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莫迪效應2014年5月26日,莫迪宣誓就任印度總理。到2015年5月,就職一年的莫迪成為同期內出訪最多的世界領導人之一,不僅加強了印度對外關係,還扮演著“印度推銷員”的角色。在國際舞台颳起的這股“莫迪鏇風”,提升了印度在大國和鄰國中的“氣場”,帶來“印度又回來了”的效應。
表現
經濟改革
一年以來,莫迪治理下的印度經濟正變得光明起來。2014年5月前,印度通貨膨脹率為9%,經濟增速約為5%,2015年5月通貨膨脹率已下降至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印度2015年的經濟成長將達到7.5%,這意味著印度的經濟增速將超越中國。全球分析企業HIS亞太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認為,莫迪重新為印度打上“充滿活力的高增長經濟體”的烙印,就這一點而言,他的表現極為出色。
印度人民黨主席阿米特·沙阿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聲稱,莫迪政府過去一年最大的成就是在經濟上的變革。印度的財政赤字得到控制,外國直接投資在過去一年增長40%,外匯儲備增長14%,達到3200億美元,為10年來的最高。此外,印度過去10%的項目處於停工狀態,莫迪上台後將其降到6%。更讓阿米特·沙阿欣喜的是,自莫迪執政以來,印度人民黨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黨”,黨員人數達到1億。
機構改革
莫迪政府的機構改革影響下的公務員如果只從硬體建設來看,過去一年印度改觀並不大,但從軟環境方面觀察,印度確實有些許顯著變化,特別是印度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強勢領導人。印度前總理辛格以學者形象示人,而莫迪風格迥然不同。總理辦公室成為印度的決策中心,莫迪直接與秘書對話,以往決策癱瘓的情況已得到改觀。《印度時報》2015年5月21日刊文盤點莫迪兌現了多少競選承諾。文章說,得益於全球油價下跌,印度物價得到基本控制,同時中央層面反腐也見成效。
莫迪政府上台後,做了很多上屆政府推不動或者說不願意推動的改革。以往印度各邦都有自己的稅制,地方保護嚴重,阻礙商品流通和商業發展,莫迪上台後堅定推動統一稅制的出台。莫迪政府不僅強力推動“印度製造”,還進一步開放外資準入的領域和占股比例,有的領域已允許100%的外國投資。
在德里,有太多人在金卡納俱樂部悠閒享受漫長的午餐,少數人選擇在德里高爾夫俱樂部的綠地上莫迪政府統治之下,公務員的生活變得有些困難了。他們被要求準時上班,必要時晚下班,甚至放棄假期。此外,生活中少了一些樂趣,比如德里金卡納俱樂部和高爾夫俱樂部里的午餐。德里一個國防部辦公室的職員被要求籤署一份承諾,保證9點準時上班,否則面臨紀律處分。習慣性遲到的公務員,現在只好早半個小時從家出發了。負責運送公務員前往中央政府總部秘書處上班的公車業者RakeshTomar,被客戶要求提前發車。
設施建設
印度基礎設施建設一直落後於經濟成長需要,停電在印度是家常便飯,全國近半數家庭都沒有供電,高速公路也很少,物流效率嚴重滯後。在莫迪曾經擔任過首席部長長達12年的古吉拉特邦,情況與印度其他地方完全不同。那裡不僅公路四通八達,而且很少停電。古吉拉特邦是印度唯一有電力盈餘的地方邦。
根據印度媒體披露,莫迪政府已經計畫在聯邦預算中提出,要運用古吉拉特邦的方式治理困擾印度多年的電力問題,未來確保農業用戶8小時有電,而普通居民則一天24小時不斷電。
建設基礎設施須靠更多的是政策與投資。在這方面,莫迪已經探索出古吉拉特發展模式,即吸引各種投資來幫助古吉拉特建設基礎設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製造業。不過,古吉拉特經驗能否成功移植到中央政府還真不好說。因為基礎設施建設牽扯到資金與土地,中央政府固然很有思路,但項目批准的權力依然在地方政府手中,實施一個項目則需要多個部門的密切配合。
外交領域
