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莆田教育網創辦於2003年,莆田教育網主辦單位:莆田市教育局 地址:莆田市城廂區荔城大道216號1樓
教育概況
——近三年全市教育發展成就詳記
“辦好教育,加快發展”,市委書記袁錦貴在莆田市慶祝第二十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上的一番話,道出了市委、市政府對全市教育事業的殷切希望。
肩負著市委、市政府的囑託,肩負著全市300萬人民的期望,教育系統全體幹部職工以挺立潮頭,敢為人先的姿態,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奏響了我市教育發展的最強音。
新起點:為了湄洲灣港口城市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振興莆田,教育先行。
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審時度勢,正確決策,圍繞發展,突出為民,將教育工作放在湄洲灣港口城市建設的大局通盤考慮,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不斷凸顯教育的優先發展地位,不斷夯實教育基礎,不斷提高教育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2004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開莆田市慶祝第二十個教師節暨表彰大會,市委袁錦貴書記在會上明確提出了“辦好教育,加快發展”的要求,強調“發展需要人才,人才離不開教育。莆田要實現跨越性發展,需要更多的人才,作為教育工作者,要關心莆田發展大局,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為莆田經濟發展服務”。
2005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市委袁錦貴書記對教育工作提出了“做強重點,加強一般”、“保證質量,完成‘普九’”、“大力支持民辦學校”和“領導重視,教師努力”的要求,要“真正使我們‘文獻名邦’這個美譽成為名副其實”。
三年來,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市委、市政府在湄州灣港口城市建設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及一系列配套檔案中都把教育事業發展納入其中,統籌部署,全力推進,為我市教育改革和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新希望:夯實農村教育的基礎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2005年的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市委袁錦貴書記曾深情地說“對山區、海島、沿海突出部、老區、貧困山區,這些地方的教育工作要給予更多的重視,政策上更多的傾斜,採取更多的辦法來促進這些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讓人民民眾都能夠享受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實惠和好處”。市教育局始終將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全市新農村建設“兒童入學”的具體目標,採取措施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
——以“雙高普九”工程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堅持從實際出發,繼續大力抓好農村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鞏固提高工作。分類推進農村地區的“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2004年至今,涵江區、城廂區、湄州島、荔城區先後通過該項目的省級評估驗收,被確認為“雙高普九”縣區。
——以“危房改造”工程改善辦學條件。2001年至今,我市先後實施了兩期“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工程,5年共爭取省級以上中國小危房改造資金5767萬元,配套投入1.3億元,對全市285所農村中國小危房進行改造,拆除農村中國小危房15.3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中國小校舍26.3萬平方米,改善了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
——以“經費保障”機制解貧困學生後顧之憂。2005年秋季,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建立了“兩免一補”助學制度。省、市、縣區財政投入資金567.4萬元,免除了農村低保家庭和特教學校學生的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並為他們提供免費教科書。今年春季起,全面實行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受益農村學生達37.7萬人,減輕這些農村學生的家庭負擔6872.5萬元,補助貧困學生和特教學校學生教科書價值近200萬元。
——以“遠程教育”工程共享優質資源。今年以來,爭取省級資金800萬元,總投入資金2882萬元,在全市實施“農村中國小遠程教育工程項目”。通過工程實施,農村中國小電腦、多媒體和教學光碟播放設備數量和使用效率有較大提高,更多的農村學生能夠通過現代化教學設備享受到與城市學生相同的優質教育資源,農村學校教育資源匱乏的困境得到緩解。
新成就: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發展能力
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港口城市建設相適應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需求猛增,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凸顯。市委、市政府決定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提高勞動者素質,推進我市工業化、現代化,建設湄洲灣港口城市的基礎性工程。
幾年來,從碧波萬頃的湄洲灣畔,到荔枝花香的木蘭溪邊,從萬紫千紅的梅妃故里,到朗朗書聲的夾漈草堂,莆仙大地洋溢著濃厚的發展職業教育氛圍。全市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進展:
——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為龍頭,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各類職業技術培訓相協調的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3年間,我市建成了6所省級重點職校、2所市級重點職校,到2006年,全市職業院校招生達1.8萬人,為我市港城建設後備人才儲備提供了保證。
——適應港口城市建設的專業體系初步形成。全市職業學校以就業為導向,集中力量辦好為湄洲灣港口城市建設服務的專業,石油化工、航海、物流等一批與港口城市建設相適應的專業紛紛上馬。到目前全市已有13類50多個專業。
