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莎士比亞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莎士比亞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威廉·莎士比亞(英文: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儒略曆1616年4月23日或公曆1616年5月3日,華人社會亦常尊稱為莎翁),被許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也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劇作家之一。他被譽為英國的民族詩人和“艾芬河的吟遊詩人”(或直接稱為“吟遊詩人”)。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劇本、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作。他的劇本被翻譯成所有主要使用著的語言,並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劇作家。 2015年11月,莎士比亞全集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

基本信息

簡介

第一卷

莎士比亞全集 莎士比亞全集

暴風雨 維洛那二紳士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一報還一報

錯誤的喜劇

無事生非愛的徒勞

仲夏夜之夢

第二卷

莎士比亞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莎士比亞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威尼斯商人

皆大歡喜馴悍記

終成眷屬

第十二夜

冬天的故事

約翰王

第三卷

理查二世

亨利四世上篇

亨利四世下篇

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篇

亨利六世中篇

亨利六世下篇

第四卷

理查三世

亨利八世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科利奧蘭納斯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五卷

雅典的泰門

裘力斯·凱撒

麥克白

哈姆雷特

李爾王

奧瑟羅 第六卷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辛白林

泰爾親王配力克里斯

莎士比亞詩集

維納斯與阿都尼

魯克麗絲受辱記

十四行詩

情女怨

愛情的禮讚

樂曲雜詠

鳳凰和斑鳩

莎士比亞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莎士比亞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書籍]

人物介紹

基本信息

威廉·莎士比亞

出生 1564年4月(具體日期不明)

英格蘭沃里克郡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

去世 1616年4月23日(52歲)

英格蘭沃里克郡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

職業 詩人、劇作家

簽名

人生經歷

莎士比亞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長大,18歲時與安妮·哈瑟維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蘇珊娜、雙胞胎哈姆內特和朱迪思。1585年到1592年期間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伙人之一,後來改名為國王劇團。1613年左右,莎士比亞似乎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後逝世。有關莎士比亞私人生活的記錄流傳下來很少,關於他的性取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謎。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高峰期。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接下來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包括《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於英語最佳範例。在他人生最後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並與其他劇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種版本出版,質量和準確性參差不齊。1623年,他所在劇團兩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對開本》,除兩部作品外,目前已經被認可的莎士比亞作品均收錄其中。

莎士比亞在世時,被尊稱為詩人和劇作家,直到19世紀他的聲望才達到今日的高度。浪漫主義時期讚頌莎士比亞的才華,維多利亞時代象英雄一樣地尊敬他,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20世紀,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學術運動改編並重新發現價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舊廣受歡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釋。

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約翰·莎士比亞住所威廉·莎士比亞父親叫約翰·莎士比亞(John Shakespeare),是個成功的手套商人和市參議員,祖籍斯尼特菲爾德,母親瑪麗·阿登(Mary Arden)是一個富裕的地主的女兒。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出生於英格蘭沃里克郡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根據記錄,莎士比亞是在當年4月26日受洗禮。一般認為他的生日是4月23日,聖喬治日。這個日期是一位18世紀學者的失誤,被證明只是為了有吸引力,因為莎士比亞於1616年的4月23日去世。他在家裡的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三,也是存活下來兒子中最年長的一個。 儘管沒有保存下來的出席記錄,大部分傳記作者認同莎士比亞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國王學校接受了教育,這是一所成立於1553年的免費學校,距離他家四分之一英里。伊莉莎白時代的初級中學質量參差不齊,但是整個英格蘭的課程設定由法律規定,並且學校提供拉丁語和古典文學的強化教育。 18歲的時候,莎士比亞與26歲的安妮·哈瑟維(Anne Hathaway)結婚,伍斯特主教教區的宗教法院於1582年11月27日簽發了結婚證書。次日兩位哈瑟維的鄰居擔保婚姻沒有任何障礙。]這對新人可能很匆忙地安排了儀式,因為伍斯特法官允許結婚預告只宣告了一次,而通常是三次。哈瑟維當時已經懷上了莎士比亞的孩子可能是匆忙的原因。結婚6個月後,女兒蘇珊娜(Susanna)降生,於1583年5月26日接受洗禮。兩年後,他的龍鳳雙胞胎兒子哈姆內特(Hamnet)和女兒朱迪思(Judith)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禮。1596年8月11日,哈姆內特因不明原因死亡,年僅11歲。 在雙胞胎出生後,關於莎士比亞的歷史記錄非常少,直到他在1592年代出現在倫敦的劇團中。由於這段時間的缺失,一些學者把1585年到1592年稱作莎士比亞“行蹤成謎的歲月”(lost years)。傳記作者試圖說明他這段時期的經歷,描述了很多虛構的故事。第一位莎士比亞傳記作者——劇作家尼古拉斯·羅敘述了一個流傳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傳說,指莎士比亞因為非法狩獵鹿被起訴,為了逃避起訴從家鄉到了倫敦。另一個18世紀的故事版本為莎士比亞成為倫敦的劇院合伙人從而開始他的戲劇生涯。約翰·奧布里則將莎士比亞描述為一個鄉村校長。一些20世紀的學者提出莎士比亞可能被蘭開夏郡的亞歷山大·霍頓僱傭為校長,霍頓是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地主,在他的遺囑中提到了某一位“威廉·莎士比亞“。]沒有證據證實這些故事與他逝世後的一些謠傳有什麼不同。

=== 倫敦和劇團生涯 ===!! 關於莎士比亞開始創作的具體時間依舊是一個謎,但是同一時期演出的線索和記錄顯示到1592年倫敦舞台已經表演了他的幾部劇作。那時他在倫敦已很有知名度,劇作家羅伯特·格林寫文章攻擊他:

“ ……那裡有一隻用我們的羽毛美化了傲慢自負的烏鴉,他的“表演者的外表裡面裹著一顆老虎的心”,自以為有足夠的能力象你們中間最優秀者一樣善於襯墊出一行無韻詩;而且他是個什麼都乾的打雜工,自負地認為是全國唯一的“搖撼舞台者”。學者對這些評論的確切意思有不同意見,[25]不過大部分同意格林在取笑莎士比亞努力與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作家如克里斯托夫·馬洛、托馬斯·納什和格林自己相提並論,取得高於自己應有的地位。“表演者的外表裡面裹著一顆老虎的心”(Tiger's heart wrapped in a Player's hide)模仿了莎士比亞《亨利六世第三部》的台詞“女人的外表裡面裹著一顆老虎的心”(Oh, tiger's heart wrapped in a woman's hide)。而雙關語“搖撼舞台者”(Shake-scene)影射格林抨擊的對象——莎士比亞的名字——“搖動長矛者”(Shakespeare)。