莫迪訪問中國莫迪一年來還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主要角色。過去一年,莫迪出訪近20個國家,為此,新加坡《海峽時報》說“莫迪疾風驟雨般的訪問使全世界成為他的舞台”。
莫迪成功地與世界所有大國領導人建立了個人聯繫。他已成為全球政治中的一顆明星,向世界展示出自信而有活力的政治家形象。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尤爾洛夫認為,莫迪最主要的成果是加強了與美國、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的關係。有印度智庫稱“莫迪是印度的首席推銷員”。值得一提的是,對華關係是莫迪繞不開的重點。新政府上台後即宣布要加強在邊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5月來看,莫迪上台後中印關係表現出更為複雜的一面。莫迪訪華時極力推介印度,呼籲中國企業前去投資。
外交是莫迪政府的亮點,莫迪為印美關係、印度與地區國家間關係注入活力,並以訪華和東亞之行作為他過去一年執政的結尾。莫迪不斷在國際場合亮相,讓印度成為“國際社會的寵兒”。在這股風潮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又跟風熱捧印度經濟。這些都激發了印度民眾的自豪感。儘管莫迪過去一年什麼也沒做成,但很多印度人仍然支持他。
莫迪剛上台時,印度國民對他的期待主要是三點:提高就業率,找到國家實現繁榮的新思路,擴大印度的國際影響力。一年之後,莫迪似乎在最後一件事上做得最好,他在一年之中,用52天去外訪,足跡遍布全球近20個國家,他的特色著裝,他使用社交媒體時的得心應手,以及海外印度僑民對他的歡迎,都增加了他本人的政治家魅力以及印度的國際聲譽。但沙希·塔魯爾認為,莫迪的外交行程除提高其個人名望外收效甚微。還有分析人士認為,“維持印度外交政策的最佳保障是有可持續性的高增長率”,印度外交政策的高效將有賴於莫迪政府改變印度經濟現狀的能力。
評價
莫迪法國《問題》周刊刊文說,“莫迪效應”已引起外界關注。塔塔集團的一個高層證實:“這種變化讓人感到印度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樂觀情緒。”過去印度成立一家企業需要幾個月,現在大概只需幾天時間。但文章也認為,印度一貫的官僚作風將不會就此消失。
俄羅斯《獨立報》評論說,儘管印度的投資環境仍不完全符合外國投資者的需要,但“莫迪正讓昏睡中的印度振奮起來”。印度商會給莫迪政府一年來的工作打7分(10分制),其主要成績是:改善巨觀經濟形勢,降低通貨膨脹率,穩定盧比匯率和金融市場。但西方的投資者對莫迪政府的要求更多一些。
“德國之聲”網5月20日以“一年後,莫迪的改革日程正處於十字路口”為題刊文稱:“一年前,印度經濟步履維艱,誓言重振印度的莫迪以勢如破竹之勢在選舉中獲勝。但在過去的12個月內,莫迪是否已為印度經濟夯實強勁增長的基礎?分析人士的看法莫衷一是。儘管人們大都表示莫迪比前任政府做得好,但許多人聲稱他並未完全兌現將使政府管理和商業煥然一新的承諾。”印度分析家潘卡·米什拉表示,外國投資者開始拋售印度證券說明印度經濟仍存在很多問題。
在印度國內,2014年大選受重挫的國大黨始終沒有停止對莫迪政府的抨擊。國大黨在人民院的黨鞭辛迪亞指責印度中央政府大幅削減補貼,稱它在過去一年除了漂亮的宣傳之外什麼也沒做。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網5月21日刊登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印度國會議員沙希·塔魯爾批評莫迪的文章,塔魯爾認為,莫迪第一年任期令印度失望,並未踐行其“最小的政府,最大程度的治理”諾言,相反他組建的是“自英迪拉·甘地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實施緊急狀態統治以來最集權、最自上而下、最受制於官僚和個人崇拜的中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