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概況
荔岸村位於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城沿321國道西行3公里,全村占地93萬平方米,傳統建築1200平方米,最早建於清乾隆年間。該村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已有30世,現有鮑、李、何、陳、聶5個姓氏。東邊的入口有一棵4人也合抱不了的有300年以上歷史的古樟木樹。得名由來
荔岸村因荔枝而得名。相傳村民的祖先到東莞遊玩時,帶回3棵優質荔枝,繁衍成林,果實以蜜味、清甜、爽口著稱,名揚端溪,故命名為荔岸村。現在3棵古荔仍枝葉茂盛,常年掛果。村內荔枝樹遍種每個角落,連成一片,覆蓋著整個村莊,延綿70餘畝。1300多棵百年老荔更具韻味,雖年逾百載,卻枝繁葉茂、年年開花、歲歲結果、果味獨特、頗有名氣。每到收果季節,珠三角的商人紛紛前來搶購,價格要比其它普通荔枝高很多。歷史文物
村內有龍母行宮——雪烈宮,始建年代已無可考,但重修年代為清朝乾隆年間,廟中有碑文記載。雪烈宮的外觀看起來有些破舊,但門頂的字樣和屋檐上的雕刻以及壁畫仍清晰可見,保存完好,廟中的香爐上也有“清乾隆”的字樣,這足以見證荔岸村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深遠。荔岸以及附近幾個村的村民凡是有大小的祭祀活動,都來雪烈宮燒香神祭,祈求龍母降福,幾百年來,雪烈宮的香火不斷。故事傳說
古井故事
村中有一口古井,原屬鮑氏。很久以前,有一年的正月初一子時,鮑氏的祖先去挑水,發現井中頻頻冒出水泡(村民稱井花),鮑氏雖覺奇怪,但仍挑水回家。更為奇怪的是,該年鮑氏不但添丁發財,而且事事順利。於是往後每年正月初一的子時,全村的居民都來鮑氏水井取水,以求萬事順利。詩讚云:正月初一子時正,
先輩古井見奇觀。
井花頻冒民相告,
仙水挑回福自歸。
藕山傳說
荔岸村背靠蔥蘢的藕山,此山遠望極象蓮藕因而得名。相傳村民的祖先初來荔岸,就是看中了藕山暢通、發跡的靈氣。入住後,果如所願,連續幾代人丁興旺,財運亨通,多出俊才。據說曾出過文武雙料的秀才和能言善辯的狀師。在數年後的一個月夜,西江對岸漣灘人氏連夜運過九副棺材,趁著月光一夜在藕山的第二節處偷葬了九墳。據說九墳中只有一墳是真的,其他的意在亂真假。善良的荔岸村民雖早已發現,並未刁難。可過了幾年,每逢清明時節,來藕山掃墓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有氣派。整個村莊停滿了車馬,村民被騷擾得苦不堪言,更有甚者,掃墓者仗著人多勢眾,不顧村民的勸阻,將馬放之山下,任意踐踏莊稼。特別是村尾的幾畝地,村民辛辛苦苦種下的秧苗年年都被吃個精光。後世村民將此處幾畝地取名為“馬鹿甸”,意為馬吃秧苗就象鹿吃草一樣。極言村民所受欺負之苦,受害時間之長。
後來,有一位好心的布衣路過此地,見此情景,甚是同情村民。於是指點、幫助村民將原在村對面山的龍母行宮——雪烈宮遷到藕山尖,以鎮外氏祖墳的龍氣。此後來藕山掃墓的人漸漸稀少,數年後再也無人問津了。村民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再也無馬踐踏莊稼。荔岸百姓的日子又紅火了。詩嘆曰:
自古藕山鍾靈秀,
引來外氏偷葬棺。
九墳同葬亂真假,
他年祭祀車馬喧。
祭者放馬馬鹿甸,
吃盡秧苗幾畝田。
好心布衣從此過,
行宮遷至藕山尖。
此後清明都寂冷,
再無車馬踏桑田。
行宮龍母福無邊,
荔岸村民俱歡顏。
繁衍生息三十世,
現代文明在眼前。
地方特產
荔岸村民用傳統、獨特的地方工藝醃製出來的酸黃瓜、酸豆角、酸花生葉口味純正、口感極佳。很多吃上癮的外地人,有機會也總愛托親友捎點回去回味一番。此外,荔岸村還有在當地頗有名氣的竹篙粉、豆腐、腐竹、油炸、土法釀製米酒、木榨花生油等傳統工藝製作的地方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