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學名Varanus komodoensis (Ouwens,1912 ),巨蜥科巨蜥屬的一種動物。又名科莫多龍,是已知現今存在種類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兇猛,成體吃同類的幼體,有時吃其他的成體。能迅速運動,偶爾攻擊人類;但主要以腐肉為食,每天出洞到幾千米以外的地方覓食。 科莫多巨蜥已瀕臨滅絕,野外僅存3000隻左右 ,印度尼西亞已在科莫多島上建立國家公園,以使科莫多巨蜥的家族壯大 。 無亞種分化。

基本信息

進化歷史

科莫多巨蜥的進化發展始於大約4千萬年前發源於亞洲的巨蜥屬,並遷移到澳大利亞(大陸),在那裡演變成島嶼巨型化(其中最大的島嶼巨型化是最近已滅絕的 古巨蜥),這得益於缺乏競爭性胎盤食肉動物。大約一千五百萬年前,澳大利亞與東南亞之間的碰撞使這些更大的蜥蜴類物種重新回到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群島,將其範圍擴大到東帝汶島東部。據信科莫多巨蜥與400萬年前的澳大利亞祖先不同。然而,最近來自昆士蘭州的化石證據表明,科莫多龍事實上在澳大利亞演變,然後傳播到印度尼西亞。在末次冰河期間海平面的顯著降低發現了科莫多巨蜥殖民大陸架的廣泛延伸,隨著海平面上升後,它們在目前的島嶼範圍內被隔離。與現代科莫多巨蜥相似大小的絕滅上新世物種,如 巨蜥(Varanus sivalensis)在歐亞大陸也有發現,表明它們甚至在包含哺乳動物食肉動物等競爭的環境中表現良好,直到氣候變化和標誌著更新世開始的滅絕事件。

形態

形態圖 形態圖

科莫多巨蜥是已知 存在的體型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3米;平均體重:雄性79—91千克,雌性68—73千克,最長3.13米重166千克(包括未消化食物在內),圈養的通常比野外的重。它的尾巴和身體幾乎一樣長,四肢粗細宛如成人手臂,頭和排球大小差不多。幼崽皮膚顏色是綠色、黃色和黑色。成年的巨蜥全身呈黑褐色。

科莫多巨蜥有60個經常更換的鋸齒狀牙齒,長度可達2.5厘米。它的唾液通常是帶血的,因為它的牙齒在進食期間幾乎完全被自然撕裂的牙齦組織覆蓋。它有一條長長的、黃色的、分叉的舌頭。科莫多巨蜥的皮膚披有裝甲鱗片,這種鱗片被稱為含有骨內膜的小骨頭,可以作為一種天然的鏈甲。與其他巨蜥科一樣,科莫多只有一個耳骨,即鐙骨,用於將振動從鼓膜轉移到耳蝸。這意味著它們很可能只能聽到400到2000赫茲範圍內的聲音。科莫多巨蜥可以看到遠處300米的物體,但由於其視網膜僅包含錐體,因此被認為夜間視力較差。它可以區分顏色,但對靜止物體的視覺辨別力差。科莫多巨蜥使用舌頭檢測氣味,與許多其他爬行動物一樣,使用雅各布森氏器官的犁鼻器感覺,而不是使用鼻孔。在有利的風和擺頭搖尾習慣的幫助下,科莫多巨蜥可能能夠探測距離4-9.5公里的腐肉。它的喉嚨後面只有少數味蕾。它的鱗片,其中一些被骨強化,有感覺斑塊連線到神經,以促進其觸覺。耳朵,嘴唇,下巴和腳底周圍的鱗片可能有三個或更多的感覺斑塊