格林的抨擊是關於莎士比亞劇院生涯的最早記錄。傳記作家認為他的生涯可能開始於1580年代中期到格林評論之前的任何時候。1594年開始,莎士比亞的戲劇只在宮內大臣劇團演出,這是一家由劇作家組建的劇團,莎士比亞也是股東之一,後來成為倫敦最主要的劇團。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逝世後,新國王詹姆士一世授予劇團皇家標誌,並改名為國王劇團。

重建的倫敦環球劇場1599年,劇團的一個合伙人在泰晤士河南岸建造了他們自己的劇院——環球劇場。1608年,黑衣修士劇院也被他們接管。莎士比亞的財產購買和投資記錄表明劇團使他變得富有。1597年,他買入了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第二大房子;1605年,他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投資了教區什一稅的一部分。

1594年開始,莎士比亞的一些劇本以四開本出版。到1598年,他的名字已經成為賣點並開始出現在扉頁。莎士比亞成為一個成功的劇作家後繼續在他自己和別人的劇作里表演。1616年出版的本·嬌生劇作集中的演員表里就有莎士比亞的名字,如1598年的《個性互異》和1603年的《西姜努斯》。他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嬌生1605年《福爾蓬奈》的演員表中,一些學者認為這是他演員生涯接近盡頭的跡象。然而,1623年出版的莎士比亞劇作合集《第一對開本》中將莎士比亞列為所有劇作的主要演員之一,其中部分劇作在《福爾蓬奈》後第一次上演,儘管我們無法確認他具體扮演了那些角色。1610年,赫里福德的約翰·戴維斯寫到他扮演君主類角色。1709年,羅延續了傳統觀點,認為莎士比亞扮演了哈姆雷特父親的靈魂。[38]後來的傳統觀點認為他還飾演了《皆大歡喜》里的亞當(Adam)和《亨利五世》里的肖呂斯(Chorus),然而很多學者懷疑這些資料的來源是否可靠。

莎士比亞故居 莎士比亞故居

莎士比亞把一半時間花在倫敦,另一半花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1596年,在他家鄉購入新房子之前的一年,莎士比亞住在泰晤士河的北岸聖海倫郊區。1599年,他搬到了河的南岸,同年劇團在那裡建造了環球劇場。1604年,他再度搬到了河的北岸聖保羅座堂北面一個有很多高檔房子的區域。他從一個名叫克里斯托夫·芒喬伊(Christopher Mountjoy)的人那裡租房子住,芒喬伊是法國雨格諾派,製作女士假髮和其他頭飾

晚年和逝世

1606年到07年以後,莎士比亞創作的劇本較少,1613年之後沒有新的作品問世。他的最後三部劇作很有可能與約翰·弗萊徹合作完成,弗萊徹在莎士比亞之後成為國王劇團的主劇作家。

羅是第一個根據傳統認為莎士比亞在他逝世前幾年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傳記作家,但是停止所有的工作在那個時代並不多見,並且莎士比亞繼續去倫敦。1612年,他被法庭傳喚,作為芒喬伊女兒瑪麗婚姻財產契約官司的證人。1613年3月,他購入了黑衣修士修道院的一個司閣室,從1614年11月開始,他在倫敦和女婿約翰·霍爾(John Hall)一起呆了幾個星期。

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逝世,留下了妻子和兩個女兒。大女兒蘇珊娜和內科醫生約翰·霍爾於1607年結婚,二女兒朱迪思在莎士比亞逝世前兩個月嫁給了酒商托馬斯·基內爾(Thomas Quiney)。

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亞墓碑在遺囑中,莎士比亞將他大量地產的大部分留給了大女兒蘇珊娜。條款指定她將財產原封不動地傳給“她的第一個兒子”。基內爾一家有三個孩子,都在沒有結婚前就去世了。霍爾一家有一個孩子——伊莉莎白,她嫁了兩次,但是1670年去世的時候沒有留下一個孩子,莎士比亞的直系後代到此為止。莎士比亞的遺囑中提到他妻子安妮的地方很少,她很可能自動繼承了他三分之一的財產。 然而他特意提及一點,將“我第二好的床”留給她,這個遺贈物導致了很多猜想。一些學者認為這個遺物是對安妮的一種侮辱,而另一些則相信這個第二好的床曾經是婚床,因此紀念意義重大。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亞

逝世兩天后,莎士比亞被埋葬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聖特里尼蒂教堂的高壇。1623年之前的某個時候,一座紀念墓碑和他的半身肖像被豎立在北牆上,肖像雕刻了莎士比亞正在創作的樣子。碑文中將他與希臘神話中的內斯特、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相提並論。一塊石板覆蓋在他的墓碑上,目的是為了消除移動他的屍骨而帶來的詛咒。

劇作

莎士比亞的創作生涯通常被分成四個階段。到1590年代中期之前,他主要創作喜劇,其風格受羅馬和義大利影響,同時按照流行的編年史傳統創作歷史劇。他的第二個階段開始於大約1595年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結束於1599年的悲劇《朱利葉斯·凱撒》。在這段時期,他創作了他最著名的喜劇和歷史劇。從大約1600年到大約1608年為他的“悲劇時期”,莎士比亞創作以悲劇為主。從大約1608年到1613年,他主要創作悲喜劇,被稱為莎士比亞晚期傳奇劇。

最早的流傳下來的莎士比亞作品是《理查三世》和《亨利六世》三部曲,創作於1590年代早期,當時歷史劇風靡一時。 然而,莎士比亞的作品很難確定創作時期,原文的分析研究表明《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錯誤的喜劇》、《馴悍記》和《維洛那二紳士》可能也是莎士比亞早期作品。他的第一部歷史劇,從拉斐爾·霍林斯赫德1587年版本的《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編年史》中汲取很多素材,將腐敗統治的破壞性結果戲劇化,並被解釋為都鐸王朝起源的證明。它們的構成受其他伊莉莎白時期劇作家的作品影響,尤其是托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夫·馬洛,還受到中世紀戲劇的傳統和塞內卡劇作的影響。 《錯誤的喜劇》也是基於傳統故事,但是沒有找到《馴悍記》的來源,儘管這部作品的名稱和另一個根據民間傳說改編的劇本名字一樣。如同《維洛那二紳士》中兩位好朋友贊同強姦一樣,《馴悍記》的故事中男子培養女子的獨立精神有時候使現代的評論家和導演陷入困惑。

