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徹斯特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始建於1824年,是位於英國第二繁華城市曼徹斯特的世界著名綜合研究型大學,享有百年美譽的英國頂尖精英老牌名校,英國著名的六所紅磚大學之一,英國常春藤聯盟羅素大學集團創始成員之一,是英國最大的單一校址大學,歷年最高世界排名為世界第26名 。 作為世界頂尖的科研與教學機構之一,曼徹斯特大學為人類社會發展做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在國際社會享有極高聲譽。曼徹斯特大學現任及過往教職員和學生中共有25位諾貝爾獎得主 ;現任全職教職員中有3位諾貝爾獎得主,位列全英之冠。 曼徹斯特大學在國際各大主流排名榜單中穩居英國前十: 在2014年英國官方組織的研究卓越框架(REF)評估中,位居英國第5名 ;在2018/19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英國第6名、世界第29名 ;在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居英國第6名、世界第38名 。其中,曼徹斯特商學院獲歐、美、英三大頂級商學院學術認證機構EQUIS、AACSB、AMBA的三重認證,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商學院獲得了這一稱號。 在英國High Flier Research發布的2017-2018年最受僱主青睞英國大學排名中,曼徹斯特大學位居全英第1名,同時也是該排名發布13年來唯一穩居全英前三的大學。 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15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曼徹斯特大學是培養出世界各國現任領導人第二多的英國大學(僅次於牛津大學)。 此外,曼大還是英國獲得女王周年獎次數第二多的大學,僅次於牛津。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曼徹斯特大學校園建築 曼徹斯特大學校園建築

曼徹斯特大學,簡稱曼大,是一所門類齊全、科系眾多的綜合性大學,位於英國英格蘭中北部的英國第二繁華城市曼徹斯特。校內現有來自超過160個國家的近四萬名學生就讀一千多個學位課程,教職員超過一萬人,其中很多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如今的曼徹斯特大學是由始建於1824年的曼徹斯特理工大學和始建於1851年的曼徹斯維多利亞大學這兩所世界一流學府於2004年合併而成。曼大以教學嚴謹、學術風氣自由著稱,創新作為教學和學術研究的主導思想,已形成傳統。世界上很多重大成就都出自這裡,如原子的分裂、世界上第一台可存儲程式計算機的發明以及石墨烯的發現等。 曼大的教學質量始終位居英國獨立教學質量評估的前列,每年的全球大學排名也始終位居世界前列,校友包括25位諾貝爾獎得主和眾多國際名人。

曼徹斯特大學在英國乃至全球都享有極高的聲譽:2016/17QS世界大學排名 世界第29位(英國第7位) ,2016年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 世界第35位(英國第5位) 。在2014年英國官方組織的研究卓越框架(REF)評估中,曼徹斯特大學綜合實力位居 全英第5名。 在位於德國的國際高等教育發展中心(CHE)2010年發布的歐洲大學“卓越排名”(CHE Excellenceranking)中,曼大是 歐洲僅有的7所七大學科(生物、化學、經濟學、數學、物理、政治學、心理學)均被評定為“優秀”的大學之一。 星期日泰晤士報曾評論道:“曼徹斯特大學幾乎在所有學科都有著可敬的聲望,其中又以生命科學、工程、人文、經濟學、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為最。”

曼徹斯特大學還是研究型大學協會(URA)的成員。研究型大學協會是一個由全球89所頂尖研究型大學組成的校際聯盟,於1965年在美國總統詹森的科學顧問委員會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授意下成立,成員主要在美國,包括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大學等頂級學府,此外還有英國、加拿大、日本和義大利的著名院校。

同時,曼徹斯特大學擁有卓越的僱主口碑。在2013/14QS世界大學僱主聲譽排名中,曼大位居 全球第9名。 在2018QS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排名中,曼大位居 世界第33名(英國第5名),其中僱主聲譽指標位居 世界第20名。 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發布的2017全球大學就業能力排名中,曼大位居 世界第34名(英國第5名)。 在英國畢業生就業市場研究機構High Flier Research發布的2017-2018最受頂級僱主青睞大學排名中,曼大位居 全英第1名,也是該排名 發布1 3年來唯一穩居全英前三的大學。 曼大的就業服務也持續被僱主評為 全英第1名

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2015年10月發布的報告顯示,曼徹斯特大學是培養出世界各國現任領導人 第二多的英國大學(僅次於 牛津大學

2009年,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院基於在財富(Fortune)世界500強企業中各校畢業生擔任CEO或與之相當職位的人數指標進行世界大學排名,曼徹斯特大學名列 世界第20位(英國第2位,僅次於 牛津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UP大樓 曼徹斯特大學UP大樓

根據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2011年7月公布的數據,2009/10學年度,26,121(52%)名在A-level考試取得至少AAB的成績的學生,最後進入 英國12所精英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11月,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在北京大學演講時表示,英國不僅有牛津、劍橋,還有曼徹斯特等大學,希望北大學子有機會能去英國留學,也希望更多的英國學生到北大來。兩國的交流並不僅僅是領導人的交流、政治經濟的交流,也是人民的交流和學生之間的交流。 2013年11月,曼大校長南希·羅斯韋爾(Nancy Rothwell)女士作為代表團重要成員陪同卡梅倫首相訪華,為推動中英教育合作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習近平參觀曼大國家石墨烯研究院 習近平參觀曼大國家石墨烯研究院

2015年10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院。參觀過程中,習近平肯定曼大國家石墨烯研究院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習近平指出,在當前新一輪產業升級和科技革命大背景下,新材料產業必將成為未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和先導,對全球經濟、科技、環境等各個領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中英在石墨烯研究領域完全可以實現“強強聯合”。相信雙方交流合作將推動相關研究和開發進程,令雙方受益。

2018年1月31日,曼徹斯特大學校長南希·羅斯韋爾教授、女爵士隨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訪華。2月2日,在上海舉行的中英商業論壇上,曼大校長和教授、諾貝爾獎獲得者科斯特·亞諾沃肖洛夫爵士向來自中英兩國的商界領袖致詞。南希女爵士和科斯特亞爵士與兩位中國知名商界人士——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以及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英國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同台進行了演講。

南希女爵士和科斯特亞爵士獲選訪華代表團成員,不僅彰顯了曼大在研究和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例如,石墨烯等先進材料的發展,商業研究和健康醫療等方面的創新;同時也認同了其在英中關係中發揮的長期作用。

學校排名

綜合排名

2014英國研究卓越框架(REF)排名 :5

QS世界大學排名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2017201620152014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93429333033 32 29 30 26 29 30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ARWU)

201720162015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38354138 41 40 38 44 41 40

