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聖地

三祖聖地

中華三祖聖地-黃帝城遺址文化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總投資三億美元,作為中華名族的史原地也是全國華人尋根拜祖的聖地,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涿鹿縣政府每年都會舉辦千人的拜祖大典及定期線上線下活動,對三祖聖地旅遊文化宣傳起到了一個重要的推廣作用,同時也受到了中央領導人的高度重視。關於三祖聖地的故事起源,來源於曠世古今的炎黃大戰蚩尤。故事得從三祖時期說起,一場涿鹿之戰名流千古,成為後人永流的傳承。這場戰役改變了歷史,才有我們如今的民族大融合,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我們不知道現如今的我們會是什麼樣,民族之間的戰爭是不是會永不休止,那我們又將如何對抗外敵呢,所以三祖應該人人得而敬之。這也是我要來到涿鹿造訪的原因,一場戰役平定天下,後人怎能不對三祖戰爭的地方感到好奇。

文化背景

涿鹿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起源地,是中華三大人文始祖全面匯集的唯一聖地。涿鹿(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即涿鹿縣。

涿鹿縣地處中國河北省西北部、桑乾河下游,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和北京市郊區相接。縣城距張家口市區75公里,距北京市區130公里,總面積2802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民族以漢族為主,有滿、回、蒙古、壯等8個少數民族。擁有中華第一古都和黃帝城的美譽,擁有全國除新疆外唯一一個縣轄區。涿鹿縣隸屬河北省張家口市,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永定河上游,北京市西北部。地處北緯39°40′—40°39′,東經114°55′—115°31′之間,涿鹿—懷來盆地西部。北與張家口市下花園區交界,西北隔黃羊山與宣化縣相望,西南與蔚縣毗鄰,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和保定市淶水縣接壤,東北與懷來縣相鄰。全縣南北長90公里,東西寬43公里,面積2802平方公里。東距北京市中心136公里,西距煤都大同市214公里,北距張家口市67公里。涿鹿這一古老的地名,縣名是得自城名,城名是得自山名,山名是以山下植物“竹”、動物“鹿”而得名為“竹鹿”的。按“竹鹿”之音,曾經分別記之以涿鹿、獨鹿、濁鹿、濁漉、獨漉等許多名稱。據考證,商末周初,寒冷期出現,竹子生長絕跡後,竹鹿山無“竹”之後,山名、城名以“竹鹿”二字之音亂記了一個時期後,到了春秋之後,便逐漸統一到“涿鹿”二字上來。

涿鹿 涿鹿

歷史介紹

歷史事件

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黃帝、炎帝和蚩尤在涿鹿這塊古老而文明的大地上生活、爭戰、融合、建都、立業,在經過了“阪泉之戰”、“涿鹿之戰”後,黃帝“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建立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座都城——黃帝城,創造了中華民族共認的“龍”的圖騰,第一次是線路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大統一,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所留下的遺址歷經了五千年的風雨剝蝕,密集在20平方公里之內,且保存尚好,其原始度、歷史文化環境風貌的完整度舉世罕見。這些遺蹟遺址原始古樣,雄偉壯觀,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見證,是全民族引以為好的一筆珍貴遺產。文化資源具有獨特性和壟斷性。

三祖聖地 三祖聖地

涿鹿之戰 繁榮昌盛、有81個氏族的九黎諸部落在蚩尤率領下西向進入華夏集團分布地區,目標也可能是豫中,因為首當其衝的是居於豫東的炎帝,相傳他都於陳(今河南淮陽)。

蚩尤率領的部落聯盟由於生產力水平較華夏集團略高一籌,武器製作精良又勇猛善戰,於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在蚩尤大軍的掃蕩下,居地全失,連一個角落也沒留下,本著同一聯合體應互相救助的原則,炎帝求救於黃帝,引發了涿鹿之戰。涿鹿之戰的戰場在何處,至今仍未有定論,《逸周書》所謂“中冀”,或為冀州中部,大體約在靠近今冀魯豫三省接界地帶的河北境內。

