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整合CPU與GPU,這樣的計畫無論是Intel還是AMD均很早便提出了,他們都認為整合平台是未來的一種趨勢。而Intel無疑是走在前面的,集成GPU的CPU將在明年推出,很可能命名為Core i3(下面我們也暫時稱它為Core i3)。參數在規格上,Core i3的CPU部分採用雙核心設計,通過超執行緒技術可支持四個執行緒,三級快取由8MB削減到4MB,而記憶體控制器、雙通道、智慧型加速技術、超執行緒技術等技術還會保留。同樣採用LGA 1156接口,相對應的主機板將會是H55/H57,由於P55沒有內建顯示單元,無法提供視頻輸出而已,但同樣支持i3(Clarkdale處理器)。Core i3處理器將於2010年中發布。
Core i5 和 Core i3 共同特徵
支持DDR3雙信道記憶體架構MCH PCI Express 2.0 x16 lane 搭載 晶片溝通接口為 DMI Core i5 四核心 / Core i3 雙核心 i5 沒有內置 IGP 圖形核心 i3 內置 IGP 圖形核心 頻率分布 1.60GHz~2.66GHz 皆會有產品
Core i3 和 Core i5 的區別
Core i5是一款基於Nehalem架構的四核處理器,其依舊採用整合記憶體控制器,三級快取模式,L3達到8MB,支持Turbo Boost等技術的新處理器。它和Core i7(Bloomfield)的主要區別在於匯流排不採用QPI,採用的是成熟的DMI(Direct Media Interface),並且只支持雙通道的DDR3記憶體。結構上它用的是LGA1160(後改為LGA1156)接口,Core i7用的是LGA1366。 Intel Core i5核心執行緒數 4核心4執行緒數 二級快取4*256KB 三級快取8M TDP 95W Intel Core i3核心執行緒數 2核心4執行緒數 二級快取2*256KB 三級快取4M TDP 73W
Corei3/i5/i7規劃細節
英特爾更新Core品牌規劃的具體產品劃分和產品命名情況。 從桌面處理器未來品牌規劃來看,我們可以看到處理器執行緒是決定產品歸類的一個重要方面,八執行緒的處理器將會歸類到Core i7旗下,不管是LGA 1156還是LGA 1366接口。同時根據性能情況,還將對舊有和新推出的處理器產品進行歸類,分別會被安排到Core i5和Core i3中。 而筆記本處理器則相對有些不同,筆記本處理器平台的四執行緒Nehalem處理器會被歸類到Core i7產品線中,Core i5和Core i3處理器則和桌面處理器大致類似。 同時具體產品命名將會是:LGA-1366 Core i7處理器的命名為大家熟悉的Core i7 9xx;LGA-1156 Core i7處理器的命名為大家熟悉的Core i7 8xx,Core i5處理器的命名為大家熟悉的Core i7 6xx;Core i3處理器的命名為大家熟悉的Core i7 5xx。 比如LGA-1156 Core i7 870的主頻為2.93GHz,同時在Turbo Mode加速模式下,根據被激活的核心數目情況頻率有所不同,一個核心被激活的情況下,最高頻率將會被自動超頻到3.6GHz。
Core i3、Core i5、Core i7處理器命名方式
英特爾公布了新的處理器命名方式後,迅馳、酷睿2雙核(Core 2 Duo )和酷睿2四核(Core 2 Quad)等命名方式將逐漸被淘汰。 英特爾發言人比爾·考爾德(Bill Calder)稱,當前的迅馳(Centrino)品牌將在移動市場消失。明年還會繼續使用,但最終將被淘汰。隨後,“迅馳”品牌將轉戰Wi-Fi和WiMAX市場,代表這兩種產品的品牌。 同時,為了簡化命名方式,英特爾決定放棄酷睿2雙核和酷睿2四核等命名方式,將這些處理器重新命名為Intel Core i3、Core i5和Core i7。其中, i3代表低端產品,i5代表中端產品,i7代表高端產品。 Calder稱即將到來的Lynnfield處理器將會列入Core i5和Core i7系列。這終於打消了人們心中的疑問。高端Lynnfield處理器將屬於Core i7系列,而中端的將屬於Core i5系列。 Calder表示這樣做是為了簡化Intel現有的品牌體系。Intel現在擁有太多平台品牌、產品品牌和產品型號,交織構成了一個相當複雜的體系,讓IT人士和消費者都迷茫不已,為此Intel希望能簡化品牌體系,使之更容易理解。Intel將會繼續以Core(酷睿)作為主打品牌,Core i7、Core i5、Core i3三個新系列分別面向高中低端市場,而經典的Celeron(賽揚)和Pentium(奔騰)也會繼續存在,還有面向上網本、智慧型手機的Atom(凌動)。這樣對於普通消費者,購買Intel處理器的時候只要看這些品牌就可以了解相對性能了:整個桌面上,Celeron很好、Pentium更好、Core更好;Core家族裡,Core i3很好、Core i5更好、Core i7最好。 不過Intel也特彆強調,Core i7/i5/i3都不是真正的品牌名,只是對Core品牌在不同領域的拓展。