威廉·布萊克描繪的《仲夏夜之夢》,大約創作於1786年莎士比亞早期古典和義大利風格的喜劇,包含了緊湊的情節和精確的喜劇順序,在1590時代中期後轉向他成功的浪漫喜劇風格。[72]《仲夏夜之夢》是浪漫、仙女魔力、不過分誇張滑稽的綜合。[73]他的下一部戲劇,同樣浪漫的《威尼斯商人》,描繪了報復心重的放高利貸的猶太商人夏洛克,反映了伊莉莎白時期觀念,但是現代的觀眾可能會感受到種族主義觀點。[74]《無事生非》的風趣和俏皮、[75]《皆大歡喜》中迷人的鄉村風光、《第十二夜》生動的狂歡者構成了莎士比亞經典的喜劇系列。[76]在幾乎完全是用詩體寫成的歡快的《理查二世》之後,1590年代後期莎士比亞將散文喜劇引入到歷史劇《亨利四世第一部》、第二部和《亨利五世》中。他筆下的角色變得更複雜和細膩,他可以自如地在幽默和嚴肅的場景間切換,詩歌和散文中跳躍,來完成他敘述性的各種成熟作品。[77]這段時期的創作開始和結束於兩個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著名的浪漫悲劇,描繪了性慾躁動的青春期、愛情和死亡;[78]《朱利葉斯·凱撒》基於1579年托馬斯·諾斯改編的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普魯塔克作品《傳記集》(Parallel Lives),創造了一種戲劇的新形式。[79]莎士比亞的研究學者詹姆斯·夏皮羅認為,在《朱利葉斯·凱撒》中,各種政治、人物、本性、事件的線索,甚至莎士比亞自己創作過程時的想法,交織在一起互相滲透。[80]

理察·維斯托爾創作的《朱利葉斯·凱撒》中的油畫,凱撒的鬼魂出現來告知布魯特斯的命運,作於1802年大約1600年到1608年期間是莎士比亞的“悲劇時期”,儘管這段時期他還創作了一些“問題劇”(Problem plays)如《一報還一報》、《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和《終成眷屬》。[81]很多評論家認為莎士比亞偉大的悲劇作品代表了他的藝術高峰。第一位英雄當屬哈姆雷特王子,可能是莎士比亞創作的角色中被談論最多的一個,尤其是那段著名的獨白——“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82]和內向的哈姆雷特不同(其致命的錯誤是猶豫不決),接下來的悲劇英雄們奧賽羅和李爾王,失敗的原因是做決定時犯下輕率的錯誤。[83]莎士比亞悲劇的情節通常結合了這類致命的錯誤和缺點,破壞了原有的計畫並毀滅了英雄和英雄的愛人們。[84]在《奧賽羅》中,壞蛋埃古挑起了奧賽羅的性妒忌,導致他殺死了深愛他的無辜的妻子。[85]在《李爾王》中,老國王放棄了他的權利,從而犯下了悲劇性的錯誤,導致他女兒的被害以及格洛思特公爵遭受酷刑並失明。劇評家弗蘭克·克莫德認為,“劇本既沒有表現良好的人物,也沒有使觀眾從酷刑中解脫出來。”[86]《麥克白》是莎士比亞最短最緊湊的悲劇,[87]無法控制的野心刺激著麥克白和他的太太麥克白夫人,謀殺了正直的國王,並篡奪了王位,直到他們的罪行反過來毀滅了他們自己。[88]在這個劇本中,莎士比亞在悲劇的架構中加入了超自然的元素。他最後的主要悲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屈拉》和《科利奧蘭納斯》,包括了部分莎士比亞最好的詩作,被詩人和評論家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認為是莎士比亞最成功的悲劇。[89]

在他最後的創作時期,莎士比亞轉向傳奇劇,又稱為悲喜劇。這期間主要有三部戲劇作品:《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還有與別人合作的《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這四部作品與悲劇相比沒有那么陰鬱,和1590年代的喜劇相比更嚴肅一些,最後以對潛在的悲劇錯誤的和解與寬恕結束。[90]一些評論家注意到了語氣的變化,將它作為莎士比亞更祥和的人生觀的證據,但是這可能僅僅反映了當時戲劇流行風格而已。[91]莎士比亞還與他人合作了另外兩部作品《亨利八世》和《兩個貴族親戚》,極有可能是與約翰·弗萊徹共同完成。[92]

演出

喬治·道描繪的《辛白林》場景,作於1809年目前尚未確定莎士比亞早期的劇作是為哪家劇團創作的。1594年出版的《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的扉頁上顯示這部作品曾被3個不同的劇團演出過。[93]在1592年到1593年黑死病肆虐後,莎士比亞的劇作由他自己所在的劇團公司在“劇場”(The Theatre)和泰晤士河北岸的“幕帷劇院”(Curtain Theatre)表演。[94]倫敦人蜂擁到那裡觀看《亨利四世》的第一部分。[95]當劇團和劇院的地主發生爭議後,他們拆除了原來的劇院,用木料建造環球劇場,這是第一個由演員為演員建造的劇場,位於泰晤士河南岸。[96]環球劇場於1599年秋天開放,《朱利葉斯·凱撒》 是第一部上演的劇作。大部分莎士比亞1599年之後的成功作品是為環球劇場創作的,包括《哈姆雷特》、《奧賽羅》和《李爾王》。[97]

1603年,當宮內大臣劇團改名為國王劇團後,劇團和新國王詹姆士一世建立了特殊的關係。儘管表演記錄並不完整,從1604年11月1日到1605年10月31日之間國王劇團在宮廷中共表演了莎士比亞的7部戲劇,其中《威尼斯商人》表演了兩次。[98]1608年之後,他們冬天在室內的黑衣修士劇院演出,夏天在環球劇場演出。[99]室內劇場充滿詹姆士一世時代的風格,裝飾得非常華麗,使莎士比亞可以引入更精美的舞台設備。例如,在《辛白林》中,“朱庇特在雷電中騎鷹下降,擲出霹靂一響;眾鬼魂跪伏。”[100]

莎士比亞所在劇團的演員包括著名的理察·伯比奇、威廉·肯普、亨利·康德爾和約翰·赫明斯。伯比奇出演了很多部莎士比亞劇本首演時的主角,包括《理查三世》、《哈姆雷特》、《奧賽羅》和《李爾王》。[101]受觀眾歡迎的喜劇演員威廉·肯普在《羅密歐和朱麗葉》中扮演僕人彼得,在《無事生非》中扮演多貝里,他還扮演了其他角色。[102]16世紀末期,他被羅伯特·阿明取代,後者飾演了《皆大歡喜》和《李爾王》里的弄臣角色。[103]1613年,作家亨利·沃頓認為《亨利八世》“描述了很多非常壯觀的儀式場景”。[104]然而6月29日,該劇在環球劇場上演的時候,大炮點燃了屋頂,劇場被焚毀,這是莎士比亞戲劇時代罕見的被準確記錄的事件。[104]

