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8/3ff/nBnauM3XwczM0ITM5YTM3QDOxMTMwATN0gTMwADMwAjM2EzL2E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莆頭”、“莆尾”,有莆田從這裡開始之意。莆頭,古稱“莆口”,最早見於南朝陳天嘉五年(公元564年)史籍的第一個地名。4年後,陳光大二年(公元568年),莆田才開始置縣。
莆頭能有莆田從這裡開始之稱,主要是因為湄洲灣秀嶼港是古代莆田對外交往的主要門戶。
歷史上的湄洲灣,是福建省乃至中國東南地區古代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港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生活。秦漢以前,閩越旅居在這裡。三國之後,北方豪強、望族又帶領部屬南下。隋唐以後,北方移民又大量入閩,使湄洲灣區域進一步開發,海外貿易也隨著興起。宋代,特別是南宋,北方人為了逃避戰亂,繼續南遷,人口猛增,湄洲灣區域得到大規模開發。媽祖信仰產生了,且很快從湄洲區域傳播沿海各地。到了十一世紀,湄洲灣秀嶼港已相當繁榮。當時,莆田盛產的海鹽、茶葉、荔枝、蔗糖等,從秀嶼港運往北方及海外。
![](/img/c/0ab/nBnauM3X0UDO2MTM5YTM3QDOxMTMwATN0gTMwADMwAjM2EzL2E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從解放後到二十世紀末,莆頭村的運輸船,由木航船發展到電機船。全村船隻最多時達到100多艘,運貨量最大的船隻達65噸,北行上海、鎮江,南行汕頭、潮州等地。運輸業繁忙了,村民收入增加了,多數人家淘汰了破舊的土坯房,新蓋了兩層磚瓦房或石條房。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1983年,福建撤莆田地區改建莆田市,其主要理由是“開發湄洲灣”。因此,從歷史上看,湄洲灣秀嶼港這一方土地堪稱莆田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