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排料鄉

湘西排料鄉

排料鄉位於花垣縣城南44公里,7個村委會,16個自然寨,7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380人,人口分布較散,98%的人口屬苗族。全鄉屬高山岩溶區,平均海拔780米。

基本信息

1、沿革建制:

排料鄉隸屬於花垣縣洪武元年(1368)置崇山於老城(今吉衛鎮老衛城),後撤衛改置崇山千戶所。花垣縣縣級建制始於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鎮溪軍民千戶所,分鎮溪崇山124寨為十里,自高岩河分界,下四里為今吉首地,上六里為今花垣縣域,舊稱“六里苗地”。

清雍正八年(1730),設六里同知,雍正十年改六里為永綏廳,治吉衛吉多坪。嘉慶二年(1797),升永綏廳為直隸廳。嘉慶七年,廳治遷花垣(今縣城)。
民國元年(1912),改直隸廳為行政廳。次年,改永綏廳為永綏縣,屬辰沅道。民國24年屬湘西綏靖處。民國25年屬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屬第九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和平解放,同時成立縣人民政府,治花垣。屬沅陵專區,1952年改屬湘西苗族自治區。1953年9月,永綏縣改名花垣縣。轄地、治所不變。1955年屬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

排料鄉位於花垣縣城南44公里,東北為保靖縣夯沙鄉。東南與南面為吉首市矮寨鎮,西面是排碧鄉,北鄰董馬庫鄉,1949以名為桃花鄉,1949年以後屬四區,1956年撤區,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61年改為排料公社。1984年撤共設後改為排料鄉至今。以駐地排料村得名。

排料排料

2、行政區劃

排料鄉轄:芷耳、補毫、排料、龍孔、壤烈、桃花、金龍7個村委會,16個自然寨,7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380人,人口分布較散,98%的人口屬苗族。

3、行政面積

總面積為48.21平方公里

4、地勢地貌

地勢東北西三面高,南部低,中部傾斜,形成高山台地、丘陵地帶和沿河平川三個台階型地貌帶。排料內雄奇挺拔的崇山峻岭,全鄉屬高山岩溶區,平均海拔780米。

5、土壤

境內土壤以水稻土、黑色灰土、紅色灰土、紅壤土、黃壤土為主,共5類,13亞類,44土屬,144土種。

6、氣候

排料鄉屬於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春季氣溫回暖較早,但不穩定,寒潮活動較頻繁,夏季降雨集中,雨熱同季,夏秋季乾旱發生較多,冬季比較寒冷,濕度大。年平均氣溫16.0℃,最冷月平均氣溫4.6℃,最熱月平均氣溫26.7℃,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9.3℃,極端最低氣溫-15.5℃。雨量充沛,分布不均,常年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最小相對濕度4%,年平均無霜期279天。全年日照時數1219.2小時,占可照時數的28%。年平均風速1.1米/秒,最多風向為ENE風。年平均蒸發量為1031.9毫米。年雷暴日數53.9天。

7、水文

境內有排料河(自壤烈村經排料村中間而過流向吉首峒河支流上游德夯)及多條清澈小溪瀑布、吾木水庫、夯湘水庫、溜逗坪水庫、壤烈水庫等。

8、土地資源

現有耕地面積7179畝,其中水田6612畝,旱地567畝。

9、礦產資源

以芷耳村的方解石、及岩科寨的青板岩。其中芷耳村的白岩沙石遠銷遠銷周邊市縣、岩科寨的青板岩遠銷省內外的著名鄉村旅遊地。

建築石料用灰岩:分布廣泛,本縣凡有石灰岩裸露的地方,只要不在禁止開採區內,且交通運輸條件較好,均可開發利用。

10、交通概況

目前已基本村村通了水泥公路、其中縣道基本貫穿全鄉、離國家高速G65包茂高速公路矮寨收費站不到10公里,通過高速公路距湘西州州府吉首市40餘千米,交通便利。離即將動工新建的湘西里耶機場位於花垣縣境內不到20公里,屆時機場建成後將極大地改善對外交通條件。

11、經濟

年內種植烤菸面積2700畝,菸葉總產量26.67萬公斤,創產值305萬元,菸農人均增收350元。年加工方解石礦粉5000噸,創產值70萬元。全年出欄肥豬2700頭,有養羊專業戶15戶。

2003年全鄉地區生產總值120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86萬元,農業總產值850萬元,第三產業64萬元,財政收入49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量188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元。

