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
2006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9.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36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300元,同比分別增長28.9%、18.3%、24.6%、9.1%。先後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環境優美鄉鎮”、“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市“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鎮”、“經濟強鎮”、“平安建設先進單位”、“農村道路建設先進單位”和“農村衛生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工業發展

農業發展

城鎮建設

產業特色

一是建基地。該鎮依託資源優勢,圍繞光明路沿線和高科技示範園,著力培育壯大香城大白苓棗,黑石嶺、小屯晚熟桃,袁莊池田藕三處千畝種植基地和湯莊肉牛養殖場、橫山口肉雞養殖場、袁莊畜牧養殖場三處養殖基地,加大資金和技術扶持力度,不斷擴大種養殖規模,形成“一線一園六基地”特色種養殖的強勁發展勢頭,年產水果1.6萬噸,池田藕30萬公斤,出欄畜禽18000頭(只)。
二是抓龍頭。該鎮本著“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的原則,制定長遠發展規劃,狠抓龍頭企業規模發展和輻射帶動,重點加大了對中華乳業、海亮食品、舜耕麵粉、壇昌飼料等4家龍頭加工企業的培植力度,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使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轉變,促進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其中,中華乳業養殖規模從兩年前的30來頭,如今增加到近200頭,已發展成為一個集奶牛養殖、鮮奶加工於一體,帶動一方養殖業的農業龍頭基地,實現年生產鮮奶2.8萬噸,創利稅1200萬元。

四是強基礎。申請國土資源部立項資金5380萬元,完成了1.5萬畝採煤塌陷地治理,修田間道路25.58公里、生產路19.6公里,開挖排水溝48.5公里,建橋22座、涵110座,項目區栽植2年以上速生楊5萬餘株,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溝渠相連、道路通暢的高效、觀光農業基地,使絕產、半絕產的澇窪地變成高產、高效農田,今年夏收,實現小麥總產648萬公斤,比整理前增收432萬公斤;重點抓好投資500萬元的蟠龍河治理項目和投資70萬元的橫山口、楊峪、南於三座水庫的除滲、塘壩加固,達到了雨季蓄水旱季使用,基本農田旱能澆、澇能排的目的;投入專門的人力、物力、財力,切實鞏固維護二期世行項目,打牢了農業生產的根基。
五是抓創新。依託鎮勞動保障中心、黨員電教中心、科技示範園和現代遠程教育網路等積極有效的途徑,加強對廣大黨員幹部民眾的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務經濟輸出,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和從事某種工作的能力;積極與區市勞動部門聯繫,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力度;藉助開展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有利時機,組織外出黨員與本村富餘勞動力結成1+x幫扶對子,多渠道增加農民的收入。該鎮共培訓輸出進城務工青壯勞力1300餘人。
社會事業

計生工作

張范鎮在“關愛女孩行動”中採取一系列措施,真正讓獨女戶、雙女戶家庭在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保障。張范鎮計生協會充分發揮協會會員民主參與與民主監督的作用,建立起“五進無比”的工作機制。
張范計生辦在每年的育齡婦女生殖健康查體中實施了“一人一檔一處方”的服務措施,使全鎮育齡婦女真正享受到優質服務帶來的實惠。張范鎮深化計生人員的服務培訓和素質訓練,使全鎮形成了一支素質過硬、穩定的計生隊伍。張范鎮計生辦組織村計生專職主任和工作人員學習了有關優質服務和村民自治等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服務意識。
新農村建設

首先是加快了農村沼氣建設。在區里為建池戶每池配套管道、灶具、墊付工錢的基礎上,再為建池戶每池給予500元的獎勵補貼,有條件的村為建池戶每池再獎補200元,以大甘霖村、袁莊村、湯莊村等市級文明生態村為重點,以點帶面,大力抓好沼氣池建設示範推廣工作。每個沼氣池年產沼氣380至450立方米,產沼肥10噸,可為每戶民眾每年增收節支2000元左右。2007年以來,全鎮有近300戶農民建起了沼氣池,鎮裡補貼資金達10餘萬元。
二是加大了鎮村文體設施建設,啟動了“科技文化書屋”工程。“這裡原來是一片垃圾場,一到夏天就臭味難聞,自從建了健身廣場,這裡環境也好了,我們平時也有了休閒鍛鍊的好去處。”東夾埠村的王大爺指著一排排漂亮的健身器材高興地說。該鎮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文明生態村創建,目前,全鎮完成活動場地硬化3000餘平方米,建設鎮級體育文化廣場一處,村級體育文化廣場5處,設有籃球場、桌球台、健身器材、閱覽室、遠程教育中心,為廣大民眾學習、休閒、健身、娛樂提供了場所。
三是全面啟動了戶戶通道路硬化工程,為方便民眾出行,目前已完成投資800餘萬元,修鋪戶戶通水泥路90餘公里,鎮裡投入戶戶通道路獎補資金達20餘萬元。為了改善村容村貌,該鎮以環村林帶建設為重點,搞好街道、庭院的綠化,做到村戶結合、綠化與美化結合。截至目前,全鎮共新建花池120個,清理垃圾堆、糞堆、柴草垛290多個,新裝路燈160餘盞。
現在,村民們走上了乾淨的水泥路,用上了清潔的沼氣,村里建了“科技文化書屋”,開通了遠程教育網,不但村容村貌大為改觀,而且村民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文化、教育、信息的便利。
旅遊資源

楊峪風景區坐落在薛城區張范鎮境內,位於棗薛經濟帶中間結點、棗薛光明大道路南五華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風景區內共有白山、屋山、皇山等大小山頭七座,總面積一萬多畝。這裡三面環山、出川口被一座長500米的大壩攔腰截住,形成了百畝水面、千畝平川、萬畝原始森林的自然景觀。楊峪泉水眾多,有龍井泉、老泉、篩子泉、劉泉等,其中龍井泉景觀獨特,每當夏季雨後,泉池上空便會出現七色彩虹,極具觀賞價值。楊峪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有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漢代的古墓群到明朝皇帝的點將台,乃至滿清遺風,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天然歷史博物館。
為了加快楊峪風景區的開發進度,2006年底與山東泉興礦業集團公司簽訂了開發契約,計畫總投資2億元人民幣,對楊峪風景區進行全面綜合開發,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對現有景點進行包裝,對新景點進行開發,加快建設道路、紀念亭、賓館、娛樂、購物等基礎設施,加大特色旅遊產品的開發力度,通過3—5年的努力,將楊峪風景區建設成為一個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旅遊、休閒、娛樂中心。整個項目建成後,預計年接待各地遊客20萬人次,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安排剩餘勞動力400餘人,並將極大的改善城區周邊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生活空間,提升城市品位。同時,能夠帶動周邊各行業的發展,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實現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農民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