專業排名

2015/16QS世界大學五大學科領域排名

學科領域世界排名英國排名
藝術與人文428
工程與技術474
生命科學與醫學518
自然科學434
社會科學與管理356

2016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學科世界排名英國排名學科世界排名英國排名
發展研究75護理學82
建築/建築環境103地理與區域研究116
藥學與藥理學147社會學185
人類學185會計與金融195
化學工程224現代語言245
英語語言文學256材料科學274
商業與管理研究286牙科344
化學344歷史348
物理與天文學405地球與海洋科學4110
心理學437教育439
土木及結構工程444語言學446
生物科學466機械、航空航天及製造工程495
醫學498電氣及電子工程51-1004-7
礦產與採礦工程51-1005-9數學51-1006-8
計算機科學與信息系統51-1006-10環境科學51-1006-16
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51-1007-9統計學與運籌學51-1007-12
考古學51-1009-18政治與國際研究51-10010-18
法學51-10011-13表演藝術51-10013-24
哲學101-15015-16

地理位置

曼徹斯特城市建築 曼徹斯特城市建築

曼徹斯特大學坐落在世界上第一座工業化城市——英國曼徹斯特市。 從曼城每天有數趟火車直達倫敦,全程僅需2個小時。

曼徹斯特有“英國第二城” 和“知識之都” 之稱,是英國最生機勃勃和重要的城市之一,備受英國本國和海外學生的青睞。曼徹斯特在2017QS最佳求學城市排名中名列 世界第23位 ,在2016全球城市宜居調查(Global Liveability Survey)中名列 英國第一,世界第43位 。曼徹斯特還是英國的第二大經濟體,金融與專業服務業在英國各地區中排名第一,創意數位化與媒體行業在全歐洲排名第二,且歐洲最大的臨床學術研究機構也坐落在此。這裡還有除倫敦以外英國最大的商業房地產市場和最大的私人企業社區,並計畫於2020年成為全球20大數位化城市之一。 在流行文化,尤其是音樂、時裝、設計方面,曼徹斯特可與倫敦相媲美,而生活費用遠低於倫敦。在英格蘭,該市的中國城之大僅次於倫敦,這裡各種風味的地道中國餐館比比皆是。此外,曼徹斯特有兩隻著名的足球隊:曼徹斯特城隊與曼徹斯特聯隊。

辦學歷史

曼大Whitworth Hall 曼大Whitworth Hall

如今的曼徹斯特大學由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和曼徹斯特理工大學(UMIST)合併而成。

曼大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24年,那年由近代化學之父約翰·道爾頓(John Dalton)等人創辦的曼徹斯特機械學院成立,後發展成為曼徹斯特理工大學。 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始建於1851年,那時稱作歐文斯學院,命名來自於紡織商人約翰·歐文斯(John Owens),正是他用96,942英鎊創辦了這所學院。此後,曼徹斯特歐文斯學院首先發起了“市立大學運動”,並在1880年成為第一批被授予皇家憲章的市立大學。由於這些大學大多有紅磚的校園建築,英國人統稱這些大學叫做“紅磚大學”(Red Brick University),全英國僅有6所大學享有這一地位,分別是曼徹斯特大學、布里斯托大學、謝菲爾德大學、伯明罕大學、利茲大學和利物浦大學。她們都是英國最頂尖的老牌名校,這個稱謂主要是有別於牛津和劍橋大學。

2004年10月22日,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與曼徹斯特理工大學合併,從此組成了英國最大的單一校址大學,新的學校被稱為曼徹斯特大學。

合併後,曼大校訓是“Cognitio, Sapientia, Humanitas”,英文為“Knowledge, Wisdom, Humanity”,中文意思是“知識,智慧,人性”。

院系設定

曼徹斯特大學分為三個院系,每個院系由多個教學與研究成就享有盛譽的學院組成。

生物、醫學與健康院系

生物科學學院

醫學科學學院

健康科學學院

註:該院系是由原先的生命科學院系和醫學與人類科學院繫於2016年8月重組而成。

科學與工程院系

化學工程與分析科學學院

化學學院

計算機科學學院

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

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

材料學院

數學學院

機械、航天與土木工程學院

物理與天文學院

人文院系

曼徹斯特商學院

藝術、語言與文化學院

環境、教育與發展學院

法學院

社會科學學院

學院介紹

商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

曼徹斯特商學院(簡稱Alliance MBS)是英國最早建立的兩所商學院之一。經過50年的發展,曼徹斯特商學院已成為一所享譽世界的商學院,為英國最優秀的商學院之一。2014年英國研究卓越框架(REF)結果顯示,曼徹斯特商學院在商業與管理學領域的“科研力量”(Research Power)位居 全英第二。 根據2017年英國金融時報全球商學院MBA排名,曼徹斯特商學院位列 英國第3名,歐洲第10名,世界第30名 。2014年和2015年金融時報將曼徹斯特商學院的博士課程評為 世界第三(2011-2013連續三年世界第一)。根據2015年福布斯(Forbes)雜誌最佳國際(非美國)兩年制MBA排名,曼徹斯特商學院位列 世界第6名

曼徹斯特商學院是歐洲商學院的先驅之一,已培養眾多優秀商業、金融業領袖,人才輩出。曼徹斯特商學院所創的“Manchester Method”(曼徹斯特項目教學法)在世界管理學上與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同享盛名。英國政府機構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將曼徹斯特商學院的教學能力評定為最高等級“優秀”。其學歷更獲“三連冠”——世界三大頂級學術認證機構(AMBA、EQUIS、AACSB)認證。

根據英國官方科研水平評估(RAE),曼徹斯特商學院的會計與金融系是全英僅有的兩個六星級會計與金融系之一,也是英國唯一被官方承認為六星級的獨立的會計與金融團隊(註:六星級是指連續兩次在官方科研評估中獲得最高分5*)。 會計與金融(Accounting and Finance)期刊則將曼大的 會計金融研究評為 世界第一。 曼大在2015QS世界大學會計與金融學科排名上名列 世界第18位。 曼徹斯特商學院的會計金融課程得到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等權威機構的認證。 同時,曼徹斯特商學院也是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的認證合作夥伴。 曼徹斯特商學院的會計與金融系還是歐洲首家被歐盟認可註冊為“居里夫人”早期培養博士研究點的同類機構。

曼徹斯特商學院還是全球高水平商學院合作平台PIM的三所英國成員院校之一。PIM的各成員機構代表了在企業管理和經營領域的最高水平,並在其所在國家或地區處於領導地位。中國大陸的PIM成員院校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法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法學院創辦於1872年,是英國領先的法學院,並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學院的許多學者與包括聯合國、世貿組織在內的許多海外組織有著研究聯繫。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將曼大法學院的教學評定為“優秀”。曼大法學院還是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的合作建設者之一。

社會科學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是國際公認的卓越研究和教學中心,圍繞經濟學、政治學、哲學、社會人類學、社會統計學和社會學。 2014年英國研究卓越框架(REF)結果顯示,曼大的社會科學研究位居全英第3位。其中,93%的研究影響被評為最高等級4*(世界領先)或3*(國際優秀),100%的研究環境被評為最高等級4*(世界領先)或3*(國際優秀)。社會學(含社會統計學)被評為最高等級4*(世界領先)的研究活動比例位居全英第一,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質量在社會人類學系中位居全英第一。經濟學和政治學的科研力量均位居全英前十。

