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刺環毛孢輪斑病

草莓刺環毛孢輪斑病

草莓刺環毛孢輪斑病,症狀病斑首要始發於葉緣,也有葉面。初呈水漬狀污綠色彩小,後沿葉緣或者向內擴展,形成不法則的褐色病斑。多雨高濕前提下,病情擴展快速,病斑由褐變黑,導致霉變。此病分布廣泛,發生普遍,保護地、露地種植時都發生,以春、秋季發病較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草莓刺環毛孢輪斑病
草莓刺環毛孢輪斑病為害葉片後期症狀草莓刺環毛孢輪斑病為害葉片後期症狀

英文名稱:
病原中文名稱:草莓刺環毛孢
病原拉丁學名:Dendrophomaabscurans(Ell.etEv.)H.W.Anderson.
病原分類地位: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菌類)、腔孢綱、黑盤孢目、黑盤孢科、雙極毛孢屬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寄主:漿果類、十字花科、葫蘆科、豆科、茄科植物
危害部位:葉片
傳播因子:種苗

危害症狀

描述一

老葉先發病。病害多從葉尖葉緣開始發生。病斑大,不規則形,紅褐色,中央灰褐色,並有明顯的深淺褐色相間的波浪狀同心輪紋,其上散生大量小黑點(分生孢子盤)。病斑外圍有黃暈,在適宜條件下病斑不斷擴大,常見病斑占葉片面積1/3至1/2以上,重病株上的病葉全部變褐枯死。

描述二

草莓刺環毛孢輪斑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片上產生紅褐色的小斑點,逐漸擴大後病斑中間呈灰褐色或灰白色,邊緣褐色,外圍呈紫黑色,病健分界處明顯。在葉尖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形擴展,造成葉片組織枯死,發病嚴重時,病斑常常相互聯合,致使全葉片變褐枯死。後期在病斑上長有不規則輪狀排列的褐色或黑褐色小粒點,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形態特徵

草莓刺環毛孢(Dendrophomaabscurans(Ell.etEv.)H.W.Anderson.),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菌類)、腔孢綱、黑盤孢目、黑盤孢科、雙極毛孢屬真菌。分生孢子器生於寄主角皮層下,球形,暗褐至黑色,散生或集生。分生孢子梗無色,有分枝。分生孢子無色,圓筒形,孢子中具1~2個油球。

發病規律

進制病菌以菌絲體或分孢器在病組織內越冬,翌春,氣候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次侵染。在廣州地區病害多發生於12月至翌年4月,每年均發生,危害嚴重。當高溫乾旱時病害則基本停止。在栽培管理上,凡是連作地發病重,田間積水或植株過密的地塊病害發生亦較重。

發病因素

(1)連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或土質黏重,土壤偏酸易發病。
(2)栽培過密,株、行間郁敝;氮肥施用過多,植株過嫩,蟲傷多的易發病。
(3)種苗帶菌,或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易發病,高溫、高濕、長期連陰雨發病發病重。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移栽前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源和蟲源。

為害葉片“V”字形症狀為害葉片“V”字形症狀

(2)合理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3)選用生長勢強,坐果率高,耐寒、耐蔭、抗灰霉病、病毒病白粉病、芽枯病等的抗病品種,母株應選擇品種純正、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的無病種苗。
(4)移栽前3天,噴施一次防病治蟲的混合藥劑,帶土移栽、帶藥移栽,移栽時汰除病、弱苗,這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5)幼苗蓋墒前噴施一次防病治蟲的混合藥劑,結合苗情,如果生長勢弱,可加入0.3%的尿素。
(6)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高畦栽培,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為很多病害都是高濕引起的,要注意。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移栽前穴施或溝施防病治蟲的藥土。
(8)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殘體。
(9)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10)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清除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12)高溫乾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濕度,減輕蚜蟲、灰飛虱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澆水時防止水滴濺起,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措施。
(13)大棚栽培的,在移栽或育苗整地前以及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對棚膜、土壤及牆壁以及架材等表面噴藥,進行消毒滅菌,並適當放風排濕。
(14)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閒期,棚內灌水,地面蓋上地膜,閉棚幾日,利用高溫滅菌。
二、化學防治
(1)浸苗:
移植前清除種苗及重病株,並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苗15~20分鐘,待藥液乾後移栽。
(2)噴施用藥:
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
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