習性

科莫多龍喜歡炎熱和乾燥的地方,通常棲息在乾燥,開闊的草原,稀樹草原和低海拔的熱帶森林中。作為一種,儘管它表現出一些夜行活動,但它在白天是最活躍的。科莫多龍是孤獨的,只會聚在一起繁殖和吃東西。他們能夠在20公里/小時的短暫衝刺中快速跑動,潛水達到4.5米,並且在年輕時通過強壯的爪子熟練地爬樹。為了捕捉不可觸及的獵物,科莫多巨龍可能會站在它的後腿上,並以尾巴為支撐。隨著它的成熟,其爪子主要用作武器,因為它的巨大尺寸使攀登變得不切實際。

對於避難所,科莫多巨龍挖掘出的洞可以從1到3米寬的範圍內通過其強大的前肢和爪子進行測量。由於它的大小和在這些洞穴中睡覺的習慣,它可以在整個晚上保存體溫,並且在早晨之後儘量減少其沐浴期。科莫多巨蜥在下午狩獵,但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停留在陰涼處。這些特殊的休息場所,通常位於海風涼爽的山脊上,有糞便標記,並且沒有植被。他們作為伏擊鹿的戰略地點。

新發現

2005年末,墨爾本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其他種類的監測儀推測眼斑巨蜥和鬣蜥可能有些毒性。由花邊監測儀和斑點樹監測儀和科莫多巨蜥咬人的數字,都產生了類似的效果:快速腫脹,凝血的局部破裂,以及直到肘部的疼痛,有些症狀持續數小時。

2009年,同樣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進一步的證據,證明科莫多巨蜥具有毒性咬傷。保存的顱骨的MRI掃描顯示下顎有兩個腺體。研究人員從新加坡動物園的一頭病死龍頭中提取了其中一個腺體,發現它分泌了幾種不同的有毒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已知功能包括抑制血液凝結,降低血壓,肌肉麻痹和誘導體溫過低,從而導致休克和獵物喪失意識。作為發現的結果,先前的理論認為,細菌是導致被科莫多巨蜥咬傷的獵物短期內自己死亡的原因

分布範圍

分布圖 分布圖

科莫多巨蜥多集結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科莫多島、林卡島、莫堂島、弗洛雷斯島)。

生活習性

生存環境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成年的科莫多巨蜥主要生活在熱帶草原森林。它們更喜歡開放的,有野草和灌木低洼地區,但也有人在其他地方發現過巨蜥,比如海灘,山頂和乾涸的河床等。

活動

科莫多巨蜥可在大海中游泳 科莫多巨蜥可在大海中游泳

科莫多巨蜥把家安在岩石或樹底的洞裡,每天早晨太陽升起時,它們就離開家先到岩石上曬曬太陽,將僵硬的身子曬暖和,然後就開始尋找食物。 巨蜥在進食完畢後,趴伏於叢林間,沙灘上或礁岩上,甜睡,曬太陽。它善游泳,具有潛入水中捕魚吃或在水下呆幾十分鐘的特殊本領,甚至能游過海洋。

科莫多巨蜥十分懼怕強烈的陽光,赤道地區正午時分毒辣的陽光使得科莫多巨蜥不得不在陰涼的地方休息。

因為成年的科莫多巨蜥會捕食幼仔,因此年幼的科莫多龍在八個月大前一般會在樹上生活,以求得有更大的生存機會。

科莫多巨蜥基本上是“啞巴”,聲帶很不發達;即使在被激怒時,也僅能聽到它發出的“嘶嘶,嘶嘶”的聲音。

進食

進食圖 進食圖

作為食肉巨蜥,巨蜥以島上的野豬、鹿、猴子、蛇等為食,有時也會捕食弱小的同類及幼體。 他們偶爾也會攻擊人類或覓食人類屍體,至2010年約有12人死於巨蜥所咬傷口中的毒液。

