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
其中最著名的有:高山植物溫室(AlpineHouse):皇家植物園最小的溫室,1981年建成。建築外形呈金字塔狀,形同山峰,為模仿高山氣候,裝配了先進的溫度、濕度、光照和氣流控制系統。為栽培北極和赤道高山植物還專門配置了冷卻台。周邊深溝用於收集雨水供室內水池用,還可以通過專門的氣窗達到濕潤空氣和降低進入室內空氣溫度的目的,從而更有助高山氣候的形成;植物進化館(EvolutionHouse):進化館的植物進程從4萬億年前的無生命的不毛之地時代開始,到6億年前的第一個真正的植物——海藻,到4.5億年前的陸地植物。主要展示了陸地植物出現後的三個階段:志留紀、石炭紀和白堊紀;睡蓮溫室(WaterLilyHouse):皇家植物園歷史建築之一,建於1852年,專門為栽培王蓮設計,是當時單跨最大的溫室。面積226平方米,展示了86種植物。由於栽培不好,1866年改為經濟植物館,栽培藥用植物和烹飪作物。1991年恢復原用,冬季閉館;溫帶植物溫室(TemperateHouse):皇家植物園最大的溫室,分別於1859~1863年,1895~1897年兩個階段建成,分為5個區,面積4880平方米,展示了1666種亞熱帶植物。展示的內容按地理分布布置:北翼展示亞洲溫帶植物;北邊八角亭展示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植物;南邊八角亭展示南非石楠屬植物和山龍眼科植物;南翼展示南地中海和非洲植物;中部展示高大的亞熱帶樹木和棕櫚植物;棕櫚室(PalmHouse):棕櫚科植物多樣性展示中心。建於1844~1848年,面積2308平方米,展示了974種植物。分為非洲、美洲和澳洲植物展區。非洲植物展區展示原產非洲的植物如油棕(Elaeisguineensis)、馬達加斯加的三角棕(Neodypsisdecaryii)、塞舌耳的復椰子(Lodoiceamaldivica)、各種露兜(Pandanussp.)以及重要的經濟作物如咖啡(Coffeaspp.)、長春花(Catharanthusroseus)。此外,還有1775年引到邱園的最早的盆栽植物Encephalartosaltensteinii和1895年引進的現野外已滅絕的Encephalartoswoodii的雄株。美洲植物展區主要種植了加勒比棕櫚、墨西哥蘇鐵和豐富的經濟植物如可哥、香蕉、橡膠、番木瓜、刺果番荔枝和蔓密蘋果等。澳洲植物展區展示澳洲、亞洲和太平洋植物;威爾斯王妃溫室(ThePrincessofWalesConservatory):為紀念威爾斯王妃Augusta而命名,黛安娜王妃參加了1987年7月的開幕式。面積4490平方米,採用了最先進的控制系統,創造了從乾旱到濕熱帶的十個氣候區,大大促進了皇家植物園的植物收集和展出。其中蘭花收集了370個屬,3750個分類群,9500株。建築小品
園內一座損毀的拱門(TheRUinedArch)建於1759年,是一座仿製的遺蹟;貝婁娜聖堂(TheTempleofBellona)建於1760年,是以羅馬戰神命名的;阿瑞托莎聖堂(TheTempleofArethusa)建於1758年,相傳阿瑞托莎是居于山林水澤的仙女,河神追她時,月神黛安娜為了幫助她,把化為泉水;埃俄羅斯聖堂(TheTempleofAeolus)建於1760~1763年,埃俄羅斯是神話中的風神,當時聖堂上有一個轉椅,可以坐享周邊全景。1845年被DecimusBurton移動重建。KingWilliamsTemple由JeffryWyatville建於1837年,這是一座帶有托斯卡納柱型的門廊的石頭建築,為了紀念英軍從Minden到Waterloo的軍事勝利而建。鐘樓(TheCampanile)是一座義大利風格的羅馬式建築,建築師DecimusBurton當時設計是作為百米外的棕櫚室(PalmHouse)的鍋爐煙囪。寶塔(Pagoda)由WilliamChambers設計,1761年為Augusta王妃建,當然也是作為他本人對中國建築興趣的一種紀念。寶塔高50多米,共十層,八角形的結構,為皇家植物園寧靜的南部創造了一個視點。其他場館
另外,皇家植物園內設有標本館,圖書館和千年種子庫。標本館:於1853年建成,館藏了7百萬份植物標本,代表了地球上近98%的屬,35萬份是模式標本。真菌標本館建於1879年,收集了80萬份真菌標本,3.5萬份是模式標本。作為資訊網路中心,這裡已成為全世界的植物學家和真菌學家進行學術交流的平台。圖書館:作為世界上植物學參考書籍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圖書、手稿和期刊等共有50多萬冊,涉及語種90多種。千年種子庫(TheMillenniumSeedBank):作為世界上最宏偉的植物保護專案,工程投資達8000萬英鎊。目的不僅是儲存英國本土的植物種子,還保存了來自全球的24000種植物的種子。各種互動的展示方法對於想深入了解植物和植物與人類親密關係的人有極大的吸引力。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www.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