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范文虎](/img/6/e6e/nBnauM3X1UDMycDN2QjM1ATN3QTMzUzM3QTOzQTNwAzMxAzL0I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八年三月,樊城外城被元軍攻破,宋軍只好退守內城。賈似道遺範文虎前往,文虎“日攜美妾,走馬擊球軍中為樂”。九年正月,張貴與范文虎約定在龍尾洲兩面夾攻元軍,范文虎竟違約,以風雨驚疑,退屯30里,致張貴戰敗被殺。襄樊失陷之後,陳宜中請殺范文虎,賈似道為掩飾其咎,僅降一職,出任安慶知府。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以城降元,擔任兩浙大都督、中書右丞等職,招降或攻戰沿江州軍,隨伯顏入南宋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遷行省參知政事,十五年進左丞。
十八年以日本行省右丞領兵十萬隨忽必烈第二次征日本,史稱“弘安之役”。八月一日至日本一岐、平戶等島,遇颱風,臨陣脫逃,竟將十餘萬遠征軍將士遺棄在海島上,報稱敗狀,並歸咎厲德彪、王國佐等。忽必烈透過3位倖存者得知真相,范文虎被革職查辦。二十四年,忽必烈親征乃顏,范文虎鎮平灤(今河北盧龍)為策應。二十九年奉命與段貞監浚通惠河。
棄宋降元
![元日戰爭](/img/e/2ca/nBnauM3XwEzM4YDM4QjM1ATN3QTMzUzM3QTOzQTNwAzMxAzL0I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這次戰爭中本無功績的賈似道因“大功”升到少傅、右丞相,從此走上南宋帝國的領導崗位。作為“賈總理”的親戚,范文虎後台強硬,而且在賈總理面前搖尾多勞,拍馬功高!也得到通報嘉獎,大力提拔,升為黃州軍區司令員(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成為獨擔一面的宋軍高級將領。
1269年,范司令受命援救已被元軍圍攻了兩年之久的襄樊,“范文虎以舟師援貴,至灌子灘,亦為蒙古所敗,文虎以輕舟遁。”除腿快值得稱讚外,真是輸的麻利乾脆!仿佛要表彰他的敗仗似的,灌子灘戰敗後僅四個月,范將軍又升官了,“賈似道以其婿范文虎為殿前副都指揮使,總禁兵。”
1271年,宋元在襄樊爭奪進入決戰階段,宋以李庭芝為京湖制置大使,統一指揮各軍,“(范文虎)聞庭芝至,文虎遺書賈似道曰:吾將兵數萬入襄陽,一戰可平,但願無使聽命於京閫(李庭芝),事成則功歸於恩相矣。似道即命文虎為福州觀察使,其兵從中制之。庭芝屢約進兵,文虎但與妓妾、嬖倖擊鞠飲宴,以取旨未至為辭。”
說完大話之後不久,當年4月,范文虎與蒙古阿術等戰於湍灘,大敗,統制朱勝等一百多個將領當了蒙古人的俘虜。
6月,范文虎率十萬大軍進至鹿門。阿術“夾漢東、西為陣,別令一軍趣會丹灘,擊其前鋒。諸將順流鼓譟,”范將軍再現飯桶本色,交戰不利,便棄旗鼓,連夜逃跑。失去指揮的宋軍大部被蒙古俘獲,戰船、甲仗都成了元軍的戰利品!
李庭芝既然指望不了他,出重賞募死士,派義兵將領張順、張貴率所募水師3000人突破封鎖往援。惡戰一百二十里,宋軍終於突破元軍封鎖,進至襄陽。張順已在激戰中陣亡,幾天后屍首被發現“身中四槍六箭,怒氣勃勃如生”。
入城後的張貴再次突圍接應援軍,先與范文虎相約,讓范軍在龍尾洲接應。結果范文虎竟然因為聽到龍尾洲附近風吹鳥叫,以為元軍來攻(其實並無元軍),嚇得後退三十里!此後元軍得到逃兵密報,便派一支軍隊偽裝成宋軍駐在龍尾洲以逸待勞,張貴奮力殺到龍尾洲時,已精疲力竭,又中元軍伏擊,終於戰敗,身受數十創被俘,因不屈被殺。宋軍對襄樊的救援至此徹底失敗。
襄樊失守後,作為責任最大的敗將,范文虎僅降一級,出知安慶府。1275年,元軍伯顏部進逼江州,范文虎遠遠的派人請降,以城堅糧足,兵馬眾多的安慶,不放一箭,拱手投敵。從此搖身一變,由大宋朝的安慶知府變成大元朝的兩浙大都督,加入了恥辱的降兵的行列!