巨蜥的奔跑速度極快,能瞬時加速到20-25公里/小時,但巨蜥很少追捕獵物。科莫多巨蜥嗅覺靈敏,會在獵物經過的路上埋伏隱身,時機成熟再發動襲擊。獵物臨近距離約1米遠時(至今搞不懂為什麼獵物在離巨蜥1米的時候為什麼看不到它),它會撲上去,先用利爪把獵物打倒在地,直接咬斷獵物的腿,在獵物無法移動後,用利齒撕開獵物的喉部或腹部,獵物因大出血而喪命。此刻,巨蜥便用鋸齒狀的利齒和強有力的腳爪,把獵物撕成碎塊,並迅速吞下大塊大塊的肉。科學家曾親眼目睹一條體重不超過50千克的雌巨蜥,竟然在17分鐘內吃完了一頭31千克重的野豬。巨蜥的胃像個橡膠皮囊,很容易擴張。成年巨蜥一餐就能吃下高達體重80%的食物,所以,巨蜥在餐前餐後體重相差很大。腐屍是科莫多巨蜥愛吃的食物。

為了對付體型巨大的獵物,他們發展成了自己的生物武器——科摩多龍的毒腺,毒腺分泌一種毒液能抵抗血液的凝固,這時嗅覺靈敏的科摩多龍就會順著氣味找到受害者的屍體大快朵頤,它們那分叉的舌頭就像是雷達的天線,分辨著微風中的氣味。空氣中極小的氣息都會被巨蜥察覺,使他們從中得到七八公里以外存在腐肉的提示。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

就科莫多巨蜥口腔內致命細菌這一點,已有科學家做出實驗。將一隻雌性科莫多巨蜥的頭部用現代醫學機械進行觀察,發現科莫多巨蜥擁有毒腺,此證也成為科莫多巨蜥與毒蛇一樣,是利用毒液來攻擊獵物,而非致命細菌。但是,目前對科莫多巨蜥的毒液還有待研究。

科莫多巨蜥搏鬥 科莫多巨蜥搏鬥

獵物的香味吸引了四處覓食的巨蜥,它們紛紛前來欲分享獵物。分餐是有規矩的,在一群科莫多巨蜥中,通常年長而且體形較大的優先進食。它們會用強壯的尾巴擊打年幼者,使之不能接近食物,然後是順從者或“親朋好友”其次,陌生的食客通常被安排在最後就餐。

科莫多巨蜥在獵物吃不完時,它還將餘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餓時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島上的野鹿、野豬、山羊和各種猴子見到巨蜥就逃。一檔節目對於科莫多巨蜥捕食的描述:“蜥蜴虎視眈眈的看著獵物,突然蜥蜴快速衝上去把水牛咬了一口,僅僅過了一周水牛就中毒死了,接著蜥蜴開始食用水牛,蜥蜴直接把水牛的腿咬下來,可見蜥蜴的力氣是有多大,不過一會整隻水牛就被啃光了,只剩下一些骨頭。”

生存之道

科莫多巨蜥是恐龍時代遺留下來的物種。科學家發現,科莫多巨蜥食量驚人,偏愛捕食水牛等大型動物,水牛體型龐大,攻擊性強,單憑武力,巨蜥幾無勝算。科莫多巨蜥取勝的法寶便是致命的毒液和唾液里大量的細菌,當巨蜥發現水牛後,慢慢靠近,然後出其不意地在水牛腿部咬上一口,水牛受驚逃走,巨蜥便完成了捕食水牛的第一步。但是毒液並不能使水牛立即斃命,所以,想要享用勝利的果實,巨蜥必須憑藉氣味追蹤水牛,而且必須趕在別的食肉動物之前。巨蜥的爬行速度遠不及水牛,巨蜥不得不一直追蹤水牛,幾天下來,巨蜥早已飢腸轆轆,但水牛還看不出一點虛弱的端倪,一但巨蜥開始追蹤水牛,它便無視途中的猴子、野豬等小動物,即使這些小動物從巨蜥面前跑過,它也像沒看到他們似的,繼續趕路。水牛身強體壯,往往要等十天半個月身體才會發生質的變化,當水牛體內細菌和毒液發作時,巨蜥享受食物的時間便到了。無論速度還是力量,巨蜥都不是水牛的對手,它的毒液也不能使水牛馬上斃命,但是它一但確定目標,便會矢志不渝地去追逐,直到成功,這或許是科莫多巨蜥能存活至今的原因。

