入國家大中型建設項目。
1979年至1984年,學校先後建立了建築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經濟管理系和基礎課部等,辦學層次從本科教育進入到碩士研究生教育領域。
2000年,學校轉制為“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為江西省重點加強建設的五所高等院校之一。
2001年至2003年,學校周邊的江西省煤炭工業幹部學校、南昌鐵路機械學校等教育資源相繼併入。
2011年,學校成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2013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為江西省首批通過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驗收的工科院校。
2015年,學校率先在全省高校開始實施完全學分制。
2016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7年3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同意與江西省共建華東交通大學,並將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學校更多的傾斜和支持。翌年7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共建華東交通大學協定。
2018年2月,學校入選江西省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2018年9月12日,國家鐵路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合作共建華東交通大學協定,華東交通大學由此成為國家鐵路局與地方政府共建的第二所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1月,學校設定有18個二級學院,以及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1個獨立學院,設定有63個本科專業。2016年5月,學校新成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將原軌道交通學院更名設立“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將原機電工程學院更名為“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將原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更名為“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同時對相關學科、專業進行調整。 2017年3月,學校決定建立“體育與健康學院”。
華東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軟體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理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國防生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國際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影視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繼續教育與職業技術培訓學院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所在學院 | 專業名稱 | 專業方向 | 學制 |
土木建築學院 | 土木工程 | 道路與鐵道工程 | 四年 |
城市軌道工程 | 四年 | ||
建築工程 | 四年 | ||
橋樑工程 | 四年 | ||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 四年 |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
測繪工程 | 四年 | ||
環境工程 | 四年 | ||
建築學 | 五年 | ||
工程管理(中外合作辦學) | 四年 | ||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
機械電子工程 | 四年 | ||
車輛工程 | 軌道車輛 | 四年 | |
動車組 | 四年 | ||
汽車 | 四年 |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四年 |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四年 | ||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鐵道電氣化 | 四年 |
電力牽引及傳動控制 | 四年 | ||
城市軌道交通供電 | 四年 | ||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電傳動 | 四年 |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
自動化 | 工業自動化 | 四年 | |
過程控制 | 四年 | ||
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鐵道信號 | 四年 | |
電子信息工程 | 套用電子技術 | 四年 | |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 | 四年 | ||
信息工程學院 | 通信工程 | 四年 | |
信息工程 | 四年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
物聯網工程 | 四年 | ||
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 | 多媒體技術 | 四年 |
項目管理 | 四年 | ||
移動開發 | 四年 | ||
軟體測試 | 四年 | ||
網路工程 | 四年 | ||
服務外包 | 四年 | ||
軟體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 | 四年 | ||
軟體工程+橋樑工程 | 四年 | ||
軟體工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 | 四年 | ||
軟體工程+交通運輸 | 四年 | ||
經濟管理學院 | 金融學 | 四年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四年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四年 | ||
市場行銷 | 四年 | ||
會計學 | 四年 | ||
人力資源管理 | 四年 | ||
經濟統計學 | 四年 | ||
國際學院 | 會計學 | 國際會計 | 四年 |
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 | 四年 | ||
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CMA | 四年 | ||
國際財務管理CIMA | 四年 | ||
體育學院 | 體育教育 | 四年 | |
運動訓練 | 四年 | ||
理學院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四年 |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國際貿易 | 四年 |
國際金融 | 四年 | ||
翻譯 | 英語 | 四年 | |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 法學 | 四年 | |
公共事業管理 | 四年 |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 | 聲樂 | 五年 |
器樂 | 五年 | ||
環境設計 | 交通環境設計 | 四年 | |
產品設計 | 四年 | ||
數字媒體藝術 | 四年 | ||
