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集鄉

常樂集鄉

常樂集鄉,南引黃幹線穿鄉而過,密布全境的溝渠終年清水長流,地下水位淺、水質優,水資源十分豐富。該鄉地處全國最大的林產品基地和黃淮棉花基地的腹地,背靠全國最大的木材出口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

基本信息

常樂集鄉簡史

據清道光(1821~1850)年間《泰山奶奶廟碑》載,常樂集村建於周朝,原名長樂,明初成集後改為常樂集。1957年設常樂集鄉,1958年改為團結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為常樂集人民公社,是年底與樓莊公社合併後更名為劉莊集人民公社,1962年又恢復常樂集人民公社。1984年1月改為常樂集鄉。

交通條件

兩條省道“莊青路”即350省道、“菏民路”(菏澤至河南民權縣)和“許單路”(河南蘭考縣許河鎮至單縣)環鄉而過,東距京九鐵路 30 公里,西距 220 國道及菏蘭高速公路出口 15 公里。中三路穿境而過,西直通220國道菜口村,東直達菏民路、350省道莊青路。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目標,交通十分便利,鄉內已有通至縣城的公車77和78兩路公車和通往菏澤的班車,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車。

優勢資源

我鄉勞動力資源豐富,全鄉富餘勞動力常年保持 1 萬餘人。 我鄉地處全國最大的林木產品基地和黃淮海棉花基地的腹地,全鄉速生楊、板材楊等林木 2 萬餘畝,棉花 2 萬餘畝,且背靠全國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全鄉已有 15 個木材生產加工專業村,有 13 個木村加工企業和 28 個棉花加工廠,從業人員 3000 餘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木材加工和棉花加工是鄉的兩大主導產業,形成了以劉樓村為中心的棉花加工企業區和以李樓村為中心的木材加工企業區。

礦產:

2010年5月15日,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第二勘探隊在曹縣常樂集鄉趙連成村西進行煤炭普查,52號鑽機在地下1247米取芯時,發現該鑽孔有鋁土含存。工程技術人員喜出望外,加緊施工,經過三天的連續鑽探,5月17日,當鑽機深入地下1269米再次取芯時鋁土含存還在。5月18日,鑽機深入地下1273米取芯,仍有鋁土含存,此時鋁土礦厚度已達26米。 據該鑽機有關負責人介紹,憑他多年的礦產資源勘探經驗,鋁土礦厚度一般為0.7米至1.2米,鋁土厚度達到26米比較少見。

基礎教育

曹縣常樂集鄉中學即原曹縣第十八中學,建校於1967年,1979年校址遷至鄉政府駐地東,位於北緯34°57’52〃,東經115°18’12〃,占地面積27330m2(約41畝),1989年元月改名為曹縣常樂集鄉中學,是我鄉唯一的一所國辦全日制國中。學校歷經40年的風雨坎坷,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了大批的優秀人才,萬名莘莘學子從這裡走向社會,跨進高等學府,成為社會名流、國家棟樑。
常樂中學
常樂集鄉中心國小是一所公辦農村國小,學校坐落在曹縣常樂集鄉常樂集村,原來設有國中部。校訓: 厚德 博學 篤行 至善。