涿鹿之戰不同於阪泉之戰,它是在兩個部族集團之間進行的,因而打得分外激烈,留下很多神話傳說,如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蚩尤作大霧瀰漫三天三夜,黃帝之臣風后在北斗星座的啟示下,發明了指南車,才衝出大霧。還傳說黃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東海中的神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用其皮蒙鼓,用雷獸之骨作鼓槌,“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延續了不少時日,最後的決戰進行於冀州之野,《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述了一個傳說,“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7]反映戰鬥過程中,雙方先由巫師作法,希望藉助自然力征

服對方,黃帝呼喚有翼的應龍畜水,以便淹沒蚩尤軍隊,蚩尤也請風伯、雨師相助,一時風雨大作,黃帝軍隊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黃帝只得請下天女旱魃阻止風雨,天氣突然晴霽,蚩尤軍隊驚詫萬分,黃帝乘機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了最後勝利。

歷史人物

三祖 三祖

三祖:黃帝、炎帝、蚩尤

黃帝誕辰相傳是農曆三月初三,黃帝即位據說是公元前2698年,即位時20歲,據此推算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相傳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在黃帝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獨立的黃帝部落。黃帝部落在從姬水向東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了神農以來的農業生產經驗,將原始農業發展到高度繁榮階段,使本部落迅速發展壯大。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

炎帝距今5000年左右,姓:伊耆,也姓姜氏:烈山氏號:神農(神農也是氏,可能是這一部落區別於其他部落的稱呼,神農氏即對該部落或部落首領的稱呼)名:石年(石年這名極有可能是後世之人所加)誕辰:農曆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地:陝西寶雞姜水生母:任姒(名女登,有嬌氏之女,有熊氏少典之正妃)炎帝跟黃帝同時代,且均帶有傳說色彩。從古到今,被視為中華民族始祖象徵的炎帝就是與黃帝齊名的炎帝神農氏,傳生於湖北隨州厲山,炎帝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辟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與黃帝結盟並逐漸形成了華夏族。因此形成了炎黃子孫。

蚩尤距今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之一,是苗族的祖先。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天文曆法歲時月令的經驗知識豐富製造業先進:弓箭、銅器、陶器最早使用文字禮樂文化:禮器、宮室和埋葬制度城市文明的先導,蚩尤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戰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天下,在涿鹿展開激戰。

歷史影響

涿鹿大戰之後,使華夏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對今天的漢族來說,則更具有開天闢地的意義。漢族今天占全國人口的94%,占世界人口約1/5,這不能不說與華夏族的始祖黃帝的功績有一定關係。漢族本由華族發展而來,而華族是由夏族數千年同化其它民族而逐步發展起來的。自涿鹿戰爭後,黃帝則乘戰勝之餘威,繼續對四方大事征討。黃帝對周圍部族影響的擴大,華夏族在其它氏族中的影響也隨之增大。久而久之,周圍許多氏族不是歸順華夏族,就是被華夏族同化。在華夏族日益發展擴大的同時,其人口也不斷增多,這就是今天漢族人口之眾多的重要淵源。

歷史沿革

1、遠古屬於泥河灣人,泥河灣遺址在今(陽原縣)東。新石器時代弘揚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2、有易氏(夏時期)

3、土方(商時期)

4、燕(西周)

5、屠何(春秋)

6、上古郡(戰國)(秦國)

7、潘縣、下落、歸上古郡(西漢)

8、潘縣、下落、涿鹿歸上古郡(東漢)(魏)

9、潘縣、下落、歸代郡(東晉)

10、潘縣、下落、涿鹿歸廣寧郡(西晉、後趙時期)

11、代郡、燕州(南朝、魏)

12、燕州(南朝、齊)

13、北燕州(陳齊周時期)

14、廣寧郡(北朝)

15、懷戎、涿北郡(隋朝)

16、永興縣、媯(gui)州。(唐朝)

17、新州(五代十國)

18、奉聖州(遼)(金)(元)

19、保全州(明朝)

20、保全州、宣化府(清朝)

21、涿鹿縣(現今)

旅遊攻略

涿鹿三祖聖地游(交通)

縣城距北京市中心125公里,京藏高速(G6)、京新高速(G7)、110國道、109國道、張涿高速、京蔚高速、涿京一級路縱橫交錯,涿鹿日益成為連線中西部與首都、東南沿海地區的交通節點,成為京西北地區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重要樞紐。