——實用技能培訓日益活躍。全市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開展多種實用職業培訓,使城鄉新增勞動力和在崗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一定提高。3年來僅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培訓一項,全市中職學校就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11364人,其中仙遊職業中專學校從2003年起,與9個鄉鎮人民政府簽訂無償培訓農民工的契約,其做法得到國家、省有關部門的好評。
——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得到切實提高。各職業院校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依託企業建立實訓基地,加強學校實驗和實訓教學,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連續多年我市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6%。其中,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與福建煉油廠、廈門燦坤電子公司、福建冠捷電子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訂單培養”;仙遊職業中專學校與新威電子有限公司進行校企合作辦學,以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形式為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緩解了企業對高層次實用性、技術型人才的需求。
新亮點:全力突破高中教育“瓶頸”
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規模擴大,高中階段教育規模和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為此,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提出了“大力發展城市和農村中心集鎮高中”的發展思路,以普高名校為突破口,多方籌集資金,做大做強優質普高資源,帶動一般學校,推動普通高中全面發展。
——打響高中新校區建設攻堅戰。根據這一發展藍圖,市直莆田第一中學、莆田第二中學率先打響了高中新校區建設的攻堅戰。2003年底,莆田第一中學順利搬遷,高中新校區建設投入1億元,占地面積160多畝,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2005年初,莆田第二中學搬遷,總投資1.6億,占地面積230多畝,建築面積近8萬平方米,兩所學校建成後備受矚目,成為新世紀莆田教育的一大亮點。在兩所學校的帶動下,全市普高學校擴容擴建工作如火如荼,莆田第四中學、莆田第六中學、莆田第十中學、仙遊一中等普高名校新校區或擴建工程紛紛建成投入使用,2003年以來,全市普通高中校園面積擴大981627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擴大586617平方米,普高規模迅速擴大,結構日趨合理,年招生能力大幅度增長,到2006年普通高中招生達28331人,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比例達到60。25%,基本能夠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高中入學需求。
——民辦高中異軍突起。政府有限的財力遠遠不能滿足我市高中階段教育資源快速發展的需求,需要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普高辦學,形成面向市場、面向社會的多元化辦學格局。2005年,市政府明確提出了“積極引導民間資金投資高中階段教育,加快高中教育發展步伐”的要求。隨後,市教育局出台了《莆田市民辦學校定級評估標準及辦法》,積極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民營資本通過多種形式舉辦上規模、高水平、有特色的民辦高中。三年來,全市新建民辦普通高中9所,職業中專3所。湧現出如莆田市私立實驗中學、仙遊金石中學等廣受社會各界認可的民辦品牌學校。2005年民辦高中招收新生4487人,民辦學校在辦學條件、招生規模、辦學質量方面都實現了新的跨越。
——積極探索“名校帶民校”之路。從我市高中發展的基礎來看,一些普高名校走出了一條“名校帶民校”的成功之路。利用自身的發展經驗有效促進新建學校發展,使其迅速成長。目前,全市先後建成6所“名校帶民校”的完全中學,在校學生已達19029人。實踐證明,“名校帶民校”模式是一條快速發展優質普高的新路子。一方面,在堅持民辦學校“四獨立”的前提下,“名校”在師資、辦學條件、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幫扶和引領,使得“民校”迅速成長,如莆田一中校友會創辦的擢英中學已發展為全市規模最大、辦學和社會效益顯著的民辦學校。另一方面也使“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張,促進了“名校”的加快發展,形成“雙贏”格局。
——普通高中新課程提升普高品位。2006年3月,以市政府名義召開“莆田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會議”,全面啟動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同年秋季,全市各普通高中學校全面進入新課程實驗,學分制、教學模組、學習領域、選課制、綜合實踐活動、樣本校、教研片區等一個個體現素質教育精髓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標誌著我市普通高中教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普通高中教育已走上了規模與質量同步協調發展的快車道。
新舉措:以人為本打造一流隊伍
堅持辦學以人才為本,建設好校長和教師“兩支隊伍”,是教育戰線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2005年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市委、市政府表彰了建市以來為我市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14位“莆田市傑出人民教師”和6位“莆田市有突出貢獻人民教師”,並向每位獲獎教師獎勵一部筆記本電腦,這是建市以來莆田市委、莆田市政府對人民教師的最高獎勵,給全市教師以極大的鼓舞。幾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理順了學校幹部管理體制,抓好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一流的校長和教師隊伍。