舞蹈表演 | 四年 | ||
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 | 交通運輸 | 四年 | |
交通工程 | 四年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
工業工程 | 四年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套用化學 | 四年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模具設計與製造 | 四年 | |
焊接工程 | 四年 |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四年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學校共有教職工17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530餘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中組部千人計畫人選1人(兼職教授),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井岡學者”特聘教授等高端人才80餘位。有江西省高校教學團隊6個,江西省優勢創新團隊5個,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學團隊1個。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批准時間 |
道路與鐵道工程教學團隊 | 雷曉燕 | 2008.11 |
大學數學教學團隊 | 徐保根 | 2008.11 |
工商管理教學與實踐創新團隊 | 張誠 | 2008.11 |
給水排水工程教學團隊 | 胡鋒平 | 2010.10 |
電氣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 宋平崗 | 2010.10 |
工程圖學教學團隊 | 蔣先剛 | 2010.10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批准時間 |
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安全與環境創新團隊 | 雷曉燕 | 2008 |
交通工程材料安全技術創新團隊 | 陳夢成 | 2008 |
超導微波積體電路系統創新團隊 | 劉海文 | 2012 |
智慧型光電檢測技術及裝備科技創新團隊 | 劉燕德 | 2015 |
複雜系統建模、控制與運行最佳化創新團隊 | 楊輝 | 2015 |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批准時間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團隊 | 汪立夏 | 2013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學科建設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涵蓋工、經、管、文、理、法、教育、藝術等8大學 科門類。截至2015年6月,學校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下含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有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下含7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9個單獨的二級學科碩士點,共8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院士工作站; 具有工程碩士(含12個領域)、工商管理碩士、套用統計碩士、會計碩士、體育碩士和翻譯碩士等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類別,為碩士學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單位。有省級重點學科13個,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2個、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一級學科4個、江西省“十二五”示範性碩士點2個。
類別 | 名單 |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 鐵路環境振動與噪聲工程研究中心 | ||
江西省“十二五”重點學科一級學科(4個) | 機械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體育學 | ||
江西省“十二五”示範性碩士點(2個) | 土木工程、工商管理 | ||
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2個) | 交通運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
學科門類 | 學科名稱 |
工學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工學 | 交通運輸工程 |
工學 | 土木工程 |
學科門類 | 學科名稱 |
工學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
機械工程 |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
電氣工程 |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
土木工程 | |
光學工程 | |
建築學 | |
經濟學 | 統計學 |
套用經濟學 |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工商管理 | |
教育學 | 體育學 |
理學 | 數學 |
化學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法學 | 法學 |
人文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學科建設取得以下成績: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一級學科代碼 | 一級學科名稱 | 評估結果 | 位次百分位 |
1 | 10404 | 華東交通大學 | 0811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B- | 30%~40% |
2 | 10404 | 華東交通大學 | 0823 | 交通運輸工程 | B- | 30%~40% |
3 | 10404 | 華東交通大學 | 0814 | 土木工程 | C+ | 40%~50% |
4 | 10404 | 華東交通大學 | 0810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C | 50%~60% |
參考資料: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5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江西省卓越人才培養計畫試點專業4個, 省級品牌專業17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 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有省級精品課程1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1門,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1門,該課程是江西省唯一一門就業指導類省級精品課程,唯一一門就業指導類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書目4本。 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環境保護培訓基地1個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