曼大的經濟系成立於1854年,是全英最古老的經濟學研究中心之一。1866至1876年間,著名經濟學家和邏輯學家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在曼大擔任政治經濟學主席,並在此出版了著作《政治經濟學理論》(The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他在書中提出了價值的邊際效用理論。1959年英國第一個計量經濟學部在曼大成立。 迄今已有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曼大工作過。曼大經濟系在2015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上名列全英前十,世界前一百。 曼大90%的經濟學畢業生在畢業後的六個月內成功就業,且畢業生薪水位居全英前十。

曼大的社會人類學系是全英最頂尖的人類學系之一,由英國人類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人類學家之一馬克斯·格拉克曼(Max Gluckman)創辦。曼徹斯特學派是人類學界對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人類學系以格拉克曼(M. Gluckman)為代表的人類學家群體的稱謂。該學派於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崛起,在20世紀60年代達到鼎盛,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人類學家共同創造了英國社會人類學的黃金時代。 許多領先的人類學家都曾在這裡工作,例如瑪麗蓮·斯特拉森(Marilyn Strathern)和蒂姆·英戈爾德(Tim Ingold)。作為全英第一個教授影視人類學的部門,曼大社會人類學系也因在民族志影片製作方面世界領先的培養而聞名。

環境、教育與發展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環境、教育與發展學院(SEED)是國際公認的卓越研究和教學中心,核心目標是理解和改善社會、經濟和環境之間的不平衡關係。 2004年,曼大的發展政策與管理研究所(IDPM)與建築、地理和規劃與景觀學科聯合成立了環境與發展學院,作為新合併而成的曼徹斯特大學的一部分。 2012-13年,曼大的教育學院更名為曼徹斯特教育研究所(MIE),隨後和環境與發展學院合併組成如今的環境、教育與發展學院。

曼大的發展政策與管理研究所(IDPM)成立於1958年,是英國大學中最大的專注於國際發展的碩士中心,也是國際發展領域世界領先的研究中心之一。IDPM致力於解決一些當今最緊迫和最直接的全球性問題,包括貧窮、社會排斥、經濟移民、新興經濟體和發展政治。 英國官方科研水平評估(RAE 2008)結果顯示,IDPM在發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領域的“科研力量”名列全英第一。 曼大在2015QS世界大學發展研究學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3位。 2016年,IDPM與布魯克斯世界貧困研究所(BWPI)合併組成全球發展研究院(GDI)。

曼徹斯特教育研究所(MIE)始建於1890年,在教育研究與教學上擁有長期的卓越聲譽。 MIE的所有科目都在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AA)和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的教學質量評估中被評為“優秀”。

曼大的地理系擁有120多年歷史 ,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好的地理部門之一,在2015QS世界大學地理學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10位。曼大的地理教學被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AA)評為“優秀”。

曼大的規劃與環境管理系是英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獲得專業認證的規劃系之一,以卓越的教學和高品質的研究享譽國際。這裡的大多數課程獲得英國皇家城鎮規劃學會(RTPI)或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的專業認證。

材料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材料學院是歐洲最大的材料工程學院,也是歐洲最大的材料科學、時裝與紡織研究和教學中心,在材料學領域的“科研力量”位居全英第一。學院的所有材料科學課程均獲得英國材料、礦物和採礦學會(IOM3)的認證,紡織和時裝設計商業課程獲得英國紡織學會(The Textile Institute)的認證。 學院擁有裝備精良的實驗室、教室和先進的科研設備,同時曼大圖書館藏有世界上最多的紡織書籍。學院與相關產業單位建有緊密聯繫,確保學生的學位被僱主高度重視。

基於在金屬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領域的國際聲譽,曼大與謝菲爾德大學於2009年從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理事會(EPSRC)獲得630萬英鎊投資,聯合建立了先進金屬系統博士培養中心(CDT)。 曼大的腐蝕與防護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注於腐蝕及其控制的學術基地之一,擁有約700萬英鎊來自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理事會、歐盟委員會、英國石油公司、阿克蘇諾貝爾、勞斯萊斯、BAE系統公司等機構和企業的資金。

2014年12月3日,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在其《秋季預算報告》中宣布,英國政府將向曼徹斯特材料科學研究中心撥款2.35億英鎊,建立“亨利·萊斯爵士材料研究所”(Sir Henry Royce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以促進英國在先進材料科學領域的研究。

化學工程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是英國最大的化學工程學院。 這裡也是世界化學工程學科的誕生地,1887年喬治·戴維斯(George Davis)在此編寫了世界上第一本化學工程教科書。 曼大的化工從開創以來一直都是英國乃至世界的頂尖專業,2014年英國研究卓越框架(REF)排名全英TOP3,90%的研究被評為最高等級4*(世界領先)或3*(國際優秀)。 曼大在2015QS世界大學化學工程學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25位(英國第4位,僅次於劍橋、帝國理工和牛津)。 學院的所有課程都得到英國化學工程師協會(IChemE)認證。 學院大樓James Chadwick Building內配備了一系列大型工業加工設備,是歐洲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化工學院大樓之一。

計算機科學學院

曼徹斯特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學院正式成立於1964年,是英國最早的計算機學院之一。在這裡誕生了許多世界第一,包括第一台可存儲程式計算機、第一台浮點機、第一台電晶體計算機和第一台使用虛擬存儲器的計算機。計算機科學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於1948-1954年在曼大工作,並領導了曼徹斯特馬克一號(Manchester Mark 1)電腦的系統開發工作。

2014年英國研究卓越框架(REF)結果顯示,曼大在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學領域的研究質量位居全英第4位,94%的研究被評為最高等級4*(世界領先)或3*(國際優秀)。其中,研究環境位居全英第一,研究影響並列全英第一。 曼大在2015QS世界大學計算科學與信息系統學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48位 ,在2015US News世界大學計算機科學學科排名上名列世界第52位 。

最近的英格蘭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HEFCE)教學評估將曼大計算機專業評定為最高等級“優秀”。這裡的所有單榮譽(Single Honours)學位課程均獲得國際工程技術學會(IET)和英國計算機協會(BCS)的完全認證。 曼大計算機科學學院擁有唯一由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理事會(EPSRC)資助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培養中心(CDT)。 此外,學院與IBM、谷歌、微軟、藝電等行業巨頭都建有密切的合作夥伴關係。

醫學院

曼徹斯特醫學院正式成立於1874年,是英國最大的醫學院。在英國,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最早由曼徹斯特大學於1994年引入英國醫學教育系統,現已成為除牛津和劍橋兩個醫學院之外英國各大醫學院的主流教育方法。在最近的教學質量審查中,該院是全英僅有的四所獲得最高評分的醫學院之一。2016年8月,曼徹斯特醫學院整併入重組而成的生物、醫學與健康院系下的醫學科學學院。