史海覓影

1940年,12月29日,八路軍主力部隊--教導七旅和補充一八一師來到“紅三村”,對敵人立即發起進攻。在常樂集一戰,消滅了王子魁部300多人,繼而又包圍了石福啟部,經半小時戰鬥,殲敵600餘人,其他幾股頑匪,聞訊逃竄。至此,長達5個月的紅三村保衛戰,終於取得了勝利,為魯西南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李樓戰鬥 1941年1月14日,中共魯西南地委獨立團、曹縣抗日縣政府在曹縣西北李樓召開軍政聯席會議,商議地方工作和部隊工作配合問題。早7時,突然遭到日偽軍1700多人的包圍。日軍用汽車2輛攜炮2門、重機槍1挺控制封鎖北面,用汽車3輛攜炮2門、重機槍1挺封鎖西面,偽軍一部封鎖了東面、南面。部署完畢後發起攻擊,用炮轟開寨門後,施放毒瓦斯,獨立團團長張耀漢中毒。為避免重大損失,地委立即組織突圍。二、三連經與敵肉搏約半小時衝出重圍。這次戰爭,傷亡幹部戰士30餘人,傷亡民眾50餘人。
曹縣祀神娛樂,在寺廟舉行。至期,買賣香燭紙馬,敬神唱戲,亦有售各種小吃及時鮮瓜果的。漸次買賣增多,會期也有擴展。以季節、年歲不同,會期上市商品迥異,商賈雲集,分行業擺設。如縣城十月會,牲畜、皮貨商來自塞外,金銀首飾商來自京、津、濟南,鄰省近縣商人更是蜂擁而至。大會期間,街巷不行車馬,攤位相連,布棚高張,空曠處演戲娛神,雜技畢陳,人如潮湧,塞街填巷,摩肩接踵,叫賣嘈雜之聲遠聞數里。起會由地方豪紳以相當理由呈請商會及官府批准,首會期邀集戲班、雜耍班等演出,趕會人免費觀賞。起會人稱“會首”,他們收取生意人利潤之二、三成, 支付會務費用後則分肥。建國後,不少廟會停辦,僅縣城十月會不減於前。5 0年代曾在春秋季節於縣城及大集鎮舉辦物資交流會。70年代末,在縣城又於十月會期間組織物資交流會,各行業設攤。80年代,民間又有恢復廟會者,如常樂集鄉鹿廟恢復三月三鹿王府廟會,會期五天,演戲娛樂;宋莊(堌堆)廟會,焦村廟九月初九焦花女廟會。
天主教於清末傳入曹縣並建起教堂,歸菏澤總堂司鐸管轄。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該堂為大刀會燒毀,清光緒二十六年重建。以後又建青固集、常樂集、郭堂三處天主教堂。1940年,縣城淪陷,很多人藉助德國神父的權勢,以避日軍的欺凌,天主教教友大增。“文化大革命”中,該教停止活動。1978年後活動恢復。

名人展播

被錯殺的抗聯軍長祁致中
在東北抗日聯軍的指揮員中。有不少人先是自發的抗日義勇軍的首領,後來成為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聯軍的猛將。人稱“祁老虎”的東北抗聯第十一軍創始人、軍長祁致中。就是這樣一位充滿傳奇的人物。
暴動抗日得外號“祁老虎”
祁致中原名祁寶堂,1913年出生在山東省曹縣常樂集鄉祁莊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5歲那年,他聽說美麗富饒的東北不但有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而且還出金子。於是,祁寶堂就隨眾多活不下去的山東老鄉一道闖關東來到東北,在位於黑龍江省樺川縣南部的腰駝子金礦(現屬黑龍江省樺南縣)當了一名採礦工。
1932年6月,腰駝子金礦被日本人霸占,日本人在那裡設立了依(蘭)勃(利)樺(川)金礦局,並建立起了一支金礦局警備隊,大肆掠奪中國的黃金。他們為了獲取最大利益,根本不顧中國工人的死活。1933年3月,金礦局不顧金礦坑頂已經出現裂縫的危險,仍然強迫工人下坑採金,結果造成一起事故,兩名礦工被砸死,三名礦工受重傷。這3名受傷的礦工里就有祁寶堂。他當時儘管年歲不大,由於為人仗義,在工友中很有人緣,因而也有許多拜把兄弟。幾年來,祁寶堂目睹日寇在東北燒殺淫掠的暴行和中國同胞受奴役遭凌辱的慘狀,心中燃起了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

山東鄉鎮(一)

山東,古代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這些優越的地理條件,在海上運輸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上,都將大有作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