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三祖

華夏三祖

華夏三祖,指的是:黃帝、顓頊、帝嚳,這種說法最早出自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漢以前人相信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 原始時代,黃帝統一中原各部落後,中原從此被人稱為“華夏”,黃帝死後華夏大地一直都是黃帝的子孫在統治,而真正確立“華夏政權”的是黃帝的孫子“顓頊”和曾孫“帝嚳”,顓頊第一個真正統合中原各部落,帝嚳第一個成為華夏政權實際意義上的共主。 在漢朝以前,由以顓頊和帝嚳的子孫最旺盛、人口最多。夏朝、楚國他們都自稱是顓頊的後代,在中國奴隸時代都留下了輝煌的歷史。商朝、周朝、晉國他們都自稱是帝嚳的後代,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勳。所以才有了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的這句話:“漢以前人相信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

黃帝

黃帝 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顓頊

顓頊 顓頊

顓頊[zhuān xū](生卒年月不詳):本名乾荒,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又稱黑帝或玄帝,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顓頊始自窮桑,而遷都於商丘, 後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 《國語·楚語》說顓頊是繼少昊之後主政。《列子·湯問》說法亦同:“共工氏與頹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山海經·大荒東經》神話中說少昊育顓頊於東海。後來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孫,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一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顓頊生子窮蟬,是舜的高祖。據說他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歲逝世,葬於濮陽。

帝嚳

帝嚳 帝嚳

帝嚳(kù),姬姓,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商朝、周朝都尊其為先祖。出生於高辛, 中國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山海經》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就是帝嚳。15歲受封為辛侯,30歲受禪即位,號高辛氏。春秋戰國後,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認為是其第一位先祖。相傳帝嚳生於窮桑(西海之濱),其祖父玄囂,是次妃女節的大兒子,父親名蟜極,帝顓頊是其伯父。帝顓頊死後,他繼承帝位,時年三十歲。帝嚳繼為天下共主後,以亳為都城,以木德為帝,深受百姓愛戴,死後葬於故地辛,建有帝嚳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