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成立於2009年4月,是直屬於學校的專門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科研的獨立二級單位,是一個既年輕而又具有較長發展歷程的新學院。從1952年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的前身)建校時,就成立了新民主主義論及政治經濟學教研室。1953年成立馬列主義教研室。1984年,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的時候,社會科學系在原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基礎上應運而生。1993年至1999年期間,學校人文教研室、自然辯證法教研室、德育教研室相繼併入社會科學系。2002年,學校藝術教育中心與社會科學系合併,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04年,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一分為四,分別成立了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藝術學院。為了切實貫徹中央精神,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原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又分別組建,成立了思想政治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學院主要辦公地點在北校區古色古香的5號樓,在大學城南校區還有近30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學院設有7個教研室和多個研究中心(所、室)。教研室分別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室、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研室、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校級(含掛靠)研究中心(所、室)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未來與發展研究中心、統戰理論政策研究室、心理諮詢與健康教育中心、政府發展戰略與績效評價研究所;院級研究中心(所、室)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哲學研究所、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思想庫發展中心、心理測評與套用心理學研究所。師資力量
思想政治學院具有較雄厚的師資力量,資料顯示[1],有專任教師6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5人,占教師總數的58%。5位教師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9位教師入選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十百千工程”培養對象有人;2位教師入選廣東省教育廳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培養對象;2位教師榮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稱號;4位教師榮獲廣東省“兩課優秀教師”稱號;1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入選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1位教師獲廣東省思想政治理論課名教師稱號;2位教師榮獲學校“教學名師獎”;3位教師榮獲學校教學質量最高獎—“南光獎”;1位教授是學校“興華人才工程”學科團隊學科帶頭人;2位教授是學校“興華人才工程”教學團隊首席教授;1位教授是學校“百人計畫”特聘教授。學院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效明顯。擁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技術哲學。
教學成果
學院課程建設成績突出。建設有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2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優質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門校級精品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學院科研成果豐碩。資料顯示[1],學院共獲得科研課題64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18項,廳級和其他委託課題和校級課題44項;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黨建研究》、《高校理論戰線》、《中國高等教育》、《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動態》等權威雜誌上發表論文24篇,其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40多篇,有10餘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和其他期刊轉載;出版20餘部學術著作(含參編著作),主編、參編教材和教學輔導書10餘部;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7項。學院管理理念是走特色發展之路。第一要務是出思想,立院之本是講政治,重中之重是教學質量,管理之基是教授治院。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學院將進一步匯聚力量,營造“團結,崇德,公正,人文”的新氛圍,致力於建設好“出思想、講政治、重質量、求特色、快發展”的新學院,為學校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領導簡介
資料顯示,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領導有:院長:劉社欣學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教學、社會服務、繼續教育、研究所、人事、財務工作
黨委書記:譚瑤學院黨委全面工作;負責學院黨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事、工會及教代會、離退休、計生工作
副院長:吳國林
負責研究生、學科、科研、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