類別 | 名單 |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 指揮類國防生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 ||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 | 華東交通大學-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工學) | ||
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 | 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 |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通信工程 | ||
教育部綜合改革項目專業(1個) | 土木工程 | ||
江西省卓越人才培養計畫試點專業(4個) | 車輛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法學 | ||
江西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 | 工程力學實驗中心、機電工程訓練中心、載運工具設計製造及套用實驗教學中心、給水排水工程實驗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套用實驗中心、化學實驗中心 | ||
全國高校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示範課程(1門) | 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所屬學科門類 | 批准時間 |
水處理工程 | 胡鋒平 | 工學 | 2009.11 |
道路與鐵道工程施工技術 | 李明華 | 工學 | 2009.11 |
遠動技術 | 陳劍雲 | 工學 | 2009.11 |
高頻電子線路 | 劉海文 | 工學 | 2009.11 |
人力資源管理 | 朱曉妹 | 管理學 | 2009.11 |
電工電子學 | 徐祥征 | 工學 | 2009.11 |
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 王 森 | 教育學 | 2011.11 |
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基礎 | 何柏林 | 工學 | 2011.11 |
土力學 | 鄭明新 | 工學 | 2011.11 |
資料庫技術 | 熊李艷 | 工學 | 2011.11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課程名稱 | 課程負責人 | 所屬學科門類 | 批准時間 |
工程製圖 | 工學 | 2012.12 | |
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 | 管理學 | 2012.12 | |
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基礎 | 工學 | 2012.12 | |
資料庫技術 | 工學 | 2012.12 | |
道路與鐵道工程施工技術 | 工學 | 2012.12 | |
智慧財產權法學 | 王新華 | 法學 | 2013.06 |
市場行銷學 | 顧麗琴 | 管理學 | 2013.06 |
供變電技術 | 王勛 | 工學 | 2013.06 |
流體力學 | 唐朝春 | 工學 | 2013.06 |
高等數學 | 劉二根 | 理學 | 2013.06 |
會計學 | 李雄飛 | 管理學 | 2014.07 |
機械原理 | 劉平安 | 工學 | 2014.07 |
電力電子技術 | 楊豐萍 | 工學 | 2014.07 |
Java語言程式設計 | 丁振凡 | 工學 | 2014.07 |
電工電子學 | 傅欽翠 | 工學 | 2014.07 |
微積分 | 劉二根 | 工學 | 2014.07 |
中外美術史 | 王東 | 藝術學 | 2014.07 |
機械製圖 | 塗曉斌 | 工學 | 2015.12 |
電路原理 | 趙莉 | 工學 | 2015.12 |
泵與泵站 | 戴紅玲、胡鋒平 | 工學 | 2015.12 |
離散數學 | 鄧毅雄 | 工學 | 2015.12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學科名稱 | 學科帶頭人 | 批准時間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楊輝 | 2016.03 |
土木工程 | 陳夢成 | 2016.03 |
體育學 | 王志斌 | 2016.03 |
機械工程 | 劉燕德 | 2016.03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線性代數》 | 劉二根、謝霖銓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計算機繪圖》 | 塗曉斌、黃志超、唐剛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Java語言程式設計》 | 丁振凡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工程項目經濟分析》 | 王永祥、陳進、李明 |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 圖書館
華東交通大學圖書館成立於1978年1月8日,主館位於南區。1986年,獨立館舍建成,建築面積7414平方米。2001年擴建,建築面積增加到17699平方米。南昌鐵路機械學校併入後,圖書館面積為19023平方米。其中包括兩個多功能報告廳,16個大小閱覽室。普通閱覽席位達3663個,電子閱覽室閱覽席位99個。學校正在北區建設北區圖書館。
對外交流
學校具有招收來華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資格,截至2015年6月,學校與北卡羅來納大學、聖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等50餘所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多層次的合作關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項目研發、課程對接、學分轉換及師生交流交換項目。實行“1+2+1”、“2+2”、“3+1”、“3+2”等多種中外雙學位合作模式,滿足不同學生的留學需要,分時段、分階段進行培養,實現課程教學與教學管理的國際接軌。學校舉辦了四屆現代鐵路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完成了全省高校第一個國際科研招標項目,引進了國際金融等一批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招收了留學生來校攻讀博士學位。
2018年6月19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及其實施辦法,依據中外合作辦學者申請,教育部辦公廳批准終止華東交通大學與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合作舉辦電氣工程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辦學成果
體育競技
截至2015年6月,學校是全國學校體育聯盟副主席單位,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江西分聯盟盟主單位。 學校學子曾榮獲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男女團體總分第二名;學生白雪成為中國首位世錦賽馬拉松項目冠軍。
2013年,在首屆新加坡國際武術錦標賽上,學校武術隊獲得6枚金牌;在第九屆世界運動會武術套路比賽女子長拳比賽中, 學校學子獲得金牌;在全國大學生武術錦標賽中,武術隊獲冠軍;在波蘭舉行的第七屆波蘭國際軟式網球錦標賽中,學校學子獲女子單打冠、亞軍。
2014年,在第17屆仁川亞運會上,學校學子奪得三級跳冠軍,在軟式網球比賽中獲得銅牌,在混合雙打項目中摘得銀牌。
2015年,在第15屆世界軟式網球錦標賽中,學校學子獲中國歷史最好成績。
