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古道坐落於“白岩山”左側,全長約15公里,步行單趟大概需要1個半小時。
古道路面全用鵝卵石鋪成,迂迴曲折,盤旋而上。一路景色,賞之心暢,觀之目悅,聽之如“二泉映月”,聞之可沁入心扉。相傳南宋小康王逃難經過菩提嶺。歡喜嶺墩是通往菩提嶺的一道折彎的山脊尖,小康王就是在這裡用山上的野茶葉解渴,山風吹來,清涼可人,使小康王既解了爬山勞累之乏,又遠離了追兵,高興之至,故名“歡喜嶺墩”。過去這裡沒有歇腳的地方,前幾年村裡的民眾為了方便過往行人,也為了紀念小康王過菩提嶺在此歇腳的傳說,造了幾間小屋,還供奉著一尊菩薩。
菩提嶺位於素有“寧波的香格里拉”之美稱的塘溪鎮童夏家村(雁村)。雁村之所以富有美名,還得歸功於那條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菩提嶺古道。相傳南宋時期,小康王逃難時就經過此道。古時,菩提嶺古道還是當地人外出、外地人進鄉的必經之路,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赤堇鄉人到奉化,必走菩提嶺;到橫溪,必走雙石嶺;到韓嶺,必過張家嶺”。那時,當地有一個鄒溪廟,經常舉辦廟會。不但本地人熱衷參與,就連十幾公里外的奉化人也會經古道成群結對地趕來,到廟裡祈福。菩提嶺,聞其名就可知它與釋家有緣。因其嶺巔南側的山谷間曾有一座菩提禪院,故而得名。
特色
古道坐落於“白岩山”左側,全長約15公里,步行單趟大概需要1個半小時。古道路面全用鵝卵石鋪成,迂迴曲折,盤旋而上。一路景色,賞之心暢,觀之目悅,聽之如“二泉映月”,聞之可沁入心扉。鏤鏤兮若吳入“桃花源”,渺渺兮若迷途“紫竹林”。到達嶺巔,豁然開朗。極目西望,奉化市之濱海地區盡收眼底,象山港帆星星點點,隔港之象山縣也隱約可見。回首東顧,群山起伏,逶迤連綿,如俱在腳底。站在嶺之絕頂,若盡情高歌,聲傳兩縣,音遏行雲。
連線雁村和裘村甲岙的古道,石彈路面,菩提嶺頂所出海拔500多,頂部也是茶園,可遠眺象山崗。左邊有小路橫切至上周村大平崗,右邊可橫切茶園後沿山脊登頂白岩山,亦可穿茶園下切至小洪坑返回雁村。雁村到菩提嶺頂一小時左右可到,到裘村二小時左右。前段偏陡,入竹林後開始平緩,又有林木蔽陰。古道兩邊是有野生栗樹。
相傳南宋小康王逃難經過菩提嶺。歡喜嶺墩是通往菩提嶺的一道折彎的山脊尖,小康王就是在這裡用山上的野茶葉解渴,山風吹來,清涼可人,使小康王既解了爬山勞累之乏,又遠離了追兵,高興之至,故名“歡喜嶺墩”。過去這裡沒有歇腳的地方,前幾年村裡的民眾為了方便過往行人,也為了紀念小康王過菩提嶺在此歇腳的傳說,造了幾間小屋,還供奉著一尊菩薩。
從歡喜嶺墩向北上百來米的轉彎處有一名為“水孔口”的地方,這裡已近山頂下,何來清澈甘甜的水呢?這裡還有一個美麗傳說:小康王行至此處,口渴難耐,於是問山神說:這裡有沒有水可解渴。山神回答:山頂上何來水源。小康王說:那人的額頭為何有汗水出來。山神被問住了,頓時語塞。隨著小康王的話音剛落,此處果然有一股清泉從山間流出,小康王飲之甘甜清涼,頓感暑氣全消。從此這股清泉就四季不竭,即使是大旱之年也涓涓而流,傳說還與山腳下庵里的井水相通。每遇旱災,村民就到水孔口祈求龍王降雨人間,謂為“請龍”。
經歷千百年風雨的卵石路顯得光滑發亮,像一條飄帶,柔柔地飄向山間,飄向遠方。走在這穿越宋元明清的依依古道,撿拾古人散落的足跡,更增添了人們對悠悠歷史的厚重感,仿佛行走在千年的風景里。在嶺上往東面看,昔日平坦的平山崗的山道已蕩然無存,只見高可沒人的山柴已把道路封掩得嚴嚴實實,銀山崗的山頭巍然挺立在視線之中。
推薦行程
難度係數:初級戶外路線
9:00塘溪鎮雁村公交站集合出發塘溪鎮雁村-陳婆岙-下山坑-龍王堂
12:00俞山村吃飯
13:00再次上路吳徐村-松石嶺-橫溪爬山
15:00到橫溪坐111、629等公交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