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市機構改革方案

荊州市機構改革方案,近日,省委、省政府批准了《荊州市機構改革方案》。1月31日,荊州市委召開全市機構改革動員會大會,對全面推進改革作出了安排部署。 機構改革後,共設定黨政機構47個,其中市委機構14個(含紀檢監察機關1個、工作機關13個),市政府工作部門33個。同時,改革方案還對黨政直屬事業單位實施了限額管理,並進一步規範了黨政派出機構設定。

職能調整

1、建立健全和最佳化市委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

組建市監察委員會。將市監察局、市預防腐敗局的職責,以及市人民檢察院查處貪污賄賂、失職瀆職和預防職務犯罪等反腐敗相關職責整合,組建市監察委員會,同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合署辦公。不再保留市監察局、市預防腐敗局。

組建市委財經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市委政策研究室。

組建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組建市委審計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市審計局。

將市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市委政策研究室。

機構改革 機構改革

將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市司法局。將市委法治荊州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交由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承擔。不再保留市委法治荊州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

將市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國家安全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市委辦公室。不再保留市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將市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改為市委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其辦公室設在市委宣傳部,與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將市委外事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其辦公室作為市委工作機關。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與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將市外事僑務局的外事管理職責劃入市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不再保留市外事僑務局。

組建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其秘書組設在市教育局。將市委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的職責劃入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不再保留市委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

2、加強市委職能部門的統一歸口協調管理職能

市委辦公室統一管理市委機要和保密局。將市委機要局(市委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職責,市委保密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整合,組建市委機要和保密局,作為市委工作機關,歸口市委辦公室管理。市委機要和保密局與市國家保密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對外加掛市委密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國家密碼管理局)、市專用通信局牌子。不再保留市委機要局(市委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市委保密委員會辦公室。

市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調整最佳化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領導體制,其辦公室作為市委工作機關,歸口市委組織部管理。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不再保留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市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市委老幹部局。將市委老幹部局由市委組織部管理的機關調整為市委工作機關,歸口市委組織部管理。市委老幹部局不再保留市委離退休幹部工作委員會牌子。

中共荊州市委機構設定 中共荊州市委機構設定

市委組織部統一管理公務員工作。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公務員局)的公務員綜合管理職責劃入市委組織部。市委組織部對外加掛市公務員局牌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再保留市公務員局牌子。

市委宣傳部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工作。將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市著作權局)的新聞出版管理職責和有關電影管理職責劃入市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對外加掛市新聞出版局(市著作權局)牌子。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不再保留市著作權局牌子。

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統一領導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將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更名為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歸口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領導,仍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統一管理僑務工作。將市外事僑務局的僑務管理職責劃入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對外加掛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牌子。將市外事僑務局的海外華人華僑社團聯誼等職責劃歸市僑聯行使。

3、其他調整最佳化的機構

重新組建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將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的職責、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作為市委工作機關。市委統一戰線工作部對外加掛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單設的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將市委市直機關工作委員會更名為市委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由與市委組織部合署辦公調整為市委工作機關。

將市委市政府信訪局更名為市信訪局,由市委辦公室管理的機關調整為市委工作機關。

最佳化市委辦公室職責。將市檔案局(市檔案館)的行政職能劃入市委辦公室。市委辦公室對外加掛市檔案局牌子,市檔案館仍作為市委直屬事業單位。

最佳化市委宣傳部職責。市委宣傳部對外加掛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市委對外宣傳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將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更名為市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由與市委宣傳部合署辦公調整為在市委宣傳部掛牌。

撤銷機構

不再設立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市維護穩定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市委政法委員會承擔。

不再設立市委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有關職責交由市委政法委員會、市公安局承擔。市公安局荊州區分局、市公安局沙市區分局相應從區相關部門劃轉職責。

組建機構

組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市國土資源局的職責,市林業局的職責,市城鄉規劃局(市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市水利局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以及相關部門的自然資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外加掛市林業局牌子。不再保留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測繪地理信息局)。不再保留單設的市林業局。

組建市生態環境局。將市環境保護局的職責,以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市國土資源局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市水利局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定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市農業局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整合,組建市生態環境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不再保留市環境保護局。

組建市農業農村局。將市農業局(市委市政府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市移民局(市農場管理局)的農場管理職責,以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農業投資項目、市財政局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市國土資源局的農田整治項目、市水利局的農田水利建設項目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農業農村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將市委市政府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改為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其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不再保留市農業局(市委市政府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移民局不再保留市農場管理局牌子。

荊州市人民政府機構設定 荊州市人民政府機構設定

組建市文化和旅遊局。將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的職責,市文物旅遊委員會的職責,以及市教育體育局的體育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文化和旅遊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對外加掛市廣播電視局、市體育局、市文物局牌子。不再保留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市文物旅遊委員會。

組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將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的職責,以及市民政局(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老齡工作職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業安全健康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保留市老齡工作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承擔。不再保留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不再保留市血吸蟲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市民政局不再保留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組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將市民政局的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軍隊離退休幹部安置管理職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軍官轉業安置職責整合,組建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組建市應急管理局。將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職責,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的應急管理職責,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職責,市民政局的救災職責,市國土資源局的地質災害防治、市水利局的水旱災害防治、市林業局的森林防火職責,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市地震局)的地震工作職責,以及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市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責整合,組建市應急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按中央

有關改革部署實施。不再保留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不再保留市地震局牌子。市水利局不再保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牌子。

組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職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職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以及市物價局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市商務局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的職責,市科學技術局(市知識產權局)的智慧財產權職責整合,組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加掛市知識產權局牌子。保留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常工作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承擔。不再保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市科學技術局不再保留市知識產權局牌子。

組建市醫療保障局。將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生育保險職責,市物價局的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市民政局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組建市醫療保障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組建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將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市人民政府金融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金融工作職責,以及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融資性擔保行業監督管理職責,市商務局的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職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對外加掛市金融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不再保留市人民政府金融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組建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將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市最佳化經濟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以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的政務公開和電子信息管理職責,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職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電子政務建設管理職責整合,組建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對外加掛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牌子。不再保留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市最佳化經濟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

重新組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職責,市糧食局的職責,以及市物價局的價格管理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加掛市糧食局、市鐵路航空綜合協調辦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市物價局。不再保留單設的市糧食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不再保留市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重新組建市司法局。將市司法局的職責,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市司法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不再保留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機構最佳化

將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由在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掛牌調整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將市扶貧開發辦公室更名為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由掛靠市委辦公室調整為市政府工作部門。保留市委扶貧攻堅作戰指揮部、市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市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不再保留市委扶貧攻堅作戰指揮部辦公室、市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將市城市管理執法委員會由市政府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市政府工作部門。

將市教育體育局更名為市教育局。

將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更名為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將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更名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對外加掛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將市水利局更名為市水利和湖泊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對外加掛市河湖長制辦公室牌子。將市移民局的移民安置職責劃入市水利和湖泊局。不再保留市移民局。

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對外加掛市重大政府投資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市財政局不再保留市農村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

市商務局不再保留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牌子。

最佳化市科學技術局職責。將市外事僑務局的外國專家管理職責劃入市科學技術局。

最佳化市審計局職責。將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重大項目稽察職責,市財政局的市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的監督檢查職責,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國有企業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和國有企業監事會的職責劃入市審計局。不再保留市國有企業監事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