專業設定

曼徹斯特大學的專業設定非常廣泛,強項專業領域主要包括:

商科、物理、化學、工程、材料、電子、計算機、生物、醫學、製藥、經濟、數學、法律、戲劇、音樂等。

諾貝爾獎得主

物理

約瑟夫·湯姆孫(Joseph John Thomson),1897年約瑟夫·湯姆孫發現電子也是亞原子粒子而為人所知,並在科學圈內引起了轟動,並最終於 190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因為發現了關於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與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由於“對原子結構以及從原子發射出的輻射的研究”,榮獲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查爾斯·威爾遜(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因發明雲室而與康普頓同獲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因發現中子而獲得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派屈克·布萊克特(Patrick Blackett),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由於改進威爾遜雲室方法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線領域的發現,獲得194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約翰·考克饒夫(John Douglas Cockcroft),因利用人工加速的亞原子粒子進行原子核嬗變的開創性工作而獲得195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漢斯·貝特(Hans Bethe),因在1938年解釋了為什麼恆星能夠在長時間裡向外釋放如此之多的能量而獲得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內維爾·莫特(Nevill Francis Mott),因為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與菲利普·安德森、約翰·凡扶累克共同榮獲197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因為“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而與其學生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一同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因為“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而與其教師安德烈·海姆一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化學

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原子核物理之父,因為“對元素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而獲得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

阿瑟·哈登(Arthur Harden),1929年與漢斯·馮·奧伊勒-切爾平因對糖類的發酵以及發酵酶的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沃爾特·霍沃思(Walter Norman Haworth),因在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上的研究,獲1937年諾貝爾化學獎。

喬治·德海韋西(George Charles de Hevesy),因 “在化學過程研究中使用同位素作為示蹤物”,獲1943年諾貝爾化學獎。

羅伯特·魯賓遜(Robert Robinson),因對植物生物鹼的研究,獲得1947年諾貝爾化學獎。

亞歷山大·羅伯圖斯·托德(Alexander Robertus Todd),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被稱為近代核酸化學的前驅,主要成就是對核甙、核甙酸的研究,弄清了核甙酸的結構和組成,首先合成了人體內幾種重要核甙酸單體,也為核酸的"雙股螺旋體"結構的胡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而榮獲1957年諾貝爾化學獎。

梅爾文·卡爾文(Melvin Calvin),因與安德魯·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發現卡爾文循環(或稱卡爾文本森循環)而聲名顯著,196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約翰·查爾斯·波拉尼(John Charles Polanyi),因對化學動力學的研究,獲得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麥可·史密斯(Michael Smith),1993年因開發了對DNA特定位置進行定點誘變法而獲諾貝爾化學獎。

生理學或醫學

阿奇博爾德·希爾(Archibald Vivian Hill),因其在肌肉發熱方面的研究,與德國科學家邁耶霍夫一起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約翰·E·蘇爾斯頓(John E. Sulston),因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式性細胞死亡的遺傳調控機理,與悉尼·布倫納、H·羅伯特·霍維茨一起獲得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經濟學

約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因其在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理論上的貢獻而與肯尼斯·約瑟夫·阿羅一起獲得197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威廉·阿瑟·劉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因為其於發展經濟學上的貢獻而聞名,獲得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他也是第一位拿到非和平獎的諾貝爾獎的黑人。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曾任世界銀行資深副總裁與首席經濟學家,和麥可·斯賓塞、喬治·阿克爾洛夫由於在“對充滿不對稱信息市場進行分析”領域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而分享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知名國際校友

政界

Michael D. Higgins(麥可·希金斯) - 愛爾蘭總統

Filipe Nyusi(菲利佩·紐西) - 莫三比克總統

Ahmed Mohamed Mohamoud(艾哈邁德·穆罕默德·馬哈茂德) - 索馬利蘭總統

Chaim Weizmann(哈伊姆·魏茨曼) - 以色列第一任總統(其夫人亦為曼大校友)

Ólafur Ragnar Grímsson(奧拉維爾·拉格納·格里姆松) - 冰島前總統

George Maxwell Richards(喬治·馬克斯韋爾·理查茲)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前總統

Samia Suluhu Hassan(薩米婭·蘇盧胡·哈桑) - 坦尚尼亞副總統

Jose Rizo Castellon(何塞·利索·卡斯特約) - 尼加拉瓜前副總統

Haider Al-Abadi(海德·阿巴迪) - 伊拉克總理

Rami Hamdallah(拉米·哈馬達拉) - 巴勒斯坦總理

Gaston Browne(加斯頓·布朗) - 安提瓜和巴布達總理

Ralph Gonsalves(拉爾夫·岡薩爾維斯)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總理

Said Musa(賽義德·穆薩) - 貝里斯前總理

Lloyd Erskine Sandiford(勞埃德·厄斯金·桑迪福德) - 巴貝多前總理

Nahas Angula(納哈斯·安古拉) - 納米比亞前總理

Paula A. Cox(保拉·考克斯) - 百慕達前總理

Teo Chee Hean(張志賢) - 新加坡副總理

Delmaude Ryan(道莫德·瑞安) - 蒙特塞拉特副總理兼教育、衛生與社區服務部部長

Nasser Shaer(納賽爾·沙伊爾) - 巴勒斯坦前副總理

Mohamed Saleh Al-Sada - 卡達能源與工業部部長

Phung Xuan Nha - 越南教育培訓部部長

Jean de Dieu Uwihanganye - 盧安達交通部部長

Alfred Ladu Gore - 南蘇丹土地和住房部部長

Jean-Paul Adam - 塞席爾衛生和社會事務部部長

Colm Imbert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財政部部長

Christopher Tufton - 牙買加衛生部部長

Manzoor Nadir - 蓋亞那勞工部部長

Ottón Solís - 哥斯大黎加立法大會議員、前經濟部部長、三次總統候選人

Ismael Mali Avui - 索羅門群島民族團結、和平與和解部部長

Daniel Feetham - 直布羅陀社會民主黨領袖、前法務部部長

Timothy Sargent - 加拿大國際貿易部副部長

Ngien Hoon Ping -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局長

Miguel Rodriguez Mendoza - 前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

Kevin G. Lynch - 前加拿大樞密院書記兼內閣秘書

Philippos Sachinidis - 前希臘財政部部長

Vilmundur Gylfason - 前冰島司法、宗教與教育部部長

Syed Naveed Qamar - 前巴基斯坦國防部部長

Saad bin Tifla - 前科威特信息與文化部部長

Mohsen Shalash - 前伊拉克電力部部長

Abdul Latif Rashid - 前伊拉克水利資源部部長

Rahman Dadman - 前伊朗道路和運輸部部長

Mohammad Omar Daudzai - 前阿富汗內政部部長

Ahmed Inaz - 前馬爾地夫財政部部長

Jamaluddin Jarjis - 前馬來西亞科學、技術與創新部部長

Abdulbari Arousi - 前利比亞油氣部部長

Maxwell Mkwezalamba - 前馬拉威財政部部長

Onaolapo Soleye - 前奈及利亞財政部長

Omobola Johnson - 前奈及利亞通信技術部部長、聯合國科學和技術促進發展委員會主席

Babalola Borishade - 前奈及利亞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Benjamin A. Roberts - 前甘比亞旅遊和文化部部長