游地背景文化

1“三祖文化”及“ 合符文化

千古文明開涿鹿,合符文化定中華。涿鹿歷史文化悠久豐厚,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而“邑於涿鹿之阿”。已逝著名歷史學家顧頡剛在《中國上古史》中斷言:“千古文明開涿鹿”。史載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蚩尤在這裡征戰、耕作、融合,開創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實現了華夏民族的大統一。悠久的歷史給古老的涿鹿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縣境內有史書記載的“黃帝崩葬橋山”的古橋山,有保存較為完好的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等黃帝時代古遺蹟遺址23處,有傳說中的“蚩尤墓”,以及戰國、秦漢、明清的古墓20多座,有協陽關、燕長城等古關隘,有寶峰寺、塔兒寺等古寺廟,有橋山石刻、萬仞天關摩崖石刻和新石器時代、戰國時代、唐明等朝代出土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物。1995年“全國首屆涿鹿黃、炎、蚩三祖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從文化和史學的高度充分肯定了“三祖文化”的概念和其史學價值,使“三祖文化”成為涿鹿獨特的壟斷資源優勢。

2國家級森林公園與千年古剎

坐落於縣城西北15華里的黃羊山,自古因盛產黃羊而得名。現今,這裡依然保存著大量的原始森林與植被,褐馬雞等許多國家級保護動物分布期間。2004年4月,正式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驗收,被認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黃羊山上的千年古剎清涼寺是我國北方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據考證,寺院始建於唐,延於宋元,盛於明清,占地面積500多畝,古木參天,規模宏大,氣勢恢弘。寺內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楞和尚祠等廟祠殿宇,有福天、小西天、觀音、向佛等參禪福洞。寺外鳳凰松、迎客松、傘蓋松等千年古松,鬱鬱蔥蔥。另有東頂望日、鷹察秋毫、兩佛論禪等自然景觀。千百年來,清涼古寺高僧層出不窮,自開山祖師上聚和尚開壇講佛,歷能禪大師、普照大師等眾多高僧相繼主持。中國佛協和北京廣濟寺任職的登全法師就剃度於清涼寺。清涼寺現存幾件鎮寺之寶,使千年古剎聲名遠播。其一是楞和尚——能禪大師修成的“金剛”肉身。明正德元年能禪大師圓寂以來,迄今600餘年肉身不腐。其二是寺中珍藏的數萬卷佛經。其中《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堪稱稀世之寶。其三是臥龍松,拉一枝而動全身,酷似北京戒台寺的活動松。

3優美的東靈山生態景觀

東靈山位於縣境東南部,東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海拔2303米,是屏障北京的最高峰,人們挺立山頂,可東眺京城,西觀塞外,又可觀日出、雲海、繁星。造物主的鬼斧神工使東靈山區域自下而上形成三個自然景觀帶。分別是山下部溫和的灌叢、落葉闊葉林景觀帶。氣候相當溫和,年均溫6——3℃,七月均溫20——17℃。在1100米——1500米的山坡上,山杏、灌叢、白樺等各種林木鬱鬱蔥蔥。山中部溫涼的草原化草甸、樺樹林景觀帶。海拔1500——1900米,氣候溫涼濕潤,年均溫3——1℃,七月均溫17——15℃,夏季不熱,冬季嚴寒,雪期在6個月左右。植被茂密,野生動物保存較多。山頂部冷涼的亞高山草甸景觀帶。分布在1900米以上的山地,外貌華麗,季節變化明顯。年均氣溫1到-1℃,七月均溫15——13℃,極端最低氣溫可達-38℃。初雪日在9月下旬,終日在5月中旬,降雪日數平均37.2日。年均風速為4.4米/秒。山頂凍土層厚約2.2米。高山草甸和各種灌叢相互輝映,頗有青藏高原的迷人風韻。由於東靈山具有海拔高,氣溫低,降水多,山體上下氣候變化大,植被垂直變化明顯的特點,使東靈山極具生態旅遊開發價值。

