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後港

後港是古長林縣後邊的一條港,故名後港,迄今一千三百多年。 後港,原來只有兩條主街(東街和西街)呈“人”字形匯合為月台。 遠看後港,如同西子仰面朝天,靜臥於長湖之濱。

荊門後港,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境內的長湖之濱,漢宜公路穿街而過。後港是古長林縣後邊的一條港,故名後港,迄今一千三百多年。最初只有漁民二、三人,划船捕魚。忘路之遠近,忽逢避風港(後港)。但見芳草萋萋,落英繽紛,便上岸住在楊家大灣。其中一家姓石的,子孫繁衍,便分居修建聚仙橋南面的新屋裡。後來的人,相繼在此落腳,將原始“三台”(即潘家台、王家台、謝家台)併為一體。另選最高點――月台為中心市場,便形成古鎮。後港,原來只有兩條主街(東街和西街)呈“人”字形匯合為月台。月台有財神廟居匯合處。遠看後港,如同西子仰面朝天,靜臥於長湖之濱。以滿綴荷花的東湖和西湖為衣裙,遮掩著楚楚動人的身軀。形態逼真,色彩艷麗,美不勝收。“美人地”也就因此得名。
相傳由於泥沙淤塞,河床抬高,洪水猛漲,才把古長林縣址淹沒在東距後港十華里的水咀水底。因此,長林縣只得和荊門縣合併,合稱荊門縣。但人們對古長林印象深刻,仍然習慣地稱後港為長林。萬曆年間,宰相張居正有一次夜夢四湖(里湖、三湖、納湖、洞庭湖)有經人運來的三船頂子。醒後,他領悟到:把三船頂子卡在上游,就不會倒退下流,北方就會有更多的人中舉及第。因此,他就以治水為名阻塞了五�(盞家�、觀音�、象鼻�、朱宜�和周魯�),治死了三穴(郝穴、畝管河穴、便河穴)。張居正的治水是使長湖水位升高,長林縣址被淹沒的主要原因之一。
荊門後港名勝有“三台”(潘家台、王家台、月台)和八景,八景即:1、柳崗牧笛:陽里崗柳樹成行,芳草萋萋,牧童在此吹笛取樂,怡然自得。2、長湖遠帆:從東湖遠眺,長湖之中,幢幢帆影,歷歷可數,觀之令人賞心悅目。3、漁歌早唱:漁民早出捕魚,以棒擊船,口中喝唱,令人聞之,韻譜生平,陶然盡醉。4、仙橋夜月:在聚仙橋上觀月,水色月光,上下輝映十分美觀。5、夕陽返照:西花台的夕陽,霞光輝煌,耀人眼目。6、書亭墜雨:萬家書香門第,高大亭閣,在書亭觀雨,但覺彌彌蒙蒙,別有天地。7、鳳山曉鍾:紫陽觀內的晨鐘,傳得鏗鏘悠遠,在蕩漾的微風中聽來,別有一番情趣。8、白羽破金:東湖漁鳥早晨在湖面悠閒地趕浪啄魚,令人觀之,便有“江上白鶴閒似人我”的意境。八景之名,暇邇遠揚,凡是來到後港的人,都要去觀賞秀麗的景色,從中得到享受。
荊門後港從南到北,集鎮長達3華里,包括八條街(即東街、西街、月台街、橫街、堤街、太平街、下街)。常住人口有1800多戶,8000餘人。後港現為沙洋縣後港鎮人民政府駐地,大型企業有:湖北荊玻集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