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煙

茗煙

在《紅樓夢》一書中,賈寶玉最得力的書僮和小廝就叫焙茗。 一般認為焙茗即茗煙。但早期版本的《紅樓夢》中並未交代改名事宜。 程本及後來的通行本在二十四回中有交代: 只見茗煙在那裡掏小雀兒呢。賈芸在他身後,把腳一跺,道:“茗煙小猴兒又淘氣了!”茗煙回頭,見是賈芸,便笑道:“何苦二爺唬我們這么一跳。”因又笑說:“我不叫‘茗煙’了,我們寶二爺嫌‘煙’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二爺明兒只叫我焙茗罷。”賈芸點頭笑著同進書房,便坐下問:“寶二爺下來了沒有?”

基本信息

焙茗

烹茶之意,古人都是現烹水泡茶,用小泥爐點上火,烹水沏茶稱“焙茗”。

焙 (bèi):把東西放在器皿里,用微火在下面烘烤。唐·皮日休《寄懷南陽潤師》詩:“醉來渾忘移花處,病起空聞焙藥香。”

茗 (míng):茶樹的嫩芽,俗稱茶葉。

紅樓有雲

焙茗 焙茗

只見焙茗,鋤藥兩個小廝下象棋,為奪“車”正拌嘴,還有引泉、掃花、挑雲、伴鶴四五個,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兒玩。賈芸進入院內,把腳一跺,說道:“猴頭們淘氣,我來了。”眾小廝看見賈芸進來,都才散了。賈芸進入房內,便坐在椅子上問:“寶二爺沒下來?”脂本三十九回後又用“茗煙”,一直到八十回。通行本則此後一直作“焙茗”,直至一百二十回。但蒙王府本則一直用“茗煙”未改。

主要情節有:第九回,受人調撥,為寶玉出氣,與眾頑童一起大鬧學堂;十九回,同卍兒在小書房幽會,寶玉見而不責;二十三回弄來許多古今小說傳奇角本給寶玉解悶,引得寶玉看了入迷;三十九回,受寶玉差遣,出城尋覓劉姥姥故事中子虛烏有的女兒塑像。四十三回,隨寶玉出城私祭金釧,道出寶玉心事。本回有脂批云:“試思寶玉之為人,豈不應有一極伶俐乖巧之小童哉!”

典籍出處

焙茗典出:

許渾 唐 《村舍》

燕雁下秋塘,田家自此忙。移蔬通遠水,收果待繁霜。

野碓舂粳滑,山廚焙茗香。客來還有酒,隨事宿茅堂。

皮日休 唐 《太湖詩?崦里(傍龜山下有良田二十頃)》

崦里何幽奇,膏腴二十頃。風吹稻花香,直過龜山頂。

青苗細膩臥,白羽悠溶靜。塍畔起鸊鵜,田中通舴艋。

幾家傍潭洞,孤戍當林嶺。罷釣時煮菱,停繰或焙茗。

峭然八十翁,生計於此永。苦力供征賦,怡顏過朝暝。

洞庭取異事,包山極幽景。念爾飽得知,亦是遺民幸。

(圖片: 陸羽烹茶)

焙茗其人

焙茗

賈寶玉身邊那個刁鑽古怪的小廝──焙茗

人們常稱《紅樓夢》為“奇書”、“迷書”、“百科全書”,這均非戲語。就以小說所寫的幾百個人物的命名來說,就別具一格。今天當我們來探討《紅樓夢》中的茶文化的時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說中的一個小人物──賈寶玉身邊那個刁鑽古怪的小廝──焙茗。