宋亡後,元世祖曾問宋降將范文虎:“爾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強臣賈似道擅國柄,每優禮文士,而獨輕武官。臣等積久不平,心離體解,所以望風送款也!”元世祖說:“正如所言,則似道輕汝也固宜!”
征討日本
![范文虎之墓](/img/0/6a4/nBnauM3XxcDN0cDN5UjM1ATN3QTMzUzM3QTOzQTNwAzMxAzL1I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次年6月,與左丞李庭同率江南軍10萬、戰船3500艘從慶元(今寧波)入海征日。7月下旬與忻都的東路軍會師,27日開往鷹島(五龍山)。本應立即進攻日本大宰府,但遲疑不發。他又無海上常識,見颱風前兆不知躲避。8月1日,遭颱風襲擊,戰船破損甚巨,士卒溺死過半。本人抱船板漂流海中,被部將張禧救起。
直到此時,元軍的敗勢也並非真的無法挽回,張禧便建議:因糧於敵,利用船壞將士無反顧之心,重整旗鼓,拚死一戰。范文虎理所當然地拒絕了這個建議,反於8月5日擇堅船遁逃,棄數萬士卒於鷹島,取道高麗回國。8月7日,日軍攻鷹島,元軍因將領遁逃,慘敗,大部分被殺,余者二三萬被俘。
史書記載
![范文虎](/img/d/0c2/nBnauM3XyQTM1MjN1YjM1ATN3QTMzUzM3QTOzQTNwAzMxAzL2I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宋謝後詔諭文虎三人使通和議,文虎等不報,乃籍三人家,妻弩多遇害。十月,命董文炳將左軍由江入海,以文虎為鄉導。取道趨澉浦、華亭。十三年正月,伯顏分兵圍安吉,文虎致書知州趙良淳誘之降,良淳斬其使而自經。及兵逼臨安,宋駙馬都尉楊鎮奉益、廣二王渡江,如婺州,文虎率勁兵五千追之不及,執鎮而還。伯顏以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命文虎同忙古歹入治事。宋宗室趙孟頫謀起兵越州,事泄,被執至臨安。文虎斬之。七月,與呂師夔並參知政事。
十五年二月,與夏貴、陳岩並進中書左丞。詔諭行省東南島嶼,諸番國有慕義者,可因番舶布德意,使其來朝。文虎遣周福等偕日本僧齎詔往諭諸國,降海賊賀文達,以所得銀三千兩獻之。帝即以銀賜文虎,並賜金紋綾及西錦衣諸物。文虎薦可為守令者三十人,帝曰:“今後所薦,朕自裁擇。”皆不聽。
十七年五月,召入朝,命招集避罪附宋蒙古、回鶻等軍,並將兵十萬,同右丞相阿剌罕征日本。十八年正月,文虎再赴闕,請給馬二千及回鶻匠人。帝曰:“戰船安用此?”亦不與。八月,軍至平壺島,遇颶風壞舟,文虎被溺,漂流一晝夜,幸附敗板得生,遂擇堅艦乘之。
棄士卒於五龍山下,盡為日本所殲,逃歸者僅三人。初議班師,張禧曰:“士卒溺死者過半,其脫死者皆壯士也,曷若乘其無回顧心,因糧於敵,以圖進取。”文虎不從,曰:“還朝問罪,我自當之。”及歸,文虎奏:遇風壞舟,將士沉溺。世祖不之罪也。
二十四年,諸王乃顏反,帝親征,命文虎將衛軍五百鎮平灤為策應。文虎言:“豪、懿、東京諸地,人心未安,宜立行省撫治之。”詔立遼陽行省。
二十六年,漳州賊陳機察等降,行省請斬之,文虎曰:“罪固當斬,然殺降何以示信,宜並遺闕關。”行省從其言。蓋其意獨加厚於降人云。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