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葶藶丸

苦葶藶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卷八。具有健脾利水之功效。主治一切水濕氣,通身腫滿不可當者。

組成

人參二兩、苦葶藶(於鍋內紙上炒黃色為度)四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用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食前煎桑白皮湯送下,一日三次。

功用

健脾利水。

主治

一切水濕氣,通身腫滿不可當者。

方義

脾虛水濕不化,而致通身腫滿者,虛中夾實也,治宜扶正以祛邪。方以人參補氣健脾,脾氣健則水濕得化;用苦葶藶瀉肺行水,水飲消則脾氣易復。兩藥標本兼顧,攻補兼施,水腫自可除矣。用棗肉為丸,佐人參補脾也。

附方

名稱:苦葶藶丸

組成:苦葶藶、杏仁、陳橘皮、防己、赤茯苓、紫蘇葉、郁李仁

用法:上五味為末,與二味研者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煎橘皮湯送下,一日二次

主治:水氣喘滿,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睡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名稱:一字湯

組成:甘遂、大戟

用法:上銼,用慢火炒令黃色,為粗末。每服一字匕,以水半盞,煎三五沸,便須傾出,不得煎過,去滓溫服。不過十服,大效

主治:水氣通身腫滿,喘急,小便澀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名稱:海金沙散

組成:牽牛、甘遂、海金砂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倒流水一盞調下,食前服。得宣利,止後服

主治:脾濕太過,通身腫滿,喘不得臥,腹脹如鼓

出處:《醫學發明》卷六

名稱:甜葶藶丸

組成:甜葶藶、牽牛子、大戟、膩粉、雄雀糞、巴豆

用法:上為末,用棗瓤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以溫茶送下,一日二次。五歲以上,加丸服之

主治:小兒水氣,通身腫滿,心腹妨悶,坐臥不安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八

名稱:羌防四苓散

組成:羌活、獨活、防風、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主治:太陽中濕,發熱惡風,關節疼痛,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八

功用:發表驅濕,健脾利水

名稱:大豆散

組成:大豆黃、大黃

用法:上為散。每服二錢匕,臨臥時煎蔥、橘皮湯調下。平明以利大腸為度

主治:水病通身腫滿,喘急,大小便澀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