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苗可秀,1906年出生於遼寧省本溪縣。自幼家境清貧的苗可秀,聰明好學,在1926年進入東北大學文學系預科,1928年升入本科。讀書期間,苗可秀就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意識。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大學搬遷到北平。
1932年,苗可秀大學畢業後,謝絕了老師、同學的挽留,毅然返回東北,踏上抗日征程,任東北民眾自衛軍總參議,協助鄧鐵梅工作。面對日軍四次“大討伐”後的嚴峻形勢,
1934年2月苗可秀與趙侗等人組建中國少年鐵血軍,並被推舉為鐵血軍總司令。在苗可秀的帶領下,少年鐵血軍在遼南三角地區縱橫馳騁,先後取得了猞猁溝、湯溝等戰役的勝利。苗可秀不僅擅長帶兵打仗,殺敵救國,而且注重宣傳民眾,鞏固抗日戰線。這位文質彬彬的大學生在抗日實踐中逐漸成長為一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遼南義勇軍傑出領導人。
1935年2月15日,苗可秀率領三百人行軍到紅旗鎮猞猁溝休整時,發現偽滿洲國軍分乘五輛汽車共三百多人來犯,隨即下令做好伏擊準備。經過戰鬥後,共繳獲步槍五十支、手槍四支、輕機關槍一挺、重手提式機槍一挺。同年3月,敵人聚集近六千兵力,撲向鐵血軍根據地。苗可秀率領鐵血軍避開敵人的主力,在附近山區迂迴活動。4月21日下午,隊伍來到岫巖北部的湯溝村。苗可秀顧不上行軍的勞累,到村里國小召集民眾開會,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不久,日偽軍騎兵200人闖進湯溝村,苗可秀早已轉移。見村內沒有義勇軍,敵人便就地在兩個地主大院裡宿營。苗可秀得到情報後,半夜率領鐵血軍悄悄進入湯溝開始進攻,擊斃了日軍指揮官,繳獲了大批武器。
1935年5月,日偽軍共3000餘人對三角地區義勇軍進行更大規模的“圍剿”。鐵血軍決定化整為零,在山林地帶以大隊或中隊為活動單位分散游擊。
1935年6月12日深夜,苗可秀在戰鬥中受傷,不久,不幸落入敵人手中。之後被押往鳳城南山刑場。在刑場上,苗可秀昂首而立,毫無畏懼。為國捐軀時,年僅二十九歲。
主要事跡
1926年,苗可秀考入東北大學中文系,他精勤奮勉、孜孜不倦,曾致力於先秦諸子的研究,著有論述荀子的文章20餘萬言。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大學搬遷到北平。1931年9月,東北抗日救國會成立了東北學四軍。1934年苗可秀大學畢業,受救國會委託,到鄧鐵梅部隊中了解情況,不久即正式參加鄧鐵梅部義勇軍,被任命為東北民眾自衛軍總參議。苗可秀輔佐鄧鐵梅打了許多勝仗,在處決日偽所謂談判代表、粉碎日偽9次大討伐之後,鑒於義勇軍目標太大,決定組織少年鐵血軍,與義勇軍協同作戰。他任少年鐵血軍總司令。1934年9月鄧鐵梅遇害。他痛心疾首,決心支撐抗日艱難局面。但形勢越來越緊張,到後來白天活動都有困難,只能在夜裡活動。一天夜裡,苗可秀率少年鐵血軍由鳳城向岫巖轉移,經過羊角溝時被敵人包圍,突圍後,他身負重傷,不能行走,便留在密林深處醫治。不料被敵人偵知被俘,押至鳳城縣。敵人以高官利誘,苗可秀不為所動,嚴刑拷打,亦不屈服,只反覆叨念一句話:“只求速死。”敵人見其志不可奪,便決定將其處死。當時有一個叫前山的日本人,年齡較大,對他十分敬佩,請其最後題字留念。苗可秀當即書寫“正義千秋”四個字留給前山,並寫“誓掃匈奴不顧身”詩一首,以明其志。1935年7月25日,他在鳳城縣獄中就義。
密寫信件
在遼寧省丹東市檔案館裡,保存著四件抗日民族英雄苗可秀的實物檔案,那就是1934年苗可秀寫給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負責人的密寫信。1906年,苗可秀出生於遼寧省本溪縣下馬塘苗家堡子。在東北大學就讀時,他就是“博學多聞”的高材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東北淪陷,東北大學遷移至北平。苗可秀和他的老師車向忱等人輾轉來到北平(今北京),借讀於北平大學。在北平期間,苗可秀參加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並同救國會的其他成員一起組織了東北學生軍,他擔任大隊長。在此期間,他曾幾次冒險到遼寧一帶偵察敵情,並組織訓練學生軍200餘人,以備抗敵。他所訓練的學生軍有百餘名被救國會派往東北參加抗日活動。
1932年3月,東北民眾救國會派苗可秀回到遼東三角地區,與鄧鐵梅取得了聯繫。當時鄧鐵梅在遼東三角地區創建的東北民眾自衛軍,在“鳳岫安莊”(鳳凰城、岫巖、安東、莊河)地區與日本侵略者經常發生戰鬥,已經成為一支抗日勁旅。
1932年7月,苗可秀大學畢業後,受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派遣,來到了鄧鐵梅部。鄧鐵梅委任他為司令部總參議。苗可秀協助鄧鐵梅做了大量工作,一時軍威大振,隊伍不斷壯大。為了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苗可秀向鄧鐵梅建議成立軍官學校,培養有戰鬥力的抗日骨幹,鄧鐵梅欣然同意,宣布自任校長,委任苗可秀為軍校教育長,主持軍校日常事務。軍官學校主要招收農村中國小學生和農民中的知識青年,因而這個軍官學校也叫“學生大隊”。在校期間主要以軍事訓練為主,每周兩個半天的政治課,苗可秀親自擔任政治委員。他除了講解抗日軍人的一般政治常識,還經常揭露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危害,鼓勵學員發揚中華民族正氣,堅持抗戰到底。日本當局將這支民眾抗日力量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不斷地集結兵力進行圍剿,但屢屢不得手。這4封密寫信就是苗可秀從北平來到鄧鐵梅部工作一段時間後,向北平東北民眾救國會負責人王化一、張德園等人匯報工作的信件。信的正面均為用毛筆書寫的家書,表面看與平常家書沒有任何不同,而背面則是用特殊材料書寫的密信,需要用特殊方法處理才能現出文字。這4封密寫信的主要內容是苗可秀匯報自己在“自衛軍”中的工作情況、當時遼東地區抗日戰況、戰爭形勢以及東北抗日組織面臨的經濟、槍枝彈藥等方面的困難。苗可秀在其中的一封密寫信中介紹了由他組織的在“鳳岫莊營海安”等多個城市張貼標語等抗日活動的情況,信中說:“我等在三角地帶作一次普遍的同一標語運動,以鳳岫二城為主幹,其他各鎮則零星散見——此次標語計岫巖城內散布五寸長一寸寬之小標語,城外貼上五色紙標語一千張,鳳城內四千張,安東、莊河、營口、海城等處各千餘張——此次運動之目的,就是為了振作城市內死氣沉沉的民眾和擾亂偽國軍心……”這四封有“血色”的密寫信,真實地記錄了當年遼東地區民眾抗日組織與侵略者進行的不屈不撓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