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花鼠魚,科屬:鯰魚科,常用名:豹鼠魚、花豹鼠魚,英文名:Leopardcatfish,學名(拉丁名):Corydoras,產地: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
品種簡介
花鼠魚又名豹鼠魚,花豹鼠魚。原產於巴西、阿根廷。體扁圓形。體長7-8厘米。嘴部有兩對觸鬚。背鰭高聳,背部隆起。體色青黃,體表有很多不規則排列的灰黑色斑點,尾鰭和背鰭上也有花白色條紋。飼養水溫20-26℃,對水質要求不嚴格。餌料有水蚤、水蜓蚓等。它屬底棲魚類,常在水底攝食殘渣剩餌,有清道夫的美稱。幼魚需9個月齡達性成熟。繁殖水溫22-23℃,水質為中性軟水,以平滑的石板或大理石板作產巢。雄魚先射精,雌魚隨後排卵,受精卵粘附在產巢上,卵粒較大,約經3-4日孵化為仔魚。雌魚每次產卵50-100粒。
外形
口下位,叉尾,口須2對,體長7-8cm,體被8硬甲,皮膚粗糙,體灰色有斑紋。魚體呈圓筒形,後部稍側扁,尾鰭叉形,體長可達9厘米。魚體為灰白色,全身布滿黑色小斑點,背鰭前部有一塊黑色斑塊,由於其魚體似小老鼠,所以又稱其為鼠魚。
一般在水族市場上所說的鼠魚,是指甲鯰亞科(subfamily Corydoradinae )中Aspidoras(擬甲鯰屬)、Brochis(弓背鯰屬) 、Corydoras(甲鯰屬)這三個屬的成員。花鼠魚是其中的Corydoras(甲鯰屬)的一種常見品種。這一屬的鼠魚因其種類繁多,形態花紋差異較小,故初養者較難辨別。 | |
購買要點
花鼠魚算是眾熱帶魚中較為強健的,一般花鼠魚能否活得長久,在進口後的一周內就決定了。野生花鼠魚被採集之後,在集散地先行消肚庫存,所謂“消肚”,是進出口商的術語,為避免魚只在高密度包裝運送下,因排泄造成水質惡化甚至造成整袋魚只死亡,將要出貨的魚只禁食的過程,稱之為“消肚”。
挑選花鼠魚的第一要訣:大頭細身的花鼠魚千萬不要買。餓過頭的花鼠魚雖然還有機會養胖,但是餓過頭的花鼠魚多半因為體力耗弱且缺乏抵抗力,體內寄生蟲伺機大量繁殖,因為寄生蟲纏身而死亡的花鼠魚遠比餓死的花鼠魚多得多。感染寄生蟲的花鼠魚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眼睛凹陷,頭部及身上出現白色斑點。
挑選花鼠魚的第二要訣:眼睛凹陷的花鼠魚千萬不要買。鼠魚下了飛機,圓圓胖胖,眼睛正常的個體就一定可以買了嗎?也不一定!花鼠魚的胸鰭硬棘會分泌毒液,溶解在水中會造成花鼠魚慢性中毒,但是並不是只要將花鼠魚包裝在袋子裏,它們就一股腦兒的猛放毒液毒死自己,一般來說受到重度驚嚇的花鼠魚才會分泌毒液,所以在包裝前捕撈技術不良造成花鼠魚緊迫,以及包裝密度過高,都會造成花鼠魚分泌毒液,但是中毒的鼠魚短時間之內不易判別,更糟的是已經中毒的花鼠魚存活率幾乎是零,如果能等它在水族館中庫存一至二周,確定是健康的個體再買回去那樣最好,但是如果是珍稀品種非買不可,可以仔細觀察鼠魚游姿及呼吸情形大略判別。
挑選花鼠魚的第三要訣:游起來搖頭晃腦或無力縮鰭趴在缸底,以及呼吸不順暢的花鼠魚千萬不要買。原產地的水質,可能與進口商庫存花鼠魚的水質有所出入,差距不大還好,若是水質相差太多,再健康的鼠魚也只怕要生病了。
挑選花鼠魚的第四要訣:鬍鬚溶解或體表覆蓋一層半透明白膜的鼠魚千萬不要買。根據上述四點,就能買到活潑動人的健康花鼠魚寶寶了。
飼養訣竅
水質一直是所有飼養熱帶魚的朋友們最關注的課題,水質控制得當,養魚就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最適合花鼠魚的水質,簡單的說,pH6.5~7.0,水溫23℃~27℃,潔淨且高溶氧的水就非常適合飼養花鼠魚了。
關於水的pH質,常碰到的問題是pH驟降,也許同一缸混養的燈魚及短鯛安然無事,卻只見花鼠魚全身覆上一層白膜,鬍鬚溶解,接著陸續死亡。大多數的燈魚及短鯛可以忍受較低的pH質,可是生活在河流中的花鼠魚,對於較低的pH質忍耐力極差,通常pH質只要低於6.0以下,就會開始感到不適而出現各種症狀,低於5.0,則幾乎所有的花鼠魚都無法存活。造成水族箱內pH質太低的原因,除去添加了草泥丸或泥碳土等外來因素,多是因為太久沒有換水或太久沒有清底砂,特別是那些底砂很厚的水族箱情形更為嚴重。除非要種植水草,否則不要使用太多的底砂來布置水族箱,這樣只會增加廢物累積的機會,也增加了清缸時的工作量。底砂最好使用美矽砂,顆粒大小適中,鋪上1~2公分厚即可。