生長繁殖

交配

巨蜥3-5年性成熟,每年七月發情,在5-8月期間交配,雄性巨蜥通過打鬥來確定交配者,時常有傷亡發生。勝利的雄性巨蜥會用下巴摩擦雌性的頭,刮她的背,若雌性巨蜥對雄性滿意,則會反過來摩擦雄性。一般來講,交配後,雄性會繼續留下幾天,阻止其他雄性交配。

巨蜥約於9月產卵。剛成熟的雌蜥只能產4-6枚卵,每隔2-3天產一次,一窩卵平均有20顆卵,孵卵期為7個月,雌性會將卵產在地底或樹穴,保護它們。十歲左右,進入產卵旺期,每次產下二十幾枚,將卵埋在沙窩裡,靠太陽輻射的自然溫度孵卵,八個月後,幼蜥才破殼而出。剛出殼時,小蜥大小如同我們飼養的家鵝。它能活50年左右。

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稱單性生殖,即卵不經過受精也能發育成正常的新個體。

科莫多巨蜥雌性有時候會孤雌繁殖,即不需要雄性即可繁殖後代。在英國的切斯特郡立動物園在2006年5月期間,一隻單獨飼養的雌性科莫多龍flora居然發生了孤雌生殖的奇特現象——也算是稱得上是孤雌生殖現在在蜥蜴中的最高等的表現。

種群現狀

繁殖 繁殖

科摩多島常年荒無人煙。後來,松巴哇蘇丹開始把罪犯流放到島上服刑,發現巨型蜥蜴,但一直沒人相信。 1911年,一位美國飛行員駕駛一架小型飛機低空飛過科摩島上空時,無意中發現“怪獸”。1915年,印尼政府把這種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動物視為國寶嚴格保護起來。1926年,美國人伯爾登拍攝了關於科摩多島嶼的自然風光及巨蜥的大量鏡頭,1931年製作了影片《KINGKONG》,科摩多巨蜥開始為世人所認識。1990年,印尼政府建立科摩多國家公園,並正式向遊客開放。

人們曾為得到科摩多巨蜥堅硬而厚實的皮而將其捕殺,或是將它抓到動物園去展覽。使得科莫多巨蜥只剩下不超過3000條,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屬印尼國家保護動物和自然保護聯盟的易危物種。在科莫多島上的國家公園裡,它們已被保護起來。 1991年,科摩多國家公園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 圖冊來源 )

物種歷史

2006年,昆士蘭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斯考特(ScottH ocknull)在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山洞裡發現一些可疑化石,後來證實屬於科莫多巨蜥380萬年前的祖先。

巨蜥當時體長已經達到3米,和如今成年雄性差不多,當時它們就是食物鏈頂級的超級殺戮機器,食譜非常廣,能在不同環境下捕食各種各樣的動物。

奇妙的大自然

大自然有著很多有趣的、恐怖的、壯觀的、奧妙的無窮生物和現象,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本期任務將對世界各地著名的、奇特的大自然現象景觀進行闡釋。

盤點地球上的奇異動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衛·愛登堡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野生生命攝影師和生態紀錄片製作人。在50年時間裡,他深入全球每個角落,獲取了最廣泛、詳盡的資料,拍攝了許多令人驚嘆的珍貴鏡頭,創作了一系列具有熱烈反響的自然歷史電視紀錄片和書籍,如《野生動物的精彩瞬間》、《地球上的生命》等。觀眾和讀者通過這些書籍和電視紀錄片,認識了地球上許多最怪異、最迷人的動物。
彈塗魚| 草海龍| 飛魚[魚類]| 智利鍬形蟲| 科莫多巨蜥| 蛇怪蜥蜴| 鵝卵石蟾蜍| 太陽角蜥| 納米比亞變色龍| 草莓毒箭蛙| 叉拍尾蜂鳥| 小火烈鳥| 弗吉克普園丁鳥| 指猴| 食人巨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