2016年,在全國田徑投擲項群賽中,學校學子以69.39米的成績勇奪男子鏈球冠軍,以75.61米的成績勇奪男子標槍冠軍;在中國業餘網球公開賽上海站的比賽上,學校學子在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單打、女子雙打、男女混合雙打全部五個項目的比賽中獲得了其中二個項目的冠軍和一個項目的亞軍及一個項目的季軍;在2016年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上,學校學子奪南棍項目的冠軍 ;在2016年中國大學生武術套路錦標賽中,華東交大學子奪得金牌8枚、銀牌6枚、銅牌9枚,金牌榜位居第五名,獎牌榜位居第三位; 在第十六屆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中,學校學子共奪得金牌5枚,銀牌4枚,銅牌2枚,獲得了甲組(高水平組)男女團體總分第三名,僅次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並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
學科競賽
學校學子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得多項獎勵。學校學子曾在首屆(U30)大學生混凝土材料設計大賽中獲全國唯一特等獎; 在第二屆高校學生軌道交通技術套用創新競賽總決賽中獲全國唯一特等獎;在第二 屆“大唐杯”全國大學生移動通信技術大賽總決賽中獲特等獎且總成績位列全國參賽高校首位; 在第七屆全國三維數位化創意設計大賽中獲一等獎2項; 在第十一屆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參賽總成績名列江西省各參賽高校首位。
2016年,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學校學子獲二等獎; 在第七屆“藍橋杯”全國軟體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總決賽中,學校晉級總決賽的4位參賽選手在C/C++程式設計本科B組總決賽中均獲獎,其中一名學子獲全國一等獎。
教學成績
截至2015年6月,學校曾獲評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是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中心和江西省高校心理素質拓展綜合實訓基地。學校在全省率先實行以“校園110”為平台的校園治安防控體系,獲評“全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平安單位”。學校為國家級大學生實踐基地、全國CAD套用工程培訓基地、中國物流學會產學研基地。2016年8月,學校作為江西唯一高校,入選首批“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
學校在國防生培養上探索出“三個明確、三個接軌”的先進經驗,被教育部、總政治部推廣到全國國防生培養高校,獲批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在全國首創了五年制“音樂學+文秘”的“藝文”結合音樂人才培養模式,在全省首創了“軟體工程專業+套用背景”培養模式,建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業孵化園。培養出了江西首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徐鋼、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張海龍、2015年度CCTV“我愛國防”全國總冠軍國防生邢戎、“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歐陽自立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學生。
2017年1月,獲得2016年度中國鐵道學會科技獎。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6年3月,學校擁有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和智庫平台近30個。其中包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工程實驗室、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個,省級重點研究基地7個,省級產學研示範基地2個。學校是江西省首個國家級智慧財產權培訓基地。
機構類型 | 機構名稱 |
國家級 | 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運維安全保障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 | 載運工具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 | 鐵路環境振動與噪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8個) | 江西省射頻通信與感測器網路重點實驗室 |
江西省載運工具與裝備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先進控制與最佳化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建築過程模擬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體質健康與運動干預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道路與鐵道工程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岩土工程基礎設施安全與控制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安全與維護重點實驗室 | |
江西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 | 江西省結構工程高校重點實驗室 |
江西省工程實驗室(1個) | 江西省農產品光電檢測技術與裝備工程實驗室 |
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 | 江西省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
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 | 江西省光電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 | 交通基礎設施環境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
南方山地果園智慧型化管理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 |
稀有金屬冶金全流程一體化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 |
江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 | 交通運輸與經濟研究所 |
女性研究中心 | |
體育健身研究中心 | |
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 | |
江西省交通與工程套用翻譯研究中心 | |
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 | 高鐵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
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 | 國學推廣與藝術設計研究中心 |
江西省軟科學研究基地(1個) | 江西省新型工業化與城鎮化軟科學研究基地 |
江西省院士工作站(1個) | 岩土工程院士工作站(龔曉南院士) |
科研成果