版本

1623年出版的《第一對開本》扉頁,版畫像為馬丁·德魯肖特創作。1623年,莎士比亞在國王劇團的兩個好朋友約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爾,出版了莎士比亞劇作合集《第一對開本》。該書一共包含36部莎士比亞作品,其中18部為首次出版。[105]其中很多作品之前已經以四開本的形式出版。[106]沒有證據表明莎士比亞認可這些版本,正如《第一對開本》中描述的那樣為“剽竊和鬼祟的複製品”。[107]英國傳記作家艾爾弗雷德·波拉德稱其中的一部分為“糟糕的四開本”(bad quarto),因為它們是被改編、改寫或篡改的文字,很多地方根據記憶重新寫成。[108]因此同一個劇本有多個版本,並且互不相同。這些差異可能來源於複製或印刷錯誤、演員或觀眾的筆記、以及莎士比亞自己的草稿。[109]另外有些情形,如《哈姆雷特》、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和《奧賽羅》,莎士比亞在四開本和對開本中間修訂了文字。《李爾王》的對開本和1608年出版的四開本差別很大,以至於牛津莎士比亞出版社將兩個版本都出版,因為它們不能沒有歧義地合併成一個版本。

1593年到1594年,由於劇院因為瘟疫而關閉,莎士比亞出版了兩首性愛主題的敘事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和《魯克麗絲失貞記》,他將它們獻給南安普敦伯爵,亨利·賴奧思利。在《維納斯和阿多尼斯》中,無辜的阿多尼斯拒絕了維納斯的性要求,而《魯克麗絲失貞記》中,貞潔的妻子魯克麗絲被好色的塔昆強暴。受奧維德的《變形記》影響,詩表現了起源於欲望的罪行和道德的困惑。這兩首詩都很受歡迎,在莎士比亞在世時重印多次。第三首敘事詩為《愛人的怨訴》,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子悔恨被一個求婚者誘姦,收錄在1609年出版的《十四行詩》第一版中。大部分學者現在接受《愛人的怨訴》為莎士比亞創作的觀點。評論家認為這首詩優秀的品質被沉重的結果所損傷。《鳳凰和斑鳩》哀悼傳說的不死鳥和愛人忠誠的斑鳩之死。1599年,兩首早期的14行詩作品第138和作品第144收錄在《熱情的朝聖者》中,該書印有莎士比亞的名字,但是沒有得到他的許可。

十四行詩(Sonnet)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亞

1609年,莎士比亞發表了《十四行詩》,這是他最後一部出版的非戲劇類著作。學者無法確認154首十四行詩每一首的完成時間,但是有證據表明莎士比亞在整個創作生涯中為一位私人讀者創作了這些十四行詩。[116]更早的時候,兩首未經許可的十四行詩出現在1599年出版的《熱情的朝聖者》。英國作家弗朗西斯·米爾斯曾在1598年提到“在親密朋友當中流傳的甜美的十四行詩”。[117]少數分析家認為出版的合集是根據莎士比亞有意設定的順序。[118]看起來他計畫了兩個相對的系列:一個是關於一位已婚皮膚黝黑女子的不可控制的欲望;另一個是關於一位白皙的年輕男子純潔的愛。如今仍不清楚是否這些人物代表了真實的人,也不清楚詩中的“我”代表了莎士比亞自己,儘管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認為在這些十四行詩中“莎士比亞敞開了他的心”。[119]1609年的版本是獻給一位“W.H.先生”,獻詞稱他為這些詩的“唯一的促成者”(the only begetter)。獻詞究竟是莎士比亞自己寫的還是出版商托馬斯·索普所加目前仍是一個謎,索普的名字縮寫出現在題獻頁的末尾。儘管有大量學術研究,誰是“W.H.先生”先生也依舊不為人知,甚至連莎士比亞是否授權出版該書也不清楚。[120]評論家讚美《十四行詩》是愛、性慾、生殖、死亡和時間的本性的深刻思索。

風格

莎士比亞最早的劇作是以當時常見的風格寫成。他採用標準的語言書寫,常常不能根據角色和劇情的需要而自然釋放。[122]詩文由擴展而定,有時含有精心的隱喻和巧妙構思,語言通常是華麗的,適合演員高聲朗讀而不是說話。一些評論家的觀點認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莊重的演說詞,經常阻礙了情節;《維洛那二紳士》的台詞被評論為做作不自然。[123]

約翰·亨利希·菲斯利描繪的哈姆雷特和他父親的靈魂,大約創作於1780-1785年很快莎士比亞從傳統風格轉向他自己的特點。《理查三世》開幕時的獨白開創了中世紀戲劇中的邪惡角色。同時,理查生動的充滿自我意識的獨白延續到莎士比亞成熟期劇作中的自言自語。[124]沒有單獨一個劇本標誌著從傳統風格到自由風格的轉換,莎士比亞的整個寫作生涯中綜合了這兩種風格,《羅密歐與朱麗葉》可能是這種混合風格最好的詮釋。[125]到1590年代中期創作《羅密歐和朱麗葉》、《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夢》時期,莎士比亞開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寫作。他漸漸將他的隱喻和象徵轉為劇情發展的需要。

莎士比亞慣用的詩的形式是無韻詩,同時結合抑揚格五音步。實際上,這意味著他的詩通常是不押韻的,每行有10個音節,在朗讀時每第二個音節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無韻詩和後期作品有很大區別。詩句經常很優美,但是句子傾向於開始、停頓、並結束在行尾,這樣有可能導致枯燥。[126]當莎士比亞精通傳統的無韻詩後,他開始打斷和改變規律。這項技巧在《朱利葉斯·凱撒》和《哈姆雷特》等劇本的詩文中釋放出新的力量和靈活性。例如,在《哈姆雷特》第五場第二幕中,莎士比亞用它來表現哈姆雷特思維的混亂:[127]

英文劇本原文 中文翻譯

Sir, in my heart there was a kind of fighting

That would not let me sleep. Methought I lay

Worse than the mutines in the bilboes. Rashly—

And prais'd be rashness for it—let us know

Our indiscretion sometimes serves us well...