Kunijwok Kwawang - 前蘇丹勞工部部長

Stella Ford Mugabo - 前盧安達內閣事務部部長

Rajesh Jeetah - 前模里西斯高等教育、科研與技術部部長

Nick Brown - 英國工黨首席黨鞭

Tony Lloyd - 英國住房事務影子大臣,前外交大臣、工黨議會黨團主席

Liam Byrne - 英國數字經濟影子大臣

Chi Onwurah - 英國產業戰略影子大臣

Jon Cunliffe - 英格蘭銀行副行長

Sally Davies - 英國政府首席醫療官

Keith Ridge - 英國衛生部首席醫藥官

David Currie - 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主席

Frances O'Grady - 英國工會大會首位女性秘書長

Kirsty Williams - 英國威爾斯教育局局長,前威爾斯自由民主黨領袖

Colin Boyd - 英國蘇格蘭最高法院大法官,前蘇格蘭檢察總長

Margaret Beckett - 英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外交大臣,前工黨領袖

David Clark - 前英國內閣辦公室大臣

Ellen Wilkinson - 英國歷史上首位女性教育大臣

Mark Carlisle - 前英國教育與科學國務大臣

Beverley Hughes - 前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國務大臣

Ian Livingston - 前英國貿易與投資國務大臣、英國電信CEO

Rhodes Boyson - 前英國地方政府國務大臣

Phil Woolas - 前英國邊境及移民事務國務大臣

Chuka Ummuna - 前英國商業、創新與技能影子大臣

David Varney - 前英國稅務及海關總署執行主席

Patricia Troop - 前英國健康保護局行政長官

John Harman - 前英國環境局主席

Charles Barwell - 前英國保守黨全國代表大會主席

Geoffrey Tordoff - 前英國自由黨(自由民主黨前身之一)總裁

Dafydd Wigley - 前英國威爾斯黨領袖

Kevin O'Donoghue - 前英國國防物資主管

Christopher Moran - 前英國皇家空軍空中命令總指揮

Kevin Leeson - 前英國皇家空軍物資主管

Maurice Oldfield - 前英國軍情六處總幹事

商界

Michael Sherwood - Goldman Sachs高盛集團副主席兼高盛國際聯合CEO

Don Cruickshank - LSE倫敦證券交易所前主席

Henry Ingrouille - HKEx香港交易所集團前營運總裁

Robert Elstone - Westpac西太平洋銀行董事,前ASK澳洲證券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兼CEO

Vijit Supinit - SET泰國證券交易所及SEC Thailand泰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主席,BOT泰國銀行前行長

Brian Quinn - Celtic凱爾特人足球俱樂部前主席,前BoE英格蘭銀行副行長

Rupert Pennant-Rea - 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集團主席,前BoE英格蘭銀行副行長

Rijkman Groenink - ABN AMRO荷蘭銀行前董事局主席

Ron Emerson - British Business Bank英國商業銀行前主席

Peter Levene - Lloyd's勞合社前主席,前倫敦市長

Brian Gilvary - BP英國石油公司集團財務長

Angela Strank - BP英國石油公司首席科學家

Robert H. Herz - Fannie Mae房利美及Morgan Stanley摩根史坦利董事,前F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主席

Alan Wood - Siemens UK西門子(英國)董事長

Richard Broadbent - Tesco樂購前董事長

Terry Leahy - Tesco樂購前CEO

Terence Burns - Santander UK桑坦德銀行(英國)主席

Kenneth Durham - Unilever聯合利華前董事長

Tim Munden - Unilever聯合利華首席學習官

Richard Harvey - AVIVA英傑華集團前CEO

Tushar Morzaria - Barclays巴克萊集團財務總監

Michael D. Parker - Dow Chemical陶氏化學前總裁兼CEO

Nonkululeko Nyembezi-Heita - ArcelorMittal安賽樂米塔爾南非公司前CEO

Paul Skinner - Rio Tinto力拓集團前主席

Mike Alexander - Centrica英國森特理克集團前營運長

Russell G. Greig - GSK葛蘭素史克前國際製藥總裁

Julian Metherell - Goldman Sachs高盛前合伙人、英國投資銀行業務CEO

Mark Hughes - RBC加拿大皇家銀行首席風險官

Brian Magnus - Morgan Stanley摩根史坦利前英國董事總經理、私募股權投資歐洲主管

Trevor Bond - Mondelēz International億滋國際前首席客戶官兼中東歐總裁

Jonathan Nicholls - Old Mutual英國耆衛保險前集團財務總監

Ian Gibson - WM Morrison威廉莫里森超市連鎖公司前董事長

Andrew Martin - Compass Group金巴斯集團前歐洲和日本營運長

Anthony S. Thornley - Qualcomm高通前總裁兼營運長

Mark Morris - Rolls-Royce勞斯萊斯前財務長

John P. Cheffins - Rolls-Royce勞斯萊斯前營運長

Ben Stevens - BAT英美菸草集團財務總監兼首席信息官

Mark Saunders - AIA Group友邦保險集團首席策略及市場總監

Giles Ward - ACE安達保險歐亞大陸和非洲地區總裁

Sue Clark - SABMiller南非米勒釀酒歐洲董事總經理

Andrew Morgan - Diageo帝亞吉歐前新業務總裁

Elizabeth Doherty - Reckitt Benckiser利潔時集團財務長

Rupert Keeley - PayPal貝寶歐洲、中東和非洲高級副總裁

David C. Parry - ITW伊利諾斯工具公司前副主席

Bongani Nqwababa - Sasol薩索爾財務長

Steve Betts - Aon怡安集團前全球首席信息官

Alexander S. Moczarski - MMC威達信集團國際主席

Chris Finlayson - BG英國天然氣集團前CEO

Andrew Cosslett - Kingfisher翠豐集團主席,前IHG洲際酒店集團CEO

Geoffrey Mulcahy - Kingfisher翠豐集團前CEO

Keith Oates - M&S瑪莎百貨前執行副主席

John McAdam - United Utilities聯合公用事業公司及Rentokil Initial能多潔集團主席

Robin Freestone - Pearson培生前財務長

Eli Harari - SanDisk閃迪創始人

Tim Pennington - Millicom米雷康姆財務長

John N. Sheldrick - Johnson Matthey莊信萬豐前集團財務總監

Manuel Ferreira de Oliveira - Galp Energia高浦能源前副主席兼CEO

Andreas Vranas - NBG希臘國家銀行前副行長

David Williams - Mondi盟迪紙業集團聯席主席

Simon Segars - ARM控股CEO

Spyros N. Filaretos - Alpha Bank希臘阿爾法銀行營運長

Marinos Yannopoulos - Alpha Bank希臘阿爾法銀行前CEO

Theodoros Α. Kalantonis - Eurobank歐銀耳嘎斯銀行副CEO

Tim Wright - Willis韋萊集團控股韋萊國際前CEO

Peter Rogers - Babcock巴布考克國際集團前CEO

Richard Solomons - IHG洲際酒店集團CEO

Gavin Darby - C&WW英國大東電報局前CEO

Paul Pester - TSB英國信託儲蓄銀行CEO

Liam Coleman - Co-operative Bank英國合作銀行CEO

David Grigson - Trinity Mirror三一鏡報集團主席

Francis Kennedy - British Airways英國航空前董事

Stephen Brooks - Christie’s佳士得副CEO

Melanie Clore - Sotheby’s蘇富比歐洲主席

Oliver Barker - Sotheby’s蘇富比歐洲副主席

Tony Bates - Inmarsat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財務長

Iain Parham - CVC Capital Partner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合伙人