Core i3、Core i5-Intel中低端處理器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一直猜測即將到來的Nehalem Lynnfield系列四核心處理器會劃為酷睿i5系列,但Intel高級工程師Francois Piednoel在2008年6月初的Computex 2009上斷然否認了這一點,頓時讓人迷惑起來,不知道Intel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藥。 2009年6月18日,Intel公關部主任Bill Calder終於詳細闡述了新的消費級處理器品牌體系,並正式宣布了“Core i5”和“Core i3”(酷睿i3 )兩個子品牌系列,還簡單介紹了它們的套用範圍。 Bill Calder表示,Intel現在的問題是擁有太多平台品牌、產品品牌和產品型號,交織構成了一個相當複雜的體系,讓IT人士和消費者都迷茫不已,為此Intel已經默默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希望能簡化品牌體系,使之更容易理解,這也是大規模市場推廣活動“英特爾與你共創明天”(Sponsors of Tomorrow)的一部分。 在過去和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Intel處理器品牌的核心都是立下赫赫戰功的“Core(酷睿)”,並以此延伸出多個子系列。征戰多時的Core 2 Duo/Quad/Extreme將逐步退役,取而代之的是分別面向高中低端市場的三個新系列:Core i7、Core i5和Core i3。 Intel特彆強調,Core i7/i5/i3都不是真正的品牌名,只是對Core品牌在不同領域的拓展。 有趣的是, Lynnfield確實會和Core i5掛上鉤,但並非一刀切,而是根據特性不同、性能高低分屬Core i7、Core i5兩個子系列,可能是支持超執行緒的屬於前者、不支持的則列入後者; Lynnfield的移動版本、面向筆記本的新款四核心 Clarksfiled 則會統一列入Core i7系列;至於Core i3,Intel沒有做出明確說明,但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會屬於首次集成圖形核心的32nm Clarkdale雙核心繫列。 這樣看來, 極有可能Nehalem、Westmere家族中的四核心八執行緒處理器都是Core i7,四核心四執行緒是Core i5,雙核心四執行緒則是Core i3。喔還有未來的六核心十二執行緒Gulftown,也許會成為Core i9? 除了Core這一主打品牌,經典的Celeron(賽揚)、Pentium(奔騰)也會繼續存在,還有面向上網本、智慧型手機的Atom(凌動)。對於普通消費者,購買Intel處理器的時候只要看這些品牌就可以了解相對性能了: 整個桌面上,Celeron很好、Pentium更好、Core最好;Core家族裡,Core i3很好、Core i5更好、Core i7最好。 另外,平台品牌也會有所變化。 從2010年開始,Centrino(迅馳)處理器技術品牌將淡出PC領域,而是成為無線技術的代名詞,用在Wi-Fi、WiMAX產品上。 vPro(博銳)仍將代表企業級安全與管理技術,並搭配Core i7或Core i5處理器。也是自明年開始, Intel的商業級處理器會叫作Core i7 vPro或者Core i5 vPro。
32納米Core i3(Clarkdale)評測
32納米Core i3(Clarkdale)和四核心的Lynnfield相比,雖然Clarkdale同樣使用的是LGA 1156封裝,但是由於處理器核心與“北橋”晶片並未在同一die上,因此背面電容排布的區別也是相當明顯。 CPU-Z 處理器將這顆3.06GHz的Clarkdale認成了Core i5系列,但是處理器規格已經非常明顯了。這顆Clarkdale採用雙核心設計,兩顆核心各具備256KB二級快取,並共享4M容量的三級快取。產品具備超執行緒技術,可進行最多四執行緒運算,支持SSE4.1及SSE4.2指令集,支持VT及Turbo Mode。
主機板及記憶體搭配問題
