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

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

在《羌在漢藏之間》一書中,作者是“化陌生為熟悉”。在認識到“弟兄祖先歷史心性”後,在《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中,作者“化熟悉為陌生”,以“英雄祖先歷史心性”解釋自古流傳的黃帝、炎帝、蚩尤等英雄祖先之歷史,及其對華夏邊緣人群造成的影響,藉此作者說明“歷史”塑造華夏及當代中國人認同的歷史過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在《羌在漢藏之間》一書中,作者是“化陌生為熟悉”。在認識到“弟兄祖先歷史心性”後,在《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中,作者“化熟悉為陌生”,以“英雄祖先歷史心性”解釋自古流傳的黃帝、炎帝、蚩尤等英雄祖先之歷史,及其對華夏邊緣人群造成的影響,藉此作者說明“歷史”塑造華夏及當代中國人認同的歷史過程。經由“化陌生為熟悉”與“化熟悉為陌生”所產生的反思性新知,作者期望《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能增進人們對歷史與民族的了解。

作者簡介

王明珂,1952年生於台灣,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現為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在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台灣東吳大學等校教授歷史與人類學相關課程。1994年以來,多次到川西地區進行羌族田野調查。主要研究範圍是羌族及西南少數民族,北方遊牧社會之歷史與人類學研究。主要著述:《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蠻子、漢人與羌族》、《羌在漢藏之間》、《尋羌——羌鄉田野雜記》

圖書目錄

原序與謝詞

前言:中國民族起源與形成

一 中原核心、多元一體、想像社群

二 本書主旨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邊緣與異例

一 邊緣異例

二 弟兄祖先故

三 歷史心性

第二章 英雄祖先歷史與華夏意識初萌

一 新石器時代晚期黃土高原邊緣的人類生態變遷

二 商、周王朝出現的人類生態意義

三 華夏與華夏邊緣的出現

四 凝聚華夏的各種“根基歷史”方案

五 黃帝與炎帝:弟兄或敵手

六 “英雄祖先歷史心性”下的黃帝

第三章 《史記》文本與華夏帝國情境

一 《史記》中的黃帝:血緣、空間、時間與政治權力

二 《史記》中的黃帝子孫

三 “正史”與華夏帝國:文類與社會本相

第四章 蜀之華夏化與方誌文類

一 典範中國史中的古蜀歷史

二 被遺忘的“過去”——三星堆文化

三 歷史學者對“三星堆文化”的解釋

四 漢晉蜀人對“過去”的失憶

五 蜀人成為黃帝子孫

六 被遺忘的歷史心性

七 “方誌”文類的出現及其意義

第五章 英雄徙邊記:邊疆史的模式化情節

一 正史中的四種“英雄徙邊記”文本

二 “英雄徙邊記”文本分析

三 “英雄徙邊記”與華夏邊緣

第六章 反思英雄徙邊記:朝鮮與東吳

一 反思性

二 東北邊緣:箕子、朱蒙與檀君

三 神話與歷史

四 高麗之本土歷史建構

五 東南邊緣:太伯成為本土英雄祖先

第七章 反思英雄徙邊記:滇與西羌

一 西南邊緣:莊躋記憶被忽略及再喚起

沙壹與竹王

三 佛僧與祖先:《南詔圖冊》中的大封民國認同

大理王朝至明清時期的白人與九隆族

五 莊跬復出於“方誌”之中

六 西北邊緣:三苗與無弋爰劍受冷落

第八章 北疆與南薯的英雄祖先記憶

一 漢晉以來北方華夏邊緣的炎黃子孫

二 北朝、隋、唐時的炎帝子孫

三 南方的廩君、盤瓠子孫

四 盤瓠與盤王子孫——本土觀點

五 南方的蚩尤祖先

六 另類歷史:南方的“弟兄祖先”祖源記憶

七 黃帝子孫與南疆“漢人

第九章 華夏社會邊緣的英雄祖先記憶

一 家族譜系之文字記憶

二 文字譜系記憶的民間化與族譜文類之興

第十章 近代中國炎黃論述

一 國族歷史建構初期的炎黃子孫記憶

二 “英雄徙邊記”與近代中國邊疆史

三 新文類“民族史”下的華夏邊緣再造

四 英雄祖先與弟兄祖先

第十一章 多重邊緣交會:索土司的祖源

瓦寺土司的家族史

二 多種邊緣之交會

三 三種土司家族史的文本解讀

四 歷史記憶下的個人動機、意圖與情感

結語歷史中的表征與本相

一 文本、表征與情境、本相

二 歷史心性、文類、模式化情節

三 邊緣、異例、斷裂與符號

四 符號與結構之間:模仿與攀附山

五 反思與反省的歷史

參考書目

索引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