2000年學校曾作為參與單位,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2011年學校作為主持單位獲評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3年,作為江西省首個高校,獲評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一等獎;2014年9月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實現學校歷史性突破。三年來,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4項,承擔各級科研項目1500餘項,其中,“863計畫”“97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以上項目690餘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800餘篇,其中,1170餘篇被SCI、EI、ISTP檢索;獲發明專利89項、實用新型專利252項;出版論著教材300部。
獲獎項目 | 獎項類別 | 完成人 | 獲獎時間 |
中國鐵路客票發售和預訂系統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徐尤南 | 2000 |
車輛輪軌誘發的環境振動與噪聲控制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雷曉燕 | 2011 |
非線性閾值協整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套用研究 |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 歐陽志剛 | 2013 |
地方高校面向基層一線多維互動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 閔伸 | 2014 |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6月,華東交通大學圖書館收藏紙質圖書203萬冊,電子文獻233萬冊,為中國學 術期刊文獻檢索一級諮詢站。訂各類中外文期刊19147種,其中中文期刊17274種,外文期刊1873種。 一方面,圖書館根據學校交通特色專業,緊緊圍繞學校的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傳統優勢學科來進行交通運輸工程特色館藏建設。另一方面,積極加快數位化圖書館建設進程,引進了學校學科建設需要的中外文資料庫近40個,並加強特色資料庫建設,自建了華東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10年3月19日,由華東交通大學圖書館倡議發起成立了昌北高校圖書館聯盟。現成員館還有江西財經大學圖書館、江西農業大學圖書館、南昌航空大學圖書館、東華理工大學圖書館、江西中醫學院圖書館、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圖書館。師生通過訪問昌北高校數字圖書館,可以在聯盟的1100餘萬冊圖書、近4億條元數據中享有一站式檢索、線上閱讀、原文傳遞以及館際互借等文獻服務。
●學術期刊
學校於1984年創辦了《華東交通大學學報》,為綜合類學術理論雙月刊,自2014年起,期刊定位為“大交通類”研究性期刊,設立了“交通科學與工程”、“交通管理與控制”、“學科基礎與前沿”、“學科交叉”四個欄目。期刊被波蘭《哥白尼索引》(IC)、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中國知網、維普科技、萬方數據等國際國內重要資料庫全文收錄。《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度和2014年度兩次獲教育部發展中心《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一等獎》。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黨委書記 | 萬明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羅玉峰 |
黨委副書記 | 汪立夏 |
副校長 | 張玉清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張堅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黃稚龍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陳夢成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朱衛國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范勇 |
黨委委員、校長助理 | 陳進 |
(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校園景觀
截至2016年5月,學校是“全國部門造林綠化300佳單位”,校園內景觀 林立,學校南區有文達湖、孔目湖、養心湖、寧園廣場、交大櫻花園、中心廣場、畢業班紀念雕塑、“五度空間”雕塑、九曲橋等景觀,北區有北區校門、詹天佑銅像等景觀。
孔目湖濕地公園:位於華東交通大學南區南側,是校內最大的一片水域。每年有上千隻白鷺來此過冬,上百種鳥在此活躍。
詹天佑銅像:詹天佑,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其銅像位於學校北區中心地帶。
中心廣場:中心廣場位於學校南區中心,學校行政大樓、圖書館、逸夫樓均位於此。
“五度空間”雕塑:“五度空間”以二次創業為主題,突破長度、寬度、高 度、時間的傳統思維空間,增加信念、胸懷、創新、擔當、務實的“第五度”——意識空間,造型上運用了軌道元素,形態上以華東交通大學英文縮寫“ECJTU”與軌道線型空間組合,材質上使用了優質紫銅鑄造,場地空間採用開放的形式,突出了該校是一所以交通為特色、軌道為核心、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校園文化
校訓
日新其德,止於至善
校訓釋義:
“日新其德”出自《易經·大畜卦》,“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易經·大畜卦》講全面繁榮的“大畜”局面要靠“日新其德”的賢才去開創和維護,《禮記·大學》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二篇均有一個“大”字,同大學之道正合。
“日新其德”的“德”有兩層含義:第一,內在的精神追求。“德者,本也。”德是體,是“內聖”。水有源,木有本,源遠自然流長,本固自然枝繁。詩曰:“聿修厥德”,修德是華東交大念茲在茲的根本任務;第二,外在的實踐與結果。“德者,得也。”德是用,是行動,是“外王”。學好專業知識,提升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達到“薄施廣濟”的事功,都屬於德的外在範疇。內以外顯,外因內成,內外一致。校訓中明確點出這個“德”字,體現了學校的價值取向與社會擔當。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有永不停息、生生不息、與時俱進之意,是一種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時而變的狀態。“日新其德”包含了希聖希賢的道德追求、自強不息的生命追求、上下求索的科學追求、勇於創新的技術追求。
“至善”就是最高、最好的善,超越對待的善,是中國傳統的最高人格理想和社會理想,此處理所當然地賦予了時代內涵。“止於至善”是指決意到達最高的善而不改變、不遷移,是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
“日新其德、止於至善”二句是因果關係,是遞進關係。“日新其德”是因、是途徑,“止於至善”是果、是目標。“日新其德”讓人知進,“止於至善”讓人知止,合起來便是“知進退存亡”。“至善”就是至正。《易經·乾卦·文言》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日新其德、止於至善”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符合科學發展觀,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準確體現,是黨的教育事業的高尚追求。
校歌
《奮進 華東交大》
英雄城北贛江畔,挺立我華東交大。前路坎坷何所懼,團結拼搏壯大。春風桃李遍天下 ,千秋傳承佳話,代代弘揚創業志,奮進!向前進!華東交大!