David Gardner - KPMG英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前公共政策總監

Ronald Brenneman - Petro-Canada加拿大石油前總裁兼CEO

James Ndahiro - RSE盧安達證券交易所主席

Keith Edelman - Arsenal阿森納足球俱樂部前董事總經理

經濟

Simon Johnson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教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

Konstantinos Meghir - 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前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主席

Barry McCormick - 英國牛津大學衛生服務經濟與組織中心主任,前英國衛生部首席經濟學家

Mark Gregory - 安永英國和愛爾蘭首席經濟學家

Christopher Probyn -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首席經濟學家

Abdalla Hamdok - 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兼副執行秘書

Louis Kasekende - 烏干達銀行副行長,前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公共與慈善

Irene Khan - 國際發展法律組織總幹事,前大赦國際秘書長

Winnie Byanyima - 樂施會國際總幹事

Joanna Swabe - 國際人道協會歐盟總監

Anthony Kravitz - 大英國協牙醫協會會長

Michael Bichard - 前英國設計委員會主席

Gordon Borrie - 前英國廣告標準局主席

物理與化學

Henry Moseley(亨利·莫塞萊) - 著名物理學家,原子序數的發現者

Ernest Marsden(歐內斯特·馬斯登) - 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散射實驗完成者之一

Hans Geiger(漢斯·蓋革) - 著名物理學家,蓋革計數器的發明者,盧瑟福散射實驗完成者之一

John Henry Poynting(約翰·亨利·坡印廷) - 著名物理學家,坡印廷矢量的發現者,坡印廷-羅伯遜效應的發現者之一

Arthur Stanley Eddington(亞瑟·斯坦利·愛丁頓) - 著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第一個用英語宣講相對論的科學家

John Lennard-Jones(約翰·倫納德-瓊斯) - 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理論化學家,現代理論化學的奠基人,蘭納-瓊斯勢(L-J勢能函式)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Bernard Lovell(伯納德·洛弗爾) - 著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射電天文學之父,焦德雷爾班克天文台創始人,世界第三大全動式射電望遠鏡洛弗爾望遠鏡發明者

Arthur Schuster(阿瑟·舒斯特) - 物理學家,“反物質”概念提出者

George Rochester(喬治·羅切斯特) - 物理學家,奇異粒子的發現者之一

Clifford Charles Butler(克利福德·查爾斯·巴特勒) - 物理學家,奇異粒子的發現者之一

Douglas Hartree(道格拉斯·哈特里) - 物理學家、數學家,哈特里-福克方程提出者之一

Patricia Lewis(帕特里夏·劉易斯) - 核物理學家和軍控專家,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國際安全研究總監

James Lovelock(詹姆斯·洛夫洛克) - 世界環境科學宗師,“蓋亞假說”提出者

生物與醫學

Edwin Mellor Southern(埃德溫·邁勒·薩瑟恩)- 著名分子生物學家,2005年拉斯克獎獲得者,Southern印跡雜交發明者

John Skehel - 英國皇家學會副會長兼生物書記

Leslie Turnberg - 英國上議院醫學顧問,前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長

Alan Russell -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匹茲堡大學麥高恩再生醫學研究所創始所長

數學與計算機

Paul Erdős(保羅·愛多士) - 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現時發表論文數最多的數學家

Alar Toomre - 著名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套用數學教授

Harry Campion - 聯合國統計局和英國中央統計局首任主任

Gerry Pennell - 倫敦奧組委首席信息官

文學與媒體

Anthony Burgess(安東尼·伯吉斯) - 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評論家及作曲家

Barry Unsworth(巴里·昂斯沃斯) - 英國著名歷史小說家,1992年布克獎得主

Francesca Unsworth - BBC世界服務集團總監兼新聞及時事副總監

Andrew Cohen - BBC科學主管

Ceri Thomas - 英國牛津大學公共事務與傳訊總監,前BBC《全景》節目主編、新聞節目主管

Dorothy Byrne - 英國Channel 4電視台新聞及時事主管

Colin Freeman -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首席外交記者

Phillip Crawley - 加拿大《環球郵報》出版人兼CEO

音樂與影視

Peter Maxwell Davies(彼得·馬克斯韋爾·戴維斯) - 英國著名作曲家,英國女王的音樂大師

Tom Rowlands & Ed Simons - 英國重量級電子音樂團體“化學兄弟”成員

Benedict Cumberbatch(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英國著名演員,《神探夏洛克》中夏洛克·福爾摩斯的飾演者

Toby Jones(托比·瓊斯) - 英國著名演員,2002年奧利弗獎最佳男配角

Anna Ford(安娜·福特) - 英國著名新聞主播

Parineeti Chopra(芭莉妮蒂·卓布拉) - 寶萊塢明星

宗教與哲學

Vincent Nichols(文森特·尼科爾斯) - 羅馬天主教會紅衣主教,英國西敏寺大主教

Donald Gray - 英國女王的前牧師

Ludwig Wittgenstein(路德維希·維根斯坦) - 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建築

Norman Foster(諾曼·福斯特) - 國際傑出建築大師,第21屆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

Stephen Hodder - 英國著名建築大師,1996年斯特靈獎得主,前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主席

教育

Goolam Mohamedbhai - 國際大學協會前會長

Michael Gibbons - 大英國協大學協會前秘書長

Roger Williams - 英國威爾斯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前主席

Derek Roberts -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前校長兼教務長

Colin Riordan - 英國卡迪夫大學校長

Dianne Yerbury -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前校長

體育

Philip Craven(菲利普·克雷文) - 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

Vincent Kompany(文森特·孔帕尼) - 曼徹斯特城足球俱樂部隊長

Tony Brooks(托尼·布魯克斯) - 6次F1大獎賽冠軍

Ron Hill(羅恩·希爾) - 馬拉松名將,前世界紀錄保持者,運動品牌Ronhill創始人

Alan Gowling(阿蘭·格羅林) - 前曼聯球星

Tony Bloom - 布萊頓足球俱樂部主席

Clare Connor - 前英格蘭女子板球隊隊長

傑出華人校友

政界

張彥通(國務院參事室副主任)

