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莊橋墳遺址位於浙江省嘉興市 平湖林埭鎮群豐村大墳橋、墳庵橋、南沈家廊三個自然村,當地俗稱“莊橋墳”,這是一處良渚文化中晚期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總面積達31萬平方米。
莊橋墳遺址於2003年5月被發現,曾入圍當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評選,是中國國內目前(2013年)最大的良渚文化遺址。
出土文物
從2003年開始發掘至今,莊橋墳遺址出土了大量陶器 、石器、玉器,如橢圓形豆、蓋豆、泥質紅陶罐、盉、高柄豆等。
在H70中發現的帶木質犁地組合式石犁,在良渚文化遺址中極為罕見,為研究良渚文化時期的農業帶來全新視角,反映了史前時期農業發展水平。
文物保護
2011年2月,莊橋墳遺址被列為浙江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莊橋墳遺址被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考古發現
2003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平湖市博物館聯合對莊橋墳遺址位進行了兩期發掘,遺址中共有240餘件器物發現了刻畫符號,這些文字曾引起業界強烈關注。
隨著對出土的陶器與石器進行整理,在石鉞上發現了幾個排列成序的符號。側轉石鉞,就能看到其表面有極淺的劃痕,這些劃痕比較集中,並非雜亂無章,有些符號單個存在,筆畫較多,顯得較為複雜,還有幾個組成一組,筆畫相對簡單。隨後,考古專家在其他的石鉞上也發現了類似的刻畫符號。
2013年7月初,在出土的器物上發現大量刻畫符號和部分原始文字,經有關專家論證是迄今為止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原始文字。這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在那時華夏民族已進入文明時代。該發現對研究良渚文化的文明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此前,史學界普遍認同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3600多年,而平湖莊橋墳遺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約在距今5000年前,良渚先民就開始使用文字。這些刻畫符號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莊橋墳遺址的這些良渚原始文字與甲骨文是否一脈相承還有待進一步考證,從目前來看,兩者可能不是一個系統的文字,莊橋墳的良渚原始文字或許是一種地域文字、部族文字。這就給我們在文字研究領域開拓了新的方向,對文字史的研究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