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 Aeolesthes induta Newman 鞘翅目,天牛科。
別名楝樹天牛、株閃光天牛、賊老蟲等。
分布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台灣、貴州、雲南。
寄主 茶樹、油茶、橡樹、松等。
為害特點
幼蟲蛀食枝幹和根部,致樹勢衰弱,上部葉片枯黃,芽細瘦稀少,枝幹易折斷,嚴重時整株枯死。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約30mm,暗褐色,有光澤,生有褐色密短毛。頭頂中央具一條縱脊。複眼黑色,兩複眼在頭頂幾乎相接。複眼後方具一短且淺的溝。觸角中、上部各節端部向外突並生1小刺。雌蟲觸角與體長近似。雄蟲觸角為體長近2倍,前胸寬於長,前端略狹,中部膨大,兩側近弧形,背面具皺,小盾片末端鈍圓,鞘翅上具淺褐色密集的絹絲狀絨毛,絨毛具光澤,排列成不規則方形,似花紋。卵長4mm左右,寬約2mm,長橢圓形,乳白色。末齡幼蟲體長37—52mm,圓筒形,頭淺黃色,胸部、腹部乳白色,前胸寬大,硬皮板前端生黃褐色斑塊4個,後緣生有一字形紋1條,中胸、後胸、l一7腹節背面中央生有肉瘤狀凸起。蛹長25—30mm,乳白色至淺赭色。(圖左)
生活習性
2年或2年多發生一代,以幼蟲或成蟲在寄主枝幹或根內越冬。江西越冬成蟲於翌年4月下旬一7月上旬出現,5月底產卵,進入6月上旬幼蟲開始孵化,10月下旬越冬,下一年8月下旬一9月底化蛹,9月中旬一l0月中旬成蟲才羽化,羽化後成蟲不出土在蛹室內越冬,到第三年4月下旬才開始外出交尾。把卵產在距地面7—35cm、莖粗2—3.5cm的枝幹上。卵散產在莖皮裂縫或枝杈上。初孵幼蟲蛀食皮下,1—2天后進入木質部,再向下蛀成隧道,至地下33cm以上。在地際3—5cm處留有細小排泄孔,孔外地面堆有蟲糞木屑。老熟幼蟲上升至地表3—10cm的隧道里,做成長圓形石灰質繭,蛻皮後化蛹在繭中。該天牛在山地茶園及老齡、樹勢弱的茶園為害重。根頸外露的老茶樹受害重。
防治方法
(1)成蟲出土前用生石灰5kg,硫磺粉0.5kg,牛膠250g,對水20L調和成白色塗劑,塗在距地面50cm枝幹上或根頸部,可減少該天牛產卵。
(2)茶樹根際處及時培土,嚴防根頸部外露和成蟲產卵。
(3)於成蟲發生期用燈火誘殺成蟲或於清晨人工捕捉。
(4)從排泄孔注入敵敵畏、樂果等殺蟲劑40一50倍液,然後用泥巴封口,可毒殺幼蟲。
(5)把百部根切成4—6cm長或半夏的莖葉切碎後,塞進蟲孔,也能毒殺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