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清濕湯
藥物組成:茯苓(去皮)1錢,茵陳1錢,麥芽2錢,山梔(炒黑)2錢,蒼朮(炒)2錢,白朮2錢(土炒),黃芩(酒炒)8分,黃連(酒炒)8分,枳實(炒)8分,豬苓8分,陳皮8分,防己8分。
處方來源:《玉案》卷三。
方劑主治:濕熱傷脾,四肢睏倦,身體麻木,飲食不化,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燈心30莖,水煎,食前服。
處方來源:《玉案》卷三。 方劑主治:濕熱傷脾,四肢睏倦,身體麻木,飲食不化,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燈心30莖,水煎,食前服。
茵陳清濕湯
藥物組成:茯苓(去皮)1錢,茵陳1錢,麥芽2錢,山梔(炒黑)2錢,蒼朮(炒)2錢,白朮2錢(土炒),黃芩(酒炒)8分,黃連(酒炒)8分,枳實(炒)8分,豬苓8分,陳皮8分,防己8分。
處方來源:《玉案》卷三。
方劑主治:濕熱傷脾,四肢睏倦,身體麻木,飲食不化,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加燈心30莖,水煎,食前服。
茵陳,別名牛至、、白毫、耗子爪、田耐里、因塵、馬先、綿茵陳、絨蒿、細葉青蒿、安呂草,拉丁文名ArtemisiacapillarisThunb.管狀花目、...
形態特徵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茵陳食療茵陳綠茶,具有清熱利濕,通腑退黃的功效。
歷史記載 功效作用 食用方法【製作用法】水煎服,日1劑。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臨床療效】
清膽利濕湯是一種中醫藥劑,由木香,鬱金,柴胡,黃芩,木通,梔子,車前子,茵陳,大黃,半夏組成。主治濕熱型膽系感染。
組成:青蒿穗30g,京半夏30g,淡豆豉30g,佩蘭12g,茵陳12g,鮮生地12g,陳皮3g,川連蔻仁3g,蒼朮6g,廣木香6g,鮮藿香6g,甘露消毒丹9g,鮮荷葉1張。功效:燥濕祛邪,芳香化濁。主治:暑濕腹瀉...
參考資料茵陳草又名:蛇蒿草、龍蒿草、白蒿草、他力乾 Tarragon 原產地:歐洲,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據《本草綱目》、《中藥大辭典》及《抗腫瘤中草藥》著載,...
屬性及形狀 原產地及分布 食用 套用 古籍摘要棉茵陳,學名茵陳蒿,別稱茵陳或綿茵陳,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達1米,多分枝。莖生葉,羽狀全裂,裂片絲狀,有灰白色細柔毛,頭狀花序,密集成圓錐形花叢,秋...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茵陳辛涼清理肺熱,肺氣一潤,其氣清肅下行,膀胱之壅熱立通,小便利而黃退矣... 組成: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豬苓、澤瀉、赤茯苓、茵陳、麥冬、赤芍。 主治: 酒疸,小便如梔汁。 各家論述: 濕少熱多,固宜分利,使熱...
參考資料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中焦,運化功能減弱,以脘腹滿悶,肢體困重,納食呆滯等為主要臨床特徵的外感病。古代又稱為“濕證”、“濕病”、“傷濕”。 濕阻之病,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