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公元一oo七年至一o八七年]字景仁,華陽人。生於宋真宗景德四年,卒於哲宗元祐二年,年八十一歲。舉進士第一。仁宗時,知諫院。嘗請立太子,面陳懇切,至泣下。前後上章十九次,待命百餘日,鬚髮為白。後為翰林學士,論新法,與王安石不合,致仕。哲宗即位,起為端明殿學士,固辭不拜。累封蜀郡公。鎮少時嘗賦長嘯卻胡騎;晚使遼,遼人目為長嘯公。卒,謚忠文。鎮著有文集及東齋記事,凡百餘卷,《宋史本傳》及《四庫總目》傳於世。
范鎮(山東泰安市岱嶽區)位置面積:范鎮位於區境東部,北與萊蕪市寨里鎮搭界,南接角峪鎮,東與萊蕪市楊莊鎮為鄰,西與祝陽鎮、泰山區邱家店鎮相連。面積68.5平方公里,鎮機關駐范東村,距泰城23公里。泰萊、濟新公路,辛泰鐵路貫通全鎮。
建置區劃:范鎮始建於明,以范氏得名范家莊,後逐漸形成集鎮,遂為范鎮。鎮境,1912年分屬泰安縣好義區和興仁區。1928年分屬第四、第五區。抗日戰爭時期屬泰北行署祝北區。1945年分屬祝山區、栗林區、角峪區。1946年建范鎮區。1957年建范鎮鄉。1958年建范鎮公社。1984年建范鎮辦事處。1985年建范鎮。鎮以政府駐地村得名。1999年,全鎮轄范東、范西、唐北、員北、田莊、谷莊、岔河、溝頭、大王、臨溪、付莊、吳莊、前楊、後楊、孟莊、馬莊、店子、東張、張梭、倪莊、楊梭、謝台、王台、戚台、江莊、崔官、施莊、上卜東、孫卜東、劉卜東、鄭寨子、賈寨子、張寨子、劉寨子、於家河、大辛、東辛、籽粒、興隆39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
范鎮(江西瑞昌市)
范鎮位於瑞昌市以南,全鎮13個行政村,總面積為160平方公里,人口33000人,勞動人數18000人。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極為便利:近靠市區,東與九江縣相連,南通德安縣。省道瑞南線穿境而過,為武寧,修水等縣通住九江必經之路。鎮政府駐地范家鎮,距市區17公里。40米寬的沿河大道路面全部水泥硬化,人行道鋪設彩色道板,商鋪林立,現有居民2600多人,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信息中心。規劃集鎮:按現代集鎮建設要求,以范家鋪為中心連線港下劉、樓下曾、蔡家鋪等自然村,形成“一河兩岸”的集鎮格局。規劃出生活區、工業區、文教區、行政區。
生態環境優良,自然資源豐富:南以幕阜山支脈分水與九江縣、德安縣為界,北以幕阜山余脈與高豐鎮依山為鄰,東接桂林辦事處,西與橫港鎮山水相連,阡陌相望。境內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10座,大小山塘500多座。九源河、高泉河、橫港河三條支流匯於高湖堰,流經11個村。沿河兩岸田陌縱橫交錯,土質肥沃,形成了九都源,良田畈,東山畈,源源畈、八都畈五個2000畝以上的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水田面積16000多畝,山地面積18000多畝,山林面積110000多畝,形成了“萬畝優質稻基地”、“萬畝苧麻基地”、“萬畝香樟基地”、“小山竹基地”、“優質水果基地”五大優勢產業基地。建成了一個“水稻高科技種植示範片”,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良的氣候環境被江西省確定為“無公害農產品(水稻)基地”。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灰石、方解石、紅砂岩、原煤等,極具開採價值。
基礎建設日趨完善,經濟發展迅速:“以基礎建設為載體,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快捷的通信、郵政服務,便捷的道路交通、日益進步的供電、供水事業為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形成了商貿流通、農副產品加工、礦山資源開發、建材加工等為主導的多元產業結構。
文教衛生全面發展,社會和諧進步:全鎮建成了從國小到國中的完備的教學網點,國小在校學生3000多人,中學在校學生1300多人,范鎮中學在全市農村中學教學工作中成績突出,中考成績連續兩年排名全市農村中學第一名。
已建成中心衛生院1座,鄉級衛生院1座,農村醫療衛生所13所,醫療設施全面改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制完善,極大改善了人民民眾的就醫條件,生命健康得到了保障。
車次
車次 | 類型 | 始發站 | 始發時間 | 到站時間 | 查詢站 | 開車時間 | 終點站 | 終到時間 |
7053 | 普客 | 淄博 | 07:10 | 12:03 | 范鎮 | 12:05 | 泰山 | 12:45 |
7054 | 普客 | 泰山 | 14:25 | 15:05 | 范鎮 | 15:07 | 淄博 |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