文化旅遊業加速發展。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09萬元、鄉村旅遊發展為主。其中金龍苗寨花垣縣排料鄉金龍村躋身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網站獲悉,花垣縣排料鄉金龍村等4村寨以良好的生態環境、秀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俗文化,被列入“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名錄”,這是花垣縣秀美村莊建設取得的又一豐碩成果。
金龍村是一個苗族聚居的古老村寨,位於花垣、吉首、保靖三縣市交界處的蚩尤大峽谷崖頂,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峭壁環繞,風光秀美,被譽為“懸崖上的苗寨”。近年來,該村在省委組織部扶貧工作組和州縣的大力扶持下,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獨具特色的苗族民俗文化,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旅遊,累計完成山地造林1800畝,封山育林護林7500畝,創建金秋梨、櫻桃等特色果園1200畝,完成“四旁”植樹綠化3萬餘株,新建景區游道1.8千米,先後成功舉辦了“情定金龍”大型青年聯誼會、“櫻桃會”等一系列特色民眾文化活動,累計接待遊客數萬人次,成為湘西苗族特色文化和鄉村休閒觀光旅遊的新亮點,並獲評國家3A級景區。
據了解,花垣縣被列入“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名錄”的還有花垣鎮蚩尤村、麻栗場鎮立新村、排碧鄉板栗村,其中立新村和蚩尤村還分別獲評“中國美麗鄉村”和“全省首批綠色村莊”。

12、教育科學

排料鄉中心國小坐落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排料鄉排料村,位於花垣縣位於花垣縣東南邊。學校始建於1952年,1997年改制成九年一貫制.現有師生500人左右。

13、名俗文化

花垣是古樸神秘的“百里苗鄉”。苗族傳統文化保存完好,擁有苗鼓、苗族古老歌、苗醫藥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趕秋節、苗族武術、苗戲、椎牛祭、花帶、接龍舞、司刀綹巾舞等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跳仙、盾牌舞、開山舞、吃豬、儺戲、上刀梯、下火海、踩豆腐等苗族絕技藝術豐富多彩;苗語文、苗畫、苗族生成哲學等苗族文化古樸神秘;花垣縣是苗族巴岱藝術之鄉、嗩吶藝術之鄉、苗山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苗繡織錦藝術之鄉”、“全國蚩尤文化研究基地”。

14、民間文學

花垣縣苗族民間文學源遠流長,形成活潑多樣,富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內容廣泛、形式活潑。有神話、傳說、故事、童話、寓言、謎語等,得到苗族民眾的喜愛。
(一)神話、傳說、故事
神話 神話是關於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花垣苗族地區流傳的神話,體現了人類初級思維特徵。內容主要是反映洪水淹沒、開天闢地、人種來源和人們與妖魔怪、毒蛇猛獸作鬥爭的情況。主要作品有《阿剖仡本》、《古老話》、《奶戎瑪戎》、《射日射月》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古老話》和《阿剖仡本》(也稱《果索果苯》)。《古老話》敘了苗族人民開天闢地、射日射月、長途遷徙、立祖立的過程,是神化了的苗族史話。《阿剖仡本》說的是地上的人與天上的雷公鬥智鬥勇、最後戰勝雷公的神話,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神靈的反抗精神。
傳說、故事 花垣縣內苗族的傳說、故事豐富多采,其數目無法統計,已收集到的有數百件之多。人物傳說、故事有《謊江山》、《石三保的故事》、《孫文明抗租故事》等;山川風物故事有《蓮花山的傳說》、《仙人橋的傳說》、《尖岩的傳說》、大龍洞小龍洞的傳說》、《雷公山的傳說》、《石欄桿的傳說》等;動物故事有《虎與水牛比武》、《老虎婆》、《黑羊頭的故事》、《青蛙的故事》等。這些傳說故事大都情節跌岩,優美動聽。最具代表性的為《謊江山》的故事。這是一個龐大的故事群,大小故事有數十個。故事中的謊江山是一個窮苦出身、智勇雙全的人物,地謊財主、謊員外、斗老虎、斗壞人,機智幽默,富有反抗精神,是苗族人民寓智慧與希望的理想人物,因而廣為流傳。
(二)苗歌 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花垣的苗族便是如此。他們常以歌記載歷史,宣講時政,抒發戀情,幾乎男女老幼都能歌會唱。花垣苗族稱苗歌為“莎熊”。按其腔調分為“sead”和“weix”兩種,“sead”用半腔唱,“weix”用高腔唱,“sead”最為普遍。苗歌有嚴格的韻腳和唱法,每首歌都有“雙韻”和“兩面”,雙韻就是歌詞的奇偶句各用一韻腳從頭至尾;“兩面”即每首歌都要重唱一次,重唱時要轉換偶句韻腳;苗歌詞有長有短,格式主要分為四句一組,每句五言或七言;三句一組,每句七言;各兩種。

15、旅遊景點

由於全鄉都為苗族聚集地、所以全鄉都為旅遊景點、是淳樸農村旅遊的好去處,也是旅遊鄉村必要的去處。燕子山(苗譯:格幾個)位於花垣縣排料鄉鏡內。山上樹木參天,常年有獼猴等國家二級保護動活躍與此,山北有500多米高的峭壁,七眼泉水從半壁吐出,瀉向深谷,每當霧氣從谷底升起,人們就根據它的色彩判斷這一帶的天氣,白霧騰升——晴天,青霧飛出——陰天,黑霧翻滾——大雨即來。

16、森林植被

全鄉森林植被覆蓋率為95%以上,有紅桐樹、映山紅、蘭花、假山稀草、以及多種國家保護植被。

17、地方特產

花垣特產有桃花蟲、櫻桃、金秋梨、百合、大閘蟹、湘西黃牛、鱘魚等。其中排料櫻桃全為野生櫻桃享譽國內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