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
與其苟且偷生的活著,不如奮起反抗侵略者。
同義詞
苟全性命、苟延殘喘、因循苟且.、苟且偷安
出處
《荀子·榮辱》:“今夫偷生淺知之屬,曾比而不知也。”
示 例:①但他知道,那種高官厚祿、那種的~,是比死還要可怕。(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②有言道:“寧鳴以死,不默而生”,張紫妍的死對她個人而言說明了什麼?她是個演員,離開娛樂圈就意味著生存面臨威脅,離開娛樂圈就意味著喪失了生活的意義,而對一個柔弱無助的女子而言,又如何去戰勝那黑暗的娛樂圈?又如何能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死了要爭取身體上的自由和精神上的解脫,這正是這位韓國女藝人的勇氣。(殷謙《殷謙雜文全集》)
反義介紹
寧死不屈、視死如歸、錚錚鐵骨。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
故事:
李碧華小說 :《胭脂扣》里的十二少最後淪落成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糟老頭
南宋奸臣賣國賊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抗金名將岳飛,禍亂朝政,雖然他生前享盡榮華富貴,但死後卻遺臭萬年。秦檜的墳墓被稱為“穢冢”,墓碑上“不鐫一字”。過了二百多年,人們對他仍十分憎惡,明朝成 化二十一年,有人把這個“穢冢”剷平。把秦檜和王氏兩具骯髒的屍骨扒出 來,扔到臭水溝里,發泄對這個奸賊的憤恨。
近代顯貴一時的袁世凱, 曾因追逐名利出賣維新志士,致使戊戌變法中途夭折。辛亥革命後,為能當 上中華帝國皇帝,他更變本加厲,甚至不惜出賣民族主權,幾乎全盤應允了 日本提出的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他的賣國罪行激怒了全體國人,整個 中華大地掀起了討袁的浪潮。最後,他只有在四面楚歌的聲討中悲慘地結束 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賣 身投靠日寇甘為漢奸的汪精衛,最後竟是痛苦地死在自己為之效命的日本主 子手中,更不用提他們身後的千載罪名了。
延展閱讀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