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抗日根據地大反攻
正文
抗日戰爭末期,新四軍在華中地區對侵華日軍展開的全面反攻作戰。1945年8月10日,中國解放區抗日軍總司令朱德命令各抗日根據地所有武裝部隊,向一切敵占城鎮和交通要道展開大反攻,迫使日偽軍投降。中共中央華中局隨即令蘇浙部隊立即向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和寧滬鐵路進擊。 中共中央鑒於國民黨頑固派在美國支持下,指使日偽軍拒絕向新四軍繳械投降,並搶運部隊奪占大城市,8月12日,指示華中局改變原定部署,要求新四軍長江以南部隊,就地向四周發展,奪取廣大鄉村和縣城;長江以北部隊,力爭占領津浦鐵路及路東一切城市,並以有力一部配合八路軍攻殲隴海鐵路東段之敵,同時準備抗擊國民黨軍的進攻。遵照中共中央指示,華中各級黨政軍領導機關,在新四軍軍部的統一指揮下,緊張地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指揮所屬部隊迅即向華中各地日偽軍展開猛烈進攻。 在江南,蘇浙軍區部隊解放溧陽、 金壇、長興、溧水等縣城和50餘處據點,迫近南京近郊;浙東軍民逼近鄞縣(今寧波)郊區,掃除杭甬鐵路以北敵偽據點,攻克慈谿縣北的庵東鹽場等處;皖南軍民一度攻入蕪湖市區,威脅南京翼側。在江北,淮北軍民攻克安徽省宿縣西南的孫疃集、雙溝(今江蘇省泗陽縣)等據點;淮南軍民收復安徽省定遠、來安、嘉山、天長、盱眙和江蘇省六合諸縣城,在嘉山南切斷津浦鐵路,並爭取駐浦口、六合地區的偽警衛第3師反正;蘇中軍民收復黃橋、姜堰等重鎮;蘇北軍民收復沭陽、漣水縣城;皖中軍民攻克無為縣城。 日本政府於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消極抗戰的國民黨頑固派,積極策動大規模內戰,並計畫派兵向津浦路徐州至浦口段進攻。 中共中央軍委於8月22日指示,除個別要點仍應力爭外,應著重於奪取小城市及廣大鄉村,發動民眾,組訓部隊,準備應付新局面。新四軍軍部遵照上述指示,即調第2、第3、第4師主力在津浦路西待機,令其他部隊進一步對日偽軍展開積極進攻。蘇中軍民攻占寶應、興化、東台、靖江、啟東等縣城;淮北津浦路西軍民攻克豫皖邊永城、蕭縣,路東軍民攻占靈璧、五河縣城;皖中軍民解放巢縣以南地區,收復淮南鐵路起點裕溪口;蘇浙軍區部隊解放浙江省安吉縣城,進占安徽省郎溪、廣德和江蘇省高淳;蘇南軍民將江陰、無錫、常熟三角地帶內的據點全部收復;浙東三北、四明地區日偽被肅清;皖南軍民掃清蕪湖外圍據點,與蘇浙根據地連成一片。9月,第3師進行兩淮戰役,解放淮陰、淮安。與此同時,蘇中軍區部隊先後攻克泰興、如皋縣城及海安、安豐等重鎮;爾後轉兵向北,發起鹽城戰役,解放了鹽城。 在鄂豫邊區堅持戰鬥的新四軍第5師,在中央軍委的直接指揮下,在10餘天的反攻戰鬥中,殲日偽軍3500餘人,攻克中小城鎮10餘處。在大反攻中,華中軍民英勇作戰,解放縣城30餘座,攻克據點400餘處,殲日偽軍5萬餘人,為最後戰勝日本侵略軍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