先生, 那夜,我因胸中納悶,無法入睡,

折騰得比那銬了腳鐐的叛變水手還更難過;

那時, 我就衝動的——

好在有那一時之念,

因為有時我們在無意中所做的事能夠圓滿……

《哈姆雷特》之後,莎士比亞的文風變化更多,尤其是後期悲劇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國文學評論家安德魯·塞西爾·布拉德利將這種風格描述為“更緊湊、明快、富有變化,並且在結構上比較不規則,往往錯綜複雜或者省略”。[128]在他創作生涯後期,莎士比亞採用了很多技巧來達到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連續、不規則停頓和結束、以及句子結構和長度極度變化。[129]在《麥克白》中,語言從一個不相關的隱喻或直喻轉換到另一個,如第一場第七幕中:

英文劇本原文 中文翻譯

was the hope drunk

Wherein you dressed yourself?

難道你把自己沉浸在裡面的那種希望,

只是醉後的妄想嗎?

pity, like a naked new-born babe

Striding the blast, or heaven's cherubim, hors'd

Upon the sightless couriers of the air...

“憐憫”像一個赤身裸體在狂風中飄遊的嬰兒,

又像一個御氣而行的天嬰……

完整地理解意思對聽眾是挑戰。[129]後期的傳奇劇,情節及時而出人意料地變換,創造了一種末期的詩風,其特點是長短句互相綜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語和賓語倒轉、詞語省略,產生了自然的效果。[130]

莎士比亞詩文的特徵和劇院實際效果有關。[131]象那個時代所有的劇作家一樣,莎士比亞將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爾·霍林斯赫德等創作的故事戲劇化。[132]他改編了每一個情節來創造出幾個觀眾注意的中心,同時向觀眾展示儘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設計的特點保證了莎士比亞的劇作能夠被翻譯成其他語言、剪裁、寬鬆地詮釋,而不會丟失核心劇情。[133]當莎士比亞的技巧提高后,他賦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變化的動機以及說話時獨一無二的風格。然而,後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風格的特點。在後期的傳奇劇中,他故意轉回到更虛假的風格,這種風格著重了劇院的效果。[134]

影響

約翰·亨利希·菲斯利描繪的《麥克白》場景, 大約創作於1793–94年。莎士比亞的著作對後來的戲劇和文學有持久的影響。實際上,他擴展了戲劇人物刻畫、情節敘述、語言表達和文學體裁多個方面。[135]例如,直到《羅密歐與朱麗葉》,傳奇劇還沒有被視作悲劇值得創作的主題。[136]獨白以前主要用於人物或場景的切換信息,但是莎士比亞用來探究人物的思想。[137]他的作品對後來的詩歌影響重大。浪漫主義詩人試圖振興莎士比亞的詩劇,不過收效甚微。評論家喬治·斯泰納認為從柯爾律治到丁尼生所有英國的詩劇為“莎士比亞作品主題的微小變化”。[138]

莎士比亞還影響了托馬斯·哈代[139]、威廉·福克納[140]和查爾斯·狄更斯等小說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25部引用莎士比亞的作品。[141]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獨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莎士比亞:他的著作《白鯨記》里的亞哈船長是一個經典的悲劇英雄,含有李爾王的影子。[142]學者們鑑定出2萬首音樂和莎士比亞的作品相關。其中包括朱塞佩·威爾第的兩部歌劇——《奧泰羅》和《法斯塔夫》,這兩部作品和原著相比毫不遜色。[143]莎士比亞對很多畫家也有影響,包括浪漫主義和前拉斐爾派。[144]威廉·布萊克的好友,瑞士浪漫主義藝術家約翰·亨利希·菲斯利,甚至將《麥克白》翻譯成德語。[145]精神分析學家齊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性理論中引用了莎士比亞作品的心理分析,尤其是哈姆雷特。[146]

在莎士比亞時期,英語語法和拼寫沒有現在標準化,他對語言的運用影響了現代英語。[147]塞繆爾·詹森在《詹森字典》中引用莎士比亞之處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多,該字典是這個領域第一本專著。[148]短語如“with bated breath”(意為“屏息地”,出自《威尼斯商人》)和“a foregone conclusion”(意為“預料中的結局”,出自《奧賽羅》)如今已經套用到日常英語中。[149]

評價

莎士比亞在世時從未達到推崇的地位,但是他得到了應有的讚揚。[150]1598年,作家弗朗西斯·米爾斯將他從一群英國作家選出來,認為他在喜劇和悲劇兩方面均是“最佳的”。[151]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希臘神話劇的作者們將他與傑弗里·喬叟、約翰·高爾和埃德蒙·斯賓塞相提並論。[152]儘管同時代的本·嬌生在評論蘇格蘭詩人威廉·德拉蒙德時提到“莎士比亞缺少藝術”,[153] 然而在《第一對開本》中的獻詩中,嬌生毫不吝嗇對莎士比亞的讚美,稱他為“時代的靈魂”,並說:[154]

原文 中文翻譯

Triumph, my Britain, thou hast one to show

To whom all scenes of Europe homage owe.

He was 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

非凡的成就啊,我的不列顛,

你有一個值得誇耀的臣民,全歐洲的舞台都應向他表示尊敬。

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是屬於所有的世紀!

從1660年英國君主復辟到17世紀末期,古典主義風靡一時。因而,當時的評論家大部分認為莎士比亞的成就比不如約翰·弗萊徹和本·嬌生。[155]例如托馬斯·賴默批評莎士比亞將悲劇和喜劇混合在一起。然而,詩人和評論家德萊頓卻對莎士比亞評價很高,在談論本·嬌生的時候說,“我讚賞他,但是我喜歡莎士比亞。”[156]幾十年來,賴默的觀點占了上風,但是到了18世紀,評論家開始以莎士比亞自己的風格來評論他,讚頌他的天份。一系列莎士比亞著作的學術評註版本,包括1765年塞繆爾·詹森版本和1790年埃德蒙·馬隆版本,使他的聲譽進一步提升。[157]到了1800年,他已經被冠以“民族詩人”。[158]18世紀和19世紀,他的聲望也在全球範圍傳播。擁護他的作家包括伏爾泰、歌德、司湯達和維克多·雨果。[159]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創作的《哈姆雷特》中的歐菲莉亞,大約作於1851–1852年在浪漫主義時期,莎士比亞被詩人及文評家柯爾律治稱頌,評論家奧古斯特·威廉·施萊格爾將莎士比亞的作品翻譯成德文版,富有德國浪漫主義精神。[160]19世紀,對莎士比亞才華讚賞的評論往往近似於奉承。[161]蘇格蘭散文家托馬斯·卡萊爾1840年在論及英國國王日益式微之後,寫道:“這裡我要說,有一個英國的國王,是任何議會不能把他趕下台的,他就是莎士比亞國王!難道他不是在我們所有人之上,以君王般的尊嚴,像一面最高貴、最文雅、並且最堅定的旗幟一樣熠熠發光?他是那么無堅可摧,並且從任何一個角度講都擁有無人可及的價值。”維多利亞時代大規模地上演了他的戲劇。[163]劇作家和評論家蕭伯納嘲笑莎士比亞崇拜為“bardolatry”——“bardolatry”一詞由“bard”(吟遊詩人)和“idolatry”(盲目崇拜)合成,莎士比亞通常被稱為吟遊詩人,該詞意味著對莎士比亞的過分崇拜。蕭伯納認為易卜生新興的自然主義戲劇的出現使莎士比亞風格過時了。