4蓬勃發展的旅遊資源

涿鹿的旅遊產業開發前景非常廣闊。涿鹿縣委、縣政府依託這一比較優勢,1993年把旅遊產業列為跨世紀的發展重點進行開發建設。經過幾年來積極運作,三祖文化旅遊和東靈山生態旅遊開發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繼1994年新加坡籍華人周穎南先生考察黃帝城,為重建中華三祖堂捐資100萬元人民幣後,1996年在涿鹿隆重舉行了“中國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論證會”,為高層次開發黃帝城奠定了基礎。1997年吉林三青年組成的“迎香港回歸徒步萬里長城”小組把從香港採回的聖土埋在中國黃帝城,涿鹿縣政府立了“港土歸根碑”;同年10月,在中華三祖堂前隆重舉行了“中華三祖堂三祖塑像揭幕儀式”。2000年12月20日,由涿鹿縣委副書記任昌華和澳門濠江中學名譽校長杜嵐女士共同發起“澳土歸根母子連親”活動的“澳土歸根碑”揭碑儀式在中國黃帝城舉行,並埋下從澳門帶回的1999.1220克澳土。

全縣多方籌資600多萬元修建了中華三祖堂,台灣的混元禪師捐資1000萬元修建了立馬關蚩尤祠、橋山黃帝殿,並正在考察修建炎帝廟項目。縣政府與北京客商簽訂了中華合符壇景區建設協定,項目建成後,將對涿鹿的旅遊產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1999年實現了東靈山旅遊區的正式開游。已開設了騎馬、篝火晚會、訪古祭祀、燃放鞭炮、草甸觀光等特色旅遊活動。黃帝城景區業已正式標註在北京最新旅遊交通圖上,並納入了北京——八達嶺——康西草原——官廳湖——黃帝城——東靈山——清西陵——涿州影視城——盧溝橋這條環京旅遊大環線。幾年來,已有美、法、意、日、台灣、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人士,中央有關部委領導及國內專家、學者、企業家紛紛前來考察、觀光、祭祖。2005年底,縣政府與法國客商簽訂了總投資5億元的東靈山山地運動項目,成為該縣有史以來引入外資數額最大的旅遊項目。

景點介紹

現已開發建設了五個重點景點,一堂——中華三祖堂、一泉——黃帝泉、一城——黃帝城遺址、一湖——軒轅湖、一壇——中華合符壇。景區配套設施完善,目前周邊已建成四星級中華大酒店、三星級軒轅大廈等旅遊接待設施,可同時接待千人住宿和就餐。中華三祖聖地黃帝城遺址文化旅遊區,吃、住、行、游、購、娛要素齊備,可接待各種民間旅遊團及各階層散客,並承辦中小型會議。

黃帝城

為不規則方形夯土城,東西寬450——500米,南北長510——540米,殘存城牆高5——10米,底厚約10米,頂厚3米左右。遺址內陸續發現了大量陶器、石器,均以距今

三祖聖地 三祖聖地

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為典型,與黃帝所處時代相一致。秦始皇等歷代帝黃帝泉、蚩尤三寨、蚩尤墳、上下七旗等遠古遺存至今保存尚好,為研究黃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以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蚩尤泉為主要景點的中華三祖文化旅遊區,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來這裡尋根祭祖。 黃帝城,位於涿鹿縣礬山鎮西2公里處。黃帝城遺址呈不規則正方形,長寬各500米,城牆系夯土築成。現存城牆高3至5米,南、西、北城牆尚在,東城牆浸於軒轅湖中。黃帝城遺址內,有大量陶片,除少量夾砂泥質粗紅陶外,大部分是泥質灰陶和黑陶。器物殘件和陶鼎腿、乳狀鬲足、粗柄豆櫪等,到處都可揀到,有時還可揀到完整的石杵、石斧、石鑿、石紡輪、石環等。涿鹿之野的黃帝城,這座殘破的5000年前的古城堡,中華民族這個東方偉大的民族就從這裡起步。最初的文明就從這裡開始創立。