2005年末,市委決定成立教育工委,按照管人與管事相一致的原則,將市直學校幹部管理工作移交給市委教育工委。今年初,市委明確要求各縣區相應成立教育工委,理順了全市學校幹部管理體制、教師管理體制、學校黨組織的隸屬關係和黨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體制。市、縣區教育工委成立以來,認真落實中國小校長負責制,按照幹部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對工委幹部人事工作進行規範,不斷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市、縣區教育主管部門不斷深化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湧現出以捨身救人的英雄教師林偉捷為代表的師德典型。抓好人事制度改革,教師資格制度、教師職務評聘、專任教師招聘工作有序進行。以教師“支教掛教”為抓手,鼓勵教師到農村中國小任教,逐步推進城鄉教師資源均衡。大力實施教師繼續教育工程,加強農村中國小教師的培訓,鼓勵和鞭策教師提高自身素質。近三年來,全市85%以上的中國小教師接受不同職務要求的崗位培訓。 “名師工程”初現成效,新增省特級教師18名,一批教師通過市級培養培訓。被確認為市級骨幹教師。骨幹教師“師帶徒”工作逐步推開,示範和帶動作用得到發揮。
新跨越: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
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全市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始終堅持從民眾關注的事情入手,從滿足民眾教育需求入手,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教育事業的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的人民民眾。
——為“留守孩子”撐起一片教育的藍天。“留守孩子”教育不僅僅是關係培養教育下一代的社會問題,也是體現關心、支持50多萬莆田外出人員,特別是30萬經商人員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袁錦貴書記先後三次批示教育部門,要求把留守孩子教育工作開展得“更加實在,更有成效”。2004年起,市教育局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關愛留守孩子”的教育活動,福建電視台專程到莆拍攝專題片,對活動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
——不讓每一個貧困學生失學。在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全面免除學雜費的基礎上,我市進一步健全了面向各階段學生的資助制度,加大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力度,幫助家庭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2006年,市政府通過落實高校政府助學金制度、實施中職學生扶貧促學工程、實行普通高中困難學生減免學雜費等方式開展助學,其中僅高校,市政府投入助學金371萬元,兩所高校預算外資金投入1078萬元,解決了貧困生入學難的問題。社會各界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資助,“希望工程”、“春蕾計畫”解決了一大批特困家庭和兒童就學問題。
——“陽光工程”讓教育更加和諧。教育是陽光下最高尚的職業,教育的健康和諧需要陽光。全市教育系統大力實施教育“陽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執行“陽光收費”,教育收費走向規範;落實“陽光考試”,2006年高考在各考點全面實行了普通高考網上巡視,並在全省首家實行了對各考點考試期間無線電信號禁止,實現了考風考紀與高考成績的“雙豐收”;實施“陽光招生”,切實保證了各類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開展“陽光採購”,僅今年度市直學校就節省了採購資金196萬多元;推進“陽光管理”,推進校務公開工作,2006年度12所學校被評為全省“推行校務公開制度示範單位”。
新征程:全面開創我市教育發展新局面
過去的三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動下,我市以矯健的步伐駛入了“快車道”,實現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跨越。
——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到2006年,全市幼兒入園率達86.82%、適齡兒童國小入學率達99.72%、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達95.97%、國中生入學率達109%,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18-22歲年齡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15%。
——教育改革持續推進。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多元化辦學格局基本形成。到2006年,全市經批准登記的民辦教育機構已有117所,在校生48042人,在校教職工2372人,校園占地面積3815畝,校舍建築面積達40.3萬平方米,湧現出一批受到社會認可的品牌學校。
——教育資源全面最佳化。積極開展創建工作,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優質教育資源擁有量大幅提升。3年來,共有13所次普高實現達標升級,淨增高中達標校4所,6所省級重點中職校通過複評,新增國中省級示範校6所;國小省級示範校1所,市級示範校5所;幼稚園省級示範園2所、市級示範園3所,基本滿足了人民民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形成了優質教育體系。
——中國小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三年間,全市中國小校舍占地面積增加1519畝,建築面積增加72萬平方米,一批教育工程項目被列為市、縣(區)政府年度重點工程項目,帶動了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3年間,中國小實驗室、語音室、教學儀器、圖書設備等的擁有量和使用率有較大提高,各縣區已順利通過省級“實驗教學普及縣”複查驗收,成為全省第二家全面通過驗收的設區市。
——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穩步推進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到2006年高考上線人數首次超過萬人,達到11081人,萬人本科上線率穩居全省前列。在高考取得好成績的同時,更加重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周騰同學榮獲2004年國際中學生生物奧賽金牌,各類競賽捷報頻傳,充分展示了素質教育的成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市第五次黨代會後, “經濟翻番、港城崛起”的宏偉藍圖已漸次鋪開,面對新的征程、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全市教育工作者要以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圍繞《莆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合心合力,攻堅克難,致力發展,創建和諧,為實現經濟翻番港城崛起、全面開創湄洲灣港口城市建設新局面再寫新篇章,再創新業績,再上新水平,再鑄新輝煌!
由莆田網zg0594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