王良城(國家檔案局正局級巡視員)

楊英明(駐世界銀行中國執行董事)

瀋陽(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

岑建君(中國駐美國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

楊進(中國駐法國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

張林逸(原中國駐義大利使館教育處教育參贊)

靜煒(國家漢辦副主任,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

劉金光(《中國宗教》雜誌社社長,原國家宗教事務局政法司副司長)

戴曉初(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副局長,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張峻峰(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工與信息研究所副所長)

孫志(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

譚崇鈞(財政部稅政司副巡視員)

何炤華(國家衛生計生委計畫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

陳昶學(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環境與資源處處長)

劉健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綜合司督查考評處處長)

吳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王輝耀(國務院參事,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閆傲霜(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致公黨北京市委主委)

唐曉青(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副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

張志強(原天津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程藝(原安徽省教育廳廳長)

黃維禮(民盟中央常委,原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李茜(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對外宣傳辦公室(省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

李慧瓊(民建聯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

陳肇始(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

徐英偉(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

殷瑋(原台灣“總統府”秘書)

此外,曾在曼大進行非學位求學或擔任訪問學者的中國政界人士包括:

張少琴(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曾於1983年2月至1985年2月在曼徹斯特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孫振宇(商務部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首位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曾於1989年至1990年在曼徹斯特大學學習)

李青原(中國證券市場最早的推動者和設計者之一,原中國證監會規劃發展委員會主任、高盛(亞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曾於1977年在曼徹斯特大學攻讀)

商界

黃偉明(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財務長)

杜哲民(聯想集團歐洲、中東和非洲財務長,原宏碁財務長)

歐陽謙(中糧集團外部董事,原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監事會主席)

杜江龍(交通銀行董事會秘書)

唐漢城(東亞銀行副行政總裁兼營運總監)

丘仲文(中信銀行(國際)前稽核總監)

陳天正(富邦銀行(香港)前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管理部主管)

陳碧霞(富邦銀行(香港)前高級副總裁兼企業傳訊部主管)

李家祥(恒生銀行獨立非執行董事兼審核委員會主席)

程軍(中國銀行貿易金融部總經理)

熊軍(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

李克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

鄭文彪(安永大中華區財務長及營運主管)

雷熙文(普華永道大中華區首席業務發展官)

詹德慈(香港交易所集團前財務總監)

黃大展(招商局金融集團有限公司前董事總經理)

王一崗(招商崑崙董事總經理)

張迎昊(中信產業基金董事總經理)

陳鎮洪(天泉投資非執行主席,中國十大風險投資家)

郭慧娜(景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亞太區首席行政官)

任重(田仆資產合伙人)

許志明(寬頻資本合伙人)

朱大銘(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

徐炳東(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

陳禮明(DHL Express亞太區財務總監)

劉鋒傑(上市公司科達股份董事長)

臧永興(上市公司四通新材副董事長)

林斌(上市公司躍嶺股份總經理)

鄭嵩(上市公司雄帝科技董事兼副總經理)

張鉅(上市公司海能達通信董事兼財務總監)

姚錦麗(上市公司美錦能源副總經理兼資本運營部總經理)

簡迅鳴(上市公司上海電氣獨立非執行董事)

王清華(上市公司中遠海科獨立董事)

吳德龍(上市公司一拖股份獨立董事,原農銀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利定昌(香港上市公司希慎興業前主席)

馮紹波(香港上市公司經濟日報集團主席兼創辦人)

陳永燊(香港上市公司YGM貿易主席,長江製衣董事)

吳長勝(香港上市公司科聯繫統創辦人兼主席)

蔣鑫(香港上市公司泛亞環保主席)

趙式芝(香港上市公司卓能集團副主席)

徐達明(香港上市公司恆天立信副總裁)

鄧宇平(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飛機租賃首席營運官)

黎寶聲(香港上市公司華潤啤酒財務長)

石國文(香港上市公司鴻興印刷集團財務長)

關志堅(香港上市公司寶光實業首席財務總裁)

何漢明(香港上市公司香港中華煤氣首席財務總裁)

朱欣欣(香港上市公司華彩控股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人事行政部總監)

陳翀(香港上市公司碧桂園非執行董事)

袁偉良(香港上市公司恒隆地產獨立非執行董事、前董事總經理)

張智媛(香港會計師公會前行政總裁兼註冊主任)

唐建華(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專業標準與技術指導部主任)

學術界

楊南生(著名固體火箭發動機專家,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火箭事業的開創者)

柯召(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名譽副主席,四川大學名譽校長)

余瑞璜(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教授,吉林大學物理系創始人)

史紹熙(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燃燒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天津大學校長)

章名濤(著名電機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主任)

趙承嘏(著名植物化學家、藥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草藥化學研究的先驅者)

蘇元復(著名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工程學科的奠基人之一)

朱亞傑(著名化學工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石油大學副校長)

陸學善(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晶體學研究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

朱洪元(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朱希濤(著名口腔醫學專家,中國口腔修復學的奠基人之一,中華口腔醫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名譽院長)

夏震寰(中國水利工程學泰斗,原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副主任)

顧兆勛(著名水利專家、教育家,河海大學前身華東水利學院的主要開創者之一)

蘇良赫(著名工藝岩石學家,中國工藝岩石學開拓者之一,第二屆世界非金屬礦物大會副主席)

鄭建宣(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合金相圖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原廣西大學副校長)

劉培德(著名切削理論與刀具專家,原華僑大學副校長、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

許道生(著名冶金學家,原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員)

陳季丹(著名電氣化絕緣專家,原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電所系絕緣教研室和研究室主任)

嚴灝景(中國紡織纖維材料學科的創始人,原東華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教授)

沈宗瀛(國際著名藥物化學家,曾獲美國化學會首屆Abred Burger醫藥化學獎)

郭正曉(倫敦大學學院首位華人副校長、材料化學教授)

湯家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統計學教授,香港大學前副校長、研究生院首任院長)

姚良忠(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曾榮樹(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國際顧問,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蘇志國(中科院過程所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首席科學家)

吳恩華(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員、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導)

何元慶(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導,甘肅省僑聯副主席)

葛惟昆(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王運東(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符松(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

葉大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劉波(浙江大學國際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教授)

吳惠楨(浙江大學電子與無線電物理研究所所長、教授)

傅育熙(上海交通大學軟體學院教授)

張成思(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助理兼貨幣金融系主任、教授)

袁學鋒(中山大學工學院教授,原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

姜正祿(中山大學數學系教授)

馬春文(吉林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教授)

陳宗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教授)

張以都(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

曹文(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教授)

王薔(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外語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教授)

趙成平(重慶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教授)

周俊良(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侯曦(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原副校長、教授)

楊永春(蘭州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資源環境學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

張卿(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研究院教授)

孫旭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外語系教授)

徐海(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生物工程與技術中心教授)

陳小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教授)