20世紀初期的藝術現代主義運動並沒有擯棄莎士比亞,而是將他的作品列入先鋒派。德國表現派和莫斯科未來主義者將他的劇本搬上舞台。馬克思主義劇作家和導演貝爾托·布萊希特在莎士比亞影響下設計了一座史詩劇場(Epic theater)。詩人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反對蕭伯納的觀點,認為莎士比亞的原始性事實上使他真正的現代。[165]艾略特和G·威爾遜爵士以及新批評主義的一些學者,倡導了一項更深入閱讀莎士比亞作品的運動。1950年代,新評論浪潮取代了現代主義,為莎士比亞後現代主義研究鋪平道路。[166]到了80年代,莎士比亞研究是結構主義、女權主義、非洲美洲研究和酷兒研究等研究對象。[167]

人物猜測

原作者

莎士比亞畫像 莎士比亞畫像

托馬斯·薩利描繪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和鮑西亞,作於1835年莎士比亞逝世大約150年後,關於莎士比亞作品的原作者的質疑聲逐漸開始浮現出來。 提出的有可能的作者包括弗蘭西斯·培根、克里斯托夫·馬洛和愛德華·德·維爾。雖然所有這些候選人被學術圈普遍否認,然而大眾對這個主題感興趣,尤其是牛津說,一直延續到21世紀。

宗教信仰

一些學者認為莎士比亞家庭成員信仰羅馬天主教會,那時羅馬天主教是違法的,[171]莎士比亞的母親瑪麗·阿登無疑來自一個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家庭。最有力的證據可能是約翰·莎士比亞簽署了一份信仰羅馬天主教的聲明,該聲明於1757年在亨利街的舊房子的屋頂椽架上被發現。這份檔案現在已經被遺失了,然而學者對其真實性意見不一。[172]1591年,當局報告約翰因“恐懼面對自己的罪惡”而不參加英國國教會的宗教活動,這也是當時羅馬天主教徒常用的藉口。[173]1606年,莎士比亞的女兒蘇珊娜的名字被列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未能參加復活節宗教活動的名單中。[173]學者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同時發現支持和反對天主教義的證據,但是事實不可能證明兩者都正確。[174]

性取向

關於莎士比亞性取向的詳細資訊目前所知甚少。18歲的時候,他娶了26歲已經懷孕的安妮·哈瑟維。1583年5月26日。三個孩子中的老大蘇珊娜在婚後6個月出生。然而,幾個世紀以來,讀者指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是他愛上一個年輕男子的證據。另一些讀同一段詩歌的人則認為這是深厚友誼的一種表達而不是性愛。[175]同時,十四行詩中作品127到作品152,總計26首稱為“Dark Lady”的詩是寫給一位已婚女子,被作為異性戀者的證據。[176]

作品

劇作分類

威廉·霍爾曼·亨特描繪的《一報還一報》 場景,作於1850年莎士比亞的作品包括1623年出版的《第一對開本》中的36部戲劇,以喜劇、悲劇和歷史劇分類列在下文中。[177]歸於莎士比亞名下的作品並不是每一個字都是他寫的,其中有一部分顯示出合作的痕跡,也是當時普遍的一個現象。[178]有兩部作品並沒有包含在《第一對開本》中,為《兩位貴族親戚》和《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現在學者認為莎士比亞是這兩部作品的主要貢獻者,被列入他作品名單。[179]《第一對開本》中沒有收錄詩。

19世紀後期,愛德華·道登將後期四部喜劇分類為莎士比亞“傳奇劇”,這個術語被經常引用,儘管很多學者認為應該稱作“悲喜劇”。這些作品和《兩位貴族親戚》在下表中加以星號(*)註明。1896年,弗雷德里克·博厄斯創造了術語“問題劇”(problem plays)來形容四部作品——《一報還一報》、《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終成眷屬》和《哈姆雷特》。[181]“戲劇的主題單一,而氣氛很難嚴格地稱作喜劇或悲劇”,他寫道。“因此我們借用一個當今劇院的方便短語,將它們統稱為莎士比亞問題劇。”[182]該術語引起大量爭論,有時套用到其他劇本中,如今依舊在使用,儘管通常把《哈姆雷特》歸類為悲劇。[183]其他問題劇在下表中加以井號(#)註明。

莎士比亞與他人合作的劇本在下表中加以匕首號(†)註明。

著作

分類-中文譯名-英文原名-備註

喜劇:

《終成眷屬》 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又譯:如願 #

《皆大歡喜》 As You Like It

《錯中錯》 The Comedy of Errors 又譯:錯中錯喜劇、錯誤的喜劇

《愛的徒勞》 Love's Labour's Lost

《一報還一報》 Measure for Measure 又譯:請君入甕、量罪記、將心比心

《威尼斯商人》 The Merchant of Venice

《溫莎的風流娘們》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仲夏夜之夢》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無事生非》 Much Ado About Nothing 又譯:捕風捉影

《泰爾親王佩力克爾斯》 Pericles, Prince of Tyre *†[a]

《馴悍記》 The Taming of the Shrew

《暴風雨》 The Tempest *

《第十二夜》 Twelfth Night or What You Will

《維洛那二紳士》 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 又譯:兩貴親

《兩位貴族親戚》 The Two Noble Kinsmen *†

《冬天的故事》 The Winter's Tale

歷史劇:

《約翰王》 King John

《理查二世》 Richard II

《亨利四世 (第一部)》 Henry IV, part 1

《亨利四世 (第二部)》 Henry IV, part 2

《亨利五世》 Henry V

《亨利六世 (第一部)》 Henry VI, part 1 †[c]

《亨利六世 (第二部)》 Henry VI, part 2

《亨利六世 (第三部)》 Henry VI, part 3

《理查三世》 Richard III

《亨利八世》 Henry VIII †[d]

悲劇:

《羅密歐與茱麗葉》 Romeo and Juliet

《科利奧蘭納斯》 Coriolanus

《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 Titus Andronicus †[e]

《雅典的泰門》 Timon of Athens †[f]

