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有人寫詩說:“陸機此日能為賦,賈誼何時復著書。”洪武中以儒士應闢為淮南學官。三載後考績入朝,因太祖召勸悅之,擢秦府右長史,並以董仲舒輔佐江都王為楷模勉勵他輔導秦愍王朱爽。大方對太祖隆遇感激不盡,益自發奮,對秦王勸誡不遺餘力,還把自己所居之堂定名為‘希董堂’,方孝孺為之作紀,稱讚大方:志意偉然,敦大和雅,不元不諂。後建文即位,擢右副都御史。“清難”兵起,大方認為朱棣此舉不合倫理大綱,於是寄詩淮南守將梅殷:“幽燕訊息近如何,聞道將軍志不磨。縱有火龍翻地軸,莫教鐵騎過天河。關中事業蕭丞相,塞上功勳馬伏波。老我不才無補報,西風一度一悲歌。”詩中天河指的是淮河。燕兵初起,山東布政使鐵鉉抵擋著使之不能渡淮。梅殷為寧國公主駙馬,當時為總兵官鎮守淮安。大方所寄詩是希望他像漢丞相蕭何、伏波將軍馬援那樣建功立業,憑淮河之險阻遏燕兵南下。此詩辭意激烈,聞者壯之。建文四年,朱棣兵破南京,即帝位,逮大方入獄責問贈詩之事並勸其投降,大方不屈,與其子順童、道壽、文生等一併論死,二孫死於獄中。
大方的著作,據《明史·藝文志》載,有《茅大芳集》五卷,此書在明代似未刊刻過,只有手抄本流傳,至今已失傳。今天所見是清抄本。弘治初,其邑人吏部侍郎儲■始輯其遺集,並以希董為名。嘉靖中,世宗下詔旌表靖難死節諸臣,都御史劉梅國以其詩文授邑令朱■,使為刊行,名為《希董先生遺集》。始為五卷,後翻刻為二卷。
茅氏思想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忠孝倫理等正統思想十分嚴重,故其作品也處處表現了對儒家倫理道德的說教,有些顯得極為迂腐可笑。在《次韻張儀曹絕句》里,他寫道:“長揖蟾宮問素,清光好似隙駒過。自嗟白髮嘆年少,日有丹心日漸多。”表白自己隨著時光的日漸流逝,對皇家的一片丹心卻日漸增多,忠君之情明白可見。而在《寶忠堂記》這篇文章中,他闡發了關於忠的見解。認為重視地位和盡忠之間,盡忠更可貴。地位只給人帶來一時一世之榮,無法福澤子孫。如果既有尊榮的地位又有盡忠之心,那么不僅自己連後世子孫也有享不盡的富貴了。
他的目的在於告訴有祿位的君子一定要“盡忠以居位”。茅氏重視仁義的說教,有時甚至視仁義為解決政治問題的不二法門。在《跋卞莊子刺虎圖》一文中,他從卞莊子刺虎“恃力之強,用氣之悍,而又鼓之以莊子之勇”,只會導致履險取敗,得出結論“約之以禮,裁之以義,而後才可與有為”。又如《長城月》說秦始皇為抵禦外來侵略而修築長城,“一朝胡禍起沙丘,流禍直到長城頭”,“前星滅彩將星落,縱橫鹿馬宮中游”,顯然長城是抵禦不了外敵的,“乃知長城之築非奇謀”,茅氏建議說“要使仁義圍中州”,“只今聖朝皇風被■陬,絕城向化如奔流”。以實行仁義之教來教化胡虜,從而解決政治的、歷史的、民族的爭端,這種立論十分幼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