“焙茗”,這個名字初見於小說的第9回,本稱“茗煙”,直到了第24回方改為“焙茗”。可是,第34回之後,到了第39回時又忽然改為茗煙。這究竟是版本問題呢?還是曹雪芹的疏忽?讓紅學專家們去考證好了。我這裡只想說,將“茗煙”改為“焙茗”是對的。小說第24回寫寶玉身邊共有五個小廝,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掃花、四曰挑雲、五曰伴鶴。後來幾個小廝的名字不見了,只剩了“焙茗”了。這五個小廝的名字都很雅致,有茗、泉、花、雲、鶴,非曹雪芹又有誰能想得如此之妙呢?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這五個人名字中──焙、引、掃、挑、伴,都是“動詞”。顯然這不是隨便用的。聯想到《紅樓夢》中所寫的丫鬟以琴棋書畫命名,可見寫小廝有泉、花、雲、鶴,不能缺“茶”──“茗”的。而“焙”字,那是茶道中不能省去的,而把 “焙”與“茗”合作一人名,則與前四位小廝的名字就諧合。因為“茗煙”雖是有出典,但是《紅樓夢》中根本沒有在“煙”字上作什麼特殊的描寫和渲染。因此,我認為曹雪芹改茗煙為焙茗,是經過一番考慮的。

“焙茗”這個名字與飲茶文化關係十分密切,這隻要懂得一點茶文化史的知識就清楚了。茶,古書上所載其名很多,諸如荈、蔎、葭萌、荈詫、檟、茶、茗,這可能與地域不同、方言有別有關。唐代始將“荼”字去一筆,定為“茶”字。“茗”字出現比“茶”字晚些,唐宋人說茶樹上的葉子“早采者為茶,晚采者為茗”,茶與茗並列流傳於後世,至今一些文人雅士仍然稱茶為茗,特別是在書畫家和詩詞中用茗者甚多。

說文解字

茗,南方人對茶的較早稱號,吳國人陸機《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有云:“蜀作茶,吳人作茗。”茗的別名又作“荈”,東晉左思《嬌女》詩:“心為茶荈據,吹噓對鼎〈釒歷〉”,這是“茶茗”連稱。後世上層社會裡多稱飲茶為“品茗”、“茗飲”,可見“茗”即是“茶”。

再說“焙”。在制茶工藝中,有采、蒸、搗、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據陸羽《茶經》所記,焙就是烘焙茶餅的意思。通過“焙”把茶葉中的水分去掉,得到乾茶。唐代皮日休有《茶焙》[3] 詩云:

鑿彼碧岩下,恰應深二尺。

泥易帶雲根,燒難礙石脈。

初能燥金餅,漸見乾瓊液。

這是描寫“焙茶”情景。在《茶舍》[4]詩中,皮日休又寫道:

湖上汲江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後,中婦拍茶歇。

詩中的“焙”、“蒸”、“研”、“拍”,都是制茶工藝的程式。

說茶

通過以上的簡單介紹,讀者大略可知“焙”與“茗”之間的關係,就不難明白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改“茗煙”為“焙茗”的原因了。《紅樓夢》滿紙茶香,甚至無酒有茶,以茶代酒,這除與當時社會風氣和家庭生活習慣、個人嗜好等原因有關之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所具有特殊功效。最早記載茶的藥用價值的典籍是《神農本草》,其中說到茶的功效時云:“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東漢名醫華佗在《食論》中也說:“苦茶久食,益意思。”這些記載恐怕都是“飲茶養生”之道的較早的說法。明人顧元慶在《茶譜》中談的更系統全面,他說:“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一日無茶。”清人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中亦說到茶的功用:“茶,微苦微甘而涼。清心神,睡醒除煩;涼肝膽,滌熱消痰;肅肺胃,明目鮮溫,不渴者勿飲。”這些記載,毫無疑問都是人們在長期飲茶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知識。

茶之功效

近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提高了人們對茶的價值的認識,對茶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做了進一步的論證。科學家們在有關茶結構的報告中指出,茶葉中存在著種類繁多的化學成分,如有機化學成分中就包括“茶多酚”、“維生素”、“胺基酸”、“色素”及“脂多糖”、“咖啡鹼”等化合物。它的無機化學成分,如礦質元素,包括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都是抗衰老與營養價值。這就是茶和飲茶為歷代人民所喜愛,為文人學者推崇備致,形成茶文化的重要原因。同時,我們也可以由此而明白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為什麼對茶的描寫有如此濃厚興趣的“理由”了。

1962年電影《紅樓夢》筱春芳飾焙茗

1987版《紅樓夢》李楠飾茗煙

2010年《紅樓夢》叮噹飾茗煙

紅樓夢四小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