水溫的控制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花鼠魚愛好者,夏季動輒33℃以上,這對花鼠魚來說實在是痛苦的煎熬,在沒有降溫設備的水族箱中可以說是活不下去。若是無法加裝一台冷卻機,或把水族箱安置在冷氣房中,那么把水族箱上所有的玻璃蓋、燈具全部拿掉,以保持通風順暢,再加裝一台電風扇,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對著水面吹,這樣可以降下2℃左右。同時避免使用沉水馬達,因為馬達運轉所產生的熱能也會提高水溫,可以的話選擇上部過濾器使用的馬達來揚水。這樣只要水質控制得好的話,30℃的水也能養好大部份的花鼠魚。
花鼠魚可以在完全無水流、低溶氧的環境下存活,因為它可以行腸內呼吸,和在菜市場看到的泥鰍一樣,但這並不表示養花鼠魚可以不用打氣、不用過濾,相反的,花鼠魚喜好有水流及高溶氧的生活環境。野生花鼠魚分布的水域多半是水質清澈,有水流的河流,而不是幾近止水的水窪,所以在飼養花鼠魚的時候,最好準備有強勁水流的過濾設備,或是多裝設一台揚水馬達,這樣就可以觀察到花鼠魚成群結隊在過濾器出水口處衝浪的奇觀了。
布置屬於花鼠魚的專屬水族箱時,只要鋪上薄薄的底砂,幾塊沉木及石板即可,別忘了花鼠魚是底棲性魚,多留一些底部空間供花鼠魚活動。若是要種植水草,通常只使用榕科植物以及鐵皇冠類的蕨類植物,用釣魚線綁在沉木或石板上,這樣清潔底砂時就不會傷到水草。花鼠魚混養在水草缸時,要避免種植牛毛氈、墨絲、珍珠草等細緻又叢生成一團的水草,花鼠魚才不會誤闖禁地動彈不得。
食性
花鼠魚可以接受的食物種類非常多,所以在餌料選擇上儘量多樣化:豐年蝦、冷凍赤蟲、絲蚯蚓、薄片、顆粒飼料,換著餵食,花鼠魚一定可以養得白白胖胖的。花鼠魚若是與其它魚種混養時,就要留意花鼠魚有沒有吃到東西,因為花鼠魚的食量是很大的,光吃一些殘餌可是會營養不良的,這時可以選擇花鼠魚專用的沉底性片狀或塊狀飼料,這樣就不怕被其它魚先一步吃光了。
混養
很多魚種都適合與花鼠魚混養,包括燈魚、七彩神仙、神仙魚、短鯛、孔雀、鏘魚、異型;都可以,只是花鼠魚本身屬於高污染的魚,吃的多拉的多,要混養任何魚種前都要先評估自己的水族箱夠不夠大,再決定要混養什麼魚種。基本上燈魚是第一選擇,它們群游於水族箱中層,對水質也不會造成太大的污染。花鼠魚與短鯛混養時,若是期望短鯛繁殖的話,花鼠魚的數量最好不要太多,因為同樣在水族箱底層活動的花鼠魚與短鯛會互相干擾,太多的花鼠魚會影響短鯛繁殖,不過也可以把讓短鯛產卵用的瓮用沉木或石塊架高10~15公分,這樣短鯛就比較不容易受到花鼠魚的騷擾。
疾病防治
花鼠魚飼養在合宜的環境下,吃得飽住得好,罹患疾病的機會實在不大,可是若病起來,通常一死就是一整缸,因為一些花鼠魚特有的疾病傳染力都很強,也不容易治癒。除去以上談過的關於進口處理及水質所引發的疾病,還有一種所有鼠迷最害怕的疾病——紅斑症。紅斑症發生的原因眾說紛雲,有人說是氨中毒,有人說是水質極度惡化,但是一般認為是外傷引起的細菌感染。有時候飼養一段時間的花鼠魚,僅僅因為捕撈、移缸,就出現紅斑症,這應該也是外傷所造成。除了儘量避免對花鼠魚造成外傷,保持潔淨的水質亦可有效預防,因為就算花鼠魚已經受了外傷,水中沒有足夠數量的有害細菌,一樣不會造成花鼠魚紅斑症的發生。
當花鼠魚出現問題時,首先要判斷是水質不良或是病了,若是水質不良通常只要大量換水,短時間之內就可獲得改善;確定是病了再依病症下藥,千萬不要隨便亂投藥,花鼠魚對藥物十分敏感,“藥到命除”這種事在花鼠魚身上可是常發生的。此外一般養魚投藥時多半也會下鹽以縮短治療時間,這對花鼠魚來說也是十分忌諱的,花鼠魚的耐鹽性奇差無比,萬不可嘗試。
繁殖
這種魚是卵生魚類,繁殖比較容易,其雌雄的主要區別是:雄魚身體較小;雌魚性成熟時腹部較膨脹。繁殖水溫以22攝氏度左右為宜,繁殖前可先在繁殖箱裡放一塊平的石塊,然後將挑選好的親魚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繁殖時,雄魚先射精,雌魚將雄魚射出的精液用嘴含著粘在岩石上,再往精液上排卵,每次可產5粒卵左右,以此重複數次,直至將卵排完。每對親魚每次可產卵100粒左右,產卵結束後,應將親魚撈出。 受精卵經過96小時左右便可孵化出幼魚,幼魚再經過24小時左右便可遊動,攝食、這時應餵以“灰水”。 幼魚約需9個月達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相近品種
與花鼠魚相同的鼠魚類還有:青銅鼠魚、紅銅鼠魚、皇冠鼠魚、花椒鼠魚、虎皮鼠魚、眼鏡鼠魚等,其飼養與繁殖方法均與花鼠魚相同。