蚩尤祠

位於礬山鎮南20公里。說涿鹿之戰時,蚩尤祠位於礬山鎮南20公里傳說涿鹿之戰時,現蚩尤祠大殿已經完工,蚩尤祠古樸大方,黑白相間的大殿依著山勢,氣勢磅礴,與對面的萬聖山遙遙相望。店內高逾三米,重達三噸的銅鑄蚩尤像高大神聖,栩栩如生。這裡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一座專為蚩尤而建的祭祀祠堂。今蚩尤冢,位於汶上縣城西南十九公里的南旺鎮,坐北向南,樹木參天。蚩尤冢現存兩幢石碑,石碑高2.3米,寬1.5米,厚30厘米。屹立於蚩尤冢前,石碑的下面刻有文字“蚩尤冢”為清代人所刻。“蚩尤祠”碑刻現存放在縣博物館內。蚩尤在當地有很多古老的傳說,而且在當地是代代相傳,許多台灣同胞和國外人士過來祭祖,在蚩尤祠祭拜。蚩尤祠現在玄罡子大師主持,每天的香火都是不斷,來蚩尤祠燒香許願的人絡繹不絕。

黃帝泉

在是書上的最早記載稱它為阪泉,又稱它為黃帝泉、黑龍池。此泉為天然冷泉,有三層水:深度分別為1700米、3000米、5000米,此泉東不結冰,夏不生腐,久旱不乾枯,它的下面有七個泉眼呈北門七星狀排列,黃帝泉的水溫常年保持在12.3—13.4℃之間,日流量為4600—4800噸,供一萬多人口的使用,還可以灌溉一萬多畝良田。據專家測定,黃帝泉是一種含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常飲此水可保健身體,滋潤肌膚。

軒轅湖

軒轅湖現湖面6.5萬平米,湖水容量108萬立方米,最深處12米。湖東、北兩岸石砌出高16米的石堤壩。石壩緩緩地深入湖中。湖邊楊、柳交錯,鬱鬱蔥蔥,是遊人駐足歇息,親水垂釣的理想之地。

中華三祖堂

位於軒轅湖以東,黃帝泉北200米處,是中國黃帝城文化旅遊區的中心景點。於1994年8月破土動工,1997年10月4日正式竣工。全部工程占地104畝,分別由大門、平面祭壇、三祖堂組成,主體工程三祖堂仿照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唐朝建築佛光寺建造,整個大殿開間七間,進深三間。全部採用木質結構,共用470方木料,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斗拱尺度和比例較大,柱子粗壯,門窗為板門和直欞窗,格調古樸莊重,雄偉壯觀。殿內三位祖先的塑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居中的黃帝氣宇軒昂,右側的炎帝睿智儒雅,左側的蚩尤勇武彪悍,塑像高6米全部由泥土塑成。大殿四壁繪著四幅大型壁畫,分別是“涿鹿大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阪泉大戰”。如今中華三祖堂已成為對子孫後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理想之地。同時也是中華兒女和各族人民、海內外愛國人士拜祖敬香,祭祀懷古的聖地。三祖堂是一座仿唐建築,重檐飛角,恢弘壯闊,全部木質結構。全堂占地104畝,由平面祭壇、三祖堂、後殿組成。

涿鹿影視基地

涿鹿影視基地占地約50畝,投資2000多萬元,於2013年3月30日開工奠基6月底完工。重點建設黃帝城、神農觀星台、蚩尤寨和涿鹿古戰場四部分。涿鹿黃帝影視城建成後,將作為張紀中擔綱總製片的史詩大劇《英雄時代》的主要外景地之一,再現中華三祖征戰、合符、開創中華文明先河的歷史場景。中華祖先生活和戰鬥的痕跡在基地內隨處可見,黃帝、炎帝、蚩尤殺伐征戰的戰壕、堡壘、老寨、居所,都以歷經滄桑的原始狀態呈現其中。置身其中,跟隨大鬍子的視野,穿越五千年歷史,解讀混沌的史前文化,有一種別致而獨特的感受。河北涿鹿,地處河北北部,是蒙古高原、太行山脈、燕山山脈之交接地段,是森林向草原的過渡地帶。在這片土地上較完整地保存了中華三祖遺址遺蹟。境內,古樹參天,清泉涌動,有豐富而獨特的“三祖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