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悶之謳

主題樂段:雖然音符較密,但節拍速度很慢,音樂由低到高,然後層層遞減,表現了作者的苦悶和無限感慨之情。 第二變奏樂段:以附點十六分音符音型為主要特點,流動的鏇律和特定音型,表現了作者對光明和理想的追求。 第三變奏樂段:以連弓三十二分音符為主要特點,有一種自得其樂的情緒,表現了作者的樂觀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

《苦悶之謳》是劉天華先生於1926年創作的,作者曾對這首樂曲作解:“意為苦中作樂”。因此,又名《苦中樂》。作者為發展國樂事業竭盡了全力,但遇到種種困難和阻力,他用生動的音樂語彙將苦惱和憤懣的情緒傾訴出來。
樂曲是一首變奏曲,由引子、主題、三次變奏、和尾聲六部分組成。作品以大量的連弓附點十六分音符來表達作者心中的苦悶和煩亂,在創作手法上堪稱一絕。引子:節奏較為自由,一次緊似一次的音型重複,向人們揭示了作者激憤不安的內心世界,是身處逆境時的苦悶呼號。主題樂段:雖然音符較密,但節拍速度很慢,音樂由低到高,然後層層遞減,表現了作者的苦悶和無限感慨之情。第一變奏樂段:速度較主題樂段稍流暢,著重描寫了作者為苦惱縈繞而不能擺脫的痛苦心情。第二變奏樂段:以附點十六分音符音型為主要特點,流動的鏇律和特定音型,表現了作者對光明和理想的追求。第三變奏樂段:以連弓三十二分音符為主要特點,有一種自得其樂的情緒,表現了作者的樂觀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尾聲:節奏較為自由,表現了作者從臆想中回到現實世界,心不由衷地發出陣陣嘆息,潸然淚下,漸弱漸隱地結束全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