師生攜手齊奮發,榮耀我華東交大。情系山河創偉業,譜寫如歌年華。走南闖北雄心在,笑看江山如畫,千帆齊發向天涯,奮進!向前進!華東交大!
學生組織
●學生會
華東交通大學學生會由校學生會以及各院的院學生會組成 。校學生會設主席團,由校學生會主席、分管主席、各院系學生分會主席組成。截至2015年9月,校學生委員會設主席一人,分管主席五人,下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文藝部、體育部、學術部、科創部、自律部、權益部、秘書部、督察部、外聯部共12個部門。
2015年7月,在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第二十六次代表大會上,華東交通大學學生會首次當選成為全國學聯委員會團體單位。
●學生社團
1983年,學校第一個學生社團——孔目湖文學社成立,開啟了學校學生社團的發展序幕。截至2016年3月,學校有各類學生社團70餘個。
傑出校友
黨政界
姓名 | 在校信息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王憲魁 | 1981年9月—1984年7月華東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運輸系運輸管理專業學習 | 現任十八屆中央委員,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彭開宙 | 81級團乾班校友 | 原鐵道部副部長,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
葉仁蓀 | 82級工業與民用建築校友 | 現任江西省教育廳廳長、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 |
王曉亮 | 99級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專業校友 | 現任天津市紅橋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
朱余旺 | 82級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專業校友 | 現任韶關市副市長、黨組成員 |
羅瓊 | 95級電氣電牽專業校友 | 現任湖南省共青團省委黨組成員、副書記 |
王愛和 |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校獲學士學位 | 現任江西省交通運輸廳廳長 |
唐延海 | 90屆機械製造工藝及設備校友 | 現任中國文聯辦公廳副廳長 |
胡建斌 | 85級機械工藝與設備校友 | 現任廣東惠州副市長,黨組成員 |
交通系統
姓名 | 在校信息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陳乃武 | 88屆工業與民用建築校友 | 現任東南沿海鐵路福建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南昌鐵路局副局長 (正局級),高級工程師,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
王成亮 | 79級鐵機校友 | 現任濟南鐵路局副局長 |
忻群 | 81級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校友 | 現任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
周清和 | 83級機制校友 | 現任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
王錦友 | 85級財乾班校友 | 現任中鐵十二局集團公司黨委書記 |
牛光輝 | 88級會計學校友 | 現任中國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
魏成富 | 89級會計學校友 | 現任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會計師 |
許建國 | 92屆鐵道電氣化校友 | 現任中鐵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獲2014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鐵道工程師獎 |
於小四 | 97屆鐵道電氣化校友 | 現任中鐵七局電務公司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造師。獲2014年度“茅以升科學技術獎”鐵道工程師獎 |
王宏利 | 92屆會計學校友 | 現任中鐵港航局集團董事、副總經理、總會計師、法律顧問,中鐵港航東南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
黃少軍 | 84級財幹校友 | 現任中鐵建監事會主席兼審計監事局局長 |
王巍 | 86級會計校友 | 現任中鐵建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 |
王學軍 | 90級工民建校友 | 現任中鐵九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張成 | 現任中鐵十一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 |
王成龍 | 86級電氣化校友 | 現任中車青島四方股份公司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
郭繼明 | 87級會計學校友 | 現任濟南鐵路局總會計師 |
楊少鵬 | 88級會計學校友 | 現任蘭渝鐵路公司總會計師 |
夏永強 | 88級會計學校友 | 現任中鐵武漢電氣化局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
高洪光 | 83級電力機車校友 | 中車大連機車有限公司職工,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張大勇 | 86級電力牽引校友 | 鐵路總公司機務局工作,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王衛安 | 92級電力牽引校友 | 現任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兼規劃發展部部長暨中國中車英國SMD深海裝備工程公司董事長,中國南車十大傑出青年,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賈洪 | 83級工民建校友 | 現任中鐵建設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設計總院副院長,全國建築企業優秀總工程師 |
沈順高 | 84屆工民建校友 | 現任中國航空規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 |
劉為民 | 90屆工民建校友 | 現任南昌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 |
曾欣 | 電氣工程校友 | 現任南昌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運營公司董事長 |
譚文舉 | 91級校友 | 現任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運營分公司總經理。 |
杜勁松 | 89屆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校友 | 現任中車時代電氣股份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 |
