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英法文化寫意》內容簡介:如今的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掌握著領導權和話語權。在文化方面更是四處出擊,咄咄逼人。英國和法國是一對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化時期占據世界發展浪潮潮頭的國家,曾經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統領世界大約兩個世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算真正將世界霸權讓位於新近崛起的超級大國美國。
作者簡介
顧興斌,男,漢族,1958年3月10日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市。祖籍山東省濟寧市。1975年高中畢業參加工作。1978-1982年在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讀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82-1986年在江西大學歷史系任助教、講師。1986-1989年在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獲得法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回江西大學、南昌大學任教,先後任副教授、教授。1993年獲得律師資格。1998-2001年在復旦大學歷史系獲得世界文化史博士學位。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赴澳大利亞高訪資格。曾先後任南昌大學旅遊學院黨委委員,歷史系主任,人文學院副書記、副院長,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法學院黨委書記。先後任中國古代史中外關係、中國專門史、國際法、國際關係、科社專業碩士生導師資格。兼任全國共運史學會理事、全國非洲研究學會理事、江西省歷史學會副會長、江西省教育國際交流學會理事等職。出版專著《二戰後美國黑人的社會地位研究》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概論》,發表論文《論英國中產階級的形成發展與作用》等多篇t論文著作曾經獲得江西省級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三等獎兩次。曾多次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進行文化考察和學術交流活動。主要學術興趣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文化精髓、國際法和國際關係。
目錄
英國部分
第一章 早期的英國人以及政治文化
一、最初的英國人
二、英吉利人人侵創造了最早的村社制度
三、北歐人人侵產生了“丹麥金”與方伯制度
四、階級構造與政治
五、初期外交
六、英國國王與諸侯的關係
七、議會制的形成
第二章中世紀英國文化的特點和資本主義初期發展
一、中世紀英國文化的特點
二、資本家發財之道
第三章 伊莉莎白時代的文化成就和光榮革命
一、伊莉莎白王朝的成就
二、光榮革命及文化成果
第四章 工業革命的世俗影響和英國實力全球退卻
一、工業革命的影響
二、英國實力退居二線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文化和教育的變化
一、二戰後英國文化的變化
二、英國教育一瞥
第六章英國音樂概要
一、早期英國音樂
二、中世紀英國音樂
三、文藝復興後期轉型時代的英國音樂
四、革命年代的英國音樂
五、帝國擴張時期的英國音樂
法國部分
第七章 法國人的早期來源和農業文明
一、最初的法國人
二、法國初期農業文明特色
第八章 法國的宗教文化
一、宗教與王權
二、宗教與建築
三、宗教與科學、文化、藝術
第九章 法國藝術上的巴洛克及洛可可風氣
一、巴洛克藝術風格
二、洛可可——強調裝飾與炫耀的藝術
第十章 法國宮廷建築及其陳列
一、法國宮廷建築選粹
二、羅浮宮及其主要展品
第十一章 美食王國的風采
一、法國大餐
二、法國葡萄酒及咖啡文化
三、法國食品和服飾發達的原因
第十二章 法國文學
一、法國古典主義文學
二、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的變化
三、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和雨果
四、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和巴爾扎克
五、巴黎公社文學和羅曼?羅蘭
第十三章 法國音樂
一、文藝復興前後的法國音樂
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音樂
三、19世紀上半葉的法國音樂
四、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音樂
五、法國著名音樂家簡介
第十四章 獨立最光榮。夢想難成真
一、勇武的拿破崙
二、不屈的戴高樂
三、中左的席哈克
第十五章 特異的法國文化
一、芭蕾舞的產生與輸出
二、宮廷和法律用語的國際化
三、存在主義與人類異化
四、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
五、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十六章 科學知識普及與公民覺悟提高
一、編撰世界的狄德羅
二、開發民意的盧梭
三、科學育人的杜?庫德蕾夫人
第十七章 法國雕塑名作
一、雕塑的發展
二、法國雕塑概況
三、法國雕塑名家簡述
四、法國雕塑名作展示
第十八章 法國繪畫精品
一、法國繪畫階段劃分
二、法國繪畫名家掇英
三、法國繪畫名作簡介
第十九章 獨領風騷的法國電影
一、先鋒派到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轉變
二、詩意現實主義與寫實主義大師讓?雷諾瓦
三、詩意現實主義的發展與成就
四、法國電影的“新浪潮”運動
五、法國電影節
第二十章 巴黎的風情
一、浪漫的度假天堂
二、“時裝之都”巴黎
三、香水的聖地
後記
序言
如今的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掌握著領導權和話語權。在文化方面更是四處出擊,咄咄逼人。英國和法國是一對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化時期占據世界發展浪潮潮頭的國家,曾經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統領世界大約兩個世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算真正將世界霸權讓位於新近崛起的超級大國美國。
英國和法國至今仍然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綜合實力和影響力排名世界大約前五,是歐盟的三駕馬車中最具官方色彩的國家,在全世界都有許多其他國家無法取代的廣泛政治召喚力和深刻文化輻射力。
英國和法國文化的精粹是什麼?英法文化中哪些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反映?哪些在歷史發展中被揚棄了?哪些需要繼承和發揚?哪些是糟粕需要剔除和拋棄並加以批判?哪些東西值得我們在文化多元化發展浪潮中借鑑和權衡?通過本書的描述,希望能夠在這些問題上有所破解,有所闡釋,有所體會。
後記
為了完成這部書稿的起草工作,本人從2001年秋季開始做寫作計畫。後來由於去廣州外語外貿大學進修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外語,耽誤了半年的組織寫作工作。回南昌大學以後,第一批嘗試用英語給研究生、本科生上課,對個人屬於挑戰性質的創新工作;順利做下來,又花了不少時間。接著競聘歷史系主任成功,大量的公務活動占用了太多上班時間。隨後,競聘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崗位,履行職務三年,協助省黨政領導接待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等各國貴賓訪問南昌大學,為學校外事做了很多服務性的工作。學校日常瑣細的公務太繁忙,竟然只能維持一般性的教學,而寫作、發錶帶有學術性的東西幾乎不可能。直到2007年6月初調任法學院黨委書記一職,才算從瑣屑雜亂的類似後勤兼辦公室工作中解脫出來,一邊重新熟悉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專業研究生教學和研究工作,一邊恢復《英法文化寫意》的起草工作。
本書的內容、結構、體例和大綱都是顧興斌和顧敦罡制定的。前言和後記由本人起草。正文中的英國部分即第一章至第六章和法國部分的第七章至第九章全部由顧興斌和顧敦罡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