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該鎮是一個革命老區,著名的吉山戰鬥就發生在這裡,這裡民風淳樸,勞動力資源豐富,境內山川秀麗,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有省革命教育聖地--汪洋台;古齊長城遺址;鳳凰山;大嵐峪;櫻桃谷;馬頭山;俊林山等景區,該鎮主導產品優勢明顯,龍山大紅袍花椒、紅香椿、大櫻桃、富硒板栗等無公害食品盛名內外,是“中國花椒之鄉”、有萬畝櫻桃採摘園。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等待各界有識之士來茶業投資興業、旅遊觀光。
歷史沿革
鎮因政府駐地茶業口村而得名。據村碑記載,建村在明朝中葉,因址在茶芽河口(俗稱茶中口),曾名茶芽口。後諧音成茶業口。清末屬北鄉石城保。民國初年屬第七區(雪野區),1941年春屬萊蕪(北)縣的抬頭區和茶業區。1942年,兩區劃歸淄川縣。同年末,兩區合併為茶業鄉。1945年10月,回歸萊蕪縣,仍為抬頭、茶業區。1946年10月,兩區合併稱茶業區。1951年3月,改稱第十一區。1955年10月復稱茶業區。1958年3月分為茶業、腰關2鄉。同年10月,改為吉山、腰關2個公社。1959年2月合併為腰關公社(不久更名茶業公社),轄峪門、腰關、茶業、花林、法山、閣老管理區。1984年4月改稱茶業辦事處,轄峪門、腰關、茶業口、花林、上茶業鄉,60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1985年10月,改分為茶業口鄉、腰關鄉。
1997年,茶業口鄉面積82.21平方千米,人口21909人,轄3個管理區,茶業口、上龍子、下龍子、閣老、珍峪、臥鋪、李白楊、劉白楊、高白楊、王白楊、西圈、上茶業、中茶業、下茶業、上王莊、下王莊、上法山、中法山、下法山、潘家崖、逯家嶺、曼里、吉山、雙山泉、東圈、史家崖、花林、桑科、上宅科、下宅科、上石城、下石城32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腰關鄉面積89.64平方千米,人口15783人,轄2個管理區,北腰關、東腰關、西腰關、南腰關、船廠、上溫峪、中溫峪、下溫峪、董家峪、埠口、龍堂、上石臼、下石臼、龍子莊、上迷馬鎮、下迷馬鎮、南嵬石、北嵬石、西嵬石、峪門、東榆林、西榆林、中榆林、暗搖頭、姜家峪、堯舜、黑山頭、榆林前28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
2000年12月,撤銷腰關鄉、茶業口鄉,以原腰關鄉和茶業口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茶業口鎮,鎮政府駐原茶業口鄉政府駐地。2002年,面積171.85平方千米,人口37225人,轄5個管理區,60個行政村,67個自然村
行政劃分
茶業口、上龍子、下龍子、閣老、珍峪、臥鋪、李白楊、劉白楊(劉白楊、秦白楊)、高白楊、王白楊、西圈、上茶業、下茶業、中茶業、上王莊、下王莊、上法山、下法山、中法山、潘家崖、逯家嶺、曼里、吉山(東吉山、西吉山、北吉山、中吉山)、雙山泉(原名崖下)、東圈、史家崖、花林、桑科、上宅科、下宅科、上石城、下石城、北腰關、東腰關(東腰關、西峪)、西腰關、南腰關、船廠、上溫峪、下溫峪、中溫峪、董家峪、埠口(埠口、小埠口)、龍堂、上石臼、下石臼、龍子莊、上迷馬鎮、下迷馬鎮、南嵬石(南嵬石、石門)、北嵬石、西嵬石(西嵬石、西嵬石新村)、峪門、東榆林、西榆林、中榆林、暗搖頭、姜家峪、堯舜、黑山頭、榆林前。
山東鄉鎮(一)
山東,古代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這些優越的地理條件,在海上運輸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上,都將大有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