劉忠 | 83級給排水校友 | 現任南昌水業集團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 |
何文 | 現任中鐵信託董事、中鐵會計機構負責人,“2010年中國總會計師年度人物” | |
賀文成 | 83級財幹校友 | 現任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總會計師 |
王懷忠 | 88級會計校友 | 現任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發展與市場部經理 |
單勇 | 91級機制校友 | 現任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教育學術界
姓名 | 在校信息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李愛群 | 84屆工民建校友 | 現任北京建築大學副校長,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鄭吉春 | 現任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 |
鐘鳴明 | 88級工民建校友 | 現任海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曾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獲得“中國優秀青年衛士”稱號,“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
徐龍軍 | 98屆建築工程校友 | 哈工大(威海)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
韓慶華 | 89級工民建校友 | 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土木系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史煥平 | 86級電力牽引與傳動控制專業 | 現任萍鄉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
工商金融界
姓名 | 在校信息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王龍江 | 97級體育教育校友 | 現任香港上市公司眾安集團副總裁兼首席人才官 |
曹立勇 | 86屆工業與民用建築校友 | 現任杭州聯縱國際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華東交通大學浙江校友會會長 |
郭耽 | 95屆校友 | 百度的7位創始人之一,“百度七劍客”,百度高級技術總監 |
溫永紅 | 93屆電氣技術校友 | 1995年開始創業,現任深圳南華西集團董事長 |
鄒淦榮 | 82級校友 | 華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景開強 | 85屆經濟系校友 | 高級會計師,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
徐湘武 | 85屆工民建校友 | 曾任恆大地產 執行董事、副總裁,兼任管理中心總經理 |
文藝體娛界
姓名 | 在校信息 | 擔任職務/個人成就 |
曹碩 | 2008級運動訓練校友 | 第11屆全運會田徑男子預選賽暨2009年全國田徑錦標賽金牌獲得者,2012年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第一站南京站男子三級跳遠冠軍,2014年仁川亞運會三級跳遠冠軍 。是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成員。 |
白雪 | 2005級運動訓練校友 | 第12屆田徑世錦賽女子馬拉松冠軍 |
蘇欣悅 | 2011級運動訓練專業校友 | 2015年亞洲錦標賽女子鐵餅冠軍,2015年全國田徑冠軍賽冠軍,是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成員。 |
江西大學一覽表
江西省高校一覽
211工程院校 | 南昌大學 |
普通院校 | 江西師範大學 | 江西財經大學 | 江西農業大學 | 華東交通大學 | 南昌理工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 | 江西理工大學 | 贛南醫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 | 南昌工程學院 | 江西中醫學院 | 宜春學院 | 江西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 上饒師範學院 | 九江學院 | 景德鎮陶瓷學院 | 井岡山大學 | 江西藍天學院 | 南昌大學醫學院 | 江西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 |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 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 上饒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公安專科學校 |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 江西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贛江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城市職業學院 | 九江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大宇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套用技術職業學院 |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贛南師範學院 | 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 | 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江西渝州科技職業學院 |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九江職業大學 | 南昌鋼鐵職工大學 | 南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南昌市業餘大學 | 南昌市職工科技大學 | 萍鄉高等專科學校 | 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大學 | 新余高等專科學校 |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 | 鷹潭職業技術學院 | 江西套用工程職業學院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 | 江西師範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 江西理工大學套用科學學院 |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 |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