《朱利葉斯·凱撒》 Julius Caesar

《麥克白》 Macbeth †[g]

《哈姆雷特》 Hamlet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Troilus and Cressida #

《李爾王》 King Lear

《奧賽羅》 Othello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屈拉》 Antony and Cleopatra

《辛白林》 Cymbeline *

詩:

《十四行詩》 The Sonnets

《維納斯和阿多尼斯》 Venus and Adonis

《魯克麗絲失貞記》 The Rape of Lucrece 又譯:露克麗絲遭強暴記

《熱情的朝聖者》 The Passionate Pilgrim 又譯:激情飄泊者 [h]

《鳳凰和斑鳩》 The Phoenix and the Turtle

《愛人的怨訴》 A Lover's Complaint 又譯:情女怨

失傳作品:

《愛得其所》 Love’s Labour’s Won

《卡登尼歐》 Cardenio †

其他疑為莎士比亞的作品:

《法弗舍姆的阿爾丁》 Arden of Faversham

The Birth of Merlin

《洛克林》 Locrine

《倫敦浪子》 The London Prodigal

《清教徒》 The Puritan

The Second Maiden's Tragedy

《約翰·奧德卡瑟爵士》 Sir John Oldcastle

《克倫威爾勳爵托馬斯》 Thomas Lord Cromwell

《約克夏的悲劇》 A Yorkshire Tragedy

《愛德華三世》 Edward III

《托馬斯·莫爾爵士》 Sir Thomas More

名言

Do not , for one repulse , give up the purpose that you resolved to effect .(William Shakespeare , British dramatist)

不要只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想達到的目的。(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W.)

A light heart lives long .( William Shakespeare , British dramatist )

豁達者長壽。 (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W.)

In delay there lies no plenty , Then come kiss me , sweet and twenty , Youth's a stuff that will not endure . (William Shakespeare , British dramatist)

遷延蹉跎,來日無多,二十麗株,請來吻我,衰草枯楊,青春易過。(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W.)

The time of life is short ; to spend that shortness basely, it would be too long . (William Shakespeare , British dramatist )

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則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W.)

Don't gild the lily.

不要給百合花鍍金/畫蛇添足。 (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 W .)

The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 . (William Shakespeare , British dramatist )

滿瓶不響,半瓶咣當。 (英國劇作家 莎士比亞. W.)

Just be myself.

超越你自己。——莎士比亞

Books are the nutrient of the whole world.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莎士比亞

最著名的是莎士比亞的戲劇集,分喜悲兩冊,被譯成多國文字。

莎士比亞全集

莎士比亞全集(精裝本1-8卷) 莎士比亞全集(精裝本1-8卷)

[產品名稱]莎士比亞全集(精裝本1-8卷)

[出版日期] 2009-8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頁碼] 1-8卷

[字數] 3080000

[裝訂] 精裝本

定 價:280.00元

內容簡介

全集包括:莎士比亞全部戲劇作品 + 莎士比亞全部詩歌作品

(一) 本書原文以《河濱莎士比亞全集》(The Riverside Shakespeare)1974年版和1997年版為依據;朱生豪譯文以世界書局1947年版《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為底本。

(二) 本書譯、校者簡介如下:

朱生豪:天才的莎士比亞作品翻譯家。於杭州之江大學畢業後入上海世界書局任編輯。他在極艱難的條件下譯出了大部分莎士比亞劇作。1944年病逝。

裘克安:早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後在英國牛津大學做研究工作。曾任我國外交部參贊、高級專家和寧波大學副校長、教授。

何其莘:美國肯特州立大學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英國文學學會會長。

沈林:英國伯明罕大學莎士比亞學院碩士、博士,美國華盛頓福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研究院,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莎士比亞研究所所長。

辜正坤:北京大學博士,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莎士比亞研究中心主任。孫法理:早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外文系,曾與當時中央大學做研究生,後為西南師範大學外文系教授。

索天章: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方文學系,先後任同濟大學、解放軍外語學院、復旦大學教授。

劉炳善:重慶大學畢業,現為河南大學外文系教授、莎士比亞研究中心主任。

莎士比亞有多種中文譯本,但在語言上唯有朱譯本最為傳神最精彩,這一點整體上無人可及,這幾乎是公認。朱生豪先生的那種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加上外文素養和詩人才情,現在已經不會再有。所以儘管朱氏在原文的理解上有些地方不盡周到,對原文中他認為“不雅馴”的字句自行跳過,他並未譯完全部作品(47版僅27部劇本),我們還是決定選用朱譯本。為了彌補不足,我們獲得朱生豪後人的授權之後,約請了國內專家對朱譯本做了全面的校訂(非校對,校對是技術性工作,校訂是學術性工作,二者是兩回事),訂正誤譯、補足漏譯,使之盡得全貌,盡近原文。這一工作是重要和艱巨的。專家們包括裘克安、何其莘、沈林、辜正坤等國內頂級莎學專家,他們對莎學的研究、對國際研究成果的了解,甚至對原文中俚語、粗話的忠實翻譯,都使譯文更添光彩。對歷史劇則全部重新組譯。對國際莎學界當時剛確定的莎劇也及時組譯,這幾個劇本當時國內是無人譯過的。新組譯本無需校訂。莎翁作品除了劇本,還有大量詩歌,我們也全部收錄,而不是選錄。譯者孫法理教授和辜正坤教授都是箇中高手。因此,譯林出版社的莎士比亞全集是真正的全集。有些社出的朱生豪譯本全集其實是欺騙讀者的,因為朱氏並未譯完全部作品(47版僅27部劇本),也未得到朱生豪後人授權修訂。

本套書有兩大特點:一是“全”,二是“新”。說它“全”,因為它收了莎氏39個劇本和他的長詩、十四行詩及其他抒情詩,包括“河濱版”在1974年收入的《兩個高貴的親戚》和1997年剛剛接納的《愛德華三世》及一首長詩,再加上《托馬斯·莫爾爵士》的片斷,這樣,已發現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內了。說它“新”,因為它在校、譯中吸收了國際莎學界的研究新成果,還恢復了被認為“不雅馴”而被刪除的詞句、段落等,以儘量保持莎氏作品的本來面目。

作者簡介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於英格蘭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鎮,1616年5月3日(儒略曆4月23日)病逝。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讀書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四大喜劇《第十二夜》《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人教版教材稱《皆大歡喜》)歷史劇《亨利四世》《亨利六世》《理查二世》等。還寫過154首十四行詩,三或四首長詩。他是“英國戲劇之父”,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馬克思稱他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被賦予了“人類文學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雖然莎士比亞只用英文寫作,但他卻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其劇作也在許多國家上演。