田金洲(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副院長,北京中醫藥大學老年醫學研究所所長)

楊劍波(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兼金融實驗室主任)

柴明熲(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名譽院長、教授)

陳建東(西南財經大學財政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朱小美(安徽大學外語學院教授)

劉學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鍾舜聰(福州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教授)

其他

方召麐(當代傑出國畫大師)

莊巨忠(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

蔣小涵(著名主持人和女演員,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黃榮楠(上海市律師協會理事)

王漢齊(大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主任)

女王周年獎

女王周年獎曼大獎項 女王周年獎曼大獎項

女王周年獎(The Queen's Anniversary Prizes for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自1994年以來每兩年頒發一次的英國高等教育獎項,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的一部分。 曼徹斯特大學是英國獲得女王周年獎次數第二多的大學(7次),僅次於牛津大學。

設施服務

校園設施

曼大約翰賴蘭茲圖書館 曼大約翰賴蘭茲圖書館

曼徹斯特大學學生可以享用到英國大學中頂級的設施。曼大圖書館是全英第三大學術類圖書館,也是英國五個國家級研究型圖書館之一,共藏有400多萬冊各類紙質書籍與期刊,以及近100萬電子書刊,還有幾百個資料庫。曼大圖書館由主圖書館、Alan Gilbert學習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s)及其他九個圖書館組成。其中,約翰賴蘭茲圖書館(John Rylands Library)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美的圖書館之一。

為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曼大修建了兩個室內運動中心、兩個室外運動場和曼徹斯特水上活動中心(2002年大英國協運動會游泳等項目的比賽就在此舉行),足以滿足開展大部分體育運動的需要。大學擁有的曼徹斯特博物館全年向公眾免費開放。另外,學生會還提供咖啡館、食品店、俱樂部等一系列服務設施。

周邊交通

曼徹斯特城市風景 曼徹斯特城市風景

公車:Oxford Road是曼徹斯特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道路,也是歐洲最繁忙的公交線路之一。在高峰時期,每4秒鐘就有一輛車。夜間公車的運營時間是午夜之後,對晚上回家的學生是一個既安全又方便的選擇。你也可以搭乘一種環遊市中心地區的免費公車,另外還有一個免費的‘Uni-link’公車往來南北校區。

火車:曼徹斯特有4個火車站,其中最主要的2個是Victoria和Piccadilly火車站。Oxford Road火車站離大學只有幾分鐘的步行路程,曼大北校區距離Piccadilly火車站只有很短的步行路程。

有軌電車:Metrolink是一個有軌電車服務,連線市中心和郊區。

學生生活

曼大Learning Commons 曼大Learning Commons

曼徹斯特大學學生服務中心的國際諮詢團隊為所有在此學習的國際學生提供支持服務。他們在許多領域為學生提供意見和信息,包括移民事項、住宿、資金和學術問題等。 大學學生會提供的服務種類繁多,既有諮詢和信息中心,也有餐飲和娛樂服務。

曼大學生會現有超過300個社團,涉及幾乎所有想像力可觸及的興趣愛好,學生還能自己申請創建社團。從住房到一般的健康問題,學生會的諮詢服務中心都為學生提供幫助。每位學生都有一名自己所在院、系的學術導師,不管是專業的或其他問題,都可以從導師處尋求意見或建議。

住宿條件

曼大的學生公寓多達20幢,可提供8,000多間各類宿舍。 宿舍均有共享或單獨的電話和Internet接口、廚房、廁所、浴室及洗衣房,無論環境還是設施均為英國大學一流水準。

國際合作

中國大陸

曼徹斯特大學與許多中國大陸的頂尖大學建立了廣泛的學術研究合作關係,主要包括:

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人民大學

全球範圍

除中國大陸的頂尖大學外,曼徹斯特大學還與眾多世界名校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最高學府建立了合作關係,主要包括: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加州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韋爾斯利學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梨花女子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巴黎政治學院;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義大利羅馬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國立台灣大學等。

申請指南

申請就讀 本科課程的中國學生,通常條件如下:

(1)重點高中畢業或同等學歷,學習成績優秀,有說服力的推薦信;

(2)圓滿修完經認可的預科課程,成績優秀;

(3)IELTS(雅思考試)成績總分6.0-7.0不等,單項不低於5.5-6.5不等,或其它同等英語水平證明。

申請就讀 授課式碩士課程的中國學生,通常條件如下:

(1)IELTS(雅思考試)成績總分6.5-7.5不等;

(2)985,211本科平均成績不低於80%-85%,

雙非本科平均成績不低於85%-90%;

(3)兩封有說服力的推薦信。

世界名校

大學: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分為綜合大學、專科大學或學院。通常設有許多專業,再由幾個相近的專業組成系。

英國大學盤點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是各莘莘學子嚮往的校園。本任務盤英國的各大學校園。
牛津大學
東英吉利大學
斯旺西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
巴斯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
南安普頓大學
諾丁漢大學
劍橋大學
鄧迪大學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諾森比亞大學
考文垂大學
倫敦藝術大學
格拉斯哥大學
利茲大學
阿斯頓大學
薩里大學
布里斯托大學
華威大學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
約克大學
愛丁堡大學
聖安德魯斯大學
北安普頓大學
威斯敏斯特大學
德比大學
白金漢大學
國王學院
班戈大學
利物浦大學
阿爾斯特大學
薩塞克斯大學
普利茅斯大學
赫特福德大學
曼徹斯特大學
蘭卡斯特大學
洛翰普頓大學
阿伯丁大學
金斯頓大學
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
肯特大學
萊斯特大學
赫爾大學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羅伯特戈登大學
伯明罕大學
格洛斯特大學
龍比亞大學
優維克大學
西英格蘭大學
布萊頓大學
哈德斯菲爾德大學
普茨茅斯大學
桑德蘭大學
伯明罕城市大學
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
布魯內爾大學
牛津布魯克斯大學
索爾福德大學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
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
格拉摩根大學
曼徹斯特城市大學
皇家霍洛威學院
利茲城市大學
赫瑞瓦特大學
阿伯泰鄧迪大學
格林威治大學
密德薩斯大學
德蒙福特大學
泰晤士河谷大學
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
創意藝術大學
東倫敦大學
伯恩茅斯大學
博爾頓大學
拉夫堡大學
杜倫大學
伍斯特大學
紐卡斯爾大學
雷丁大學
布萊福德大學
愛丁堡瑪格麗特女王大學
帝國理工
梯賽德大學
中央蘭開夏大學
卡地夫大學
格林多大學
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
愛克塞特大學
紐波特大學
坎特伯雷基督教會大學
奇切斯特大學
溫切斯特大學
艾吉希爾大學
貝德福德大學
斯塔福夏大學
坎布里亞大學
城市大學
巴斯斯巴大學
約克聖約翰大學
阿伯雷斯威斯大學
切斯特大學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
南安普頓索倫特大學
聖大衛三一大學
愛塞克斯大學
倫敦南岸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