需要首先向大家說明的是,由於Clarkdale處理器的內置顯示核心需要搭配H55主機板方能使用,而目前國內尚無H55主機板出現,所以我們對其的測試是在一塊P55主機板上進行的,也就是並不會使用到其集成的顯示核心。不過Clarkdale集成的是G45級別的顯示核心已經是非常明朗的事情,其性能大家也都十分了解,在Larrabee出現之前其3D性能和目前相比都不會有什麼提升,因此Clarkdale顯示部分的性能並不是我們考量的重點。 Clarkdale處理器內置雙通道DDR3控制器,在主機板BIOS中我們可以找到DDR3 800、DDR3 1066、DDR3 1333三檔分頻,由於超頻需要以較大幅度提升外頻來實現,因此這個分頻比例也是完全夠用的。 由於這顆處理器的3.06GHz的主頻規格及定位,因此我們的對比評測對象毫無疑問的鎖定Core 2 Duo E8400這款產品,E8400具有3.0GHz的主頻,與這款Core i33.06GHz基本一致,Core i3測試時關閉Turbo Mode,測試平台及測試軟體如右。
視頻製作軟體測試
Core i3在視頻製作軟體測試中的分數領先非常明顯,Sysmark的總分也有7%的領先幅度,即便是算上頻率上的略微差距,這個性能提升也是非常可觀的。
記憶體子系統性能測試
由於大家熟悉的Everest暫時沒有新版本可以測試Clarkdale,所以針對記憶體直接性能測試數據我們暫時僅提供Sisoft Sandra 2009中的一組,這和我們之前測試Core i7與Core 2 Quad的情況一樣,提升幅度50%以上。 SisoftSandra2009 CPU理論性能 CPU理論性能測試成績如出一轍,得益於SSE 4.2指令集和新架構,Core i3的理論性能優勢非常明顯。
Everest5.0 數學與檔案操作性能
在前面我們就提到了Westmere架構的Core i3處理器支持AES指令集的問題,加上架構上的優勢,這個指令集的性能提升也著實離譜——大約17倍。 我們進行了如下測試。 1.CPU Queen是著名的關於10皇后問題的數學計算 2.Photoworxx是對圖片進行旋轉裁剪填充等處理的測試 3.CPU Zlib是打包壓縮測試 4.Julia與SinJulia分形幾何計算 5.Mandel分形幾何計算測試 6.CPU AES是一種加密計算測試 7.視頻壓縮、3D渲染及Excel海量表格運算 第七項測試都是超執行緒技術表現比較明顯的地方,其中視頻編碼部分大家可能更加熟悉一些,如果你需要經常進行一些編碼工作,那么同頻率的Core i3能比Core 2 Duo快三分之一。
超頻測試
Intel會限制Clarkdale的超頻,從這顆處理器上我們就可以略知一二。當我們不對CPU電壓進行任何調整時,這顆處理器就可以輕鬆運行在4GHz上(超頻時開啟Turbo,166MHz外頻即可達到4GHz),並且待機時電壓依然不足0.9V,功耗也非常低。但繼續嘗試,即便是提升到較高電壓,處理器主頻在超過4GHz後就會戛然而止。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顆Core i3的功耗表現依然不錯,和Core 2 Duo E8400相比又有所降低,並且我們在主機板自動電壓時將處理器超頻至4GHz,其滿載功耗也沒有超過默認頻率的E8400,相當搶眼。
總結
性能提升卻未必好玩 Core i3在與同頻率的Core 2 Duo相比時,其表現幾乎和我們之前測試Core i7與Core 2 Quad的情況相同,記憶體性能提升十分大,超執行緒技術的加入在一些並行計算測試中有著明顯的效果,同時產品的功耗控制也不錯,這顆Core i3在搭配Radeon HD 4870這樣的顯示卡,運行遊戲時的功耗也僅在200瓦上下,令人非常滿意。 Core i3的超頻非常輕鬆,運行在4GHz需要的電壓很低,這使其即便是超頻至4GHz,功耗和發熱都十分正常,使得4GHz這個頻率的實用價值大大增加,32nm的優勢顯露無遺。但也不得不說的是,我們報導過Intel限制Clarkdale超頻的是確實存在的,從我們這次的測試來看,無論是否開始Turbo,處理器主頻一旦超過4GHz就會非常不穩定,完全不像是輕鬆運行在4GHz的處理器的應有表現,現在看來人為限制的因素非常明顯,這對玩家來說並不是個好訊息。 至於Core i3整合的顯示核心,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Intel的慷慨贈送,因為我相信在Core i3上市的一年裡,它的用戶群體裡並不會有太多使用集成顯示卡的用戶,如果真是不玩遊戲或是對成本有苛求,那么更便宜的E5000+G41顯然更加值得買。儘管Intel很快就會上馬四座32納米工廠,但是我們相信它在國內普及的時候,新架構應該又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