目錄

第一卷

錯誤的喜劇┄┄┄┄┄┄┄┄┄┄┄┄┄┄┄┄┄┄┄┄┄朱生豪譯裘克安校

馴悍記┄┄┄┄┄┄┄┄┄┄┄┄┄┄┄┄┄┄┄┄┄┄┄朱生豪譯裘克安校

維洛那二紳士┄┄┄┄┄┄┄┄┄┄┄┄┄┄┄┄┄┄┄┄朱生豪譯裘克安校

愛的徒勞┄┄┄┄┄┄┄┄┄┄┄┄┄┄┄┄┄┄┄┄┄┄朱生豪譯沈林校

仲夏夜之夢┄┄┄┄┄┄┄┄┄┄┄┄┄┄┄┄┄┄┄┄┄朱生豪譯沈林校

威尼斯商人┄┄┄┄┄┄┄┄┄┄┄┄┄┄┄┄┄┄┄┄┄朱生豪譯辜正坤校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朱生豪譯辜正坤校

第二卷

無事生非┄┄┄┄┄┄┄┄┄┄┄┄┄┄┄┄┄┄┄┄┄┄朱生豪譯辜正坤校

皆大歡喜┄┄┄┄┄┄┄┄┄┄┄┄┄┄┄┄┄┄┄┄┄┄朱生豪譯辜正坤校

第十二夜┄┄┄┄┄┄┄┄┄┄┄┄┄┄┄┄┄┄┄┄┄┄朱生豪譯辜正坤校

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朱生豪譯何其莘校

終成眷屬┄┄┄┄┄┄┄┄┄┄┄┄┄┄┄┄┄┄┄┄┄┄朱生豪譯何其莘校

量罪記┄┄┄┄┄┄┄┄┄┄┄┄┄┄┄┄┄┄┄┄┄┄┄朱生豪譯何其莘校

第三卷

亨利六世上篇┄┄┄┄┄┄┄┄┄┄┄┄┄┄┄┄┄┄┄┄索天章譯

亨利六世中篇┄┄┄┄┄┄┄┄┄┄┄┄┄┄┄┄┄┄┄┄索天章譯

亨利六世下篇┄┄┄┄┄┄┄┄┄┄┄┄┄┄┄┄┄┄┄┄索天章譯

理查三世┄┄┄┄┄┄┄┄┄┄┄┄┄┄┄┄┄┄┄┄┄┄孫法理譯

約翰王┄┄┄┄┄┄┄┄┄┄┄┄┄┄┄┄┄┄┄┄┄┄┄孫法理譯

理查二世┄┄┄┄┄┄┄┄┄┄┄┄┄┄┄┄┄┄┄┄┄┄孫法理譯

第四卷

亨利四世上篇┄┄┄┄┄┄┄┄┄┄┄┄┄┄┄┄┄┄┄┄孫法理譯

亨利四世下篇┄┄┄┄┄┄┄┄┄┄┄┄┄┄┄┄┄┄┄┄孫法理譯

亨利五世┄┄┄┄┄┄┄┄┄┄┄┄┄┄┄┄┄┄┄┄┄┄劉炳善譯

亨利八世┄┄┄┄┄┄┄┄┄┄┄┄┄┄┄┄┄┄┄┄┄┄劉炳善譯

愛德華三世┄┄┄┄┄┄┄┄┄┄┄┄┄┄┄┄┄┄┄┄┄孫法理譯

第五卷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朱生豪譯沈林校

羅密歐與朱麗葉┄┄┄┄┄┄┄┄┄┄┄┄┄┄┄┄┄┄┄朱生豪譯沈林校

裘利斯·凱撒┄┄┄┄┄┄┄┄┄┄┄┄┄┄┄┄┄┄┄┄朱生豪譯沈林校

哈姆萊特┄┄┄┄┄┄┄┄┄┄┄┄┄┄┄┄┄┄┄┄┄┄朱生豪譯沈林校

奧瑟羅┄┄┄┄┄┄┄┄┄┄┄┄┄┄┄┄┄┄┄┄┄┄┄朱生豪譯沈林校

第六卷

李爾王┄┄┄┄┄┄┄┄┄┄┄┄┄┄┄┄┄┄┄┄┄┄┄朱生豪譯裘克安校

麥克白┄┄┄┄┄┄┄┄┄┄┄┄┄┄┄┄┄┄┄┄┄┄┄朱生豪譯沈林校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朱生豪譯沈林校

科利奧蘭納斯┄┄┄┄┄┄┄┄┄┄┄┄┄┄┄┄┄┄┄┄朱生豪譯沈林校

雅典的泰門┄┄┄┄┄┄┄┄┄┄┄┄┄┄┄┄┄┄┄┄┄朱生豪譯沈林校

第七卷

泰爾親王配瑞克里斯┄┄┄┄┄┄┄┄┄┄┄┄┄┄┄┄┄朱生豪譯何其莘校

辛白林┄┄┄┄┄┄┄┄┄┄┄┄┄┄┄┄┄┄┄┄┄┄┄朱生豪譯何其莘校

冬天的故事┄┄┄┄┄┄┄┄┄┄┄┄┄┄┄┄┄┄┄┄┄朱生豪譯何其莘校

暴風雨┄┄┄┄┄┄┄┄┄┄┄┄┄┄┄┄┄┄┄┄┄┄┄朱生豪譯何其莘校

兩個高貴的親戚┄┄┄┄┄┄┄┄┄┄┄┄┄┄┄┄┄┄┄孫法理譯

第八卷

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孫法理譯

露克麗絲遭強暴記┄┄┄┄┄┄┄┄┄┄┄┄┄┄┄┄┄┄孫法理譯

十四行詩集┄┄┄┄┄┄┄┄┄┄┄┄┄┄┄┄┄┄┄┄┄辜正坤譯

情女怨┄┄┄┄┄┄┄┄┄┄┄┄┄┄┄┄┄┄┄┄┄┄┄孫法理譯

激情飄泊者(外一集)┄┄┄┄┄┄┄┄┄┄┄┄┄┄┄┄孫法理譯

鳳凰和斑鳩┄┄┄┄┄┄┄┄┄┄┄┄┄┄┄┄┄┄┄┄┄孫法理譯

輓歌┄┄┄┄┄┄┄┄┄┄┄┄┄┄┄┄┄┄┄┄┄┄┄┄孫法理譯

附錄

托馬斯·莫爾爵士(片斷)┄┄┄┄┄┄┄┄┄┄┄┄┄┄孫法理譯

莎士比亞年譜┄┄┄┄┄┄┄┄┄┄┄┄┄┄┄┄┄┄┄┄裘克安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