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綹巾舞

苗族綹巾舞

綹巾舞為苗族祭祀性舞蹈,流布於湘西州花垣、鳳凰等苗族聚居縣,其舞蹈功能是壓邪、鎮惡、滅害、除災、謝神、還願等。

綹巾舞為苗族祭祀性舞蹈,以手拿的法器(綹巾)而得名。多用於儺願、接龍、椎牛等祭祀活動之中。流布於湘西州花垣、鳳凰等苗族聚居縣。其舞蹈功能是壓邪、鎮惡、滅害、除災、謝神、還願等。綹巾由12-24條繡花布巾聯綴而成,長約40厘米,上頻寬3厘米,下端寬7厘米,由一根長30餘厘米的木棒穿上作柄。每做完一堂法事,則戶主必饋贈一條綹巾。因此,這種法器也是苗巫功果的見證。跳綹巾舞時,苗巫身穿紅色質袍,頭戴黑色帽,帽頂縫一排豬毛,前面圍一道鳳冠。他左手握綹巾,右手握司刀。其基本動作有:“三拜”、“撒梅花”、“拜五雲”、“拜將”、“飛巾”、“揚塵”等。其動作柔中有剛,莊重有力。其歌曲的音樂節奏自由,可長可短,可隨引腔,但甩腔大都相同,且以鑼鼓伴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